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
不得不說這出戲魅力的確挺大,遣詞造句、起承轉合都恰到好處,升平署排得也好,演員選的也十分到位。 不愧是皇家班底,殷陶這種后世看了各色影視劇的人也給看住了。 就連素來一向不喜歡看戲的九爺和十爺都看得津津有味,其他人便更不用說了。 三爺原本今兒過來臉上是有些頹喪的,在看戲過程中整個人的精神狀態都改變了不少,殷陶看他的神情似乎是真的看了進去,也忘記了這段時日一直縈繞心頭的煩惱。 總體來說,這是一臺康熙看了都說好的劇。 康師傅不光賞了升平署和臺上的戲子們,還叫人賞了這部戲的原作者兼編劇孔尚任。 《桃花扇》得到康熙肯定的消息也傳出了紫禁城外,一時間洛陽紙貴,作者孔尚任地位也水漲船高,不少王公貴族爭相邀請,堪比當年洪昇《長生殿》問世之時。 殷陶記得以前看爽文小說,主角寫一個什么文章得了皇上賞識后,大家都爭相傳頌,盛世空前。 現在看來也不是完全脫離實際的。 就在看完宮戲的第二日,康熙收到了御吏鹿祜上疏彈劾李蟠、姜宸英兩人的奏折。 這兩人正是康熙三十八年順天府鄉試的正副主考官。 這年頭做御史也挺不容易的,干得都是上疏彈劾得罪人的勾當。 可若是遇事只知道和稀泥,不能正確把控朝中局勢,等許多官員犯事后引起眾怒,最終鬧大了讓康熙注意道事態嚴重更是不好。 這是御史的失職,皇上第一個處決的便是御史。 而鹿祜這次所奏之事大有越鬧越大的趨勢——有不少京中士子聯名上告,道是李蟠、姜宸英二人收受賄賂,中飽私囊,縱容科場舞弊,使有才之士不得為國家所用。 科舉取士向來是國之大事,任何官員想要通過把持科舉的插手朝廷舉士都是重罪,是動搖國本的行為,必須予以重罰,也好殺雞儆猴。 康熙將鹿祜的奏折反復看了兩遍后,叫人把太子和直郡王都給請到了乾清宮中。 太子人在毓慶宮,自然比宮外的直郡王更早抵達。 等直郡王過來之時,看到太子正坐在那里,同康熙親熱地說著什么。 直郡王神色一冷。 被皇阿瑪冷了一段時間,而太子趁著這個間隙翻過身來,又跟皇阿瑪熱絡不少。 今日皇阿瑪臨時叫他過來,并不知所為何事。 去府上傳康熙口諭的是個年紀不大的小太監,他使了銀子叫這小太監開了口,聽說康熙這日為了某件案子正在煩心,叫他們過來大抵為的是某件政事。 想到這里,直郡王的心情稍稍好了一些。他都能參與叫皇阿瑪棘手的案子,這本身就是皇阿瑪對他的一種信任。 一眾兄弟當中,也只有他能和太子并肩,幫著皇阿瑪處理此事。 他雖然及不上太子,但在皇阿瑪心中終歸和其他兄弟是不同的。 見方才通知的兩個兒子都到了,康熙開始切入正題。 他將鹿祜的折子給兩人傳閱了一遍,對他兩個問道:“你兩個以為此案如何?” 直郡王雖然序齒居長,但論答話從來都沒資格去太子前頭,故而他安靜坐在一旁聽著,等太子有了說法后再說話。 太子是接觸過李蟠的,他是康熙三十六年的文狀元,如今被授翰林院修撰一職,而姜宸英則是同年探花,因為早年得罪了納蘭明珠的關系,早年在京中備受冷遇。 康熙三十六年殿選之時,太子也在,印象中覺得這二人并不像鹿祜所奏的jian邪之人。 太子想了想,道:“這件事情十分復雜,牽扯得人也不少,更是關乎李、姜二位大人的清白,兒臣以為,不去徹查一番很難以下結論?!?/br> 康熙將目光轉向了直郡王:“胤禔,你覺得呢? 直郡王則不以為然道:“都說無風不起浪,既然這么多文人士子都說量為主考官徇私舞弊,兒臣覺得,此事多半還是有問題的?!?/br> 直郡王會這么說,一則是因為他想杠太子,二則是因為他知道太子曾經庇護自己的人的事情,第一反應覺得太子是在故技重施。 再則他是真覺得這么多人集結上書不會是空xue來風,這姜宸英得罪納蘭明珠一事他也是知道的,就算是為著長自家志氣,也不會叫姜宸英等人得了好兒去。 康熙點了點頭:“你們兩個說得都有些有道理,此次順天科舉舞弊案造成的影響不小,朕也希望能夠快些了結此事。