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節
唐楓先是用極是隨便的口吻問道:“哪個王大人???這么早的上什么吊???”隨即又像是剛剛醒悟過來一般道:“什么?王大人,可是王化貞大人嗎?” “不錯,正是王化貞,王經略大人。他……他被人發現上吊死在了自己的臥房之中!” “快,速帶我去看看!”唐楓話雖然這么說,但卻根本沒有等那來報訊之人,搶先就往外走去。在超過那人,使他看不到自己的神情時,唐楓的嘴角微微上揚了一些弧度。 當唐楓來到王化貞的住處時,袁崇煥等人也已經都聞訊趕到了,這些人來不及見禮就急急往里面走去。只見這個小小的院落之中站滿了明軍士卒,人人的臉上都是一片肅然。雖然將士們對王化貞很是看不起,但是他終究是如今的遼東經略,現在死在了自己駐守的錦州城里,讓眾將士們心里也是一陣忐忑。 通過打開的房門,只見臥房之中看上去很是干凈、整齊,并沒有一點打斗的跡象,王化貞依舊懸掛在房梁之上,舌頭伸出了老長一截,雙眼圓睜,滿臉的痛苦之色。在他的腳下是翻倒在地的凳子,一切看上去與懸梁自盡的場景完全一樣。唐楓在仔細觀察了一下屋中情形之后,已經知道呂岸下手很是小心,并未留下半點破綻,便放下了心來,對站在門前的一名軍士道:“這是什么時候發現的?由什么人發現的尸體?” “回大人的話,是王大人的其中一名仆從王忠早上起來給王大人請安時發現的尸體。他一見這情景后便失聲叫了起來,然后才引起了我們的注意?!蹦擒娛苛⒖袒卮鸬?。 唐楓贊許地看了此人一眼,便對身后的眾人道:“待本官進去看看,不知哪位愿意一起進去???”他雖然問的是大家,但目光卻落在了袁崇煥的身上,在如今的錦州城中,袁崇煥的身份僅次于唐楓。袁崇煥心里也滿是驚奇,便就隨了唐楓走進了房去。 兩人四下里查看了良久之后,唐楓才說道:“恐怕這真的是一起自殺的案子了。你看房中的一切都井然有序,不如我們去問問他的那些家仆,看他們有何話說吧?!?/br> 袁崇煥心里此時卻是滿是疑惑,唐楓的表現太過于冷靜了,實在不正常。按照一般的情況來說,如果自己的上官在自己的面前死去,作為下屬的必會有些緊張,而從唐楓與王化貞有著矛盾這一點來看,即便他是感到高興也是可能的??涩F在的唐楓卻像一個查案的推官或是捕快一般仔細地查看著房中的一切,這反常的舉動不能不讓袁崇煥感到奇怪了。但他卻也沒有當面說破,只是點頭道:“唐大人說的也不無道理,我們便問問那發現尸體之人吧?!?/br> 軍中的軍醫臨時做了一次仵作,開始驗起了王化貞的尸體來,而王化貞剩下的兩名仆從則被帶到了唐楓等人的跟前接受盤問。他們對唐楓和王化貞的矛盾是知道的,但是卻還是不敢懷疑到唐楓的身上,只是一個勁地撇清著自己。這也是在唐楓的預料之中的。王化貞才剛恢復官身沒有幾個月,這些個仆從對他當然沒有什么忠誠可言,如今他人一死就更不用說。 “那依著你們的意思,王大人之死真的是出于自殺了?”唐楓聽完了對方的陳述之后,突然問道。說話間他還用手翻了翻那本偽造的奏章。 王忠和那人立刻點頭道:“不錯,正是如此。我們的住處在大人臥房的隔壁,若是真有人來殺大人的話,我們一定會聽到一些異常響動的,但昨天晚上卻是沒有一點異常!”兩人的回答很是肯定,生怕對方懷疑到自己的身上來。 這時那軍醫也驗看完了王化貞的尸體,稟報道:“各位大人,將軍,王大人致死的原因的確是因為繩索加頸窒息而死,應該是死于自殺無疑了?!?/br> 聽到這個“專業”人士肯定的說話之后,唐楓心里最后的那點擔心也被他丟掉了,他一點頭讓軍醫離開之后,又問王忠二人道:“你們可識得你家大人的字跡嗎?來看看這上面寫的字可是你家大人親手所寫?!闭f著話他將手里的奏章遞了過去。 王忠二人忙應了聲就翻看起了奏章來,好半晌后才道:“回大人的話,這確是出自我家大人的手筆。我們隨了大人有些日子了,他的筆意就是如此的,絕無虛假!” 唐楓一笑道:“如此看來,王大人確是因為擔心錦州城一事而心生愧疚而自殺了。