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帶著這種復雜的感情,蔣介石拿起了那份敢死隊員的名單書。這都是自愿的嗎?蔣介石疑惑的看著劉源,因為蔣介石在里面看見了很多優秀的黃埔一期人的名單,包括劉源和蔣先云。 是的,校長。所有人都是自愿的。劉源用非常嚴肅的口吻說道。 好,這件事我批了,但是你們幾個就不要上了,將來黨國還需要你們這些人才,說著話蔣介石就要勾掉劉源幾個人的名字。 劉源的看的出蔣介石對于黃埔學生還是非常珍惜的,但是他還是拒絕了蔣的這種珍惜。劉源大聲說道,校長,且慢,您看到那份名單沒有,上面大多數軍官都是共餐黨,他們不怕死,他們敢報名,為什么我們不可以。我不想讓國民黨,養成貪生怕死,在后面享受勝利果實的習慣,我們應該是開拓者,沖鋒者。 好一個開拓者,沖鋒者。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們國民黨確實少了剛剛革命時候的熱血,就連年輕人也一樣,需要注入新的熱血,但是這個人不一定是你,你要知道敢死隊很危險,你剛剛結婚,家里還有妻子。蔣介石不想放棄勸說劉源的想法,因為他知道敢死隊也有失敗的可能,要是劉源身死,那么對國民黨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校長,請你無論如何都要答應,我是他們的第一任會長,我不能看著他們在前面沖鋒,我卻縮在后方,對我來說這是巨大的侮辱,希望校長給我一個機會,也給我們國民黨一個機會。 你走吧,去組織敢死隊去吧,但是就這一次,你要記住你不是一個士兵,你將來時要做將軍的,沖鋒、敢死是小兵的本事,與你早晚要無關的。蔣介石擺擺手,讓劉源離開了。 劉源走出蔣介石的指揮部,外面的二百多敢死隊員早早的在外面集合等待,關麟征不停的擦拭手里的槍,蔣先云焦急的走來走去。 怎么樣輔國,校長答應了嗎?蔣先云睜大眼睛問道。 答應了?就按照名單上的名字組織敢死隊。劉源搖了搖手里的名單,微笑著說道。 終于通過了,不單單是蔣先云,所有黃埔人都長出了一口氣。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蔣先云到現在都忘不了商團事件,同學們為了表現自己爆發出來的無限熱情,如今自己終于也有表現的機會了。 巫山,你還是不要去了。就在蔣先云無比激動的時候,劉源一句話,潑了蔣先云一頭冷水。 為什么,為什么不讓我去。蔣先云看著劉源,無比的憤怒。 你看看你自己的體能,太弱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的軍事體能測試只有良或者一般吧,這次敢死隊可是去拼命,我怕你到時候不行。 男人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別人說不行,所以當劉源說完這句話的時候,蔣先云徹底怒了。劉源敢不敢和我打賭? 賭什么?;劉源一臉壞笑的說道。 第三十一章 攻城 就比咱倆誰先踏上淡水城怎么樣。劉源一臉壞笑的說道。 當看到劉源的壞笑的時候,蔣先云才意識到自己又被劉源這個滿腦子齷齪思想的家伙給騙了。但是蔣先云并不準備和劉源這個家伙計較,他知道有的時候競爭是好事。 這一次的進攻和何應欽所指揮的那次戰斗如出一轍,就連攀爬城墻所用的梯子都是一模一樣的,唯一不一樣的就是這次進攻的人不一樣了。 守城的士兵第一次感受到來自革命軍無與倫比的壓力,這一次不光光是大炮和塔樓同時打擊了,幾乎所有的武器都向淡水城開火。機槍子彈就像是不要錢一樣打在城墻上,壓得洪兆麟的手下抬不起頭來。 