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第39章 齊人之福(怨偶) 聽說朝臣們彈劾貴妃,始作俑者貴妃的娘家成國公府也被噴成了篩子,紛紛力主打壓此等權貴的囂張氣焰,以平天下仕林清流還有世家的怒氣?;屎笮南率娣煤?,外面那些流言也是她讓承恩侯私下去推動的。 貴妃被禁足倒也不愿意坐以待斃,支使身邊的宮女去說動,想著召辛氏女入宮,加以安撫勸說,也許就能了了此事。 好在被皇后身邊的人盯著及時發現,稟報給了皇后。 而皇后先是去告訴了皇帝,又緩聲勸道安玄公正臥病在床,留孫女在身邊侍疾盡孝心?;始揖瓦@么急匆匆地宣召入宮中,未必臉面太難看,傳出去了還不知道會被說什么樣子,誤以為皇家威逼欺負弱質女流。 皇帝聽了這話,也覺得很有道理,不但去了壽安宮同太后說一聲,“這些事還請母后暫且不要再管了?!?/br> 順便還延長了貴妃的禁足時間,讓她安分一點,好好反思己過。 傳召辛盈無果后,皇后非但沒有加以責難,還派人賞賜了不少東西,包括各類珠玉珍寶還有許多內庫的珍貴藥材。 這樣一來既不失皇室體面,又表現了對安玄公這位德高望重大儒的敬重關懷。 皇帝也覺得皇后行事周到,頗有大家風范遠勝過貴妃。 而在皇后身邊的人也有不解,何不等太后和貴妃將辛家姑娘傳召入宮,事情鬧得更大些再去阻止,好唱個紅臉,也能讓貴妃更沒臉一些。 皇后嘴角微彎,笑意間卻帶著譏諷和寒意,貴妃最蠢笨的一點,是還不知道得罪了安玄公和天下士林意味著什么。 打從辛家姑娘退婚開始,成國公府和安玄公就結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這就給了承恩公府拉攏示好安玄公的可能。 她為辛家姑娘擋下來自皇室的麻煩,一來感謝因為她退婚引發的風波,而給了皇后和承恩公府打擊削弱貴妃以及背后勢力的機會,二來也是給安玄公施以人情,而這份人情日后便能用得上。 皇后相信以安玄公疼愛孫女的表現來看,想必一定會記住她的真心善意的。 —— 最后安玄公‘撐著病體’上表陳情的一篇辭賦,更是掀起了此次賜婚風波的最高潮。 安玄公是受世人景仰的學問大家,通經史也極善辭賦。他這一篇《憫幼》寥寥數百字,卻是字字如泣血般,令人潸然淚下。 文章先是自敘了一下出身往事,辛氏雖是歷經數百年的詩書禮儀大族,但到他這一代已然人丁凋零,門衰祚薄,年少時更是煢煢孑立,沒有父兄旁親扶持。好不容易在學問上有所作為,又成婚生子,人到中年,發妻與獨子兒媳就早早撒手人寰,只留下一個孫女與他相依為命。 可憐他孫女如他一般福薄,外無叔舅擋風,內無父兄遮雨,孑然一身猶覺單薄。 寫及此處,安玄公筆鋒一轉,又說道老夫的孫女年幼時起便十分孝順貼心,令他得以承享天倫之樂,為人又聰慧靈秀,實在是個世間少有的好姑娘,故此他輾轉反側也想為孫女找個好歸宿。 奈何為人所誤,生出許多是非毀譽來,實在不是老夫所愿意看到的。 文末安玄公言辭間表露心生黯然退意,自覺人已老邁,病體不堪,打算帶著孫女回江南祖宅養老,安度晚年,也好遠離這些是非紛爭來。 凡是聽過看過這篇文章,無不大生同情,憐憫之意。 字字句句可見安玄公的舐犢之情,令人萬分動容,甚至淚濕巾衫。 安玄公名滿天下,受世人景仰,立學授道數十載,這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世人唯獨忘了他也只是一個年近七十,膝下只有一點骨血的可憐老人。 這篇《憫幼賦》不就幫忙提醒了一下世人。 雖說是有意賣慘,但其情其意卻是真的,何嘗不是安玄公心中的擔憂呢。 而安玄公的孫女辛盈,也成為了世人眼中清白無辜,才貌出眾又極為孝順的女子。 在這個古代世界,一個‘孝’字就能壓過所有的不是來。 大眾輿論往往是偏向于弱者的,若說先前他們是為安玄公受辱而憤慨不平,那么現在就是直指成國公府仗著權貴身份,宮里還有貴妃娘娘撐腰,欺凌孤寡老弱。本就淡泊名利的安玄公也被逼得要離開京城,回江南安守殘生。 而賜婚的皇室也相當于成國公府的幫兇。 這篇辭賦文章感人至極,不說傳世,但至少本朝終結之前,都會有人記得。也就是將成國公府長長久久地釘在了恥辱柱上,這個仗勢欺人奪人夫婿的污點再也洗不掉。 