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率先出局的是瓜爾佳氏。 留牌子的秀女大都是要出宮回府等著賜婚或進宮的消息,而瓜爾佳氏連宮都沒來得及出便接了圣旨入宮為妃,一上來就被康熙指了嬪位。 之后便余下了富察家的兩個姑娘、兆佳氏和完顏氏。 康熙決定將馬佳氏指給十三。 畢竟十三這幾年實在聽話,幾乎他和太子指哪兒打哪兒,這么做一方面是肯定十三,一方面是要太子這邊再添點兒籌碼。 雖然馬爾漢家里姑娘實在不少,但家世的確足夠了。 況且馬爾漢是純臣,不會因為姑娘指給了十三便向著十三和太子,依然會做一個剛直不阿的純臣,不會參與黨爭。 富察氏留了兩個姑娘,是因為馬齊家里兩個都是嫡女,且只差了兩歲,如今一個十六一個十四,看起來似乎都很合適。 康熙十分糾結要把哪個姑娘指給十二。 京西,富察府。 鞭炮聲陣陣當中,富察家的嫡長女富察若華、嫡次女富察舒怡從馬車上款款走了下來。 此番選秀,富察府上參加的兩個女孩都已留牌中選,回到府中靜候佳音。 兩位姑娘在宮中待了這些時日,緊張和拘束自是不必說,參加完富察府的家宴后便各自回房休息。 馬齊還有事情要忙,匆匆用過宴席后便趕往了衙門。 正房內,提著心過了這幾個月的富察太太石佳氏終于放松下來,歪在美人榻上拿調羹細細用著一盞金絲燕窩。 石佳氏是滿州鑲白旗人,祖上早年在福州駐防,后來回到京城。 隨著馬齊的水漲船高,石佳氏的日子過得也越發好了起來,不管是在府里府外,見到的都要殷勤稱一聲“太太”。 周嬤嬤坐在一旁,跪坐在拿美□□給石佳氏捶著腿,順便將石佳氏從頭到尾奉承了一番。 石佳氏是馬齊的繼室,馬齊的第一任太太離世得早,并未留下一兒半女,如今兩個留牌子的姑娘都是她的嫡親女兒,自然也當得起周嬤嬤的一聲奉承。 這次選秀,世家大族的姑娘入選雖說不少,不過大都是庶女或者旁支。石佳氏也知道,這屆秀女里頭,能比得上自己女兒身份的姑娘真的不多。 方才宴席之上,馬齊也委婉地跟家里透露,皇上曾經暗示過他,這次會有一個女兒入選成為皇子福晉,但能入選的也只能是一個女兒。 石佳氏想了想,對周嬤嬤道:“五姑娘自幼便好,不管是家里親戚還是外頭官太太們,見了沒一個不夸的,就連老爺也說,咱們五姑娘是個有造化的?!?/br> 五姑娘正是府中嫡長女富察若華,石佳氏生養富察若華之前,府中已有四個庶女存在。 周嬤嬤低著頭賠笑道:“太太說得極是?!?/br> 但實際上覺得石佳氏實在有些偏心太過。 她跟了太太很多年,論起來感情也不淺了,石佳氏的大多事情她都能認同,唯有這件事不同。 石佳氏嫁給馬齊后,前幾年一直沒有生養,等到進了門后的第八個年頭才懷了大姑娘富察若華,生出來之后自是養得如珍似寶。 而此時府上妾侍已經生養了不少小爺,石佳氏就盼著再一胎能有個兒子,結果一年后又懷上了,不管是有經驗的穩婆還是長輩,都說石佳氏這一胎懷得是個兒子,可生下來的卻又是個女兒。 石佳氏失望至極,心態上有些崩了,再加上生產受了罪,產后有些郁郁,竟一時見不得這個女兒。 富察舒怡生下來便被抱到老太太烏雅氏房中養著,直到舒怡七歲那年,老太太病故后,富察舒怡才又被馬齊接回到了府中。 此后馬佳氏更是擺出了明晃晃的偏心架勢,一心只為五姑娘籌謀,什么好的貴的都先供著五姑娘,更是生生為五姑娘打造起了擅理家、懂機變、賢良孝順的好名聲。 馬佳氏對六姑娘富察舒怡有心結,對她甚至還不比幾個素日里在跟前的庶女熱絡,舒怡雖然在物質上享受了嫡女應有的待遇,但這幾年在府中依然過得憋屈。 雖然同舒怡接觸不多,但相比于事事爭強,鋒芒外露的五姑娘,周嬤嬤卻更是喜歡溫文嫻靜的六姑娘。 六姑娘說起話來溫溫柔柔,行事也頗有章法,哪怕只在那里閑閑一站,也叫人覺得舒心愉悅,接觸起來如沐春風。 主子想要抬舉哪位姑娘可不是她一個奴才可以置喙的。 周嬤嬤心中輕輕嘆了口氣出來。 這人啊,就是個命。六姑娘是好,可父親忙于正事顧她不上,又沒有母親替她籌謀,這次被選為皇子福晉的榮耀,多半還是要落在五姑娘身上了。 富察府東南地理位置最好的一處小院里,幾個丫頭行動匆匆,忙得腳打后腦勺,臉上卻掛著憧憬和興奮的笑容。 