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我記得從前曾經聽太子殿下說過,張明德乃是是民間有名的江湖方士,最擅與人算卜。不管他算著八哥如何,都是私下謠傳不上臺面之事。八哥那性子,就算是聽了高興也只是自己心頭歡喜,不愛四處宣揚,怎么后來連皇阿瑪都給驚動了?” “聽說是大哥使了人,將此事傳給了皇阿瑪,大哥被圈禁以后,曾授意從前跟著自己的人舉薦八哥,也使張明德等人幫著八哥造勢,想把八哥扶上儲君的位置?!?/br> 十三愣了一下:“大哥這是真心想幫八哥么?怎么看都是一步險棋……” 殷陶道:“的確是險棋,但當時的大哥已經沒有法子了,不管是不是險棋都要走一招,只求不是死棋就好?!?/br> 康熙那是已經對太子態度發生了幾乎翻天覆地的變化,跟前一段時間狠了心要廢太子的康師傅判若兩人。 直郡王發力不成,若是日后太子真的上位,他和納蘭氏一族便再也不會有好日子過。 即便直郡王同八爺近來關系不比從前,但八爺要用直郡王的人,需要納蘭家的勢力,便不會叫直郡王一輩子圈在里面。 所以這時候,直郡王不論如何都會想要推上八爺一把,即便因著這些事情惹惱了康熙也無所謂,反正倒霉的人是八爺,又不是他。 所以直郡王才不管這是不是一招險棋,老八會不會落下去他都不想去管,只要于他有半點希望,他都會想辦法爭取一下,哪怕知道失敗的可能性更大,也不會顧惜八爺什么。 十三也明白了殷陶的意思,心中雖有萬千感慨,但也只是默默嘆了口氣,最終沒有再說什么。 乾清宮。 梁九功揮手叫站在一旁年紀不大的那個奉茶太監退下,自己上前給康熙換上一盞新茶,又給康熙遞上來一封奏疏。 “萬歲,步兵統領托合齊大人使人送了折子過來,道是十三爺今兒清晨便已送回府中?!?/br> 康熙“嗯”了一聲,看梁九功欲言又止的樣子,淡淡道:“還有什么?但說無妨?!?/br> “是。今兒一大早,十二爺便去了十三爺府上,在十三爺府上用過早膳后才離開,其他并無什么異常?!?/br> 這是雖是情理之外,但也在意料之中。 康熙搖了搖頭,輕輕嘆出口氣來。 十二還是那個十二,這么多年了依然不曾改變些什么。 康熙也知道十二和十三素來要好,但也沒想到十二竟然這么大膽,朝中眾人都對十三避之不迭,唯恐沾上什么叫自己也賠進去,只有他的十二,絲毫沒有半分躲避,心中想什么便怎么去做。 之前他處置老八之時,十四不管不顧,即便他當時還在氣頭上,也要過來給老八求情,梗著脖子跟他唱反調。 當時他甚至還想削了十四的爵位給老八作伴,但后來一想,十四連個爵位都沒有,削都沒得削什么。 十四倒也完全不是為著情誼給老八求情,心中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叫康熙說,十四不管心中想了些什么,那就是沒眼色。 十二和十三一起長大,情誼非比尋常,想來對于他處置十三的事情也持有不同意見。 但人家十二就沒有過來跟他叫囂什么,雖然也耍了些小聰明,但沒有違逆自己,還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很好地照顧了十三。 康熙并不是從心里頭厭棄了十三,而是覺得十三和太子交往太密,十三即便對著盛怒的自己也愿意為太子說話,這就叫他不得不給十三一個教訓,讓他認清誰才是君父,誰才是能做主他命運的人。 但即便如此,他也并不想叫十三好好的一個孩子就此傷了身子,故而后來也默認了十二的處理方式,叫托合齊幫著照顧。 如此一來,不光十三得了實惠,十二也一直沒出什么岔子。既然沒有鬧到明面上發生正面沖突叫他下不來臺,康熙也愿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那十二就依然是他心中的好兒子。 比起十四這不過大腦的江湖義氣行事,康熙更喜歡十二的處理方式。 這幾年孩子們都大了,他也老了,他不再愛調-教那幾個能干的孩子,跟幾個年紀大的阿哥成日里斗心眼兒,而是喜歡上了有事沒事叫老十二過來下棋說話。 