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書迷正在閱讀:陪影后師姐去抓鬼、反派大佬讓我重生后救他、穿成炮灰女配后成了萬人迷、穿成炮灰霸總的小白花[娛樂圈]、曾經的真愛、成精后,大佬們搶著跟我談戀愛!、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小福星她五歲半[七零]、漫威之超神科技系統、重生后,被倒追很正常吧
“而且,你們瞧這聘禮從頭看不到尾,顯然是下了血本的?!?/br> 沈繁花他們的下聘隊伍經過南門那一段時,走了很久,恰好擋在了匈奴使者團進宮面圣的必經之路上,一行人在他們王爺的約束下,等下聘隊伍過去了才重新啟程。 滎陽縣主從產招夫今日下聘一事如同平地一聲驚雷,將所有人都炸得回不了神。 所有深信那封秘信之言的人都有一瞬間的茫然,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等回過神,那些參與了聯名的大臣家眷們就是一陣心驚rou跳,所以她們老爺|夫君|老太爺這段時間究竟在干什么? 緊接著,她們忙不迭地吩咐,“快,快派人去宮門守著!等下朝后看到你們老爺,第一時間將消息告訴他!” 同樣的吩咐,在京城的深宅大院不時地發生著。 等人走了,她們忍不住拍大腿,那封秘信真是害人不淺啊。 那封秘信的內容私底下傳得沸沸揚揚的,她們也是知道的,現在滎陽縣主下聘招夫的事一出,真假不攻自破! 三妃因這消息再次聚集,面面相覷,卻都沒說話,難道她們都猜錯了,皇上和滎陽縣主之間真沒什么? 連一直堅信兩人有一腿的鄭柔都忍不住自我懷疑起來,難道真的是她們思想齷齪 一時間,宮門外人頭攢動,各府小廝都在蹲守自家老爺。 今天有一部分的大臣是實慘,他們下朝的時候都是相互攙扶著往外走的,實在是跪太久了腿麻,準確地說,他們跪了一上午。 沒想到,出來后還有更大的打擊,他們小廝告訴他們,滎陽縣主坐產招婿,人家今兒已經正式下聘了。 所有人呆若木雞。 有些反應迅速的大臣都快哭了。這是什么人間疾苦? 剛被貶職剛被罷黜就來了這消息,這不是耍著人玩么? 該說他們貪心還是他們蠢,竟被一封信耍得團團轉,以為皇帝和滎陽縣主之間不清不楚,皇帝是為了滎陽縣主才不愿意選秀的,他們自以為正義,以為是在避免皇帝成為昏君,所以才一再逼迫皇上。 原來,皇上和滎陽縣主真的沒什么,皇上是自己不愿意選秀的??伤麄兏闪耸裁??逼迫,一再逼迫,串聯都要逼皇上松口選秀!完全不顧皇上的意愿。 如今被罷黜,該,是他們活該??! 這時他們才清醒過來。原先還對景熙帝有所怨恨的,這下是只剩下對自己的埋怨以及對寫那封信之人的怨恨了。 第六十二章 和離第四十天。 曹家, 愁云慘霧 曹威到家后,就徑直進了書房,和家里人也沒一聲交待, 他讓小廝將幕僚請來, 接著便是一陣長吁短嘆,“誒, 悔不聽當初先生之言,方有今日之禍啊?!彼惹霸趺淳透砻粤诵母[似的呢? 幕僚靜靜地聽著, 并未多言。 “走到這一步, 我已無路可走, 先生可有什么教我?”曹威隨口一問, 其實對他的答案并未期待。他活不了了,活著也是遭人恥笑。 幕僚看出他心存了死志, 有心勸他兩句,可他又一副不想多言的樣子,便有些躊躇。 就在這時, 曹夫人來了。 看到曹夫人,幕僚松了一口氣, 曹夫人聰慧, 來此的目的應該和他想勸說曹大人的想法一致。 果然, 在退出去之時, 他聽到曹夫人對曹大人說, “慢著, 你不能死?!?/br> 曹威覺得感動, 想不到臨到這關頭,會是他夫人來勸他惜命,真應了那句話, 少年夫妻老來伴,還是老妻心疼他,舍不得他死。 想到這段時間,他為了庶女數次訓斥老妻,他就一陣愧疚和后悔。 曹夫人道,“你老糊涂了,家里被你害了一次就罷了,你還想再連累妻小嗎?