五姑娘富察若華被留了牌子,方才陪她去參加家宴的薈茹jiejie也說了,咱們家里多半有個姑娘要選為皇子妃了,且只有一個姑娘能中選。 五姑娘不論名聲還是才能,比起六姑娘可是強了太多。在親戚和交好的達官貴人當中,五姑娘一向都是眾星捧月的所在,而六姑娘不過是個平平無奇的女孩兒,從來極少在人前表現什么,只不過身份比旁的姑娘略高一些而已。 幾個婢女心中都暗自歡喜,等到姑娘嫁入皇家后,她們這些奴籍的婢女也可以跟著姑娘嫁進去,跟包衣出身的宮女們平起平坐。 果然只有跟對了主子,這輩子才能一生順當。 姑娘在宮里也累了這不少的時日,是該沐浴梳洗,好生歇息。 薈茹正在伺候富察若華梳洗之時,聽到小丫頭來報,說是外頭二姑娘身邊的紫硯來了,說是有事求見姑娘。 薈茹用詢問的眼光看了富察若華一眼,若華會意,對著薈茹輕輕點了點頭。 方才在六姑娘院子里,富察舒怡說是自己原本帶在手上的一串珊瑚手釧不見了。 原不是什么多貴重的東西,但這是當初祖母贈給她的東西,她這幾年來一直帶著,丟了心里頭過意不去,便叫紫硯過來問一問jiejie,是不是裝行李的時候拿錯了。 富察若華對著紫硯點了點頭:“似乎是有多了這么個東西,薈茹打開我的首飾盒看看,若是拿錯了就給紫硯帶回去便是?!?/br> 薈茹果然找到了珊瑚手釧,紫硯接過手釧后道了謝,只聽上頭富察若華悠悠道:“原也是不小心拿錯了meimei的東西,想來日后再不會有了。如今我們姊妹兩個也到了出閣的年紀,日后怕是不能像從前一樣多見了,紫硯回去也同meimei說一聲,不管將來如何,即便身份有別,可都要常來常往才好?!?/br> 紫硯應了聲“是”,給富察若華行了個禮,慢慢退出了小院。 看五姑娘院中丫頭喜形于色的樣子,仿佛皇子福晉之位十拿九穩就是定了五姑娘的了一樣。 大太陽底下,紫硯緊緊咬住下唇往六姑娘的小院走著。 即便大姑娘名聲在外,但這事也未必就定了是她。 如果是嫁到別家去還好說,但這是嫁給皇阿哥,只有人家挑他們的份兒,沒有他們挑人家的份兒。 不管是老爺、太太還是其他什么親戚都使不上勁兒。 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呢。 小院里,六姑娘富察舒怡剛剛睡下,她閉著眼睛雙手交疊躺在床上,如從一朵清新秀麗的睡蓮,安靜而美好,似乎這滿府的熱鬧喧囂都同她沒有關系。 紫硯不由又替姑娘委屈起來。 太太如此偏心,什么都為五姑娘籌謀,明明五姑娘的字只能說端正清秀,也就抄抄佛經,她們姑娘的字才真是顏筋柳骨、超塵出俗,但大家說起來只道是大姑娘字好,還說大姑娘孝順,日日給太太抄經祈福。 她們姑娘也給太太抄經祈福,但太太嘴上掛著的只有大姑娘。 說起來,明明她們姑娘不論人品、性格、讀書還是理家,都比大姑娘強上一倍不止,但親戚們提起來夸的都是五姑娘蕙質蘭心。 五姑娘仗著自己得父母寵愛,踩著她們姑娘的名聲往上爬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可偏生她們姑娘生性恬淡,只是默默低頭做事,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好,從來不屑于同五姑娘爭搶什么。 明明她們姑娘什么都比五姑娘好,可這些年下來,不管是名聲還是寵愛,什么都是大姑娘的。 真希望老天有眼,叫這門親事不要再落在大姑娘頭上了,讓她們姑娘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長春宮。 康熙用過晚膳后沒有要走的意思,歇了一覺后起來便看起了書,一直待到了傍晚時分。 宮里晚膳向來在下午兩點左右,如今又過去了大半下午,定嬪便叫人另準備了茶點上來。 康熙用銀筷夾起其中一塊百果糕,對著定嬪問道:“這是咱們南巡時候在杭州吃到的那種?” “是?!比f琉哈氏應了一聲,對著康熙笑道,“不過臣妾著人做了許久,也沒復原杭州那邊的味道,能有八分相似便不易了?!?/br> 康熙沒碰紅茶,吃了兩塊點心后又用了半盞牛乳:“這么配著用倒是不錯?!?