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這話音剛落,第一個反駁的就是新任大海研究院的院長。 來自夏科的學老,楊西。 楊西說道:“我們這些人,埋頭搞研究可以,讓我們去想什么東西能變成銀子,這是在為難人。話說,科技產品化研究院的管理層,就不應該是科學家,應該是一個懂商的人,所以,從其他組調人過來替換吧?!?/br> “我附議?!笨萍籍a品化研究院現任院長麥秋立即說道:“我還想回去研究我的隔熱與石化材料,雖然我的水平不怎么高,可也那么一點水平的?!?/br> 確實,這屋內二十人,有一個算一個。 埋頭搞研究都是獨擋一面的人物。 但,讓他們搞清楚,什么樣的研究能變成銀子,這個難度對于他們來說,不是普通的大。 封遇春這時說道:“我們有人本科畢業,在讀研究之前,去大駱駝國那邊工作一年,然后回來再繼續讀,他搞了一個小研究,我感覺這東西能變現?!?/br> 是什么? 封遇春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原理圖。 一只空油桶,加一根長棍子,然后扔到海里,棍子這一頭整了一個象是農村壓水的那種小裝置。 這個小裝置,因為海水的起伏會不斷的給另一個桶里加壓。 接下來,壓力推動渦輪。 封遇春說道:“然后就精彩了,壓力推動渦輪,在不需要動力的情況下,水給送到了水塔上?;氐街?,他把這個改了改,渦輪不帶水泵了,改為發電機。這玩意,它發電了,而且還不算小,就在浐河上,能帶動一個燈泡?!?/br> 大海研究院的學老楊西,拿過一張紙刷刷的就是幾個復雜的方程式。 一邊寫一邊說:“浐河的河水起伏在正常情況下,最多三厘米。而海上,有風的情況下最普通也有半米,有些地方動不動一米,甚至兩米的起伏。就算無風,咱們夏國周邊也是高過十厘米的?!?/br> “從作功的角度……” “成本呢?” 封遇春翻了翻小本:“成本看怎么造了,還要看大小,要質量特別好的,按五十瓦十二伏的小發電機來算,怎么也要五百塊。大規模生產這東西,我不認為能賣出去?!?/br> “不,有用。造出來,送到咱們廠的海洋科學站去,我相信,全世界的海洋科學站都會需要。但這東西賣不賣,不在我們,我們現在可以嘗試著造出來,先給咱們自己的海洋科學觀察站送使用?!?/br> 封遇春回答:“那,先造二十個試一試效果?” “恩,可以?!?/br> 最終,開了一天的會,還是沒有找到有什么技術能夠變成產品。 但,經過多位高手的參與,完全改進了那臺利用海水起伏而發電的小設備。 白昊呢,回來之后,飛機加個油就再次起飛。 因為白昊要嘗試這個能不能用。 到了羊城港,東西全部裝到船上,這里已經備下了一條兩千噸排水量的高速冷鏈船,拆掉到一些不用的東西,隨便加幾張鋼絲床,把設備塞滿船倉,白昊就一起往南邊去了。 這船,速度很快的。 基本上,巡航速度能達到二十二節,極限可以到二十八節。 裝有兩臺柴油機,雙輪。 每一臺就是八千多匹馬力,對于八十米長的船來說,這個動力足夠了,而且還夠給制冰機,以及制冷設備供電。 九廠正在悄悄的改造一些冷鏈高速運輸船。 包括這一次白昊跟船,船上拉的東西,都是有專項資金的。 這筆錢,誰也不敢亂用。 只能用于改善守島士、守崖士、守邊士他們生活條件的相關研究與生產上。 沒見過背上曬的脫幾層皮? 來這里,守島士的背就是這樣的。 這一處,是白昊新注冊的海洋研究所第零零七三號海洋觀察站。 十幾位工程師此時已經泡在海水中,他們正在嘗試著把設備裝在礁石上,水下固定,這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好在九廠為此已經作了大量的研究。 這活,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能干完的。 第一零七三節 天馬行空,老夫也要實現 海上,礁島。 工程師們準備了錨腳、吊環、連接環、下板、上板、固緊裝置、調節桿、固定座、應答器、卡箍、軸銷…… 就安裝幾個設備,光是工具就裝了一噸。 各種零件好幾噸。 還好,九廠一流的技工、研究員數量是足夠的,大海還派了一百多名二十歲上下,留著平頭的漁民開著漁船隨后跟上,過來‘義務’幫助。 白昊坐在那條深在這里的破船上,對身旁的楊西說道:“楊老,您老這年齡了,還要跟著辛苦跑這一次,留在研究院等消息不好嗎?” “我才七十,不老?!?/br> 七十還不老嗎? 不過,這位還真是精力十足。 白昊靠在船上:“不怕您笑話,動嘴可以,讓我動手幫忙,我趕緊我會幫倒忙,添亂。您可雖笑話我,這么年輕也不知道過去搭把手?!?/br> 楊西爽朗的一笑:“你就動腦子,挺好?!?/br> 白昊又說道:“我腦袋中有一種船,你給參詳一下?!?/br> 白昊說的就是重生前在新聞中看到那一條。 非常非常厲害的絞砂船。 楊西聽了足足半個小時,腦海之中大概有了一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