別看安玄公平日和藹可親是個溫厚的老者,但真的狠起來足以殺人誅心。 這篇辭賦一出來,本來還在頭疼搖擺的皇帝,當即下了狠心在朝堂上發作了成國公府一通。貴妃不敬皇后,御前失儀,禁足半年靜思己過,免去成國公五年俸祿,并革除其嫡子身上官職以儆效尤。 這還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皇帝將安玄公請到了御書房,讓成國公當面親自給他老人家賠禮道歉。 那日御書房里,即便沒有旁人在,成國公臉色也漲紅如豬血一般,心下暗恨極了??捎值K于陛下的警告,連貴妃也給他遞了消息,務必向安玄公低頭服軟賠禮道歉,否則連她在宮中的位份都會受到影響。 為了貴妃娘娘和三皇子,成國公咬咬牙,“是我成國公府做了混賬糊涂事,對不住安玄公還有辛小姐……” 而‘病好了些’的安玄公拄著紫檀木拐杖,顫顫悠悠地站了起來,含笑地接受了成國公的低頭道歉。 皇帝心里也終于松了口氣。 若說私情,成國公府與皇帝自然關系要親近,有著貴妃和三皇子作為紐帶。但現在皇帝直接當面毫不留情大義滅親了。 只因為一點,安玄公拿住了公理大義。 他貴為天子不假,但他和身后的皇室想要天下歸心,也必須與天下萬民心中的公理大義站在一邊。 皇帝本來還想對辛氏女封賞個郡主縣主之類的爵位,或是再賜一樁好婚事以表示補償安撫,但都被安玄公婉言謝絕了。 安玄公做足了謙虛恭順的姿態,悠悠嘆息道,“多年不歸江南故土,實在是思念不已,尤其是年紀大了身體越發不好,便想著有朝一日落葉歸根?!?/br> 一句話表明態度,老夫的確不想待京城了,要帶孫女回江南了。 至于皇家賜婚能有什么好的,說不定還不如他之前挑的陸修琰呢。 沒能把安玄公留在京城,少不了繼續有人非議他,但皇帝又能如何。面對快七老八十,身份影響力都非同凡響連碰一下都怕壞了的安玄公,皇帝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實在心塞塞。 而回到辛府后,安玄公與阿洛說了這些事,能壓著成國公低頭賠禮道歉,也算是為孫女討了個公道,他心里自然是暢快的。不過那些封賞爵位,他沒有代孫女收下,也同她仔細說道了一下。 所謂的郡主縣君看著光鮮尊榮,卻并不一定有什么好處。 旁人知道了便會當安玄公被皇家拉攏收服了,連唯一的嫡親孫女成了皇家郡主。無論是安玄公還是阿洛都會受到皇家的挾制甚至管束。 安玄公一心在學問上,但也將自己的位置擺得很清楚。他與世家關系淡淡,不親不近,一方面是他自己不喜世家作風,另一方面,以他在天下士林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再同世家親近,只怕皇家就真的要懷疑忌憚他了。 “祖父真是大智若愚?!卑⒙屙髁?,帶著真心笑容夸贊道。 安玄公聽了也是心中極為舒服。 阿洛當然不會在意所謂的封賞爵位,她若想要什么,自己取來便是,何必要他人施舍垂憐。 而另一邊的成國公回到府上后,則是又怒又氣狠砸了不少東西,還需妻女在一旁安慰勸說,才稍稍平復下來。安慰自己道好歹這女婿還是爭到手了,以后也不用在京城碰見安玄公那個老頭子和辛氏的人,旁人還敢拿今日的事說道么。 —— 半月后九月十五,正是黃道吉日。 滿京城都知道了今日是成國公府嫁女,只是在這喧鬧聲中又夾雜了不少鄙夷輕蔑的議論。笑那國公府千金不知廉恥強求賜婚,也笑那狀元公陸修琰貪慕富貴,沒有半點風骨氣節。 成國公府既是寵愛這個嬌嬌嫡女,也是想借著這場喜事好洗一洗先前丟盡顏面的晦氣,所以辦得極為盛大隆重,甚至不比金枝玉葉的公主出嫁差。這一路鞭炮雷響,鮮花鋪滿道,銅鑼震耳,絲竹悠揚,金鈴聲聲,彩旌飄揚。 孟琳瑯身著鳳冠霞帔坐著花轎從國公府抬到了狀元府,滿面桃花,歡喜無限。 而此時心情與她仿佛是兩個極端的人就是新郎陸修琰。 他內心如墜冰窟,面上臉色也難看至極。滿座賓客竟無一人是他曾經的同窗故舊,也不見他的恩師和未來翰林院的同僚。放眼望去幾乎都是成國公府邀請來的親族附屬官員。 一場婚禮成國公府全包攬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入贅,而非嫁女呢。 此次婚禮過后,若說他沒有被打上成國公府的烙印,旁人也不可能信了。 