不管你是為了你所謂的一世清名也好,還是為了面子也罷,自裁的念頭都給我打住?!币撬滥芙鉀Q掉他惹出來的麻煩,曹夫人真恨不得他去死一死的。 曹威:為何???這話不像是舍不得他死的樣子。 “你一死倒是痛快了,但你想過沒有,今日是滎陽縣主下聘之日,不宜見血。你這一死,豈不是觸她霉頭?皇上對她的看重你并非不知,你觸滎陽縣主的霉頭就是找皇上不痛快?;噬喜煌纯炝?,曹家上下能痛快嗎?”豬腦子! 好像還真是這樣?曹威跌坐在地,滿嘴苦澀,連死都要挑日子,不能隨意,苦哇。 而且,他今日不死,以后都不能自裁了??缮頌橛?,若連以死諫言都不敢,日后豈不是要夾著尾巴做人? 曹夫人沒理會他,前些日子他瘋魔的時候,自己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苦口婆心勸了又勸,他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一樣。時至今日,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了,后悔又有什么用? “還有你那庶出的女兒,我會打發她嫁出去,人我已經看好了,揚州人士,家中獨子,身上有舉人功名,家境尚可,就是婆母嚴厲些?!?/br> 曹威遲疑了下,還是點了點頭。 曹夫人冷哼一聲,那就是個禍害,心大著呢,丈夫若非信了她的鬼話,何至有今日之禍?這樣的禍害就得找個厲害的婆母才能制得住她,不然不知道還會惹出什么禍事來呢。嫁到外地去,沒個三五年的,別想回京。 事件的余韻在發酵,官宦之家,一家子總會有聰明人來點醒這些犯錯者。 無獨有偶,在各家明面上都平息下來時,丁春蘭家人讓她大哥親自將她送回陶家了。 丁大哥還好聲好氣地和妹夫陶運道歉,這次的事,他們都錯了,妹夫是對的。他們已經教訓過丁春蘭了,她以后不會再對他朝堂上的事指手劃腳了。 陶運看妻子這次是吃到教訓了,岳家姿態也擺得很正,便點了點頭,算是揭過了此事。 那么多大臣因聯名逼迫皇上選秀一事丟官去職,他們不敢也不能怨恨皇上,但這氣又不能憋著。換句話說,他們需要一個出氣筒。 還有就是,三妃幸運,聯名上書沒被皇上的追責,但他們的家人就不那么幸運了。 一時間,無數大臣對寫秘信那人咬牙切齒恨之入骨。若非那封秘信,他們又怎會自以為拿捏住皇上的把柄,瘋了一樣作死? 寫信之人,并非秘不可查,早在德妃收到秘信之時,就隱約有所猜測是向淑瀾所為。 面對那么多被害得慘兮兮的大臣,德妃可不會幫她隱瞞。 眾大臣在查明確實是她所為之后,他們的報復,讓向淑瀾在皇覺寺的日子更難熬了,還有向家,凡是有差事的子弟都被牽連,府中一片愁云慘霧。 不過那是之后的事了。 這會嘛,御史臺監察百官,對于他們識趣沒有在這當口鬧出人命這點,景熙帝還算比較滿意。 高通忍不住對沈繁花說道,“你倆這回配合得真好?!?/br> “那是?!鄙蚍被ù笱圆粦M地接受了自家舅舅的贊美,他們這次男女混合雙打是真打的不錯。 這些大臣的想法她也猜到一二,一開始建議選秀,無非是想讓女兒入宮?;噬暇芙^后,他們縱然心有不甘,也漸漸偃旗息鼓了。 真正讓他們心生憤怒及死灰復燃的是那封秘信,好哇,原來皇上不同意選秀的原因竟是和她沈繁花有一腿?既然皇上不是不想要女人,憑什么他們不能分一杯羹?而她的身份又比較復雜,皇帝的侄女、臣子之前妻、和離之婦,在他們看來,皇上這是要當昏君啊。這些原因糾結一塊,加上有人在暗中點火,自然就燎原起來了。 原先他們理直氣壯,即使被革職被罷黜,他們依然覺得自己做的事是對的。 只是這些人沒想到,鬧到最后,她沈繁花竟然坐產招夫,并且已經付出行動前去下聘了。那么他們聯名上書態度強硬地請求選秀的前提便不成立了,便成為了逼迫帝王的逆臣!