哎,他這又是何苦呢?我錦州雖然差點難保,但終究還是守住了啊。朝廷縱然不會有什么獎賞,當也不至于問罪于他,何必會如此想不開呢?” 看到那奏章,聽了唐楓這番話后,袁崇煥心里的疑惑就更大了,他可是記得很清楚的,就在前天自己還與唐楓一起看了王化貞搶功和推委責任的奏章,怎么到了現在卻風云突變,成了王化貞怕朝廷的怪責而自盡身亡了?“這事一定有著古怪!”看著唐楓略帶著笑意的面容,袁崇煥開始懷疑這一切都是唐楓所為了。但是他既沒有任何的證據來證明這一切,又知道這王化貞的死對遼東有利無害,便暫時忍住了沒有發問。 至于其他的人對這一切知道的就更少了,再有人聯想起昨天晚上慶功宴上王化貞有些失落的表情,就更確定了他的死亡是自殺了。于是在大家的一致認同之下,唐楓就斷定了王化貞死于自殺,其原由便是因為怕朝廷的問責,然后由他帶頭寫下了奏稟朝廷的奏疏,連同王化貞的“遺奏”一起用軍中快馬送往了京城。 雖然死了這么大的一個經略,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到錦州城中將士們欣喜的心情,畢竟王化貞在遼東的人望還小,再加上有唐楓的有意掩蓋,很快地一切就都平靜了下來。如果王化貞泉下有知的話,只怕會跳起來,自己這么大的官身居然連死都沒有影起大的反響。 中午在用過飯后,唐楓終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了,這些日子接踵而來的種種事情使得他想睡個囫圇覺的小小心愿都無法達成。但是他的這個心愿依舊無法在這么快就達成,因為當他才剛躺下不久,袁崇煥便登門來造訪了。 在從頭到腳地打量了唐楓數遍,看得他都有些不適應了之后,袁崇煥才嚴肅地問道:“逸之,你可肯告訴我一句真話,這王化貞究竟是怎么死的?”說完他緊緊地盯著唐楓的面龐。不讓他有一點逃避的動作。 唐楓知道自己可以瞞過絕大多數的人,但是袁崇煥這個深明內情的人自己是無法隱瞞住的,便在微微一笑后道:“這樣不是很好嗎?他王化貞一死,朝廷或會讓孫大人重新回來。而且現在沒了他的掣肘,我們想要布防好錦州的一切也容易了許多。他一死有如此之多的好處,你又何必非要鬧清楚他是怎么死的呢?”雖然沒有正面回答袁崇煥的問題,但唐楓的這幾句話卻還是隱晦地點出了一點,王化貞的死與自己有著關系。 “你……”袁崇煥想要說什么,但最后卻還是忍住了,他也知道王化貞留在遼東的危害的,如今他死了對整個遼東乃至于大明來說都是好事??墒撬男睦飬s很是不認同唐楓這個如此激烈且過分的手段,這要是讓人知道的話,恐怕就可以與謀反相提并論了。 唐楓寸步不讓地盯著袁崇煥:“我這么做的確有為了自己不被他所害的緣故,但是更多的卻是為了朝廷,為了江山社稷。他既然能為了自己的一切而來陷害于我,我為什么就不能先下手為強,將他除去呢?而且他的死并沒有惹來任何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以為我這么做是最好的辦法!” 袁崇煥像是第一次認識唐楓,看了他半晌后才苦笑道:“你說的也有你的道理,看來我的想法還是太過保守了,你的主意比起我的息事寧人更為有效。不過這事的風險也很大,他畢竟是朝廷任命的遼東經略,而且并無大過,你卻……” 唐楓看著袁崇煥的眼睛道:“我以為只要能幫得了我大明,殺死他一個王化貞不過是小事而已,與大明和普天下的百姓比起來,他的死很值當!我是不會有一絲后悔的,不過還請袁兄你也代我我保守住這個秘密!” 第五卷 戰寧遠 第137章 各自的準備 王化貞之死雖然有著一些疑問,但是錦州城里的將士們對探案顯然是門外漢,而有些才能的人又對王化貞的死不放在心上,所以大家很快就將此事拋到了一邊,這正是唐楓樂意看到的。將王化貞的尸體、偽造的奏章以及唐楓等人所寫的陳述送去了京城之后,這件奇怪的事情就算是徹底告一段落了。 而后不久,袁崇煥便帶了寧遠來的人馬返回,將聽朝廷之令來錦州鎮守的人馬換到了錦州城中。