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他當初不過是給長春宮找了點兒小麻煩,之后就聽說佟貴妃出手了,寧壽宮也在高度關注這件事情,后來連太子知道了也將他訓斥了一頓。 凌普也是在此時才發現,當初索額圖家的格爾芬和阿爾吉善被罷了官職之事,其實不是因為十二阿哥和托合齊多么能耐,而是因為十二阿哥很得圣寵,皇上的心是向著他偏的。 就拿這次出巡的事情來說,帶上直郡王、太子、四爺、八爺和十三阿哥都是因為想要安排差事的,但是十二阿哥純粹就是帶在身邊伴駕的。 所以說,十二阿哥是很得圣心的,要不定嬪也不可能這么快就封嬪了,比她資歷要老跟她情況差不多的戴佳氏還是貴人呢。 想到這里,凌普繼續對著太子應承道:“奴才和十二阿哥之間有點誤會,如今誤會解開了,奴才自然也會全心全意伺候好各位阿哥?!?/br> 臨到出行這日,殷陶發現,太子不同于其他皇子,無需跟在皇上儀仗后頭騎馬,而是可以坐車的。 而且那車很大很豪華,色系和外觀跟康熙的車子很是相似,只是比皇帝的稍稍小了一掛,一看就十分柔軟舒適。 殷陶表示十分羨慕。 怪不得人人都想當太子呢,太子的待遇就是跟幾個兄弟不一樣??! 出門的途中,直郡王看太子越發不爽起來,除了太子本身就十分令人討厭的這個事實外,看到太子吃的用的什么都比自己好,也讓直郡王覺得渾身都不舒坦。 從前兩人一個在宮里,一個在宮外。 毓慶宮吃穿用度是好,但是直郡王也不差,因為他年紀大,一向也很受康熙寵愛又開府早的緣故,他的吃穿用度無疑是建府的皇子們當中最好的。 但是現在跟太子朝夕相處,讓他再一次意識到了這個現實。 他們這些皇子,到底還是跟太子有區別的。 太子把好的用完了、挑剩了,才輪到他們這些皇子們挑揀。 殷陶也看見了直郡王心里老大不爽的樣子,同時也看到了八爺追上來對大哥的細語安慰。 明明都已經這么多年了,直郡王和太子也都兒女成群,自幼看到大的事情原本應該司空見慣,如今見了還是不爽,也很是具有持續性了。 說起來,八爺其人這輩子過得也蠻不容易的,以后被康熙和四爺打壓的事情暫且不談,就單單跟在暴脾氣且一向自命不凡直郡王身后這么多年這件事,就夠讓人頭疼了。 還真不如做一枚咸魚來得輕松自在??! 62、解憂 如果說直郡王要為了吃穿用度跟太子置氣,那么他這氣還只是開始。 似乎是嫌直郡王氣得不夠,康熙自從出城之后便日日帶著太子,表現得極是親近,坐在一起熱絡談話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事,其他皇子則大都被康熙所無視。 殷陶期待的火拼情況也沒有出現,畢竟太子身份更高,對上直郡王本來就占優勢了,如今又加上康熙寵愛的籌碼,直郡王沒有勝算,不再勢均力敵,而是一方碾壓,自然也就拼不起來了。 這一路之上,十三跟著太子伴隨在康熙左右,八爺則一直跟著直郡王,殷陶便默默跟在了四爺身后。 四爺雖然跟著太子,但和八爺跟隨直郡王還不大相同,是完全不同于八爺那種一副要把身家性命堵上的跟隨。 四爺跟隨著太子,更多的是一種“我跟著你只是因為我們志同道合想一起干事,因為心里想追隨皇阿瑪決定所以認定太子,但并非過分的結黨營私”的意思在里頭。 四爺是孝懿皇后撫養的,在諸皇子中年紀居長,擔的差事也不少,這幾年給康熙和朝廷忙里忙外干了不少活,按理說也的確有這個底氣。 四爺雖說不像五爺那般東拉西扯喜歡講八卦,但對著殷陶從來話都是不少的。 