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君莫問的劍勢如驚濤拍岸,連綿不絕,而嚴平的劍勢雖然為巨浪包圍,卻能困守孤城,防御守得如金城湯池,堅不可破。 元宗和君莫問對招,一劍即敗,正面對決,毫無反抗之力。嚴平的劍術實力尚略遜元宗半籌,以墨子劍法守御,一時間竟攻之不下。 由此可以看出,墨子劍法的強大,已經到了無視使用者自身修為的地步,不需完全領會其中劍意,按照招式施展就有打高一線的實力。 墨子劍法中的劍意已然合道,切合了天地之間實際存在的法理,成為了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就如重力加速度會增加勢能一般,墨子劍法只需比葫蘆畫瓢,將劍勢展開,里面蘊含的墨子劍意自然從中顯現出來。 嚴平僅僅施展墨子劍法,導引出內在的墨子劍意,就可抗衡君莫問的無上劍意。從中可推知當年創出此劍法的墨翟修為之強,境界之高,甚至不在覆雨劍浪翻云之下。 不過,君莫問的劍法畢竟已到了萬法歸源,大道至簡的境界,隨手揮灑,每一劍既無定式,也無連貫可言,紛紛雜雜,仿佛不通劍術的小孩子隨手亂揮一般??呻s亂的劍式中又似蘊含天地的流動軌跡,玄妙莫測,不容小覷。 即便墨翟重生施展的劍法,盡演劍意,面對君莫問的凌厲劍意攻勢,守得再完美無缺,也只是防守而已,免不了被推平的命運。 “嚴平若技止于此,最后只有身死一途,而且是逃無可逃,避無可避的必死之局??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以嚴平趙墨首領的身份地位,能傲王侯,慢公卿,榮華富貴唾手可得,怎么可能舍得死呢?應該早已思退才是?!?/br> 君莫問心中不解,別看嚴平此刻守的滴水不漏,借墨子劍意封死了他劍意侵入,但同時自己也泥足深陷。沒有真正擊破君莫問劍意,逼退的劍意不曾消散,反而包圍住嚴平,封死了退路。 “嗯?”君莫問感到了異常。 破碎虛空的境界,對天地元氣的把握已經超出世俗的想象,由內部勉強干涉變為外部精妙駕馭,不是同一個次元的。是沒有破碎過虛空的武者無法想象的層次,劍圣比較,都是大人和小孩子的差距。 君莫問察覺到戰局內的元氣異常,元氣流動凝滯了許多。心念一動,靈覺看透虛空,明白原因后,不禁失笑起來。 君莫問不想以力壓人,沒以劍圣修為借天地之力為己用,直接用磅礴勁力擊潰嚴平防御。 將自身實力壓制在劍宗境,只憑本身真氣對敵,只為了盡窺墨子劍法奧秘。 可他不借天地元氣對敵,沒想到嚴平倒借用天地元氣了。 嚴平僅劍宗境界,沒能力運用天地元氣,但墨子有能力。當嚴平將墨子劍勢展開道極致時,引動其中的墨子劍意顯現。借助墨子劍勢調動起天地元氣,間接調用天地元氣對敵,封鎖了君莫問的劍勢。 天地之間的元氣,存于每個人的上下四周,沿著特定的元氣脈絡流動不息。 嚴平的境界修為,即使借用了墨子劍意,仍不足直接將調用的天地元氣為攻擊力,可影響元氣的流動,以天地大勢壓迫圍困對手。君莫問感知到,嚴平的墨子劍勢影響了天地元氣流動,變成了囚籠,困住了他的劍勢。 “墨子劍法比想象中更強大,幾乎不遜色浪翻云的覆雨劍法?!本獑枌δ拥某删唾潎@不已。 墨子劍法以不攻為名,防守著稱??捎械朗?,世上沒有攻不破的堡壘。 春秋以來,諸侯并起,百家爭鳴,龍蛇起陸。若墨子劍法若只以精妙的防御招數為本,久守必失之下,如何經得起大爭之世的風浪。學說能夠流傳后世,不僅要有思想理論上的驚人成就,還需能將理論傳播開來的武力支撐。 墨子劍法若僅僅只有守御,就算蘊含天地至道,精深玄奧,在以武力論勝負對錯的戰亂紛爭之世,沒有實用性,不能自保殺敵,如何可以傳承下來? 這個世界上,一時的潮流,無數人跟風而隨,但無論多么浩瀚的潮流,終究只是一時流行而已,真正能亙古不變,流傳后世的,只有實用二字。 如明清“八股取士”制度,沿行數百年不絕,即便無數學者大儒深明其害,禁錮思想有甚于焚書坑儒,但作為大統一帝國不可或缺的制式教育結構,卻一直流傳了下來。到了未來素質教育時代,仍脫不了八股文的窠臼。 原因何在?無需取證,不必論斷。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它……實用! 墨子劍法若僅僅只是防御,絕對不能傳承百年光陰。 墨子劍法的中心并非是守,而是困。 嚴平此時施展的劍法盡顯墨子劍法奧義,與其說是守御劍勢,不如說是圍敵困勢??