帶這些人馬來的將領在唐楓面前不敢托大,一切都聽從他的吩咐,所以唐楓就將自己之前和袁崇煥等人所想的防御之道轉告了他,讓他派出了一些人馬在錦州城外諸如大勝堡等要塞堡壘處留下一定的人馬。對這個提議對方也覺得很是在理,便從善如流地答應了下來。幾日之后,錦州城已經完全被明軍控制在了手中,即便是再有金兵來攻,想要堅守的話也沒有什么問題了。 見這一切都完成了之后,唐楓就帶著之前隨袁崇煥一起前來的驍虎騎一道返回了寧遠,在他的心目中似乎寧遠這座小城比錦州這座兵家必爭之地更為重要。當然這是因為他受到了歷史影響的緣故,另外他與袁崇煥之間的交情也是他選擇待在寧遠的一個原因。 見識了那些紅夷大炮的威力之后,袁崇煥便不敢小覷這些守城的利器了,每日里都會派了人去城頭進行著維護,同時他也應唐楓的要求,向朝廷請求多調一些火炮來,以在各城池中都有足夠的炮能用來守。這道奏疏也是隨著王化貞的尸體一道送去京城的。 當唐楓他們在遼東努力做著防御的準備之時,遠在更東北的金國上下一片震動。當努爾哈赤看到阿敏居然遭逢如此大敗,卻連錦州城都沒有攻下時,臉色之難看讓周圍的人都不敢說話了。雖然他曾當著眾人的面說過讓阿敏示弱,使明軍變得躁進而后破敵,但也沒有讓他吃這么大的虧啊。在冷冷地看了站在下面一臉狼狽的阿敏好半晌后,他才冷聲問此次進攻錦州的大致過程。 聽完了對方的講述之后,努爾哈赤面上的青筋便好似一陣跳動,強自壓下了怒火說道:“你是說這錦州城中不過一萬明軍你都攻不下來?最后還被趕去救援的明軍殺敗了?” “……不錯!”艱難地吐出了兩個字后,阿敏也是一臉的羞慚,同時他的心里也很是后悔,如果那日自己聽從了折爾古的勸告早些帶兵回來的話,就不會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了。 “我大金國自立國以來還從未嘗過如此大敗,你這次太丟本汗以及我大金國上下的面子了!”努爾哈赤說著盯向了阿敏,看得他一陣惡寒,只當自己這個叔父要借此將自己殺掉以除后患了。在他緊張地等待里,努爾哈赤繼續道:“即便你是本汗的侄子,也不能就此作罷。不過看在你的父親和你自己曾為我大金國立下了不少功勞的份上,本汗便不殺你。死罪可免,活罪難饒!你從今日起就將自己旗下的兵馬交出來,由他人帶領,你給我在自己的家里好好地反省一下吧!” 雖然心里為能逃過一死而有些欣喜,但是阿敏的臉色依舊很是難看。在金國這個崇尚武力的國度,沒有了兵權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自己還能做些什么呢?自己的父親是被眼前這個人所害,可自己現在卻連自保都很難了。心匯總滿是怨憤,阿敏領了這道命令,去交割自己旗下的人馬。 看到他的這個結局,所以努爾哈赤的兒子和親信將領都會心地一笑,他們知道大汗為了這一天是等了很久了。從他將自己的弟弟害死之后,他就一直在防備著阿敏會與自己為敵,現在終于可以借口將他的兵權奪去,從此這個人便再也沒有威脅可言了。至于這個人今后會怎么樣,他們已經完全不作考慮,沒有爪牙的老虎還不如一只狗兇猛,養著他也是沒關系的。 努爾哈赤將阿敏擺平了之后,才看向下面的群臣:“想不到那些南蠻子如此厲害,居然就守住了剛剛到手的錦州城,看來我們是小看了他們啊。孫承宗雖然走了,但是他們中還是有不少能與我們一戰的能人的。你們說,這次我們該怎么辦?” 一直以來以勇猛善戰著稱的代善立刻就說道:“大汗,我們不能就這樣算了,我愿意立刻帶了人馬再攻錦州城,不破此城,誓不回來見大汗!”其他有幾名求戰心切的人也喊道:“我們愿意追隨大貝勒一起殺去錦州,攻破城池,將那里面的漢人全部殺死!” 看著中和人有些激動的表現,努爾哈赤只是一笑,經過這些年來的出生入死,他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的容易沖動了,任何事情他都要謀定而后動,所以他一直等到殿上眾人都安靜了下來之后,才道:“還有其他有不一樣的看法嗎?” 