十二雖然年紀不大,但思想很是成熟,頭腦清醒,行事通透,每次跟十二聊天都叫他覺得十分透氣兒。 當初他看中了十三肯努力和想往上爬的心思,覺得這樣的兒子用著順手,也十分喜歡他,想把他培養成太子的左膀右臂。 而十二和十三又是完全相反的兩種類型。 十二也很聰明,但就是因為太聰明,看得太透了,反而不好為他所用。 但即便十二不愿為他所用,康熙卻依舊喜歡十二。 喜歡他的光風霽月,聰明通透,欣賞他的有所不為、有底線,甚至有些羨慕他淡泊卻又不消極的性格。 易地而處,若是他無心大位,卻不得已處在這般奪嫡的旋渦之中,他也不能保證自己做得比十二更好一些。 雖然這孩子有些很是不大上進,不想為他所用,但如今太子已經這樣了,他短時間內也不想提拔十三。 老大圈了,老八和十四他也不打算再用,如今能干事的阿哥真的沒有幾個。 十二這么好的苗子,不用起來實在可惜。都歇了這么多年了,很該為他這個做父親的分憂干點兒活了。 這孩子剛剛封了郡王,正是好用的時候,不如就先叫他去戶部忙一忙吧。 作者有話要說: 康熙:雖然朝廷六部當中最數戶部難玩,但沒關系。十二最像我,能力絕不會差,就把戶部給他管了太子:渣爹 四爺:可憐的十二弟 五爺:皇阿瑪扼殺了一條最有前途的咸魚 殷陶:嗚嗚我現在只想去種地qaq 感謝在2021-01-0221:11:16~2021-01-0320:32:0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白鹿淺雪2個;demer、與鹽1個;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白鹿淺雪55瓶;夏小胖胖胖50瓶;嘿嘿嘿30瓶;毎天看小說的貓、謹慎唯愛呢20瓶;菁亦求蔓、duangduangduang、18638356、谸艾、京彌、nswee190、笙笙不息、乑荷、阿娟啊、holybaby66610瓶;18咬殺279瓶;沐妍、書中的小蟲、詩寫云上、靳兒喵、惚惚恍恍火火紅紅、赤羽陌璃殤、沐輕風、樂未央jiejie5瓶;wuli雅柏菲卡3瓶;酒瑟2瓶;水草打瞌睡、潁疏、氯乙烯、alina、30178818、旺仔忘崽、橙黃橘綠、米名字、愛月季、肩上梅枝、冬瓜兔、鈺萱、二月長安、我見青山多嫵媚1瓶;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103、上班了 蓮花胡同一處不大的宅院內,身形修長的白凈青年起了個大早,匆匆穿好衣裳連飯都來不及吃就要去衙門當差。 妻子魏氏看著窗外黑黢黢的天愣神道:“現在也不過四更天罷?相公今兒怎么走得這般的早?” 青年姓李,單名一個談字,家中也算是詩禮世家,世代簪纓。 李談剛中進士時在翰林院供職了兩年,之后便被調任去了禮部,因為文采實在不錯的緣故,先后得了禮部尚書穆和倫和康熙的賞識。 禮部尚書穆和倫調任戶部尚書后,又將愛將李談調到了戶部。 今日李談起個大早去戶部當值,是因為戶部空降了一個重量級別的長官——履郡王十二阿哥。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李談作為一個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受儒家文化熏陶多年的讀書人,對于至誠至孝的十二爺其人崇拜非常。 李談給妻子簡單解釋兩句后,揣著一根油炸檜(油條)和兩個水煮蛋出了門,在馬車上用完匆忙的早膳后,還不忘吃了兩塊桂花糖清新了一下口氣,以免在偶像面前顯得太過油膩。 雖然李談已經做好了要見十二爺的充分準備,但他本人只是一個五品郎中,只能和眾多同事一起,隨著禮部尚書穆和倫拜見了十二爺,并沒得著和十二爺單獨說話的機會。 從那天開始,李談每天都渴望著可以有一個單獨見到十二爺的機會。 終于在大約過了五天之后,李談被戶部左侍郎安排寫了一份三月開支總結的匯報,在穆和倫看了覺得問題不大的情況下拿去給了殷陶。 李談從前在禮部供職之時,也曾經參與過給眾位皇子草擬封號之事,當時他就覺得“?!