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些人雖然不值得同情,可也讓張俊平切身感受到了雙頭鷹的殘暴。 張俊平又找到許多古籍善本,但是,這些古籍善本要么被人為的撕毀,要么因為長時間保存不善,變得腐爛不堪。 還有一些明清字畫,也都一樣的情況,撕毀或者腐爛。 張俊平把這些東西都收進博物館空間。 回頭再想辦法處理吧。 通過剛才的尋寶,張俊平發現,這棟房子的主人,應該是一位滿族的八旗貴族。 不然,不會有這么多名貴字畫,精品瓷器。 要知道,唐寅、沈周、鄭板橋、朱耷、汪士慎這些人的字畫,在清末民初一點都不便宜。 還有那些官窯瓷器,一樣不便宜。 家里能收藏這些古玩字畫,絕對不是普通商人。 弄不好就是皇親貴胄。 張俊平仔細觀察著房屋的每一個角落。 第九十九章 多了許多知識 張俊平再所有房間找尋了一全,最后停在了廚房。 彎下腰,又輕輕在地板上敲打了一會,這才從博物館空間里拿出一把軍用匕首,慢慢的撬開一塊地板。 又撬開另外一塊地板。 地板下面的土是松軟的,張俊平就這么用匕首配合著把地板下面的土挖出來。 不一會,下面又出現一塊木板,把木板拿出來,下面露出一個地洞。 張俊平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剛剛張俊平看上去好像是漫無目的的在各個房間亂穿,實際上是在尋找可能存在的藏寶地。 自從得到古法五禽戲之后,雖然沒感覺到身體素質增加多少,可是他對周圍環境的感觸卻是敏感了許多。 剛剛他走路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用腳尖著地的瞬間,感知地板下面的情況。 腳尖著地,就是敲擊地板的一個過程,通過回音,來探知地板下面的情況。 張俊平伸手抱住青花大罐,想要把它抱上來。 青花大罐給張俊平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好重。 青花大罐個頭不大,卻足有上百斤。 這是一個青花帶蓋大罐,張俊平通過釉色,初步判斷這應該是明代的物價。 不過現在不是研究青花大罐的時候,還是先開寶。 青花大罐里明顯裝了東西。 輕輕打開青花大罐的蓋,里面居然是一枚枚黑漆漆的銀元,這讓張俊平有些失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銀元變黑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簡單來說,銀元的變色會經歷五個過程,白→黃→棕→藍→黑。 張俊平隨手抓起一把銀元,這玩意不值錢啊。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銀元發行的也是非?;靵y。 各地軍閥,甚至一些商人都在制作發行銀元。 “咦?”張俊平突然眼睛一縮,盯著手里的銀元看了起來。 這不是民國流通的銀元,而是光緒元寶銀幣,我國最早的銀元,廣東錢局鑄造的機制幣。 張俊平手里這幾枚銀元,都是第一批銀元,七錢三分的銀元。 當年張之洞有感各國洋銀在國內肆意流通,掠奪國人的財富,于是鑄造機械貨幣,以抵御洋銀。 一開始,張之洞定下了良幣逐劣幣的計劃,當時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都是七錢二分的洋銀,為了驅逐這些洋銀,張之洞專門鑄造七錢三分的光緒元寶銀幣。 結果,良幣并沒有驅逐劣幣,反而因為第一批光緒元寶銀幣,含銀量高,商家不舍得用,紛紛收藏起來。 于是,良幣逐劣幣的計劃失敗。 后來,張之洞無奈改鑄七錢二分的銀幣,結果大受歡迎。 相比民國時期的銀元良莠不齊,清王朝鑄造的光緒元寶銀幣成色還是很不錯的。 后世,光緒元寶銀幣很受泉友的喜愛。 價值自然不菲。 張俊平把手里的光緒元寶銀幣收進博物館空間,繼續又抓了一把。 這一把銀元比較雜,有光緒元寶,也有袁大頭,還有rb龍洋。 這也是當時社會現狀,各種銀元混雜在一起,當時光是國內鑄造的銀元就有一百多種,還有幾十種洋銀元。 比如袁大頭,光是袁世凱在位是鑄造的銀元,有民國三年,八年,九年,十年幾個版本。 后來,袁世凱下臺后,改成了孫小頭,以孫中山先生的頭像鑄造的銀元,除了中央鑄造之外,全國各地也鑄造了不少孫小頭。 其他的像rb龍洋,墨西哥鷹洋,印度座洋也是當時成色比較好,比較受歡迎的銀元。 張俊平把銀元扔回罐子里,然后直接把罐子收進博物館空間。 以后有時間再慢慢研究吧。 古玩收藏,就在于慢慢品味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精髓在于一個慢,一個品。 現在時機不對。 把青花大罐收起來之后,張俊平又仔細搜索了一遍,確認沒有其他東西了,這才回到閣樓上。 閣樓上視線好,可以隨時觀察外面的動向。 張俊平坐在閣樓的地板上,靠著墻,閉目養神。 現在不是行動的時機,外面到處都是軍隊的人在巡邏。 等到晚上再說。 張俊平把心神沉浸到博物館空間里,博物館空間的空中像繁星一樣飄蕩著各種經驗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