劉源和蔣先云兩個人身先士卒就如同兩到洪流一般,攜帶者強大的威勢,不斷向城墻發起沖擊。劉源身后,前赴后繼,是數不清的革命軍士兵。他們早就忘卻了生死,唯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拿下淡水城。 不斷的有士兵從城墻上摔下去,成為rou醬,在也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但是在劉源和蔣先云的帶領下,黃埔人就是沒有后退哪怕一步,一個士兵犧牲了,身后還會有十個一百個補上去。 盡管是三層火力交叉防御,但是敢死隊就是用人命不停的往上填,直到有人率先登上城頭,這個人不是劉源也不是蔣先云他是蔡光舉,一個普通到劉源記不住名字的黃埔生,率先登上了城墻。 接著以他為突破口,身后不斷有人涌入,一直到城墻上都是敢死隊的人,接著他們不斷向下蔓延,最終占領了整個淡水城。這個時候很多人才意識到當時劉源為什么帶著大家去攻打黑驢寨,參加過那次軍事活動的人,在這次敢死隊中,沒有表現不好的。額 此役共俘敵一千多人,步槍兩千余支,其他物資無數,而敢死隊也有非常大的犧牲,犧牲大約二分之一的革命同志,蔣先云胳膊也受了傷。 就連一向和劉源不搭調的劉峙都不得不佩服劉源的深謀遠慮,當然最幸福的人莫過是劉源本人了,因為他手下多了兩千多俘虜,而校長跟自己說,不久的將來,自己就可以當團長了,而自己手下就將管理這個兩千多人的加強團。 劉源還沒來得急高興變受到了噩耗,來的人是蔣先云,他來叫劉源來參加蔡光舉的葬禮,因為他是第一個登上城頭的勇士,所以他的葬禮要特殊對待,格外的隆重。 聽到蔣先云的話,劉源感覺自己就像是遭受到雷擊一般,那么勇敢的人,怎么說走就走了呢。 蔡光舉具體的出生地知道的人沒有幾個,但是大家卻記住了他的事跡。因為他犧牲前蔣先云就在他的身邊,后來蔣先云更是把蔡光舉的事跡寫成了文章發到了報紙上,給了他名揚千古的機會。 上面這樣寫道同學們都奮勇登城,我記得 劉源的約定絲毫不敢放松,就在我在躲避敵人的射擊的時候,我發現很多感人的事跡,我有個老鄉就李青,頭被敵人打傷了,鮮血一直往外流,但是他卻沒有一點放棄的意思,用白色的毛巾,捂住傷口繼續往上攀爬。而像他這樣的同學很多,其中讓我永遠也不能忘記的是我的好朋友蔡光舉,這個平常話非常少的家伙,就這樣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在攻上城墻的時候,他已經受了非常嚴重的傷,只是他不說,大家都以為他身上的血是敵人的,都一個勁的往上沖,想多殺幾個敵人。 而他自己也跟著大家往前沖,結果被敵人打破了肚子,我趕緊去扶他,哪知道他大聲喊道,“先云,趕緊給我醫治,還有那么多逆賊等待我去殺呢!其實他自己不知道他已經不行了,最終他因為受傷太過嚴重而犧牲在淡水城上。 知道蔡光舉犧牲,劉源才記住這個名字,實在是非常后悔,此刻他濕潤著眼睛,正在看蔡光舉沒有發出去的信,這是他們一營的習慣,如今已經蔓延到其他營有文化的士兵那里。 長兄: 一別半年已久,不知家況如何,我以于軍校畢業,東征討賊,這是我第一次與敵拼殺,如有不測,此信便做我臨終遺言。 兄弟不孝,棄父母而去,我也料到,雙親不知如何日夜如何提心吊膽判我回歸。妻子如何的望眼欲穿。哎,我還能說什么呢。我還能說什么呢。自知我有愧于父母的養育之恩,有愧于嬌妻的恩愛之情。我有太多的親人,家人對不起,但是我蔡光舉,絕對對得起國家,對得起黨,至此我可說頭可斷,血可流,我的志愿永遠不會改變。 為革命者,只有死與血,才能促成革命之成功。主義之花需要用血澆灌。