兩人聊著聊著便聊到了今年的選秀上頭。 四爺對著殷陶道:“聽額娘說,今年的選秀,皇阿瑪準備給你們幾個選福晉了,額娘也已經著手給十三和十四各挑兩個格格,定嬪娘娘可有給你挑什么人么?” 殷陶搖了搖頭。 額娘倒是沒有跟他說起過這些事情。 萬琉哈氏現如今雖然是一宮主位了,但心態上還沒有完全轉變,并沒有德妃、宜妃那種主位娘娘的作風。 一則是因為她在位份上的確差著四妃不少,二則是因為她性格本身就更是內斂謹慎,也不喜歡管太多事情。只要皇上不發話,她就沒想著主動給孩子挑格格。 而且萬琉哈氏更關心十二未來的福晉一些,對于格格并沒有特別的關心,故而并沒有跟殷陶多說此事。 四爺怕殷陶心急,忙出言安慰道:“你放心,皇阿瑪心里頭念著你呢,想來未來弟妹一定能叫十二弟稱心?!?/br> 其實德妃的原話是:十三也就罷了,沒想到十二阿哥運氣也這么好,你皇阿瑪這么早就給他鋪路了。 德妃能說這話估計是因為康熙透露了什么,四爺也差不多猜到了德妃這話后頭的意思。 十三可以說是新一茬兒皇子當中奮進干事的典型,又順著皇阿瑪的意思跟著太子,皇阿瑪自然在這等大事上不會忘了他。 而十二跟十三不同,皇阿瑪素來喜歡十二弟,又見他誰也不靠,并沒有參與結黨,再加上之前曾遭到格爾芬等人針對,皇阿瑪必當會給他一個身份不錯的福晉,再次鞏固一下他的地位。 說起來,皇阿瑪雖然想要制衡朝局,但依然依然還是心里頭向著太子的。 他叫十四別摻和進去他不聽,看德妃那臉色就估計十四的福晉身份絕對不會好到哪里去,甚至比起十二十三也多有不如。 康熙這次出來巡視畿甸,本來也是為了給接下來的親耕禮做準備??滴跻矌е首觽內チ司┙嫉霓r莊里查看莊家收成和耕作。 四爺對著莊稼講的頭頭是道,康熙似乎是真的挺高興,覺得四爺說種地的事情十分有趣,一直在那里捧四爺的場。 太子站在一旁儒雅地笑,一副興致缺缺的樣子。 直郡王看四爺的眼神如同關愛傻子。 八爺皮笑rou不笑地站在康熙身旁湊趣兒,心里卻暗自盤算著,估計今年親耕禮,四哥又要出風頭了。 十三站在太子身旁,安靜微笑,認真聆聽。 康熙還在夸四爺種地的方法好,可見是真的還挺感興趣。 殷陶撇嘴,反正四爺只會拉著他和十三去耕作,又不會拉著康熙去種地,也難怪他那么捧場。 接下來康熙一行便轉到了聲雨莊。 沒在田間走上幾步,康熙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 這里不管莊頭還是農戶,不管老的還是小的,有文化的沒文化的,都能背幾句詩,細問下去還是三爺寫的耕種詩。 聲雨莊是康熙賞給三爺的皇莊,這里莊頭為了討好主子,便用了這么一種方式,叫三爺一過來這邊便能感受到所有農戶對他的崇拜和擁戴。 就連附近私塾,三爺的詩詞最新也成了必修課本。 康熙的臉色沉了下來。 他這個做皇帝的都從來沒讓人傳頌他的什么文章和詩詞,老三竟比他排場還要更足一些,即便是下人拿來討好主子的小把戲,在康熙看來也十分膈應人。 康熙不是那種喜形于色遇事直接發作的皇帝,也沒繼續說這件事,繼而查問起了今年耕種之事。 殷陶知道三爺不是有心的,也并沒有想要通過這些事情樹立自己的什么地位,只不過是有些虛榮心作祟,喜歡別人多多傳頌自己的作品。 但即便如此,三爺這事還是把康熙得罪了,殷陶在心里暗暗替三爺捏了把汗。 出門沒過幾日,康熙便接到了加急奏報,說是十一阿哥不好了。 康熙拿著奏報微微出神。 