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天機瘋狂,兩大領域(第二更)
一份尚且不確定真實與否的未來,一段夢幻迷離的前世生平,結合著當下的局勢發展,伏羲在修正在調試自己的人生軌跡,嘗試著以博大,要以鳳凰這一個平臺為跳板,化天地為棋盤,視萬靈為棋子,演繹無上棋局。 雖然他現在還很弱,但是他的理想很遠大,帶著三分肆意與瘋狂,想讓整個洪荒宇宙在掌指間起舞。 這或許是天機修行有所成就者的通病。 全知全能——這是一個多么讓人癡迷的詞語?是所有天機者夢寐以求的境界,掌控一切,運轉一切。 至于所謂的“知道的太多,惶恐不安,會有最可悲的結局”? 不存在的。 一個形象的描述——一個人帶著未來的記憶重生了,知道種種歷史走向,詳細程度甚至包括每期的**號碼、雙色球號碼、世界杯情況、股市風云…… 你說這個人是恐懼呢,還是欣喜若狂,開始迫不及待的考慮和籌謀,如何在這里面撈上一桶金? 情緒復雜而多樣,喜憂困惑盡皆有之,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里面恐懼與無力絕對不會占據主流。 如果這樣還是害怕與擔憂,只能說明那個人本身是一個弱者。 只有弱者,才會惶惶不可終日。 強者恒強,不是力量,而是心態。 伏羲比之與鴻鈞,面對這樣一個現階段根本不可力敵的存在,他更多的也只是忌憚而已,并非是徹頭徹尾的恐懼與擔憂。 否則他早就縮回不周山脈,順著所謂的大勢隨波逐流,過著安穩平淡的日子。 因為了解未來,所以展望未來。 只是知道的太多,了解的太多,也會衍生非常奇怪的心靈感情——當一種手段能夠讓人輕易從中獲利,雖然不太光彩,但卻能肆意支配局勢的變化,天地在掌心中起舞,眾生只是眼中的玩偶。 那種近乎全知全能般掌握全局的感覺,如同是一種無上美味的毒品,會一點一點的讓人沉迷在其中,難以自拔。 修行天機之道者,走到近乎巔峰的境界,十個里有九個是這樣的瘋子,不僅是對自己而言,對別人來說也是一樣。 這仿佛是一個讓人無法超脫的陷阱,深深的困住每一個天機修行者,是他們的劫。 不能悟透,不能看穿,或許最后便會應驗一句話——善泳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成也天機,亡也天機。 不過,雖然劫數相伴修行路,但是這條道對得起這樣的劫,并不弱,相反極度強大! 卜測未來,演算天機,涵蓋很多,盡管以天機之道相稱,但它并不只是一種“道”而已。 用伏羲的世界觀來看待,它是科技樹,是一份涵蓋了自身所有法則感悟的終極結晶! 在這棵樹上,有著對時空法則的理解,有著對因果法則的演繹,有著對命運法則的擴展,有著諸天萬象與根本規則的變動詮釋……太多太多! 也只有包含了以上種種方面的天機之道高手,才能跟精研心靈之道至絕巔的強者一樣,讓諸天大神通者忌憚與心驚。 事實上,這兩個領域也貫穿了整個洪荒體系甚至是仙俠體系的修行。 心靈之道——心魔劫數、紅塵煉心、出世入世了解一下? 天機之道——遮掩天機,撥亂命河軌跡,這可是大神通者的標配手段! 當這兩種道果甄至絕巔時,讓巔峰強者都要忌憚,因為那早已不是粗暴的去觀測未來、不是狂猛的精神攻伐,而是潛移默化于無聲中。 你不知道他們落子于何方,動手于何時,詭異難測,防不勝防。 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暗戰于無形,只有最終碰撞的時候才會爆發,是最可怕的絕殺! 故此伏羲在了解到接引修行過心靈之道的第一時間,便給他調高了危險程度——不在本座之下! 而這兩尊先天神圣之間的種種交流,就如同是兩個強大可怕的文明在接觸,全方位的對比、抗衡已經展開。 當然,這并非是說兩人間是仇敵,只是一種本能的應對,和光同塵,隨道而行。 所以在伏羲暢想著未來撿撿鳳凰的尸的時候,心靈上的微妙波動被接引感知與察覺到,因此帶著疑惑在詢問,“道友似乎還是心神不寧?” “天機的感應,已經危險到這種地步嗎?” “倒不是這個……”收攝放飛的意念,在最短時間恢復平靜祥和的狀態,伏羲調整自己的思路,順著話頭延伸下去,“我只是心中突然有一個疑惑罷了?!?/br> “是什么?” “那就是……我們這兩人是最早抵達的嗎?”伏羲道,“還有,在我們之后抵達的先天神圣,真的全在我們感知中嗎?” “現在似乎成為了一種僵局,與其空耗時間,倒還不如用最果斷的方式來處理?!彼恼Z氣凝重而肅穆,像是做出了什么重大的抉擇,“在見到那尊源頭的發起者之前,先來一次我等先天神圣的交流座談會!” “如果成了,縱是最終決定不去面見梧桐樹上的那尊存在,我等也不算虧了!” “道友此言大善……”接引雙眸中有靈光閃動,“倒是我著相了,忽略最初始的目標?!?/br> “只是像我輩一般的先天神圣,都有自身獨到之處,一心隱蔽,極難找尋!” “這個問題交給我足矣……”伏羲果斷的揮手,一派大義凜然的表情,“催動精血,運轉本源,施展最強大的天機測算手段,可以從天地中捕捉到蛛絲馬跡!” “只不過施展神通的代價尚在其次,過程卻不宜驚擾,還望道友為我坐鎮四方,護我安全?!?/br> “此事簡單?!苯右龖辛讼聛?,非常干脆與果斷的替伏羲護法,一道道法則在交織,既可掩蓋可能出現的異象波動,也是極度強大的守護神通。 伏羲站在后方似乎開始準備,只是眸子不經意的撇過,將接引的種種舉動銘記下來,進行分析和處理。 不只是神通和法則,還有神態舉止,在判斷與剖析真實的品德與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