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節
書迷正在閱讀:召喚出來的勇者是碧池!、身為倒影的我、怎麼可能喜歡你、偷嫂、含羞待cao(高h,人外,強制)、女配在男團選秀成了萬人迷、仙無常有、穿成白月光后的精分日常、穿成渣賤文女主的綠茶meimei、超級修羅系統
第72章 不安 要歸寧啦 孝仁帝在位二十三年末, 督察御史于汝謙上奏,彈劾司禮監外派提督紡織太監孫海濤。 說他身為江寧蘇杭一帶提督紡織太監,權責重大卻在位不仁, 克扣百姓勞工, 壓榨工人,江寧蘇杭一帶的紡織工人怨聲載道。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關鍵在于時候。 這督察御史彈劾孫海濤, 正巧是那孫海濤失職之際。 年中之際, 恰逢孝仁帝五十大壽,由禮部和光祿寺牽頭,宴請群臣于皇宮內廷。天子降誕之宴, 自然是禮設隆重,免不得群臣百官, 須得身穿吉服參加這天子的千秋宴。因此,皇宮內庭司禮監,提前半年知會了江寧蘇杭一帶的紡織,定了吉服6000套。 而接下這任務的提督紡織太監孫海濤卻并沒有按照司禮監的要求做了六千套吉服, 甚至運過來的吉服,半數都未達到。 皇帝壽宴在即, 根本無法解決,所以許多大臣和內廷的宮人們,都只得穿以前的舊吉服。 這可是孝仁帝五十大壽,不比往常, 較其他年歲的壽宴都要更為重大。 孝仁帝身體已經沒有幾年前好了, 原本就想大辦特辦,著工部與太常寺,將皇宮內廷裝潢的上下煥然一新, 以沖喜之由向上天祈福陳愿,愿上天庇佑,希望自己能夠身體康健,無愁無憂。 可偏偏這起步條件,就給孫海濤卡死在那,他怎能不怒? 孫海濤那邊只得借口推脫,說是今年紡織的原材料因收成不好,數量銳減,實在無法。這邊又有司禮監掌印太監,皇帝近臣孫壽在一旁吹耳旁風,沉寂了幾天,想清楚許是上天不愿他在這五十大壽上如此鋪張奢靡,給予提點才會如此,孝仁帝也就沒再生氣。 這事兒悶了幾天,但由于種種原因,后頭漸漸也就歇停了。 而督察院御史于汝昌,不知道在哪兒聽到的風聲,說是事情根本就不是孫海濤說的那樣。 并不是收成不好導致原材料銳減,這吉服之所以無法在壽宴之前完成,全然是因為那孫海濤在江寧一帶作威作福,欺壓百姓。 為了從中撈取油水,甚至不給那染色紡織工人工錢,讓百姓做白工紡織衣料,如若不答應,就要以皇上的名義向那些商人工人問罪。 那些商人工人只得答應,可這次吉服數量實在巨大,到后頭已經完全貼不上了??赡切┤酥皇瞧筋^百姓,沒有身份更沒有辦法,甚至有一部分扛不住這巨大壓力的人,心灰意冷,跳進了那紡染衣料的池中溺斃而亡。 一兩個興許沒什么,可人太多了,哪里堵得住悠悠之口。 這事雖在江寧府鬧得很大,但提督紡織太監孫海濤威脅知府知縣壓下此事,后頭,才漸漸沒了聲音。 孫海濤以為這事被他及時壓下來,瞞得密不透風,但還是被人知道了,偏偏知道這事兒的人,還是出了名的家風剛烈的督察御史于汝昌。 那一家都出了不少死諫的御史,甚至一家人還以此為榮。 這樣的人,是不怕事兒的。 孫海濤心里暗恨,究竟是哪一環節出了差錯,才會讓這樣的消息傳到那于汝昌的耳中。 若是其他人的話,興許以他們司禮監的本事還能買通一二,睹住消息。 但好死不死,就是那該死的于汝昌。 孝仁帝聽聞后,勃然大怒,即刻派巡撫前往江寧府查核此事。 后頭,這孫海濤雖說倒了,但卻牽連頗多,甚至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孫壽,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可他畢竟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在皇宮內庭之中,權責堪比宰相,即便是當朝首輔宋凱中都拿它沒有辦法,又更何況只是這樣一件事。 再者,司禮監掌印太監孫壽可不只是一人孤軍奮戰,他身后還有當朝太后,整個定國公王氏一族。 蚍蜉又怎能撼動大樹? 棄居保帥而已,孫海濤倒了便倒了,孫壽依舊還是那個皇宮內廷,權利堪比當朝首輔的掌印太監。 但這件事,如同朝那平靜無波的湖水中扔了一塊石子,也濺起了不少漣漪。 這一件事,或許不能扳倒孫壽以及太后。 但還可以有許多事。 希望他們倒臺的,也不止一人。 林初月當時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只覺得無趣,還迅速翻過了,也沒記得具體的內容,但約莫著就是這樣的情況。 聽面前的人這樣說,林初月大致也有了計量,恐怕,這不是輕易更換供應商的問題吧。 林初月笑了笑,同樣舉起瓷杯,掀開茶蓋,輕輕吹了一口。 聞著君山銀針的淡淡茶香,合上眸子,隨即又睜開,輕啜了一口茶水?;匚陡氏闱逅?,不愧是洞庭特供皇宮的貢茶。 