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吳氏自己在縣城門口就下車了,讓拉牛車把自己兒子和媳婦送到那個醫館里。 她去當鋪里把自己的鐲子當了,也就當了三兩銀子,不過還好,也算是夠用了,兒子的腿也有希望了。 想到這里她開心不已,立馬往醫館走。 “娘子,娘咋提前下車了,沒告訴你,她去哪里了嗎”?趙秀才躺在醫館的床上,看著宋花開口道。 “我不知道,娘應該是有事情要處理吧,銀子的事情娘說她已經準備好了,讓我們不用cao心,只管去就好了”,宋花開口道。 “來,讓老夫看看你這個腿,在給你把把脈”,不一會郎中就從后面屏風里出來了。 “你這個腿啊,傷的有些年頭了,估計用藥也是很難治好的,你還是要每日來老夫這里,老夫給你扎針,配合著吃藥,才能好利索了”,郎中看著趙秀才開口道。 “多謝大夫了,不知道我相公這個腿要治多久才能好的”,宋花開口問道。 “要想完全治好,少則一個月,多則三個月”。 “可眼下年關將至,不知郎中的醫館會不會歇業啊”? “老夫一年到頭也就這幾天能休息一下了,歇業是肯定的,不過也不影響什么,從今天開始我就開始扎針,到過年的那兩天你們不用來,我會給藥材里面多添加幾味藥,等過完年后你們繼續來即可”,郎中摸了摸胡須說到。 “好,那你趕緊給我兒治腿吧”,聽到這熟悉的聲音,趙秀才和宋花回頭看了看,原來是吳氏來了。 “好,那你們先付診金吧”,郎中開口道。 “好”。 吳氏付完診金后,就和宋花一起坐在椅子上,屏風里面郎中正在給趙秀才扎針醫治。 吳氏坐在凳子上,表情有些凝重,心里喜憂參半,難過是因為賣了相公留給自己的東西,開心是因為兒子的腿有希望了,他日后在參加考試也有機會了。 “好了,我兒福氣大,定會治好的,你就不要擔心了”,吳氏看著宋花坐立不安的宋花說到。 “娘,我知道了”,宋花開口道, “相公,你看看這是我給你做的衣服,你試試,看穿著怎么樣”,趙香兒把繡好的衣服遞給了宋恒。 “娘子你的手藝真不錯,這衣服看著就好看”,宋恒拿著衣服說到。 隨后他脫掉外衣,穿了上去,衣服不大不小,很是合適。 “娘子,我柜子里還有衣服呢,你給你也做一身,別都給我做了”,宋恒看著趙香兒開口道。 “這些布料顏色深沉,都是給你用的,我一人婦人,用這些料子也不合適啊”。 “我看了看,還能再給你做身衣服,給你在做床被褥,你到時候去書院的時候帶著,,你去把棉花拿過來吧”,趙香兒理了理線開口道。 “好”。 “姐,你在嗎”?聽到外面有人喊自己,趙香兒連忙準備出去。 “你在屋里呆著吧,外面冷,我去就好了”,宋恒說完就出去了。 “姐夫,我姐呢”,趙云兒背著一個大框子看著宋恒說到。 “你姐在屋里呢,你快進來吧,外面冷”。 “好”。 “云兒,你怎么來了”?趙香兒從屋里出來后開口道。 “娘和爹讓我給你送東西過來,這些都是給你的,姐我給你放廚房去了”,趙云兒說完后就去廚房了。 趙香兒隨后讓宋恒進屋,自己也去了廚房。 “云兒啊,這里面都是什么東西啊”? “姐,這是一些玉米面,還有紅薯,土豆,對了,這里還有點rou,是爹之前割的,娘啊給你留了點,讓我給你送過來,你把它腌了,過年吃”,趙云兒邊從框子里拿東西,邊說道。 “姐這里都有啊,你把東西給我拿過來了,家里還有沒有啊”? “娘最近身體怎么樣啊,她現在有身子呢,得注意著,家里要是有什么忙不過來的,你來告訴我,可別累著娘了,知道不”?趙香兒看著趙云兒說到。 “姐,你放心,爹現在對娘可好了,有時候還去屠戶家里割rou呢”。 “這些東西啊家里有呢,這是爹娘讓我送過來的,現在天氣太冷了,娘不好出門,她讓你有時候回去一趟,有話和你說呢”?