正好這幾日京中閑暇,你二人也沒什么事,就去助朕查清此案罷。不論是誰先把案子查個水落石出,朕必有重賞?!?/br> 兩人忙是起身應了下來。 直郡王出宮后并未直接回府,而是去了八爺府上,找八爺商量此事。 直郡王將自己今兒在乾清宮始末對八爺一說,八爺也覺得這李、姜二人是有問題的。 這年頭哪有那么多清官,是個官就怕查。 這兩人作為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官,定然會有不少人孝敬,只要是深查一番,總能查到有問題的,到時候只管把問題擴大化了就好。 不得不說,直郡王挑的這個角度還是很不錯的,比太子選擇證實兩人清白cao作起來更是簡單一些。 得到八爺的肯定后,直郡王更加得意了起來。 這的確是個極好的機會,若是他能在太子之前查清這件案子,能得到皇阿瑪的賞識不說,也好改變在大家眼中的武夫形象,讓朝中上下知道,他這個大哥比太子也不差什么。 太子也是第一時間叫了三爺和四爺過來幫自己分析此事。 三爺雖然愛好文學,但主要還是喜歡那些詩啊詞的,對于八股文并不是很擅長,即便查閱了試卷也沒看出什么所以然來,只對著太子含糊道,他覺得考中的這些學子文章好像都作的挺不錯。 四爺看完考卷后,也沒說出什么所以然。不過他提了另外一個思路,覺得除了要看錄取之人的試卷外,應該調查一下集結上書之人,看看是不是自恃才高卻落榜之人的惡意誹謗。 再者,四爺認為,可以請十二弟出宮去幫忙找一下托合齊,他作為步兵統領衙門衙門的二把手,查起此事最為便宜。 太子點了點頭:“四弟考慮得周到,就這么辦罷?!?/br> 步兵統領衙門是京中很重要的權力部門,是君王手中的一把劍。 十二弟一向同他們交好,又和托合齊有這一層關系在,不用也著實可惜了。 叫他幫著查一查再合適不過了。 海柏胡同的一處宅子內,身著雪青色長衫的書生用完一盞茶后,對著孔家家主問道:“孔兄可知此次順天府鄉試舞弊一事?” 書生口中的“孔兄”正是《桃花扇》作者,如今在京中達官貴人當中炙手可熱的戶部主事孔尚任。 “自是有所聽聞?!?/br> 這件事在京中士子群體當中也傳得很廣,孔尚任還有幾個同窗和同科也都參與了聯名上書,眼前這位雪青長衫的書生李武便是孔尚任的同科,也是一起上書的考生之一。 像孔尚任這種已經入朝為官的還好,而李武這種屢試不中的學子,聽了這些傳言后,簡直對徇私舞弊的考官恨到了骨子里。 他們從年幼之時便苦讀詩書,考了幾十年的科舉仍舊未得高中。其中有很多人自命清高,認為自己不被朝廷錄取不是個人才有不及,而是考官們利欲熏心只顧著撈錢,不管寒門士子死活。 李武對著孔尚任咬牙切齒道:“依著愚弟拙見,科舉選才是立國之本,此事萬萬不可姑息?!?/br> 孔尚任是山東曲阜人,族譜可查的孔子六十四代孫,行事一向最重禮法,對于儒家學說頗有研究。 作為讀書人,孔尚任如今雖說入朝為官,但并不得重用,還是因著戲本子寫得好才入了康熙的眼,如今依然是有幾分文人氣性在身上的。 聽了李武這話,孔尚任應道:“賢弟這話不錯?!?/br> 李武嘆道:“我等人微言輕,即便集結上書也只是權宜之計,未必能有什么效力。當年我們那屆考生當中,唯有孔兄大義高才,人所不及,這事還要孔兄幫忙想想法子,絕不能叫不遵朝廷法度的官員們逍遙法外?!?/br> 孔尚任被李武說得有些熱血沸騰:“我今晚就動筆,再寫一部新的話本來抨擊此事,就叫《通天榜傳奇》如何?” 李武撫掌道:“好極?!?