此品朗?,劍勢展開之后,反將對手困入牢籠。 墨者的非攻之道,歷來幫人守城。消極防御,在戰爭激烈,戰爭藝術日益增進的戰國時代,怎能完美防御。 所謂守城之道,不在守,而在困。兵鐓城下,進不能攻,推不可下。困兵之勢既成,則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是一個武道世界,不依武力,則法事難立,就如后世的佛教,道家,魔門,思想上的矛盾沖突,反應出來就是慈航靜齋和魔門傳人二十年一度的決戰,輸者要退避二十年。 雖然劍圣不能被稱為子,但百家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卻都有劍圣修為。雖然他們沒有專門研習武學,可足以御使天地元氣的精神境界,一念通神,立地成圣也未可知! “厲害,不愧是墨子的劍法?!?/br> 感到四周的壓迫似乎愈加凝重,空氣似乎都凝為了實質,甚至影響了出劍的速度。君莫問不由得對墨子劍法以勢御氣的手段大為佩服。 “可惜……”“可惜并非墨子親身施展,而嚴平的武學之道非墨家之道?!本獑柤毤毜馗兄斓卦獨獾牧鲃?。 墨子劍法是墨翟從對天地至道的感悟所創,劍法中含有墨翟留下的一種定式,可以攪動天地元氣。但同時,只要破解了定式,所謂的劍勢牢籠也將被打破。 那么墨子的劍意定式若是到了無跡可尋的境界呢? 那就真是天地囚籠了,墨翟就將如齊桓晉文一統諸侯,位尊霸主一般,罷黜百家,獨尊墨法了。 嚴平以守為攻,運轉劍勢,天地元氣隨之形成一卷渦流,轉速越來越快,對君莫問的束縛也愈加強大。 君莫問輕笑一聲,劍尖一點,正中嚴平防御劍勢前三寸地方,他劍意運行的樞紐。 “破?!?/br> 虛空中一聲輕微震鳴,嚴平臉色立刻變得一片蒼白,虛弱地倒退數步,支劍倚門而立。 墨子劍法中墨翟的圣者劍意微妙莫測,想要引起攪動天地元氣,要靠嚴平自身的宗師級武道意念為媒介。同時也成了劍勢的破綻,只要擊破嚴平的劍意運轉中樞,墨子劍勢就不攻自破了。 “你是劍圣!”嚴平的神色又是驚訝又是沮喪。他感到了自己的武道心念受損。 氣勁凝罡,即是劍宗。劍意傷人,即是劍圣。 劍意傷人,那是劍圣的標志。 劍宗的劍意雖然,可以感知天地元氣的流向,卻沒有到底御使層次,凝聚升華只能用來劍氣為劍罡,這是劍宗強大的原因。 越強大的劍意,凝聚的劍罡越強,不過因為劍宗對人體內真氣凝聚已經到了極限,劍圣的強大劍罡更加凝練三分,卻沒有高上一級層次,不具備壓倒性優勢。 但劍圣劍意的強大,除了能御使天地元氣,真元源源不息,還是劍意心念傳遞,借真氣傷人。 劍宗之間隨意也有勝負生死,但最多是破了罡勁,不涉及劍意心念,因為彼此的武道意念都沒有到侵入對方精神的程度。只有劍圣凝練的劍意才可以傷及對手心神,甚至強大到泯滅對手意識。 劍宗的劍罡靠的劍意升華劍氣而成,劍意損傷,就會境界倒退,嚴重的會跌回劍師境。 “僅僅三年而已,竟然又有劍圣出世?!?/br> 嚴平心中哀嘆。未料到竟會于此碰到一位圣者,還與之交手,弄得元氣大傷,差一點境界倒退。 稷下劍圣曹秋道劍證天下,磨礪武道,七國成名的劍圣,幾近十位武道巔峰的存在皆被斬殺,雖不能說自此世上除了曹秋道再無劍圣,但七國武林確實變成一陣蕭條。沒想到這么快新的劍圣就成長起來了。 第十五章 天下一統之契機 比劍戰敗,嚴平也不多說,直接帶領手下墨者走人。 嚴平數十年凝聚錘煉的無上劍意,幾乎可以說是靈魂本質的武道意念升華而成,此刻讓君莫問一劍磨滅,這是直指靈魂的精神傷害。 不僅有境界倒退的危險,甚至可能武道意念不斷衰弱,直道駕馭不住自身數十年磨礪成的鋒銳罡氣,走火入魔,散功破體而死。 所以嚴平立刻抽身離開,連“青山不在,綠水長流”,“你等著,下次……”這些江湖客套話都不及說,只想馬上覓地療傷。 瞬息之間,包圍土地廟的趙墨武士全部撤退,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一時間,這偏僻的土地廟恢復了原本平靜。 元宗心中嘆息,墨子傳下的劍法讓人正面破去,毫無反擊之力,兔死狐悲,他作為巨子傳人并不好受。 元宗對君莫問鄭重一拜道:“多謝君兄相助?!比舴堑镁獑栂嘀?,他必會讓項少龍拿著巨子令先逃,自己殉道而戰。 君莫問微笑道:“本人不過是恰逢其會,想見識下墨子劍法,元兄不必放在心上?!?/br> 救命之恩,當以身相許。這里“以身相許”的意思是從今以后,我這條命是你的了,什么時候需要,必當以死相報。 