趙云兒開口道。 “娘有什么話啊,還非要當面和我說,讓你轉告給我不就行了嗎”? “那我就不知道了,姐東西都給你放這里了,我回去了啊”,趙云兒說完就背著框子走了。 趙香兒把廚房里的東西收拾完后,感動不已,看了看廚房里的那幾個雞蛋,在看看外面的那幾只雞,有些惆悵。 天越來越冷了,雞下的蛋也越來越少了,她倒是想給王氏送一些過去,這些蛋說起來還不夠宋恒吃的呢。 看了看外面的雞,趙香兒心一狠,準備到時候殺只雞燉了后,俗話說的好,雞湯最是補了,反正現在天氣冷,雞也不下蛋,等開春了在去抱一窩小雞來養著就好了。 聽到外面有人敲門,趙香兒還以為趙云兒把什么東西落下來了,連忙去開門。 結果打開門后,發現是老秀才的娘子周氏,周氏拿著一個籃子站在門口。 “恒兒在家嗎”?周氏開口道。 “在呢,在呢,您趕緊進來吧”,趙香兒連忙讓他進來。 “師娘,您怎么來了”,宋恒從屋里出來就看見了周氏。 “這孩子,師娘沒事就不能來了嗎”? “不是的”,宋恒連忙說到。 “好了我這是來給你送東西來了”,周氏說完后把籃子遞給了趙香兒。 “師娘不用了,家里什么都有呢,您還是留著自家用吧”,宋恒開口道。 “你這里有什么啊,這些日子你沒來學堂,說是出去做活計掙錢,給你自己存束脩,后來又整日在家里抄書,就你大伯母給你們分的那點東西,哪夠你們過冬的啊”,周氏開口道。 不得不說周氏和王氏想一塊去了,所以才會有東西送過來。 “我之前和娘子還去縣城里買了些呢,過冬還是可以的”,宋恒說到。 “你這孩子,這冬日漫長,家里不多存點東西,哪夠啊,這冬天過去了,開了春了,你們兩個也沒地啊,菜倒是可以種,吃的糧食可怎么辦啊”,說到這里周氏一臉的擔憂。 “更不要提,馬上就要過年了,你就收下吧”。 “謝謝師娘了”。 “這孩子,一家人有什么好客氣的,東西我也送到了,我還有事,就先走了啊”,周氏說完就走了。 宋恒和趙香兒趕緊送周氏到門口, “相公,師娘拿過來的東西都是好的啊,你看這一袋子白面,還有二十個雞蛋,還有大半袋子玉米面呢,還有一塊rou和一塊豆腐呢”。 “師娘這是心疼我們,從小我在大伯家里寄人籬下,吃不飽穿不暖,還要看大伯母的臉色,都是她和師傅暗中接濟我的,還給我做衣服穿,后來我在學堂讀書,她知道我沒有銀子買東西,就常常送我讀書的東西,做了好吃的也總是給我留一口”。 “等我以后有出息了,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他們的”,宋恒開口道。 “好了,娘子把東西放到廚房里去吧,然后趕緊進屋吧,屋里暖和點”,宋恒看著趙香兒開口道。 “嗯,我這就去收拾”。 老秀才是開學堂的,平日里不光能收學生的束脩,還能收不少的孝敬呢。 他也有兩個兒子,奈何都不成氣,兩個都不是讀書的料,連坐都坐不住,更別提讀書了。 后來兒子成親后,他又花錢多置辦了些田地,讓他們種,不管怎么也算是多些收入,日子也好過。 宋恒的父親是他的恩人,為此他讓宋恒去他那里讀書,不收銀子,沒想到宋恒得了這個讀書的機會后,珍惜不已,讀起書來比旁人都要用功不少。 宋恒不是那種天賦異稟的讀書人,他讀書都是苦讀,認字的時候他遇到不認識的就一直讀一直讀,直到認識這個字,碰到不會寫的字,他就用毛筆沾水在桌子上寫了一遍又一遍。 天氣炎熱的時候,他在院里也是如此,熱的出了一身汗也不停,天冷的時候,他寫字,把手都凍的通紅,也不停。 老秀才見狀也欣慰不已,俗話說得好,勤能補拙,對待宋恒,也更加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