边@個字溫柔大氣,很符合十二爺的氣質。 如今見到自己的偶像十二爺,李談莫名緊張得厲害,舌頭也有些打結:“卑職……卑職參見??ね??!?/br> 殷陶:…… 都說了不是海王了,這人怎么還亂叫呢,是想引起他的注意嗎? 古往今來,有關于財政的部門都是一個國家最繁忙、最重要的地方之一。 清朝也是如此。 殷陶讀本科時候,班內團支書畢業后便考了區財政部門,從上崗開始便忙成了狗。 殷陶也不例外。 他只慶幸這個年代沒有手機,不用天天看著微信群文件加班。 四爺從康熙四十二年開始收債,康熙四十五年基本清理完了壞賬,康熙四十六年正式收尾和卸任了職務。 因著四爺事情干得的確不錯,康熙感念四爺功勞給他提了爵位不說,還同時給馬齊升了官,改授保和殿大學士。 馬齊的性格很是中庸,外在隨和,即便是作為領導也不喜歡為難下屬,在六部意外混得人緣不錯。 俗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馬齊的好人緣同樣也給女婿殷陶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如今戶部近期需要處理的事情主要有三件。 一個是刑部剛剛辦下的案子,浙江布政使巨貪黃明被革職判絞監候,不光貪污的贓銀八萬兩全部上繳國庫,就連家產也悉數查抄充公。 黃明被判得的確不冤,家產冊子厚厚一沓,好些東西叫殷陶和戶部尚書穆和倫都看住了,一應財物和銀錢經由戶部主理入庫,也的確叫戶部忙了一陣兒。 緊接著,寧夏中衛發生了地震,需要撥錢糧賑災。 再有就是眾位皇子如今只是口頭封誥,還尚未舉行冊封禮,告知天地祖宗。這事雖然是由禮部主理,但還是要戶部配合花錢,也要抽出專人專班準備這件事情。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殷陶回到家中。 舒怡看著疲憊不堪的丈夫,很是有些心疼。 看來封了郡王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明明有了爵位也有了差事,可看丈夫的狀態竟不比從前逍遙自在。 十二爺是個那么博愛的人,平日里最是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只要他留在京中,照顧安安和弘晏的事情都是他這個阿瑪親力親為,就連其他皇子家中的孩子也都喜歡自家爺,都恨不能時時住在自家府上。 反正和她們爺一起做生意的九爺這幾年賺了大錢,府里不缺吃不缺穿,這么下去也挺好。 誰承想她們爺冷不丁地就被皇上拉出來上進了,搞的日日如此辛勞,實在是太可憐了。 殷陶到底是和舒怡生活了七八年的人,很輕易便看出了舒怡在想些什么。 他有些無奈地輕輕拍了拍舒怡的肩膀,表示自己這幾日雖然勞累但過得很好,不必過分擔心什么。 不過話說回來,這年頭旗人都是不得出京和從事商貿為主業的,不想上進為皇上和主子所用便只能在家待著,再沒有其他什么發展和前途。 舒怡應該自幼接收的也是這樣的教育,生而為滿人,就該勤奮上進,不能混成紈绔子弟,只等著在家里吃老本兒。 馬齊一看就是一個奮發上進之人,想來也給舒怡灌輸了不少相應理論,可為什么舒怡不過嫁了自己幾年,便有了這樣完全相反的想法? 殷陶嚴重懷疑自己把妻子給帶偏了。 殷陶原本想著跟安安和弘晏一起用個晚膳,雖然日程忙碌但仍舊不能放棄和孩子們培養感情。 誰知舒怡卻道,兩個孩子還在室內游樂場撲騰,因為四爺家的二格格和兩個弟弟、五爺家的弘晊和幾個姊妹都過來了,一堆人正在那里玩得飛起,估計晚上安安和弘晏還要招待小伙伴們,就不過來陪著他兩個用膳了。 安安不過只有小學一年級大小,弘晏比起安安還要小了三歲半,兩人卻已經有了社交圈子,拋棄了老父親和老母親。 殷陶略有心酸,只得拉著舒怡坐下來,吃起了他特意點的酸菜豬rou餃子。 說起孩子們的事,殷陶不由想起了十三家的幾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