皇太極在這個時候開口了:“大汗,我以為現在不是攻打錦州城的好時候?!?/br> “哦,這卻是為何?”努爾哈赤很有興趣地看著自己這個多智善謀的兒子,他眾多的兒子當中,除了現在還小的,就數皇太極最有本事了,也是他屬意的接班人選。 看到努爾哈赤的樣子,皇太極便知道大汗也是有著和自己一樣的想法的,便說道:“因為現在的明軍已經有了防備了。大汗,各位你們想想看,如果你們是那些南蠻子,在將我們打退之后他們會怎么做?當然就是更加小心地防備,防備著我們的再次出兵報復,如此便失去了我們一直所強調的突然襲擊的策略了。不錯,明軍若論戰力遠不是我們大金的勇士們的敵手,但是他們卻有著我們所沒有的城池,以及那些火銃和火炮。 “如果我們在他們早有準備的情況下攻擊錦州城的話,雖然也有可能靠著我們勇士們的英勇可以攻下它來,但到時候我們的損失也是很大的。不要忘了除了這些南蠻子外,西邊的蒙古人還沒有完全被我們征服,我們如果被明軍拖住的話,他們便會趁機來對付我們了。而且還有一點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明軍說不定會在錦州城附近安排下更多的人馬等著我們去攻,而那時候我們去的人就會像阿敏一樣腹背受敵了!所以我以為現在不是用兵的時候!” 努爾哈赤還沒有開口說話,那幾名支持代善的將領便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四貝勒這話說得太滿了,他們漢人哪來的這么多人馬守在錦州城?而且他們剛剛遭到一次攻擊,勢必要休養一段時日,我們如果全力一擊的話,一定可以報這一敗之仇的!” 代善雖然與皇太極向來交好,但是現在卻也無法轉變看法了,也一挺胸道:“大汗,我以為那些蒙古人這些年來已經被我們大金殺得無法再有威脅了。所以后顧之憂是沒有的,現在我們的敵人就是南面的大明。如果放任他們取了錦州而不理的話,今后他們會更加肆無忌憚,所以我們應該讓他們見識一下我們大金鐵騎的厲害了!” 皇太極沒有反駁他們的話,因為他心里明白自己的父親與自己的想法是一樣,他只是微笑著看著自己的父親,等著他做最后的決定。努爾哈赤眼中也滿是贊許,想想自己在皇太極的歲數時也是極易沖動的,但自己的這個兒子的沉穩卻比之自己還有過之。在笑了一聲之后,他才慢慢地道:“你們兩邊都說的在理,不過我卻以為還是皇太極所說的比較好!”沒有任何的解釋,所有的人都只能低頭領命,這就是努爾哈赤在大金國中的權威了。 當眾人都退下之后,努爾哈赤將皇太極留了下來。笑著看了他半天之后,努爾哈赤才道:“今日你的理由是不錯的,但我卻不認為這是你提議不出兵的真正理由。你說吧,究竟是為了什么才如此表態的?” “因為我們大金國今年的草場上都遭了一定的災,牛羊馬匹都不能及時的供應上來,如果一旦打起了仗,那這個夏秋季節的收成也會受到牽連。而且就在幾個月前,我布置在明軍各個城池里的探子差不多都被人給查了出來,少了他們提供準確的情報,此戰未必真能勝他們?!被侍珮O也不作隱瞞,老老實實地將自己所顧慮的情況說了出來:“而且那孫承宗走后,新來的明軍統帥是什么人物我們還在調查,只有一切都準備好了之后我們才能出兵!” 努爾哈赤笑了起來:“謀定而后動,皇太極,你比我更為老練??!” 皇太極也笑著接受了這份夸獎,他們金人可不會漢人的那套謙虛的表演。但努爾哈赤卻并沒有將話說完,他又道:“但是我們總不能就這樣算了吧?總得再攻漢人一次,你以為是什么時候合適呢?” “今年的冬季!當草場被白雪覆蓋,我們的牛羊馬匹有了收獲之后,而我們又需要漢人的物品之時,我們再出兵也不遲!到那時,我新安在明軍中的探子應該也能送一些有用的消息過來了!”皇太極自信滿滿地說道。 第138章 繼任者高第 夏日的炎熱已經被不斷吹來的金風給吹去了,時間已經來到了大明天啟四年的九月中旬。