這讓他們很不能接受。 這是一個思想盲區,誰也想不到堂堂一帝王,那么不講究,竟然甘愿入贅。 吉時到的時候,景熙帝出現了,他帶著面具,和他‘親叔叔’一起接了聘禮。 景熙帝的新身份是外地人,父母雙亡,有個親叔叔送他入京說親。 下完聘家去后,臨分開前,三舅高通忍不住道,“他委屈了,你以后對人家好點?!边@里的他指的是誰不言而喻。一個帝王做到這一步,真的不容易。 沈繁花自然乖乖點頭,后來把這話和帝熙帝一學,他也趁機提了某些要求,總之沈繁花那晚真是割地賠款,后悔極了提那么一嘴。 琥珀珠內 “666,厲害還是你家閨女厲害?!痹S鍇砸吧著嘴道。 “沈兄,她身上有了真龍的氣息,不懼怕幽冥之氣了,我能給她托夢嗎?”陳家老祖問沈清。 沈清沉吟了一會道,“隨你?!蓖袎艚o她,需要耗費功德的。 許鍇聞言大驚,“老陳,這不劃算。我們自己也能托夢給不孝子啊,不聽話,多揍幾次,不信不管用?!?/br> 陳家老祖得了沈清的話,轉身飄走,懶得管他。 許鍇站在一旁,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的,看著自己為數不多的功德,咬了咬牙,他是堅決不會將功德花在那不孝子身上的,哼! 這會,時間已經到了正月底。 東海那邊送了一批鹽回京,整整一百車。隨之而來的,還有南昭賠償的糧食金銀玉石隊伍。 兩支隊伍一前一后入京。 隨著這兩支隊伍入京,京城,乃至整個大周都漸漸被帶得火熱起來。一切皆源于朝廷售賣的新鹽。 新鹽有兩種,一種是大粒鹽,一種是細白鹽。 大粒鹽很大顆,像玉石般晶瑩剔透。 細白鹽,顧名思義,又細又白,粒粒均勻,比沙子還細。 老百姓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鹽時,眼睛都看直了。 這批鹽一回到京城,只留了四分之一在京城,其余的,皆被分散到了其他州郡。 京城的二十五車鹽,經過官方討論之后,其中十車分給了貴族閥門,畢竟去年年末的時候,他們也大手筆地捐贈了軍糧。 剩下的十五車,則交由官方出售。 消息一傳出,官鹽經營處,立即人頭攢動,無數百姓蜂擁而來。 “快快,官家那邊出來了一批新鹽,價格很便宜,快去搶啊,晚了就沒有了?!?/br> “別擠別擠,鹽很多,大大的有,大家別擔心買不到??!” 案臺處,一缸缸的新鹽排成一排排,擺在地上。 有一隊官差分兩隊立在兩旁,維護著秩序。 老百姓們自發地排好隊,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往前瞅。 “這等雪白的細鹽,看著比上等的青鹽還要好呢?!?/br> “是呢,也不知道這新鹽法是怎么制的鹽?!?/br> “不管它是怎么制的,俺聽說,以后咱們就吃這種鹽喱?!?/br> 緊接著,差爺搬來兩張長案,分別放在一左一右兩邊,長案上一處寫著售鹽處,另一處則寫著兌換處。 售鹽處很好理解,但這兌換處,老百姓就不太明白了。 不過通過官方說明,他們很快就明白了。原來朝廷體諒百姓們日子難捱,先前給朝廷捐過軍糧的,可以到兌換處那邊排隊,根據去年捐糧的多寡,可以兌換等量的糧食或者折合成一定量的新鹽。 眾人聞言,羨慕極了,不就是捐了一次糧嗎?這都得了多少好處了?冬天那會的火炕,這會,他們還能從朝廷這里領回等量的糧食,或者折合成細白鹽或者大粒鹽。即使只是等量的糧食,那也很劃算啊,這時節的糧食每一斤比去歲冬天的時候還要貴上幾文呢。算下來,還是他們賺了。 下次,等下次國家有難時,他們再也不會袖手旁觀了!無數老百姓暗暗發誓。 站在兌換處排隊的人讓人羨慕,但售鹽處這邊排隊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