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苗疆蠱境 第43章:被遺忘的生苗(1
臨時指揮部內…… 一張不算大的桌上七零八落堆放著許許多多的資料,一些筆記本更是年舊退色,這些都是文獻寶藏,琳瑯滿目。頂點 我!歐陽教授以及桐教授三人正聚精會神地在這些堆積如山的資料中尋找著少得可憐,有關于魔君樊蠻蚩的資料。 雖然我懂觀星望風測水的風水相地術,可通過其法尋覓古墓。 但前提是必須有明確的區域,這就必須先了解樊蠻蚩的一生,然后從中推測出他有可能安葬的地方,否則漫無目的地一寸寸相地,那只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勞無功! 三人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被突然闖進帳篷的人打斷。 來人正是二狗子,他沒有正行的說“報告吳隊,我來布雷區了!” 一開始我還蒙了一下,不過看見他手中量數不多的面粉便心知肚明,便應道“仔細點,里外都鋪一層!” “放心!俺之前是不服你,現在是服的五體投地,所以你安排的事就放心讓俺去做吧!”二狗子說著便把95式往背后一移,開始均勻抖灑著面粉! 二老不解這是何意,便向我咨詢,我則一一告知。 之前我安排他們巡邏的人還是依然分兩隊替換著巡邏,并且要求他們在防止火災的前提下,把營地周圍各個角落插上火把。 其原因是那些能隱身的怪物,由于不知道名稱,我們統一先稱之為“隱童”。 因為隱童在火與強光下會暴露出一個如水做的輪廓。 而灑面粉是因為隱童居然不是不干凈的邪物,那行動時必然會留下腳印,面粉就是為了印出它們的腳印。 但由因面粉不多,這還都是二狗子自己帶來準備扎營時做面條吃的,所以我們把背兜們統一安排在胖子的那個帳篷里休息,并在帳篷外灑上一些面粉,再由兩名手持95式的士兵看守著。 接著就是我們這個臨時指揮部,一樣的!門口由兩個全副武裝的士兵看守。 幽靈這次強烈提出全程參與巡邏,我沒反對,并且讓他們每個人都把95式步*槍裝備上。 至于黑仔我則是讓他看著四個背兜中的劉叔和牛叔!我始終對這兩人持著戒備心,因為他們的行為太讓人可疑。 我甚至懷疑之前小胖帳篷里神秘出現的第三個影子是劉叔,因為當臨時指揮部出事時,所有人都被吸引來了,而我明顯注意到劉叔是隔了一小會兒才出現在帳篷里的! 像這些平時清閑自在的背兜最愛的就是湊熱鬧,但是牛叔與劉叔好像并不是很感興趣,加上剛剛來帳篷前我與小凱談了一小會兒,確定小凱不是累睡著的,而是被人搞暈過去的!所以這兩人不得不懷疑! 當然我是不會把這些告訴歐陽教授和桐教授,只是把前面部署的事告知他們。 二老滿意的點點頭,對我幾句稱贊后,我們便開始繼續燒腦的線索研究。 …… 目前歐陽教授他們的研究都是停留在兩點上。 其一是當初樊蠻蚩被廩君趕出巴人族時,一路逃離到今貴州雷山西江千戶苗寨,習得蠱術的這路線索上。 其二便是那塊相傳記錄樊蠻蚩一生的九宮格青銅方牌上。 但是由于樊蠻蚩是傳說人物,正吏上沒有文獻記載,只有部分野史上有鳳毛麟角的資料,而且他們研究的這兩條線索還都是我們從老金他們那偷聽來的小道消息,所以我覺得要是在這兩條線索上研究下去,太浪費時間和精力。 二老聽我此言,便齊齊問我有何高見,我沉思半刻便說道“我覺得我們可以從逆向思維去試一下!” “你所以指的逆向思維是怎么個逆向法?”二老一臉不解。 我說“我的一位刑*警朋友給我講過一個她們真實的案例! 一次他們在犯人的手機發現與妻子的短信。 妻子來信:你進監獄了,咱家的幾畝地沒人翻,公婆干不動,我身體不好,還得看孩子。 犯人回信“千萬別翻地,地里埋著槍?!?/br> 一月后他妻子回信“警*察來了三四批,把咱家地翻了好幾遍,累的吐血了也沒找到槍,你把槍藏哪了?” 犯人回信:本來就沒槍,警*察幫忙把地翻了,你趕緊種地吧?!?/br> 還有就是正常人救落水的人的思維是“救人離水”,可司馬光就是“讓水離人”。 這就是逆向思維。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找的是樊蠻蚩的墓殿冥宮,所以自然會習慣性去研究這個人。 但問題是我們手頭關于這個魔君的資料太少,這樣查起來特別費勁。 