在這一段時日里,唐楓以及其他在遼東的將領們都在關注著兩件事情,可是這兩件讓他們時時上心的事情卻沒有一件如他們所料想的一般發生。一件事就是女真人的反應,在他們想來,丟失了錦州城,又被他們在堅守城池之余擊敗的金軍一定不會善罷甘休,以女真人的性格,一定會在短時間里再次出兵來攻。所以在這些日子里,遼東上下厲兵秣馬,時刻準備著與敵交戰,但是卻并沒有等來金人的一兵一卒,就連他們的消息都沒有再聽到了。 雖然這次金兵沒有來犯,讓遼東上下的布置有些落了空,但這樣未嘗也不是一件好事。但另一件無法遂了將士們心意的事情就不是那么好了,那就是遼東經略的空缺由誰了補上?和唐楓的想法差不多的,許多人都以為王化貞一死,朝廷在一時沒有可用之人的時候會起復孫承宗,讓他重新回來鎮守遼東。但是這事也出乎了大家的預料,一個多月來,朝廷只是著人斥責了一番眾將領不知保護好統帥,然后便沒有了后話,根本不提由什么人接替遼東經略的位置。好在現在唐楓在眾將士的心中的地位有所提升,而且在錦州一戰里也展示了自己的些許才能,所以還能暫代一切職責,但這并不能長久,他畢竟沒有正名。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對遼東這樣一個有著重要戰略地位的地區來說,沒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統帥的確很不應該,為此唐楓和袁崇煥等人也著實發了好一陣的牢sao,可是朝廷既然不下令,他們也無計可施,只能就這么等下去了,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月。 站在院子里看著天上的晚霞,唐楓的嘴角帶著一絲溫柔的笑意,他縮在袖子里的手上還捏著一封信,那是從北京送來的由柳慧所寫的家書。原來的唐楓根本不懂得老杜詩中所寫的“家書抵萬金”的含義,但現在他卻懂得了。對一個長期戍守在邊關無法與親人相見的將士來說,還有什么能比家人的關心、問候更為珍貴的呢? 柳慧在到了京城之后曾給唐楓寄來過不少的家信,里面寫的除了對他的思念之情外,便是將自己的日?,嵤乱约熬┲械囊恍┮萋務f與唐楓知道,讓他明白自己雖然身不在他身邊,但是心卻是永遠和他在一起的。每當接到這些筆跡娟秀的書信時,唐楓總會微笑著在院中想著,想著自己與柳慧那并不長久的相聚時光,想著當年的那一撞,想著河邊的那一救,想著喜堂上的那一拜…… 當唐楓正沉浸在這溫柔的想念中的時候,一個聲音傳了過來:“大人,朝廷有新的旨意到了!”卻是呂岸接到了袁崇煥派來的人的知會,前來稟報。唐楓聽到這個等了良久的消息終于到了,立刻就從自己的思緒中走了出來,一邊理了理身上的衣服,一邊道:“可是遼東經略的位置已經定了下來嗎?是孫大人他會再次復起嗎?” “這個卑職就不得而知了,袁大人只是讓人來傳話叫大人快些去指揮所?!眳伟痘卮鸬?。然后他又不無奇怪地道:“大人,這孫承宗與魏公公他們有著嫌隙,您怎么還想著讓他重新回來執掌軍權???”這疑問已經藏在他心里好些日子了,直到今天才問了出來。 唐楓一笑道:“不錯,他孫承宗是我們的對手,但你總聽說過一句古話叫‘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吧?若是沒有他在這里,魏公公怎么會看重我呢?所以為了自身考慮,我是不希望孫承宗他這么快就不能在遼東繼續執掌兵權的?!边@個答案唐楓在早些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因為呂岸是被人陷害才來的遼東,所以對此是深有感觸的,這個答案正好能夠打動他。果然聽了這話之后,呂岸立刻恍然地一笑,心里對唐楓的縝密心思更為佩服了。他沒有發現,隨著與唐楓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已經慢慢地將他當作了自己的主人。 