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阿嬌看了一眼來匯報的衛士,與衛青帶兵匆忙趕赴城門。 剛出長安城,便看到一輛馬車疾駛而過,馬車的不遠處,是旌旗遮天蔽日,塵土飛揚。 幾十萬大軍同時出動,大地似乎都在顫抖。 衛青瞳孔微微收縮,一把勒住阿嬌的馬,縱馬擋在阿嬌前面。 淮南王出陣,以馬鞭遙指,聲若洪鐘:衛子夫毒殺陛下,罪無可赦!長安城的兒郎們,你們皆是忠良之后,請速與本王一起誅jian妃、正朝綱! 待天下大定,你們皆是有功之臣! 一番話,引得守城的士兵紛紛交頭接耳。 衛青眉頭微皺。 兵法之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淮南王可謂是深諳此道。 若再任由淮南王這般說下去,莫說士兵們不奮力抵抗淮南王了,只怕開城獻降也是有的。 就在這時,阿嬌突然開口,清越的聲音準確地傳入城樓的每一人耳中:我是長公主阿嬌,陛下中毒身亡的事情沒有人比我更清楚。 李夜來名為樂姬,實則是淮南王的人,她暗中毒殺陛下,將一切嫁禍在衛夫人身上,好讓淮南王借機起兵。剛才的那輛馬車里,坐的就是李夜來! 兒郎們,莫要被淮南王蠱惑,陛下新喪,如今正值朝廷用人之際,又有長平侯衛大將軍與你們同生共死,何須懼一個小小的淮南王?! 阿嬌的話有效地制止了士兵們胡思亂想的思維。 衛青讓人把阿嬌護送回城,帶領將士沖陣雖然長安城的駐軍并不多,但淮南王長途跋涉,根基未穩,甚至軍陣都未完全擺出,正是沖陣殺敵的好機會。 幾番沖鋒陷陣后,淮南王敗退十里,圍著長安城安營扎寨。 此戰大勝,將士們無不興高采烈,唯有衛青,臉上有幾分凝重,他找到正在盤查與淮南王通風報信官員的阿嬌,說出了自己的擔心:此戰雖勝,但淮南王有備而來,漢軍多調在北方與匈奴作戰,長安城的守軍并不多。 說到這,衛青聲音輕頓,眸色微沉:陛下只有據兒一個皇子,若叫將領知曉據兒在他手中,軍心必然大亂。 皇帝隨時有生命危險,士兵們為誰而戰? 還不如早早投降淮南王,或許還能混上一官半職。 衛青的話音剛落,又有衛士匯報,說各地的諸侯王聽說淮南王起兵,有的積極響應淮南王,有的殺了朝中派去監視的官員,擁兵自立。 天下亂成一團,阿嬌微微一笑:莫慌,小場面。 第31章 陳阿嬌 在韓嫣還沒提請她留心李夜來之前,阿嬌就已經知道李夜來和淮南王勾結的事情了。 阿嬌的嗅覺很敏/感,能聞到常人幾乎察覺不到的氣味。 她第一次在宮宴上見李夜來時,隔著酒香與飯香,她聞到李夜來身上極淡極淡的丹砂味若有若無。 阿嬌便看了一眼劉徹。 此時的劉徹并非年老之后養術士求仙的劉徹,他剛登基不過數十年,支持老莊的太皇太后崩逝后,再沒有能左右他心思的人,他便獨尊儒術,黃老之學在長安城幾乎銷聲匿跡,更沒有人去拿丹砂去練什么長生丹藥。 這種情況下,李夜來身上的丹砂味便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丹砂味來得蹊蹺,阿嬌喝著酒,宮宴結束后,便讓人細細盤查了李夜來的身份。 這一查,倒叫她發現了不得了的事情。 原來李夜來,并不是什么樂姬,而是淮南王派來的人。 淮南王虎踞一方,是當今實力最為強大的諸侯王,也是歷史上接連兩任淮南王造反都沒成功的諸侯王。 如今的淮南王劉安,是第二任造反的諸侯王。 阿嬌得知了這樣的消息后,便開始著手打算應對淮南王謀反的事情。 算一算時間,她的師父李廣,還有返回藩地勤練兵的江都王劉非,此時已經在路上了,再過上幾日,便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長安城下。 等他們到了長安城,再讓城里的衛青出戰淮南王,兩面夾擊,淮南王必敗。 漢軍大敗淮南王,必會給其他謀反的諸侯王一種威懾,讓他們不敢再輕舉妄動,或投降,或殊死一搏。 無論哪一種,都會跳入阿嬌設計好的坑里。 古往今來,一個朝代的覆滅大多是因為弱而被滅國,唯有盛唐強漢,是以強大而滅國一方諸侯的勢力太過強大,讓中央皇權無法控制,而導致了改朝換代。 阿嬌不想再讓這樣的事情再度發生。 她想建立一個空前強大的國家,一個萬世不滅的王朝,所有不利于國家統/治的,她都會提前規避。 王朝有興衰,皇權會更迭,但只要依照她所完善后的制度去管理國家,便永遠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阿嬌伸出手,輕輕撫平衛青微微皺著的眉頭,左手束起三根手指,笑著道:給我三日時間。 三日后,援軍必到,到那時,你只管出城擒獲淮南王便是。 霞光滿天,衛青眉頭舒展開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他對阿嬌的話開始深信不疑。 或許是因為她不介意他是衛子夫的弟弟送他馬鞍,又或許是她的眼界不拘在一方庭院,她眼里有千秋霸業,有百姓興苦,她有著男子的颯爽英姿與豪邁豁達,也有著女子的嬌俏嫵媚與萬種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