夜晚婚宴過后賓客散去,陸修琰來到了婚房,他冷冷一笑,“你終于如愿以償了?!?/br> 原本坐在婚床上一身鮮紅嫁衣艷若朝霞的孟琳瑯,沒想到她愛慕的如意郎君,與她說的第一句話竟是這般,臉色瞬間白了,咬著下唇不說話。 他是在怨她強求賜婚么,還是說他心里依舊愛慕著辛家姑娘,所以不肯接受她。 挑完喜帕飲了合酒走完這些名分程序后,陸修琰頭也不回地轉身出了新房,往西邊院子的書房那去歇息了。 對著那一張滿是歡喜嬌羞的少女漂亮臉蛋,陸修琰卻只覺得惡心至極。像是在時時刻刻地提醒他,她的所有如意,都是他陸修琰的不幸。 陸修琰一走,孟琳瑯的眼淚不受控制地滾落下來,其他嬤嬤婢女也都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是好。 這本該是她最幸福的一天,卻獨守空房看著紅燭淚干。 至于待到三朝歸寧回門時,孟琳瑯又是如何忍不住同母親哭訴,惹得國公府大怒,那就是后話了。而阿洛與祖父安玄公已經遠離京城紛爭,踏上去往江南的歸程了。 第40章 齊人之福(醫書) 說是回江南祖宅,其實是一路游山玩水,倒是極為閑適。 在東蕪河上泛舟垂釣,在江淮梨花山上賞景,又或是云州湖心亭中看日落彩霞之景。 而這一路行來的經歷,阿洛也真正見識到了祖父安玄公在天下間的影響力,每到一處地方,必有鄉紳官員出來迎接。 安玄公雖然無官無爵,但他學識的淵博卻早已聞名天下,不少州府還表達了希望安玄公能在此講學的懇求意愿。被安玄公以身體有疾婉拒了也不敢強求,還推薦了當地的風景名勝。 在回絕了當地官吏陪同接待后,安玄公就帶著孫女,還有好友盧神醫,觀賞游覽這些湖光山色,風物人情。 當然身邊也少不了仆婢護衛。 不然兩個老人和一個弱質少女,萬一遇到劫匪山盜了呢。雖然阿洛與這詞沾不上邊,但發生危險,她能護下所有人又如何解釋她的一身武力怎么來的呢。 盧神醫本來也有意往江南去,在好友的邀請下也欣然應下一路同行了,順便還教幾天他新收的便宜弟子辛盈。 說是便宜弟子,可相處越久教授越多,因阿洛的聰穎靈慧,盧神醫倒是真動了心思想當作親傳了。 不過他很快就打消了自己這個想法,世人都以士農工商為準,好友孫女出身詩書門第,能學些醫卜之術已是好友本人開明了,但讓她外出去給人醫治卻不大可能,在外界眼里也是自降身份平白輕賤了。 世人皆稱他盧隱為神醫,但這世上醫術精湛之人又何止他一個,只不過在成名之后多是為皇室權貴世家所服務。盧隱少時多見民生疾苦,更希望一身醫術能夠濟世救人幫助更多貧苦百姓。 撇開這些無謂的心思,盧神醫對阿洛卻是不吝傳授自己的醫術學識的。他本就不是藏私之人,愛才也惜才,而且辛盈是好友的孫女,又品性難得,他也會放心。即便是將醫術教給她,也是能讓她自保,而不會去故意害人性命。 而阿洛進展這般迅速也是有緣由的。 起初阿洛對醫術的確是一竅不通,但別忘了,她曾看過劍宗的所有絕學典籍并都記在心中,連陵元都對她的悟性天賦自愧不如。 作為那個世界的頂尖修真宗門,絕學典籍包羅萬千,除大多數是與劍道有關典籍,其他也不乏醫書符道樂道等等。只是阿洛那時專修劍道,沒有顧及這些旁門雜學,現在倒是有空撿了起來。 與盧神醫教授的知識相比,修真世界的醫道典籍可能更為精妙玄深,但有不少藥理相通之處。 二者皆有可取甚至互補之處。 譬如出自修真界的醫道典籍,對內息經脈丹田了解更為透徹,在滋養rou身,人體再生造化上。怕是盧神醫窮盡一生也難以觸及的存在。而這個世界普通凡人的醫學也并非粗陋不堪,甚至形成了一種樸素而獨特的智慧。 盧神醫游遍天下,救治的多是窮苦的百姓,他便常常研究用普通廉價的藥材進行替換,經過不斷反復的試煉炮制,終于找到了合適份量比重的藥材搭配,對于病人也能達到救治的功效。 —— 阿洛在不斷深入學習摸索的過程中將二者融會貫通,為助祖父調養身體小小嘗試了一下,在已有的方子上又進行了改進,最后,她看著呈現出來的藥方,沉思了一下,還是果斷拿去給盧神醫先看看了。 畢竟她以前也只握過劍,沒醫治過人。 才學了一段時間的醫術,阿洛還不至于自信滿滿到冠絕于世了。這以修真界超出凡俗的醫道所改良的方子究竟有沒有用,她也不確定,貿貿然給祖父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