到了指揮所的堂上,唐楓就看到了袁崇煥等一干人都在其中了,在上座的是一名瘦削的宦官,在他的手邊放著的是一卷圣旨,看這架勢比之前王化貞來任遼東經略時更為隆重。見到唐楓也到了,那宦官才站起身來,用威嚴的聲音道:“圣旨下,眾人接旨!” 唐楓還沒有遇到過如此隆重的場面,在微一發呆之后,才學著其他人的模樣跪了下來,等著前面的那個宦官宣讀旨意?!胺钐斐羞\,皇帝詔曰……”長長的一篇圣旨便在這個宦官抑揚頓挫的語調里讀了出來,這些辭藻華麗,有著工整對仗的詞句聽得唐楓的頭都大了起來。但是他還是可以判斷出這圣旨中的真正意思還沒有出來,所以只能繼續摒神聚氣地聽著。直到他聽到那宦官念道:“……遼東之地,國之門戶,不可不慎。今命兵部尚書高第為遼東經略之職,統領一切軍政要務,望諸臣工悉心輔佐,以壯我國威,固我邊防……”的時候,才知道圣旨中的中心思想了。 想到最后來的依舊不是孫承宗時,唐楓不禁有些喪氣,自己殺了王化貞,便來了一個高第,不知這個人是不是也一樣是個不知兵事,只會指手畫腳的家伙。難道要讓自己再想一個手段將這個人也除去,才能使孫承宗回來遼東嗎? 唐楓以及聽了這道旨意的遼東眾將心中都很不高興,但是他們卻不知道為了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執掌著朝政的閹黨群官也很費了一番心思。 王化貞的尸體運到京城時,并沒有惹來多少關注,他本來就是閹黨的一枚棋子,而且他們在之前還對其有了防范之心,既然死了也就算了。但是隨后他們就發現在自己的面前出現了一道難題,那就是該派什么人來接替王化貞呢?閹黨中真正有著權勢的人是不可能愿意去遼東受這苦的,其他人則因為資歷等都還尚淺,根本鎮不住遼東的那些將領,所以無奈之下他們只得將此事給拖了下去。 可是遼東之地太過關鍵,即便閹黨眾人沒有一個決斷,身為天子的天啟皇帝也不會完全不過問的,雖然他最近正醉心于建造一些更為精巧的木工物件。在等了兩日后依舊沒有回復,天啟索性就將魏忠賢叫進了宮去,命他盡快選出一個合適的人選,如果再無合適之人的話,他便會起復已在京中閑居的孫承宗了。顯然天啟經過這段時日的冷靜,已經對之前閹黨彈劾孫承宗一事產生懷疑了,再加上他與孫承宗之間的師生情誼深厚,所以很快就重新信任了孫承宗。 在聽了天啟的這一番話后,魏忠賢也有些急了,自己好不容易才把孫承宗從手握軍權的遼東經略位置上拉下來,怎么能再次讓他回去呢?所以當晚他就將自己最為信任的同黨聚集了起來,向他們征詢意見。在聽了魏忠賢轉述了皇上的意思后,閹黨眾人自然不敢再掉以輕心了,便有一人小聲提議道:“公公,以下官以為如今遼東便有一個很合適的人選,那就是監軍唐楓。聽說他在遼東得到不少將領的看重,又是公公一手提拔起來之人,我想他若是因公公而手握遼東軍權的話,一定會對公公感恩戴德,盡心為公公辦事的?!?/br> “唔,陳偉你所說的也不無道理,咱家居然將這個人給忘了。他在遼東也有些時日了,正好將他提拔上來為我們所用?!蔽褐屹t同意地說道。 “公公不可!”一見魏忠賢就要下定論,那崔呈秀忙急著阻止道,“這唐楓的確是咱們的人,而且在遼東也有了一些根底,奈何他不過是一個知縣出身的小官而已,如今也不過是一個六品的監軍,不到一年工夫便將之提升為封疆大吏官至二品,只怕會惹來他人不服啊。下官以為此法斷不可行!” 其他一些或是與崔呈秀般對唐楓懷著妒才之心,或是真被他的說辭打動的官員也都附和地道:“崔大人言之有理,唐楓無論是年紀歷練,還是才學威望都不足以服眾,的確不是這遼東經略的人選?!币姳娙硕歼@么說了,而魏忠賢說到唐楓也不是一時的興起,所以便聽取了他們的意思,將唐楓給排除了。直到這時,崔呈秀才暗自松了一口氣,無論怎樣,他都不能讓唐楓如此快就成為閹黨的骨干,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隨后眾人都提到了一些人選,但他們或不是閹黨可信之人,甚至與東林黨還有些撇不清的瓜葛,或是資歷難以服眾,根本不可能鎮住遼東的十多萬大軍,一時眾人都不知如何是好了。