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而如今,一個小小的匈奴,便能讓你們退避三舍、戰戰兢兢,你們對得起當年隨著高祖南征北戰的祖先嗎?對得起身上流的不畏強敵的漢家血液嗎?! 宣室殿中,回蕩著阿嬌的聲音,朝臣們的臉色由輕轉紅,慢慢低下頭,無人再出來反駁。 然而這時候,田蚡突然站了出來,道:公主說這么多,無非是為了陛下對匈奴用兵之事。我想在座的諸位大夫不是不支持陛下出兵,而是朝中實在無錢,經不起漢軍遠征匈奴。 喲,我差點將丞相忘了。 阿嬌眸光微轉,道:我剛才的話錯了。 劉徹手指微微收緊,皺眉看向阿嬌。 韓嫣懶懶抬眉,眼底有幾分玩味之色。 唯有衛青仍保持著剛才的神色,眼底有著不易察覺的贊賞。 田蚡聽完阿嬌的話,松了一口氣。 他好不容易攢下的萬貫家財,才不想拿出讓見都沒有見過的將士用。 阿嬌只要認錯,下面也就好收場了。 一個女流之輩,有什么見識? 不過被劉徹哄騙了,一時頭腦發熱相幫劉徹募集錢糧的。 翻不起什么風浪的。 田蚡這般想著,然后便聽到了,阿嬌揶揄的聲音:丞相怎能對不住祖先?丞相太對得起祖先了! 若丞相的祖先知曉丞相今日擁有傾國之富,不知道該有多高興。 田蚡臉色驟變,垂簾聽政的王太后手上一抖,險些把手里的茶杯摔在地上。 她就知道,這個陳阿嬌是個喪門星,陳阿嬌出現的地方,絕對沒有什么好事。 王太后剛想開口,殿內阿嬌的聲音突然拔高:我為女子,不如在座的大夫學識淵博,懂禮儀,曉廉恥,但我知道,匈奴肆虐我大漢邊境,屠戮大漢子民,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她的聲音響徹大殿,將掙扎在邊境求生的漢人的苦楚娓娓道來。 殿外的風似乎停止了,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只有她的聲音仍在繼續。 不知誰的眼淚悄然落下,砸在衣襟轉瞬即逝。 高祖創業何等豪氣,到了他們這一代,卻連自己的百姓都無法庇護。 衛青一聲輕嘆,閉目不語。 阿嬌抬眉,直視著劉徹的眼睛,一字一句道:阿嬌不才,愿饑餐胡虜rou,渴飲匈奴血,寧為百夫長,不做一公主! 她的話如同一束強烈的陽光,照進所有人的心扉,讓陰暗無所遁形。 衛青慢慢睜開眼睛,有什么在心底生根發芽,而后一發不可收拾。 陛下,阿嬌請愿! 阿嬌深深拜下,再抬頭,眼底一片澄明:阿嬌愿將全部家財捐以軍用,換取軍中一先鋒,驅除匈奴,護我河山,揚我大漢天威! 片刻后,朝臣們的聲音此起彼伏:陛下,臣愿散盡家財! 第23章 陳阿嬌 阿嬌在宣室殿的一番慷慨激昂的請愿后,讓她徹底從幕后走幕前。 之前人們不是沒有聽過,說什么兩次對匈奴用兵,若沒有阿嬌,漢軍根本不會大勝。 這樣的說辭,畢竟只是旁人言及,自己沒有親眼見到,自然不會相信,故而聽聽也就罷了,做不了真。 但這次的請愿不同,阿嬌的言辭徹底打破了世人眼中她身為天之驕女驕縱任性無頭腦的古板印象。 她一針見血的話讓人再不敢輕視她,她散盡家財支持漢軍的行為更是讓朝臣們默許了她出現在宣室殿,插手朝政的事情。 朝臣權貴們紛紛跟隨阿嬌資助漢軍,出兵匈奴的錢糧很快便募集夠了。 這種情況讓劉徹在高興之余,又隱隱有些擔心漢朝自高祖時期起,便是陰盛陽衰,往遠了說有呂后專政,往近了說,太皇太后竇漪房不過才去世幾年,那些被太皇太后壓得喘不過氣的感覺,他都還記得。 劉徹眼睛輕瞇,讓人叫來了韓嫣。 你找幾個機靈的人,跟著阿嬌。 韓嫣抬眉,眸光明明暗暗,隨后一聲輕笑,道:陛下若是信她不過,又何必事事都拜托于她? 韓嫣說話一貫如此,夾槍帶棒,劉徹沒有多想,拍了拍他的肩,道:身為天子,總要想別人不能想。 去罷。 韓嫣出了未央宮,抬頭看著云層中的太陽。 他突然想起阿嬌對他說過的話。 那日涼風習習,月色皎皎,阿嬌眉梢微挑,聲音有著幾分揶揄:世間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種是陽光,一種是人心。 刺目的陽光落在他眼底,照得他眼眶發酸。 韓嫣閉眼,嘲諷一笑。 皇城的另一端,還要一人與韓嫣的心境頗為相似。 那人叫衛子夫。 十月懷胎,即將臨盆。 作為一個宮妃,她顯然沒有即將誕下皇子或者公主的欣喜,秀美的臉上滿滿是對未來的擔憂。 被她派去監視陳阿嬌的侍女的聲音還在她耳畔回蕩,一遍又一遍:朕的皇后,有才者居之。 她一點也不意外劉徹能說出這樣的話。 入宮數年,她太了解劉徹是個什么樣的人了。 外人看來,劉徹非常寵她,她不過一介歌女,劉徹卻把她捧做了夫人,離皇后之位僅剩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