/br>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11-1711:25:00~2020-11-1810:22:4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游手好閑妞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吃口小辣椒呀~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沒有柚子的柚子樹、守望孤獨10瓶;錦鯉5瓶;小魚4瓶;茉溪、月燈依舊2瓶;此人夢游中~~~、浮魚、郭星星、冉冉1瓶;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55、事端 綺香將手上雕山水紅漆食盒擱在桌上,對著殷陶笑道:“娘娘跟著皇上南巡回來后,就一直念著杭州城里百果糕的味道。長春宮小廚房里的廚子做了幾日才做出來了其中八分,娘娘便叫我另配了幾樣點心給阿哥送來了。這些糕點都還熱乎著呢,阿哥請嘗嘗?!?/br> 殷陶示意蕭玉給了綺香一個裝銀錁子的荷包。 這番作為倒不為著討好額娘宮里大宮女,畢竟額娘就他一個兒子,沒什么需要刻意討好的。 原本這種差事都該是宮里頭太監去做的,萬琉哈氏升了位份,身邊的正負總管太監都是新人,萬琉哈氏不放心他們給兒子送吃食,若是用尋常使喚小太監又顯得有些輕視,故而還是叫身邊大宮女走了一趟。 殷陶覺得綺香一個女兒家大冷天從長春宮過來一趟也挺不容易的,這點銀子也算自己的一點心意,也算撫慰一下這姑娘被冷風吹過的心情。 綺香走后沒一會兒,四爺便走了進來。 “四哥今兒怎么得閑過來了?”殷陶起身將四爺迎到了屋子里,“今兒額娘那邊送來了幾樣點心,這道百果糕是當初跟著皇阿瑪南巡時候吃到的,額娘又叫長春宮的小廚房做了些來。雖說比不得杭州城北那家店里正宗,我嘗著已經做出了八-九分滋味了?!?/br> 殷陶邊說邊取了干凈的銀筷往白瓷碟中夾了一塊點心:“四哥今兒來得倒是巧,如今糕點還熱著呢,快趁熱嘗嘗?!?/br> 四爺坐下來,從善如流地用了一個,見殷陶還在殷切地看著自己等待評價,便點了點頭,評價道:“的確味道不錯?!?/br> 臨近年關,幾個身上有差事的阿哥都比較忙碌,五爺這會子都過來阿哥所逛得少了,沒想到四爺卻來了。 許是殷陶臉上疑惑的表情明顯了些。 四爺對著殷陶表明來意:“今兒過來,的確有點事情。十二弟可聽說最近發生的順天府鄉試舞弊案了嗎?” 殷陶答道:“這個倒是尚未聽說?!?/br> 其實他對于宮外的消息基本都來自于五爺,五爺對于科舉什么的不感興趣,也沒提起過此事,殷陶自然是不知道的。 如果是三爺過來他這邊坐坐的話,沒準兒會說起此事,畢竟三哥跟這些士子們還走得挺近的。 但三爺因為那件事后很久沒有入宮了,況且如今殷陶的額娘和榮妃也已經不在一個宮里,給額娘請安時候也遇不見了,他自然也沒聽三爺說起。 四爺見殷陶不知,便簡要地將這件事的前后始末說了一番。 殷陶還沒有搞明白四爺過來的目的:“這的確是件麻煩事,皇阿瑪對科考一事一向極為重視,不可疏忽。不知我可有什么能幫上太子殿下的么?” 四爺道:“說聽是有不少落榜士子在一家名為‘名揚茶館’的店內集結上書,我想請十二弟去找托合齊幫著太子殿下查一查,這幾日過往集結的士子們都有誰,什么背景,可有鼓動什么人,家里頭有沒有人跟李家和姜家有仇怨。這件事是皇阿瑪特許太子放手去做的,你只要回稟了太子就能出宮,不必為難?!?/br> 步兵統領衙門的職能相當于明朝錦衣衛,查這些事情既是職責所在,也更便宜行事。 殷陶沒想到還有這一節,即刻便應了下來。 四爺又道:“你叫托合齊好好查,不能因為之前的事情對赫舍里家有了想法,便存了不好的心思敷衍太子。雖然之前那件事不是他的問題,也算是無妄之災,可如今格爾芬兄弟兩個現在還在家里閑著,難保索額圖不會遷怒。托合齊要是個聰明人就該知道,叫他幫著太子,也是為了自保?!?/br> 太子終歸是太子,是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