創新要允許適度的浪費
書迷正在閱讀:我成了掉包富家女的惡毒女配[穿書]、馮侖內部講話(最新版)、滿級師姐在星際、老公,快關門!、觴雀、許家印內部講話(最新版)、馬云內部演講(最新版)、重生之滄藍、勾到魔尊后、你是我溫暖的依靠
創新要允許適度的浪費 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這些思考來自騰訊14年來的經驗和教訓,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在騰訊內部的產品開發和運營過程中,有一個詞一直被反復提及,那就是“灰度”。我很尊敬的企業家前輩任正非也曾經從這個角度進行了深入思考,并且寫過《管理的灰度》。 他所提倡的灰度,主要是內部管理上的妥協和寬容。但是我想,在互聯網時代,產品創新和企業管理的灰度更意味著時刻保持靈活性,時刻貼近千變萬化的用戶需求,并隨趨勢潮流而變。 那么,怎樣找到最恰當的灰度,而不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跑越遠?既能保持企業的正常有效運轉,又讓創新有一個靈活的環境;既讓創新不被扼殺,又不會走進創新的死胡同。這就需要我們在快速變化中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交融、瞬息萬變的大生態,企業作為互聯網生態里面的物種,需要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樣,各個方面都具有與生態系統匯接、和諧、共生的特性。從生態的角度觀察思考,我把14年來騰訊的內在轉變和經驗得失總結為創造生物型組織的“灰度法則”,這個法則具體包括7個維度,分別是:需求度、速度、靈活度、冗余度、開放協作度、創新度、進化度。 容忍失敗,允許適度浪費,鼓勵內部競爭、內部試錯,不嘗試失敗就沒有成功。 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實際上,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我們還會有一個困惑:自己做的這個產品萬一失敗了怎么辦? 我的經驗是,在面對創新的問題上,要允許適度的浪費。怎么理解?就是在資源許可的前提下,即使有一兩個團隊同時研發一款產品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你認為這個項目是你在戰略上必須做的。 很多人都看到了微信的成功,但大家不知道,其實在騰訊內部,先后有幾個團隊都在同時研發基于手機的通訊軟件,每個團隊的設計理念和實現方式都不一樣,最后微信受到更多用戶的青睞。你能說這是資源的浪費嗎?我認為不是,沒有競爭就意味著創新的死亡。 即使最后有的團隊在競爭中失敗,但它依然是激發成功者靈感的源泉,可以把它理解為“內部試錯”。并非所有的系統冗余都是浪費,不嘗試失敗就沒有成功,不創造各種可能性就難以獲得現實性。 ——《馬化騰致信合作伙伴:灰色法則的七個維度》 馬化騰也在思考騰訊是否會被顛覆。馬化騰說,要顛覆的一定不是現在大家所看到的同一個產業,這個產業重兵把守,很難完全從同一個路徑上挑戰,甚至也沒有必要。但我們會從大家不注意的地方,另一角度解決用戶需求,利用科技創新,利用終端變化,也可能有硬件結合,或跟傳統某一個領域結合。 “大家可能老是在環視周圍的人,他們不是你真正的競爭對手,也不是你應該特別擔心的,我們更多應該往前看,拋開競爭的話題,想想未來的產業趨勢是什么,把一個創業公司的壓力先放下,不要有包袱。不能像柯達先發明的數碼相機,應該鼓勵自我革命,甚至是內部競爭。如果有一個新應用將來能夠替代qq,馬化騰希望這個新應用出自騰訊,而不是百度或者360?!?/br> 在微信之前,先后有幾個團隊基于不同的設計理念和實現方式在研發手機通信軟件。這是騰訊研發團隊常見的情況。在馬化騰看來,要創新就得允許適度的浪費。 某些領域在早期探索階段,存在不同路徑和演進方向,需要同時有兩三個團隊推進。公司機制上允許這樣的“浪費”,因為通過這樣的內部試錯,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當研發進行到一定階段,路徑更為清晰后,團隊之間也會進行調整和合并。 2013年1月,騰訊發布聲明,升級移動互聯網戰略,旗下移動互聯網事業群將聚焦于移動互聯網基礎平臺,承擔起移動互聯網的底層安全責任,以便更好地擁抱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探索和孵化更多新業務。 對于這次聲明,主要是看騰訊在移動互聯網業務方面做得怎么樣,未來會怎么樣,這次調整對公司的價值是提升還是削弱。 媒體人普遍認為,騰訊的這次調整是明智的,對公司整體是有幫助的,有助于整個公司更好地擁抱移動互聯網。 騰訊的無線部門成立于七八年前,當時距離移動互聯網還有點遠,讓每個pc端的部門單獨去做移動互聯網,不一定有積極性,而且人才也不夠,集中到一個部門,在移動互聯網做整體規劃、做探路先鋒,是更優的選擇。 在這個背景下,騰訊的無線部門做了手機qq、手機游戲、qq音樂安卓版、騰訊移動新聞、手機瀏覽器、手機管家、街景地圖等產品。 但近兩年,移動互聯網與pc互聯網的關系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過去,移動互聯網只被看作是pc互聯網的延伸,而現在,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讓大家認識到它其實是對pc互聯網的顛覆,其重要性陡然增加。 此時,再讓無線部門做所有的移動端產品,就不是最優選擇了。一則精力分散,無法集中力量做精品,二則易與其他部門起矛盾,三則pc產品與移動產品人為割裂,非常不利于公司的發展。 騰訊無線部門應該把一部分產品分出去。以qq音樂為例,這是騰訊的一個拳頭產品,用戶經超已過1個億。但原來,qq音樂只負責iphone版,而安卓版則放在了騰訊無線部門,這個格局已經不利于這個產品的發展,兩者應該整合到一起。 再比如,騰訊新聞客戶端原來也放在無線上,與新聞部門割裂。新聞部門更懂內容,劃歸新聞部門,更加順理成章,能讓新聞做得更好。 這一系列的調整和變革是十分合理和必要的,表明騰訊正在做資源優化配置的工作,表明騰訊有能力不斷自我否定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