魏忠賢也等得有些不耐煩了,他冷聲道:“如今朝權在咱家的手中,難道連選這么一個遼東經略都如此麻煩嗎?還要顧忌他人的想法,真是豈有此理!如果再無合適的人選,咱家就讓那唐楓坐上此位,雖然他資歷不足,但只要有咱家在后面支持著他,一定不會有什么問題的?!?/br> 第139章 繼任者高第(2) 聽魏忠賢這么一說,崔呈秀等人心里也是一緊,但是他們也確是找不出一個正為合適的人選出來繼任遼東經略這個要位,所以只得默然地坐在那,等著唐楓上位了。正當所有人都以為人選就此定下的時候,一個人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公公,以下官看來尚有一人比那唐楓更適合做這遼東經略?!?/br> 眾人看去發現是魏廣微說的這句話,他在閹黨中的地位只在魏忠賢和顧秉謙之下,所以他的意見往往很是重要。魏忠賢也看向了他道:“廣微你有什么更合適的人選嗎?且說來聽聽?!?/br> 魏廣微道:“此人叫做高第,也是我們的人,只是因為年紀老邁,在半年之前致仕了,所以諸位一時才沒有想起他來。我想無論是資歷還是年歲他比唐楓更為合適?!?/br> 經他這么一提醒,崔呈秀也想起了此人,這個高第雖然也是閹黨中人但因為年歲太大,而且并無多少來頭才會在坐上了兵部侍郎之位后致仕回鄉的,現在想來這個人的確比一般人都要適合成為遼東經略,至少以他風燭殘年的歲數,對他們這些人的威脅已經不大了。所以崔呈秀也附和道:“公公,我以為這個高第正是適合的人選。他自萬歷年間中了進士之后,靠著積功不斷升遷,在致仕前又是兵部侍郎,現在讓他再次擔任要職也不算破格了?!?/br> 其他一些人也都認為這個人選比唐楓要更合適些,魏忠賢看到這么多自己所信任的人都認為是高第更為合適當然也不會一意孤行了。但隨后又有一個問題擺在了他們面前,這個高第既然已經退休回鄉了,那朝中可沒了他的位置,應該用什么名義招他回來呢? 對這個問題魏廣微等也早有了打算,立刻就有人進言道:“工部如今尚有一個侍郎的空缺,正好讓高第填補了。待到他來到京城后,我們再將他升到兵部尚書,著他領遼東經略之位也不遲啊?!币磺芯褪沁@么順利,這個原來只當自己就此告別政治舞臺的老人在種種的機緣之下,再次被重用,而且比之前所在的位置更上層樓。 當高第身在家鄉灤州接到起復自己的旨意時覺得自己如在夢里,但是既然朝廷想要再用自己了,作為朝臣的他當然不敢怠慢,在接到旨意后便趕往了京城。,好在這灤州離著京城并不太遠,所以緊趕慢趕下也沒有將他這副老骨頭給顛散了。 一心想在朝廷里再展身手的高第在到了京城兩日后,便有接到了一道讓他又喜又怕的圣旨,那就是將他從工部的侍郎擢升為兵部尚書,然后又命他即刻前往遼東任經略之位。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知道朝中這些大人們將自己這個已經無用的老人招回京來的真正目的就在這里了,但是這是朝廷,或者是魏公公的意思,他能反對嗎? 在家里思索了良久之后,高第還是決定去求見魏忠賢,希望他能饒過自己這一遭。遼東苦寒,再加上不時有金兵入侵,他這把老骨頭可受不住啊。而更重要的是他已經聽說了自己接任的那個經略王化貞便是因為錦州一戰不利才自縊身亡的。他清楚以自己的能力恐怕也難擔當如此重任。所以在有了計較之后,高第便來到了魏忠賢的府上求見,這次他的身上還帶了兩萬兩的銀票,這是他半生為官所積累不多的財產,為了不去那遼東冒險,他是將身家都拿出來了,希望能求得魏公公高抬貴手。在給門房塞了五十兩的銀票后,他才得以進內參見魏忠賢。 此時魏忠賢剛從宮里回到府上,在幾名妙齡少女的服侍下正用著午飯,聽報是高第要見自己,便讓他進來相見了,他可不會將高第這樣的人物放在心上,就連強極一時的東林黨都被自己扳倒了,還有什么人是自己不能對付的。所以雖然見他進來了,也沒有多作招呼,依然故我地享用著豐盛的午飯。 “多謝公公如此看重下官,推舉下官成為這兵部侍郎,公公對下官實在有天高地厚之恩?!备叩谠谂钥粗褐屹t用好了飯后才上前跪下說道,“這里有一些下官對公公您的敬意,還請公公不要嫌棄?!闭f著他將自己袖子里所放的兩萬兩銀票取了出來,小心翼翼地遞了過去。 在接過銀票看了一眼后,魏忠賢的眼睛就因為喜悅而瞇了起來,他覺得自己提拔這個人果然沒有錯,他居然還懂得感恩,手一伸便老實不客氣地將銀票拿收了過去。但是他的口里卻道:“這都是圣天子英明,咱家不過是進了些話而已,一切都有賴于你自己。不過這遼東可不比他處,還望你盡心辦事,莫要辜負了圣上和咱家對你的一片心意才好?!?/br> 在唯唯諾諾地應了兩聲之后,高第便將自己的來意說了出來:“只怕下官無能,不能勝任如此重任哪。公公,下官已年過六旬,實在經不起四處漂泊了,而那遼東更是苦寒之地,兵事不日不之,還請公公看在下官年老體衰的份上免去了這遼東經略之位吧?” “高大人,你這話便不對了,為朝廷效力是你我身為大明的臣子應盡之責,豈可隨便推卻呢?而且咱家看你身子還行嘛,看起來也很是硬朗。這遼東經略不過是讓你看著那些將士,至于與那女真人的交戰,其實根本不用你上心的。前任的遼東經略王化貞與孫承宗,不也是年近六十之后才去的遼東嗎?你怎么就不敢去了呢?”魏忠賢用他就是讓他去遼東的,怎么可能答應他的請求呢? “可是公公下官對軍事知之甚少,就連真正的沙場也沒有上過,去了那里只怕……” “你可是曾經的兵部侍郎,這些事情會不明白嗎?而且朝廷派你去遼東并不是要你去奪回失地,而是去守住門戶,只要你謹慎行事,不讓女真人入關來便是大功一件了。若不是看你這些年來勤勤懇懇,對咱家也很是恭敬,這位置還輪不到你身上呢?!笨吹綄Ψ竭€在推辭,魏忠賢也有些惱了,冷哼了一聲說道。 見魏公公的面色一寒,高第便知道了這次恐怕不可能讓對方收回成命,但讓他去守遼東他又沒有這么大的本事,一時跪在地上不知該說什么才好了。魏忠賢見他愣在了那里,又念在他會做人,送了自己兩萬兩銀子的面上,便寬慰道:“其實現在遼東還算不錯,屯有十多萬大軍,而且還剛剛占據了錦州,又將來犯的敵人打退。全軍士氣高漲,只要你善加引導的話,想要守住遼東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br> 高第在知道了自己將擔任遼東經略后就著意打聽了遼東目前的情況,知道魏忠賢所說的都是實情,但他卻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前任王化貞就是因為不堪重壓才自盡身亡的,高第可不敢走他的老路啊。所以雖然聽著魏忠賢的安慰,他的臉上卻殊無半點釋然之色。 魏忠賢見自己說了這么多高第依舊跪在那不肯起來,心里就更為惱火了,言語也沒有之前那么客氣了:“高大人,這遼東經略之位可也不是咱家一人能說了算的,那可是圣旨下達封了你的,若你再推三阻四的話,便是抗旨不尊,這罪名你可吃罪不起啊?!?/br> 聽了這話,高第也打了個激靈,他這才想到自己面對的可是權傾天下的魏公公,他一句話就能將自己打進了詔獄里去。和去蹲詔獄比起來,自然還是去遼東好過些。所以在愣了半晌后,他才磕頭道:“既然公公這么說了,下官再做推辭便是不識抬舉了。只是下官有一事不明,還請公公您賜教?!?/br> 魏忠賢見他終于答應了下來,臉色也緩和了下來,淡淡地道:“你且說來聽聽,咱家對那邊事所知也很是有限,未必能解答了你的疑問?!?/br> “下官想請問公公,朝廷派了下官去遼東是為了守御國門呢,還是開疆拓土。若只是讓下官守住邊境,使女真人無法對京城造成威脅,下官還能盡力而為,但若想要將遼東的土地城池都奪了回來,只怕下官縱然有心報國也無力如此做了?!备叩谥朗虑橐呀洘o法改變了,于是就有了一個其他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