但恰恰我們資料多的是這片區域苗族的發展史,我剛剛大致翻閱了一下,好多老舊筆記本上都有零零碎碎記錄了這片區域苗族的發展,那我們為何不從這片區域以前生苗的記載去入手。 畢竟樊蠻蚩是在這里習得蠱術!那他一定會在這里長呆一段時間!試想一下,如果有個巴人曾經在生苗里長呆那肯定有記載,因為生苗是不與外界接觸的!況且桐教授就是研究苗族多年,那從這方面入手豈不是更快!” 歐陽教授聞聽此言不禁陷入沉思,半晌說道“雖然這樣找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工作量也不小,但是以我們現在的僵局,我看可以一試,反正樊蠻蚩這魔君我們研究來研究去也沒進展!” 說罷看了一眼桐教授,問道“老青銅,你意下如何?你不是自稱對苗族了解甚多嗎?就由你牽頭帶我們從這條線索挖下去吧!” 可是桐教授好像跟沒聽見我們說話似的。 就自個在嘀嘀咕咕著,接著突然就發瘋般去翻桌上的資料,嘴里還喋喋不休“應該有帶過來呀!我記得是有呀,怎么找不到了,難道我真的老糊涂了?不應該呀!看來以后出門藥還是要記得吃呀……” 嘴上嘀嘀咕咕說著話,手中動作也是不停,時而推推已經掉落到鼻頭的眼鏡,時而用手揉了揉太陽xue,又時而摸了摸下巴。 “老青銅!你發什么瘋?”歐陽教授又說了一聲! 可是桐教授依然無視我們,就好像我們不在他身邊似的,繼續到處翻找著,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水杯都若無其事。 不過好在水杯已經沒水了! 看著桐教授現在這樣子,我腦海已經情不自禁浮現出他平時工作的樣子。 找了一小會兒,終于他在一堆文件中抽出一本古書來,那書雖然看著老舊,但可以看得出保護得很不錯,“來!看看這里面寫的!”說著把書向我遞來。 我剛拿過書本,還沒翻開就傻眼了,這他娘的上面寫的全都是洋文,我根本不認識幾個呀,和abcd打打交道還行,但看英文書…… 一群烏鴉飛過…… 歐陽教授看我杵著不動,問“吳念老弟怎么了?莫非你不懂英文?” 我為了避免尷尬,撒了個更尷尬的謊!“瞧您這話說得,怎么可能!懂!懂!肯定懂!” “也是!大學畢業么!”說著一臉好奇,手指了指書“快!翻開看看,看看這老青銅是不是發現什么了?” “哦!”我應一聲,然后立馬感覺臉頰發燙,心說,我草!這下如何下臺才好! 不想這時依然在翻找資料的桐教授突然把書奪了回去“不!不!這是我的收藏本!這本翻譯過的拿去看!” 我長舒一口氣,既有死里逃生的感覺! 然后放寬心去看書,只見書名寫著《苗族史》,下行寫著“貴州大學出版社”,作者著明:薩維納。 后來這次考古結束后,我查了大量有關于苗族的資料,得知這本《苗族史》原名是《苗人史》。 作者薩維納是一名神父,法國人,他在1925年來海南島之前,曾經在香港拿撒勒出版社出版了《苗人史》,此書是一本經典著作,在西方世界有廣泛的影響,甚至有一些中國學者也認為此書的成就,在苗人研究領域無人超越,09年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翻譯版,翻譯成《苗族史》。 不過這都是后話,書歸正文。 如我之前所說,我大學沒事就泡圖書館,早已練就一目十行!我快速翻閱著! 書中大意: 說作者自己多年來,在法屬印度支那苗人區所作的田野調查,從體貌特征、語言、神話傳說,這三方面論述了苗人起源與遷移的歷史。 書中這樣說道:“苗人膚色淺黃、近白,有的棕發甚至紅發,因此不是東亞人種,苗人創世神話中有與《舊約》圣經相似的天主七日造天地、摶土造人、大洪水以及巴別塔語言變亂的故事,傳說中他們曾經到過6個月白天與6個月黑夜的北部寒帶?!?/br> 所以書中認為苗人應該是圖蘭人的一支,他們最早起源于兩河流域及瑪代波斯一帶,后來向北遷徙,途徑外高加索和中亞,然后穿越西伯利亞的寒冷地方,經烏拉爾山到達新疆的準 噶爾山口,一路向東,過青海、甘肅,進入黃河流域中國腹地,因此苗語屬于烏拉爾阿爾泰語言的一種。 我是一邊翻著,一邊解說著。 但心里卻在罵這個法國神父,這尼瑪會不會也是如韓國人,胡扯蛋!明明端午節是中國的,如今被韓國棒子硬生生扯成是他們的,屈原聽了,不知道會不會從河里爬出來掐死他們。 