因此我抱定死之決心,以澆灌主義之花。。。。。。。。。。。。。。。。。。。。。。。。。。 出征之時,想到雙親,眼淚不自覺的往外流,恐怕雙親愛子心切,難以接受我的噩耗,還有就是我那怯懦的妻子,聞我喪生,必將痛不欲生。對此兄弟為了國家,不得不放棄。希望兄長能幫助兄弟孝敬老人,教育兒子,則兄弟不勝感激。 不孝兄弟:光舉 看完這封信,劉源的眼淚也掉了一地,蔡光舉雖然不是什么有大才智的人物,但是他的品德,他的勇氣,他的愛國之心,卻是自己不得不稱贊的,正是無數個他們這樣的人,中國才能完成東征,北伐。 這才剛剛開始就已經有這么多同學倒下了,不知道等北伐也結束了,要有多少同學的尸體躺在冰冷的土地里。 蔡光舉的葬禮蔣介石也來了,通蔡光舉一起埋葬的還有無數犧牲的東征軍將士。他們被合葬在東江陣亡烈士墓,成為如今淡水城旅游景點之一。不知道是可悲,還是幸運。 蔡光舉歷史卻有其人,乃是黃埔一期畢業生,貴州遵義人,犧牲在淡水城。 第三十二章 處罰和前進 今天電腦系統出了點問題,到了十點才修好。很可能一更,如果第二更沒發,大家請見諒。 話說有的人死去了,所有人都會永遠記住他,比如說蔡光舉,他用自己的生命,為這個國家做出了應有的付出,但是也有的人,則會被眾人唾棄,因為在戰場,他退縮了,就是因為他的退縮,給部隊,給戰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盡管蔣介石在東征之前一再強化軍紀,而且頒布了《革命軍人連坐法》比若說,沒有上級的命令,一班人擅自撤退,就槍斃他的班長,一連人擅自撤退就槍斃連長。 這與古代的軍法是很相近的,在很多人看來是封建的治軍方式,但是為了革命的勝利,就連開明的周主任都沒有提出相左的意見。 但是就是在這種嚴酷的軍法下還是有人退縮了,而且退縮的還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的一個遠房親戚,叫孫良,是在黃埔剛剛建校,不遠萬里來投奔蔣介石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謀求一官半職。 要是說在那個時候,有人這樣做也無可厚非,因為看好革命的人并不是很多,讓自己的親友參與革命也是好事,但是誰也想不到這個孫良竟然爛泥扶不上槍,在進攻淡水的時候,竟然臨陣脫逃,這可氣壞了蔣介石。 要說你跑也跑遠點,別讓人抓住,這個沒有出息的家伙,竟然打掃戰場的蔣先云給抓了個正著,所以那些犧牲的同學的喪禮,剛剛結束,就要處理孫良。 廖仲愷跟蔣介石關系不錯,所以比較給蔣介石面子,認為關禁閉就可以了,但是蔣介石卻反映非常大。 看著在地上瑟瑟發抖的孫良,蔣介石竟然給人一種六親不認的感覺,劉源在下面靜靜的看著,他有一種預感,蔣介石今天要大義滅親。 臨陣脫逃,你怎么不去死。誰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蔣介石已經逃出了腰間的手槍,朝著孫良就要開火。 劉源看到情況不妙,蔣介石如果這樣解決了孫良,雖然給軍中人留下了好的印象,但是他的名聲就徹底臭了,這個時候有人需要站出來。 劉源看了看陳賡,賀衷寒等人,只見這些往日同學一個個咬牙切齒,恨不得蔣介石立馬槍斃了他的樣子,劉源就知道這時候自己需要站出來。 校長,不可。國有國法,軍有軍規,你這樣槍斃他不符合軍規。劉源一閃站到了孫良前面。 孫良似乎看到了機會,抱著劉源的大腿,痛哭流涕,劉源你可要救救我,求校長繞我一次。 你給我讓開,不要仗著立了幾次功勞,就以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你要是犯了軍規老子照樣槍斃你,你給我讓開,讓我槍斃了他。