怪不得流云閣那位國舅爺都覺得不錯。 當初招待謝慶陽的時候,林初月自己都沒舍得多喝幾口君山銀針。 后悔死了,當初就應該多喝點。 收回思緒,林初月開口問面前這人:“為何這般說?既然是曾經的皇商,自然是名聲浩大,這是榮耀之事,又怎么不能提呢?” 林初月一雙眼裝著疑問,但態度誠懇,想著又是要和林初月合作,那人也不再隱瞞。 “我原本確實是江寧紡織旗下的皇商,每年都有一大部分布料會進獻給朝廷,價格雖然不上多好,但多少也是有利可圖的?!?/br> 說到這里,那商人又嘆了口氣。 “可不知怎的前年江寧紡織定料的價格竟比往常低了許多,要是以這價格買下我這批布料,我不僅掙不到錢,返到要虧,這虧損數額實在巨大,我承擔不起,只得和那邊的人商量……” “但那位大人始終不肯松口,他與我言,若是不愿他換旁人便是,我當然不想換,可我也虧不起?!?/br> 言盡于此,林初月心中了然,不就是壓低價格從中撈錢么。 只是這吃相也太過難看,絲毫不遮掩目的。 但也確實如此,在江寧蘇杭一帶,那提督紡織太監就是大筆油水可撈的肥差,既然到了這個位置,但凡有些貪心的人,有誰不想從中撈幾筆利益? 旁人又不知道,只有他才管這事,就算有人知道了,那又如何? 誰不知道如今宦官當權,內庭司禮監地位堪比內閣,有誰敢招惹司禮監的人? 沒有。 除了不怕死的。 說到這里,那商人眼中也有幾分感懷,似是回想起了當年的繁榮輝煌。 “離了這皇商的名聲,又被那幾位大人處處打壓,我這招牌在江寧一帶也漸漸做不下去,江寧本就人才輩出,像我這樣撲騰不起什么浪花的,自然就被后浪趕上來了?!?/br> 林初月也有些傷感。 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面前的這個人行至高處驟然下落,此番落差定然心中難受。 安慰了幾句,聊完了布料采買的事情,林初月著人送別了這位。 不知怎么的,聽完那位商人說完這些話,林初月心中也有幾分墜墜不安。 后頭回了家,她也有些吃不下飯。 其實近日來,京城的許多事情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講道理,她不該如此慌張不安。 林初月想,興許是婚后有些太閑了,她得給自己找些事做才行。 于是剩下的半日,她讓人把將京中兩家鋪子的賬目搬過來,從開張到線下的賬目,一一全部看了個遍。 忙到深夜,邵硯山都從翰林回來了,她還在點著燈繼續看。 “小姐,大人回來了?!敝靸簭耐忾g走進,朝著林初月輕聲道。 雖說聽到了,但林初月這下還是不得抽身出來。 還差一點就要對平金額了。 這個時候,林初月不希望聽到任何人跟她說話。 甚至朱兒剛才說的話林初月也沒過腦子,只模模糊糊聽到了嗡嗡幾聲,不知道究竟說了什么。 余光中,朱兒一直站在那兒。 這燈本就不比的白天的日光那樣清晰,這會兒又有人在身側擋著光,就更暗了,林初月只覺得礙眼,隨即張了張手讓朱兒出去。 朱兒又不能理解林初月,只覺得奇怪。 她想,明明小姐和大人十分恩愛,怎的聽聞大人歸家,半點反應都沒有。 但小姐是小姐,她一個下人也不好說什么,只得恭敬的退出去了。 直到邵硯山進了房內,林初月才將將把那賬目看完,一身輕松,而后立刻將那放在桌案上的賬本收好,放置一旁。 做完這些,抬頭就看見過來里間的邵硯山。 她目露驚喜:“阿硯是什么時候回來的,怎么都沒人和我說?” 邵硯山臉色平靜的換了衣服,幽幽道了句。 “一刻鐘前,進門之時,我有讓人和你說?!?/br> 不過你可能沒放在心上。 林初月隨即反應過來,剛才好像朱兒是和她說了什么,但她那會兒還在看賬目,正是平賬的關鍵時期,讓人說什么根本聽不進去。 哎!失策了! 她之前都有和阿硯說好,一定會等著他回來的。 不過,這勉強也算得上是在等他吧? 林初月仰著笑臉上前,挽著他的腰道歉。 “剛才是我沒注意聽,在看賬目呢,你也知道那樣仔細的事情容不得有半點分神的?!?/br> 邵硯山“恩”了一聲,林初月松了口氣,也連帶著松開了挽住他腰的手。 然后林初月發現,阿硯好像是在收拾東西。 她一驚:“阿硯這是要去哪?” “書房?!币娏殖踉乱琅f疑惑不解,他遂又解釋,“我還有些事情未做完,今日不會這樣早休息,免得待會兒吵著你,我今日去書房睡?!?/br> “不是說不忙的嗎?” 邵硯山面色溫柔,唇角暈著淺淡的笑:“是不忙的,但不忙也并不意味著清閑?!?/br> “阿月去睡吧,再熬下去眼睛受不住?!?/br> 她眼睛確實有些干澀了,看了一整天也不曾休息,疲累得很,她這雙眼可還要用在繡工上的,不能熬下去了。 無論如何她都該休息了。 可她又不是淺眠的人,如今這么累,肯定很快就能睡著,阿硯根本不用擔心會吵著她的。 “我會去休息,但阿硯也沒必要去書房,這才新婚第一日……我們就分房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