歐陽教授在一旁津津有味地聽著…… 突然又找到一本破舊筆記本的桐教授再一次從我手中搶過書,說道“沒讓你看前面!” 語畢,自己將手單手捧著,歪著身體,讓燈光更好的照在書上,瞇著眼,用手一頁頁翻著,因為燈光條件有限,偶爾還把頭稍微湊近一點。 見他翻書入神的樣子就像是一個老賭徒正仔仔細細,小心翼翼地盤點著自己好不容易贏回來的錢一般。 翻了一會兒,似乎找到他要的內容,正起身,把書放在桌上,翻動著一二頁紙,對我說“看完這段內容!” 我快速看了起來。 書中大意:5000多年前,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平原地區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擴張,與東進和南下的炎帝、黃帝部落發生劇烈的武力沖突,經過長時間的征戰,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區被擊敗,蚩尤被黃帝擒殺。 自此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開始第一次大遷徒,他們來到洞庭湖和鄱陽湖,并建立了“三苗國”。 后來隨著三苗部落的日漸強大,堯、舜多次對“三苗”進行征剿,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區遷徙。 貴州的苗族便是這一批遷徙而來,后來到了公元47年,漢王朝派出軍隊征剿苗人,苗族再次被迫離鄉背井,這次遷徒分成兩股,一股便來到了今貴州雷山、也正西江千戶苗寨這一股,而另一股不知去向。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這另一股苗人與我們吳家盡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當然!這屬于后話。 我看完這兩頁正欲要繼續翻下去,桐教授又再一次奪走我手中的書,把一本日記本攤開,放在我面前,“你們看看這上面筆記的內容?!?/br> 我依然一目十行,快速看完。 大意是筆記本作者30年前來到西江千戶苗寨,尋找一處與世隔絕,被時間所遺忘的古老生苗寨,他在當地找了一位熟苗作向導,經過一個月的尋找,他終于找到了。 筆記本中寫道,這支生苗是一支蠱苗,不知為何苗中只有女性,而且都姓仡軻,看到這里我心中不由一驚,接著又一喜,隱隱覺得我處行來對了。 筆記本作者知道生苗不喜歡外人打擾他們的生活,但是他又不想放棄這次的發現,因為這是具有高度研究價值的! 于是他暗中觀察這支只剩下女性的蠱苗,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苗中曾經居然有過一外族人在此生活過的痕跡。 筆記本作者為此感到疑惑和不解,為什么向來不與外族人接觸的生苗會容納一個外族人,于是筆記本作者決定調查清楚,這有可能是一次重新認識生苗的研究。 經過又是近一個月的暗中調查,他初步判斷那個外族人有可能是巴人族,而且匪夷所思的是那個巴人還將墓xue安葬于此,并且這支只剩女性的苗族還為他守護著墓xue。 筆記本就到處結束,后面的都被撒了。 歐陽教授也看完筆記本的內容,忍不住嘆息“好不容易找到一點線索呀,雖然基本確定樊蠻蚩那魔君十之**就是安葬在這片區域,但是還是沒有具體范圍呀!” 說著把筆記本一丟桌上,用手揉揉印堂,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 桐教授也差不多,他把眼鏡摘下,放在桌上,發形早已沒了一開始見面時那樣的整齊,而是亂得像雞窩一樣扣在頭上。 我見筆記本的內容似曾相識,于是到處翻找,果然發現第一頁寫有“ang”的英文字樣,不出所料呀,當真是趙華生口中所尋之人,汪啟明的筆記本。 這時的二老已經準備重新打起精神,再研究研究那九宮格青銅方牌,不過見我低著頭,眉頭緊鎖,一言不發,便安慰我道:“年輕人不要灰心,打起精神來!方法總是比困難多的么!” 可我卻突然說道“我想我已經知道樊蠻蚩的墓殿冥宮具體方位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