一般來說,此刻對方的回答會分為三種。 一,也不再說什么感謝話,頜首應下。表面不多說,卻深刻記在了心里,危難之時就將以死相報。這是生死之交啊。 二,連忙再說些感激的話,表示以后必定報恩,然后兩人推辭來推辭去,恩情忽然變得不像恩情,反而成商品了。而真到了為難之時,幫得上的就幫,幫不上也別怪作壁上觀。 三,這就可惡了,世上可是真有些個恩將仇報的畜生。恩大成仇,表面上感激,背地里卻想致恩人于死地。恩人死了,就不用報恩了。這樣子多好??!省時還省力。 元宗是怎么回答的,他豪邁地長笑一聲,道:“君兄畢竟是救了元某一條殘命,一聲謝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省的?!?/br> 三人重新席地坐下。 君莫問道:“與趙墨的恩怨已經了結,不知元兄以后有何打算?” 元宗苦澀一笑:“能有什么打算?趙墨無功,想必楚墨和齊墨也不會憐憫我這個無權無勢,只剩一身武功的巨子。不過我還是打算去試試,墨家子弟中,一定會有和我一樣秉承墨子先師理想的同道之士?!?/br> 必定失敗還要去嘗試,下次再被追殺可不一定有人救了,還真是不撞南墻不回頭。 元宗一身劍宗巔峰修為,卻沒想到如此幼稚。不過,也許正因為如此,他才會臻至半步劍圣之境,也只有這樣的人才令人欽佩吧! 君莫問拍拍手,說道:“既然元兄心中仍以墨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己任,何不前去邯鄲接受趙墨行會,說不如做,將想法付之于行動、實踐!” “什么,接收趙墨行會?” 元宗不解地看向君莫問,趙墨行會是嚴平經營數十年的勢力,雖然被君莫問擊敗,但若想靠武力收服趙墨,不說嚴平會不會就范,就是邯鄲其他各方勢力也不會答應。 趙國立國數百年,已至日落西山之時,只想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沒有了開疆擴土的雄心壯志。作為既得利益者,比起重新洗牌,冒險取得更大的利益,更傾向于安穩守護繼承的利益。 “嚴平活不過三日!”君莫問語氣斷定。嚴平以劍意為引,施展墨子劍意想擊敗君莫問,結果開門揖盜,反而被君莫問找到機會,一劍斬滅武道意念。 劍道凌厲,不止是對敵人,還是對己,需要強大的武道意念鎮壓自身凌厲的劍氣。以嚴平劍氣鋒銳和精神衰弱,不出三天必散功而死。 “到時元兄可以持巨子令接收趙墨行會,接著統一三墨,完成自己的理想?!?/br> 元宗聞言默然不語,他和君莫問不打不相識,一見如故,算的上是生死之交。 但初次見面,不僅救了他一命,還幫他得到了一個強大勢力,甚而使他的人生理想有了達成的可能。 最難還是人情債。 元宗難以抉擇是否接受這么大的恩情,統一墨者行會,發揚墨家思想的理想是他畢生所求。 “元兄請看!”元宗的默然,君莫問也不在意。 指向倒塌殘破的后土神像,說道:“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如今的趙國的君主臣民,只思征戰,不重祭祀,離亡國之日不遠矣?!?/br> 君莫問的感嘆聲回蕩在土地廟中,項少龍沒什么感覺,現代人的他對祭祀神明持否定態度。元宗是墨子傳人,除了武功高強外,對治國之道同樣很有研究,認真聆聽起來。 “現今東方六國貴族不思治理國家,強盛王室,反而沉迷享受,生活糜爛,只重眼前利益,卻不識長遠之計。 西方強秦以法治國,公卿士民皆有其道,事半功倍,而且兵威強盛,糧草豐盈。 自晉國三分之后的七雄爭霸局面即將結束,成了秦國和東方六國的兩極對對峙?,F今形勢不是秦國攻陷東方六國,一統天下,就是東方六國并力西向,分割秦國。 再加上曹秋道劍試天下,斬殺七國鎮國劍圣后,剩下劍圣已經不足五指之數。劍圣鎮壓諸侯王室的時代結束了,武道強者對天下社稷的影響降到了有史以來最低?!?/br> “君兄的意思是……”元宗凝眉道。 “天下一統契機已現!”君莫問彈劍決絕道。 天下一統契機已現! 一時間,所有人都不說話。 “君兄心中可以定計?”元宗肅顏問道。 “秦國太子異人,不日將登基為秦王,而異人之子嬴政正在趙國為質子。若你我兩人將嬴政救出,帶到秦國,未嘗不可行呂不韋之事。以君某的劍圣修為,元兄的墨者勢力,輔佐嬴政成為秦王,一統六國,成前古未有之帝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