蔣介石看到劉源站了出來,更如同暴怒的獅子一般。 周主任似乎也看不下去了,站出來說道。校長,孫良雖然罪不可赦,但是他犯再大的錯自由軍法處理他,您何必親自動手。 蔣介石可要不給劉源面子,但是卻要個周主任面子,因為人家是自己求來一起東征的,所以稍微克制心情說道,“你說的隊 ,讓軍事法庭審判他?!?/br> 結果很明確,孫良作為東征軍第一次臨陣脫逃的連長,很榮幸成為東征軍第一個被槍斃的連長。 作為被槍斃的人,孫良無遺是很悲劇的,當然這種悲劇不單單發生在他身上,王伯齡同樣很郁悶。當城門被打開了的時候,何應欽帶著隊伍突破了進去,這場仗打了很長時間,打了一天一夜都沒有結束,到處都是死尸。 到了后來,洪兆麟更是帶著隊伍掩殺過來,情況很是危及,就連蔣介石本人都披掛上陣了,而作為預備隊的二團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胡宗南年紀輕輕也只能控制自己一個營的軍隊,其余部隊亂作一氣,各自為戰。 打了半天都不見王伯齡的身影,急的蔣介石一直罵娘希匹,等到王伯齡姍姍來遲的時候,蔣介石問他帶了多少人,王伯齡告訴他有一個連,其他的部隊亂套了,沒法收攏。 蔣介石氣憤之下差一點用軍刀剁了王伯齡,索性周圍人都攔著才沒有下手。如今仗打完了,蔣介石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將王伯齡趕回軍校反省,讓少將參謀長錢大鈞代理二團的團長職務。 處理完這些個事情,自然還要繼續東征,雖然不知道為什么其他兩路軍的進展一般,但是眾人還是堅持繼續東征。打了幾仗下來,順風順水,劉源也感覺陳炯明手下的部隊也沒有什么,他甚至感覺東征軍所到之處,敵人必定望風而逃。 而事實也給了東征軍很大的信心,因為東征軍一路下去,再也沒有遇到像是淡水那樣的抵抗,東征軍二月二十日從淡水出發,直取平山、白芒市、赤石圩,一路勢如破竹。 甚至就連蔣先云都在懷疑中山總理這些年都在干什么,軍閥這么弱,為什么一直沒有統一中國。 而且陳炯明也因為巨大的壓力,逃回了香港,留下林虎和東征軍周旋,一時間東征軍氣勢大勝。 二十八日,校軍與許崇智的粵軍在海陸豐匯合。海陸豐當地居民,在共餐黨和國民黨共同組織下,夾道歡迎東征軍。當地居民爭先恐后的幫助東征軍運送物資彈藥,正是這些普通的民眾給了蔣介石無限的自信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有了民眾基礎,東征何愁不成呢。 在海陸豐召開了祝捷大會,東路軍一起好好的慶祝了一把。就連一直非常緊張的劉源也徹底放松下來,和陳賡等人一起表演話劇,唱大合唱,不知道有多么高興。 接下來依然順風順水,校軍又攻克潮安,敵人逃向閩粵邊界。 就在校軍急速行軍,妄圖一股作氣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一張大網已經悄悄打開,企圖徹底解決蔣介石這一路大軍。 而作為本書的主人公雖然知道歷史的大致走向,但是也不是很清楚東征路上的每一場仗是怎么打的,所以在校軍最危險的時候他并沒有給出警示,而是傻乎乎的跟著隊伍一起跳進了陷阱,校軍的命運一時間岌岌可危起來。 看來今天是沒有時間寫第二章了,明天補上吧。 第三十三章 被包圍的教導圖 前幾章就提到過過東征軍分為三路,而校軍只是其中其中的一路,有蔣介石率領,一路之上可以說順風順水,但是左翼楊希敏部和中路劉振環部進去卻非常小。 知道他們落井下石的時候,蔣介石才知道兩個軍閥原來早就和陳炯明有了勾結,正是他們這種勾結,給了陳炯明機會。 