/br> 萬琉哈氏道:“十二阿哥喜歡這么吃呢,說是牛乳多用些對身體好,臣妾也被他帶著開始習慣這么吃了?!?/br> 說起十二阿哥,康熙又想起了這幾日叫他為難的那件事:“富察家兩位姑娘,大的那個據說一向才名在外,事事不落人后,不論文采還是理家都是一把好手。小的那個相對普通了些,但生得更是秀美,性子也恬淡,是個極好說話的,你覺得哪個姑娘給殷陶做福晉更好一些?” 就溫憲的婚事而言,他一開始堅持嫡長孫舜安顏,是因為宗法制的基礎是嫡長子繼承制,所以嫡長子要比旁的孩子身份貴重,能更多承襲家里的資產。 但總體而言,嫡長女和嫡次女區別不大,出門的嫁妝都是一樣,甚至哪個姑娘得了高嫁的機會后,嫁妝會更加豐厚一些,也省得叫婆家看輕。 萬琉哈氏如今已經封嬪,也行了冊封禮,算是正經的嬪妃了。 這種關于孩子婚事的問題,康熙是愿意同她商量的,但如果只是庶妃貴人,可能康熙就只是知會一聲,不去參考她的意見。 從庶妃到定嬪,也不光是身份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康熙心態上的轉變也和認可。 定嬪見康熙是真的有些為難,想從自己這里得到一個答案或者說傾向,便從善如流地建議道:“臣妾也聽貴妃說起過,富察大人家中五姑娘素有賢名,不管是家里親戚還是見過面的夫人們,提起來沒有不夸的,臣妾覺得還是五姑娘更好一些?!?/br> 況且年紀也大一些也好,更加會照顧人,也能更好的照顧十二。 萬琉哈氏是更傾向于嫡長女富察若華的。 康熙點了點頭,并沒有說話,也沒有表示什么。 其實他也知道大一些的那個姑娘似乎更好,但他從心里頭還是覺得小的那個姑娘更是合適。 康熙對于殷陶的性格十分了解,覺得殷陶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這般好說話,內心里卻是個主意大的。 馬齊家的嫡長女的確不錯,很賢惠也有才名,但感覺有些好強。 十二不是不好強,他只是太通透,不想做那些無意義的爭強好勝,只是想讓自己過得更舒坦一些。但如果給他指一個主意比他還大的媳婦,康熙覺得兩人是過不到一起去的。 萬琉哈氏這次的想法沒有打到康熙的點子上,康熙第二日清晨下了早朝后便去了寧壽宮,想再跟太后探討一些十二婚事人選的相關事宜。 若今兒康熙問的是太子、直郡王、四貝勒等人的婚事,太后當然不會插言?;实厶糁辛巳诉x,她只管拍手叫好便是。 但畢竟殷陶是在寧壽宮長大的,也沒有攙和到朝政里面,殷陶的婚事也是家事,況且康熙都這么誠心誠意地問了,太后便也不好再打太極,便對著康熙表明了自己態度。 “皇帝選出的這兩個姑娘都是極好的,不論家世、人品還是長相都是萬里挑一?;实奂热粏柫?,那我也多嘴一句,兩位姑娘雖說聽著都很是不錯,但我覺得到底還是嫡長女更好一些?!?/br> 雖然不能說小姑娘不好,但畢竟大姑娘都說好肯定不差,她也想給十二找個能把家里事事照顧周全的福晉,也免了十二在外的后顧之憂。 正巧這日五爺和溫憲也在,康熙表示大家可以集思廣益一下,畢竟康熙也聽說了,十二人緣是極好的,跟老五、溫憲平日里都玩得不錯。 五爺被康熙點名后,也隨著太后表態道:“兒臣也覺得富察家的五姑娘更好一些?!?/br> 溫憲公主倒不覺得沒有才名的女子便不好,外頭的說法歸說法,這才名、賢名也都是做給外人看的,兩個人一起過日子,還是適合的最好。 就比如從前舜安顏還沒出事之時,所有人都說他好,但溫憲就覺得他不好。 況且舜安顏的好也是佟家人有意而為之的傳播,是長輩幫忙花了功夫打造出來的“好”,卻并非是真的謙謙君子。 而原本眾人口中平平無奇的谷杭卻具有謙遜、忠誠等美好品質,很明顯更符合溫憲的心意。 但既然太后已經定了調子,五哥也這么說了,溫憲只得也表態道:“聽著的確是長女更好一些?!?/br> 不過這畢竟是關系到十二弟一輩子的事,十二弟當初不忍眼睜睜看著她往火坑里挑,俠義出手相助,溫憲也想在十二弟的婚事上助他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