他這幾日正琢磨著,這次選秀給十一、十二和十三、十四挑好福晉和格格,而太醫這時候就說十一不行了,難道這就是天意么? 方太醫雖然用詞比較謹慎委婉,但即便如此,康熙也知道十一這次怕是真的好不了了,甚至連沖喜都趕不上了。 康熙嘆了一口氣,他學貫中西,知道有很多東西強留不得,十一命里就只能在這世上留上這么幾年,再怎么強留也是沒用的。 但即便如此,他作為一個父親,也不能繼續在外頭多待了。 當天下午,康熙便下旨回鑾。 康熙三十九年的夏日來得相比往年時候更遲了一些,也依然熱得厲害。 這日是難得的雨后清涼的天氣,宜妃一大早便過來寧壽宮中給太后請安,進了大殿才發現今兒人來得齊全,德妃、惠妃和榮妃也都在。 宜妃猜測她們是在商量選秀的事。 畢竟這幾個都是有兒子的,除了直郡王外,惠妃還要顧著老八,德妃要顧著十三和十四,今年選秀都是要給孩子屋里挑人的。 想起自己不久之前還在想著給十一挑人,可沒過多久便物是人非,宜妃又一次紅了眼眶。 十一已經走了兩月有余了,皇上帶著直郡王、四爺、七爺、十三又巡了一趟永定河回來了,宜妃依然沒有從悲傷中走出來。 幾個人看她這副模樣,都停了方才話頭,轉過來安慰她。 畢竟宜妃還有兩個兒子呢,是個有后福的。五爺和九爺都已長成,就算沒了十一,也不會動搖宜妃多少地位。 宜妃也知道自己比旁人幸運很多了,榮妃生了六個孩子,只留下了一兒一女,德妃膝下的六阿哥和兩個皇女也早早亡故,宮里也還有很多沒了孩子和根本連孩子都未曾有過的庶妃。 康熙三十八年的時候,太醫就叫她有所準備了。 但知道是一回事,真遇上了又是另一回事。 宜妃從前對老五沒有太多關注,總覺得這個兒子已經大了,也出宮建府了,什么都不用多管。且老五一向和寧壽宮走得更近,和翊坤宮這邊反而沒有太多的親近,宜妃也不在乎,覺得母子兩個這么不遠不近的也不錯。 但自從十一亡故之后,宜妃就忍不住關注起五爺來,時時給五爺府上福晉和孩子賞東賞西也是常有的事。 五爺在宮外頭,宜妃鞭長莫及,最多也就是送送東西,別的也照看不上。 但九爺在宮里頭,挨得宜妃更近了些。 九爺是宜妃一手帶大的,比起五爺來說,宜妃其實花了更多的心思在九爺身上。 故而近來宜妃在關注五爺的同時,也更加關注了九爺,幾乎隔三差五就把他叫過來翊坤宮一趟。 九爺近來心里也不老大不舒坦。除了十一沒了心里頭難受外,還有就是額娘的態度。 額娘在關懷他和五哥的同時,總是不自覺地流露出“十一是個好孩子,你兩個不爭氣啥也不是;十一沒了,額娘下半輩子沒指望了”的感覺。 面對這樣的宜妃,九爺又對自己產生了自我懷疑。 除了十一和宜妃之外,九爺還有其他的煩心事——是關于八爺的事。 八爺最近突然對他很是熱情,但也有些過于熱情。 九爺也不傻,知道是那天宮外偶遇的事情有點扎八哥的心了,畢竟他為著和四哥等人出宮去逛而辭了八哥,叫八哥知道了心里不舒坦也是不可避免的。 九爺也知道他那日的事的確不妥當,立場太不鮮明,叫自己尷尬也叫八哥尷尬了,但卻不知道要怎么彌補八哥。 畢竟平常都是八哥時時想著他,時時給他送著禮物問東問西的,現在讓他去想辦法討好八哥,九爺卻一時有些不知道怎么辦。 九爺覺得心里煩透了,想起上一次因為這些瑣事心煩的時候,吃了十二的奶酪,感覺很不錯。 不知道現在十二那里還有沒有這種奶酪,他突然就很想喝著紅茶吃奶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