陳炯明本人雖然避走香港,但是卻遙控他的手下林虎。林虎雖然在歷史上沒有什么名氣,但是他卻是歷史上第一個將蔣介石逼入絕境的人,自此不得不說。 林虎利用其它兩路始終按兵不動,非常從容的集合主力兩萬大軍(有的書上說四五萬,徐可考證不太靠譜),從興寧、五華一帶抄襲校軍后路。一路之上,晝行夜出,就連心思縝密的周主任都沒有任何預料。 三月十二日,在這個誰也沒有料到的日子,林虎對校軍進行了瘋狂的反撲,激烈的差點直接將一團沖散。二團由于臨陣換將,戰斗力難免下降,行軍速度也難免下降,一時間竟然和一團聯系不上。 劉源身在一團,對于蔣先云他們二團現在在哪里也不是很清楚,他看了看地圖,這個地方標志在棉湖的西北山。 他們一團被緊緊的包圍在狹小的山坳里。戰斗從早上開始,一直打到了晚上一直沒有停止,機槍都變的燙手,最后通紅,成為一堆廢鐵,不斷有敵人死在陣地前方,也不斷有勇敢的士兵倒下。 陣線一直處于岌岌可危的狀態,何應欽不得不把自己身邊的手槍隊派上去,隨時支援?;蛟S敵人太過于疲憊,僵持了一天,敵人竟然率先撤出了戰場。 何應欽親自每營計算損失人數,結果讓他很失望幾乎每營都損失戰斗力三成左右,這只是一天,一團就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的戰斗力了。 何應欽第一次站到陣地中間,將手下都叫來,一句句囑咐,“此次戰役,存亡之機,間不容發!我們若不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陣線動搖的話,那么從校長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活命的機會了。我何應欽并不是拿破侖,做不到戰無不勝,但是我能做到的就是,如果你們都犧牲了,我絕對不茍活在這個世界上?!?/br> 其他的軍官,聽到何應欽的這番演講,眼淚不由的打濕了衣襟,東征一路走來,雖然略有坎坷,但是也都過來了,但是怎么也沒有想到,小小的棉湖竟然成為了大家伙的葬身之地,怎么不叫人難過。 眾人都以為林虎讓隊伍撤退,會暫時停止進攻,但是誰也沒有料到敵人在停止了不到一刻鐘的功夫,就再次發動了進攻,而且明顯新換了一批生力軍。 這一下校軍的壓力更大了。雖然劉源曾經試圖強化教導團山地作戰的能力,但是畢竟時間非常倉促,一營或許還好一些,但是其他兩個營就差了好多。 尤其是身為蔣介石身邊八大金剛的劉峙營,據守在增塘村,整個村子都被他們變成了堡壘,但是在如潮水般敵人的打幾下,變的如同處女的裙子一樣弱不禁風,隨時有被撕扯開的可能。 劉峙本人雖然沒有什么才華,但是他畢竟是軍人,而且還是一個不怕死的軍人,在部隊最為混亂的時候,他竟然拿起了槍和營里的弟兄站在一起并肩作戰。 甚至好幾次劉峙親自拿起手里的刺刀和敵人白刃戰,肩膀上被刺刀兩寸多深的大口子,鮮血染紅了軍裝,他也沒有往后退一步的意思,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劉峙絕對是最優秀的軍人。 直到今天,三營的士兵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營長也是這么勇武的一個人,那把平??床灰娝玫拇痰?,就如同死神的鐮刀輕易收割任何一個敵人的生命。 三營大的士氣不斷提升,最后竟然將敵人趕退了很多,看著滿地累累的尸骨,劉峙竟然有一種退出的沖動,這時候他想起了已經被槍斃的孫良,他不想死,那么就要去戰斗,去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