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一個討厭的教員
書迷正在閱讀:行動力、微表情心理學、我在驚悚游戲里當bug[無限流]、美杜莎、與修無情道的師弟結為道侶后、穿成末世妖艷女配、隊長,今天真香了嗎[刑偵]、聊齋鬼故事、【刀劍亂舞】冰之華、無良佞王的心尖寵
成功是一個討厭的教員 成功是一個討厭的教員,它誘使聰明人認為他們不會失敗,它不是一位引導我們走向未來的可靠的向導。華為已處在一個上升時期,這往往會使我們以為八年的艱苦奮戰已經勝利。這是十分可怕的,我們與國內外企業的差距還較大,只有在思想上繼續艱苦奮斗,長期保持進取、不甘落后的態勢,才可能不會滅亡。繁榮的里面,處處充滿危機。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懶漢、二流子之外,90%的人都在身體上艱苦奮斗,吃大苦、耐大勞是人們容易理解的。但什么人在思想上艱苦奮斗呢?這些人并不為多數人所理解??茖W家、企業家、政治家、種田能手、養豬狀元、善于經營的個體戶、小業主、優秀的工人……他們有些人也許生活比較富裕,但并不意味著他們不艱苦奮斗。他們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向他人學習,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自我修正與自我批評,每日三省吾身,從中找到適合他前進的思想、方法……從而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公司已確立了接班人的標準,各級崗位上正在涌現成千、以后還會上萬的優秀兒女,他們承認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并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數十年的不斷優化,不斷成長,使接班隊伍不斷擴大,任何不合乎發展規律的東西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企業管理將會有良好的凈化能力。經過一代一代華為人的努力,華為的紅旗會一代又一代更加鮮艷。一個企業的內、外發展規律是否真正被認識清楚,管理是否可以做到無為而治,這是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員工不斷探索的問題。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可以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摘自《反驕破滿,在思想上艱苦奮斗》 任正非早年提出的“通信市場三分天下,必有華為一席”的夢想基本上已經實現,接下來的路怎么走?目前華為的發展已經邁入“打造整體軟實力”的第三階段,慢慢地以均衡的姿態、以“灰度”的心態走向平和、走向理性。 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問題是:在自然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有的人認為自然界先有雞后有雞蛋,不然雞蛋是從哪來的呢?有的人卻覺得自然界先有雞蛋后有雞,如果沒有雞蛋,雞怎么會出世呢?這就正如起點和終點,人是先從起點出發后到達終點,還是先到達終點后再從起點出發呢?生活中,每個人都經歷著不同的起點到終點,終點到起點。每個人從這個起點出發后到達終點,再將下一個終點視為起點繼續出發,對于企業來說是同樣的道理。 任正非認為,成功是沒有止境的。例如,對于生產的工藝、產品的加工質量,華為人都應該有一種“每天繼續改進”的欲望;而市場營銷則要從公關、策劃型向管理型轉變;至于中高層管理人員要善于作勢,基層管理人員則要把工作做實。任正非堅持認為,成功只能說明過去,只有在思想中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才能不為過去的成就所束縛,才能在更高的層次獲得更大的進步。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企業,華為當然也不例外。雖然華為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但是外界對華為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于過去的華為而言,任正非確實是一個不可否定的因素。但任正非的退休和離去是肯定的,誰都改變不了。華為如果沒有管理體系,沒有這個大平臺,那么老人一旦退休,可能問題會變得非常嚴重。但對于今天的華為而言,任正非背后的企業戰略和管理體系才是最重要的,只要這兩個因素健全,華為的文化就一定能夠延續。如果能在管理體系的建設上進一步優化,華為完全有能力從優秀走向卓越。而如今任正非和他率領的華為團隊正在努力地打造這一體系,這也是任正非的使命之一。 企業發展不容易,有人認為滿足于現狀是一種知足常樂的好心態,也有人認為打下江山也要守好江山才行,但殘酷點兒來說,安于現狀、不能與時俱進的企業通常不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在企業蓬勃發展的時候更要去創新,雖然馬云說過,“將來是小企業的天下,企業越小,越容易活下去”,但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小企業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雖然小企業的韌性很強,但是生命力很弱,他們經不起資金周轉不靈,金融危機襲擊,質量出差錯等情況發生。事實證明,如果出現那樣的情況,很多時候會讓小企業一蹶不振,甚至破產。 在這點上,任正非所提出的全員危機意識,時刻自省、時刻向前看的觀念才是保證企業持續發展、不被時代所淘汰的正確選擇。18世紀西方發明了汽車,逐步對之前的交通工具馬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有兩家馬車生產企業面對威脅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其結果也截然不同。a馬車廠在馬車的外觀與舒適性上大做文章;b馬車廠則轉向生產汽車。最終a馬車廠隨著馬車退出歷史舞臺,也慢慢銷聲匿跡,而b馬車廠則隨著汽車的發展生意越做越大。這兩個馬車廠的興衰命運是由企業主對問題的不同理解決定的。a馬車廠老板認為自己是生產馬車的,汽車的出現對自己是個嚴重的威脅,是馬車的競爭對手,a馬車廠老板就想出各種辦法對抗汽車;而b馬車廠老板則認為自己是生產代步工具的企業,汽車取代馬車,將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所以就果斷放棄馬車的生產,轉為生產汽車,避免了被市場淘汰的厄運,并取得了跳躍式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不斷創新與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能夠像b馬車廠老板那樣,抓住威脅背后的機遇,借勢突破發展,將會獲得成功。但在我國,中、小企業中能夠這樣看問題的企業家很少,多數像a馬車廠老板那樣,守著昨日的輝煌,不肯順應時代的發展,更不會發現其背后的機遇。違背市場發展的規律就如逆水行舟,終將被市場淘汰。 追-更:nprouwen.info (woo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