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榮妃這是想著叫十二可以依附于三阿哥,日后幫著三阿哥做事。 萬琉哈氏在宮中一向獨善其身,交好的姐妹也有,但也不過就是一起吃茶談天的情誼,輕易并沒有同任何人結盟。 康熙春秋正盛,萬琉哈氏并不想叫十二過早結黨。 前頭有大阿哥這個皇上重視且在軍中已有威望的巴圖魯,有太子這個自幼備受寵愛的儲君,還有孝懿皇后撫養跟佟家一向親近的四阿哥,退一步說,若是真的要結黨,跟哪個都比跟著三阿哥強。 雖然心中這么想,卻又不能跟榮妃說破,萬琉哈氏不動聲色地低頭飲了一口茶水:“娘娘說得是。嬪妾一定好好教導十二阿哥,告訴他單槍匹馬,無可依仗,日后必當要忠于皇上,忠于太子,好好辦差,叫萬歲看到他的忠心,讓他在宮外也有立足之地?!?/br> 萬琉哈氏這番話說出來,榮妃那些想要讓他兄弟兩個結成一派相互扶持的話反而不能說了。 畢竟是包衣出身,沒見過世面,只知道伺候主子,難怪這么不上道兒! 榮妃氣結,揮了揮手道:“說了這半日的話,我也乏了,meimei且先回去吧?!?/br> 對于噶爾丹幾次三番的犯境,康熙終于有些不堪忍受。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西藏桑結嘉錯瞞住了康熙二十一年□□五世身死之事,以他的名義借機生事,派出了濟隆呼圖克圖前赴準噶爾,背后挑唆噶爾丹襲擾喀爾喀,再犯大清邊界。 康熙第三次北上親征,再征噶爾丹。 康熙臨行之前,最終還是敲定了太子監國,大家幾乎不約而同地松了口氣。 阿哥所內,李佳氏將新做好的枕頭捧給殷陶:“按著阿哥的說法,里頭稍去了一層棉花,外頭繡上了玉蘭的暗紋圖樣,阿哥覺得可好?” 上次八爺墜馬之時,殷陶做了兩個能護住頸肩的棉花枕頭送了過去。許是八爺覺得這枕頭用著不錯,新年大宴之時,曾親口對殷陶道謝了幾句,說自己從那次墜馬之后就一直用著十二弟給的枕頭云云。 四爺聽了這話,雖然當時沒說什么,但后來聊天時候曾跟殷陶提過幾句。 四爺這么矜持的人,又一向惜字如金說話不多,殷陶一聽就知道四爺這話不是白提的,回到自己處所后便叫乳母李佳氏又趕著做了兩個枕頭出來。 從前陪母親看電視時候,曾經在一個清宮劇里看到“四爺喜歡木蘭”的設定,殷陶想著這蘭花紋絡同淺色的枕頭也是相配,故而便叫繡了蘭花圖樣,希望可以小小地討好一下未來的雍正皇帝。 殷陶帶著禮物登上四爺院子之時,四爺正在書房惆悵。 康熙臨行之前,指了太子監國,他們幾個都覺得如此甚好。若是皇阿瑪指了旁的皇子,諸如三爺、八爺等人,反而叫四爺覺得心里不舒坦。 他不如太子也就罷了,若是還要排在三爺、八爺等人身后,那這幾年混得也太失敗了些。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便是這個道理。 大哥是鐵定要跟著皇阿瑪出征的,這點毋庸置疑??烧l想成,就在康熙臨行之前,又扔了好大一個雷下來——著皇三子胤祉隨軍出征,掌管鑲紅旗大營。 緊接著,康熙又下旨,著皇四子胤禛掌正紅旗大營,但并沒有叫四爺跟著大軍北上,而是留在了京中。 此事一出,四爺心里頭就像打翻了五味散,說不出的滋味。 他和三爺年紀差不多,入書房讀書時間差不多,母妃位份差不多,成婚也在同一年,原本他以為,在皇阿瑪心中兩人旗鼓相當,地位相近,卻不想皇阿瑪這次出征帶走了三爺,對他卻沒什么表示,掌管正紅旗大營也不過是虛銜,更似安撫之用。 他一直鄙視老三沒事兒老往皇阿瑪身前湊,弄個破字破畫都要追著皇阿瑪鑒賞一番,還拼命練習騎射企圖在皇阿瑪面前露臉。 可現如今的結果是,三爺得到了皇上的重用,而他此時在皇阿瑪心中的地位還不如三哥。 他好像還是有點大意了,太過于專注自己的事情,忘記了伺候好皇阿瑪才是現如今的頭等要事。 說起來,他也該多去皇阿瑪面前湊一湊了,畢竟見面三分情。 可素來清高的性子讓他每次奉承拍馬都顯得不倫不類。 康熙臨行之前,雖說叫了太子監國,但卻又多了一句叫他們幾個協同。如今皇阿瑪不在京中,他也應該多親近親近太子,混個差事,不好就這么消沉著被三爺比了下去。 四爺疲憊地揉了揉眉心,見蘇培盛弓著腰站在一邊,不知已經進來了多久。 四爺抬頭:“何事?” “主子,十二阿哥來了,就在外頭,奴才可要將他請進來?” 十二來了? 他素來喜歡這個弟弟,聽到殷陶來訪,四爺總算恢復了一下精神:“他可有說是為了何事?” 蘇培盛笑道:“十二阿哥是帶著禮物來的,說是自己做的兩個枕頭,給主子爺送來了?!?/br> 四爺突然放松了下來,整個人都松快了好些:“快把十二弟請進來罷?!?/br> 也好,今晚先睡個好覺,明天再為這些事情費神不遲。 18、機會 殷陶敏感地發現,四爺這段時間有些低氣壓,在阿哥所里每每遇見都叫他覺得有些情緒不對。 殷陶把近段時間發生的事情串起來想了一下,最終把四爺低氣壓的原因鎖定在了和三爺別苗頭身上。 雖然兩位阿哥同為掌旗,但三爺跟著康熙出征,等于坐實了這個職務,而四爺雖然也領了這個職務,但沒有被康熙帶著出征,兩人一個實權職務一個名譽職務,想來四爺大抵還是為了這件事情心情郁郁。 不能惹到未來的雍正帝是殷陶的第一生存法則,殷陶這幾日下課后都直接從學堂回自己處所,避免在阿哥所里瞎逛悠,惹到心情不好的四大爺。 雖然殷陶感覺四爺對他印象還不錯,但這時候還是能避則避,莫要犯了四哥忌諱,若是一個不小心惹惱了他,從前刷的好感度便蕩然無存,說是一朝回到解放前也不為過。 好在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不過小半個月功夫,四爺便得了新的差事,隨即便多云轉晴了。 太子一向對四爺頗有好感,就在康熙沒走多久后,便叫了四爺出山辦差,幫著理藩院和刑部徹查桑結嘉錯欺君瞞報一案。 這是太子的信任和重視,也是四爺的臉面。十三也同樣為了四哥得了太子賞識而十分高興。 殷陶從十三那里聽說此事后也心中歡喜,他提著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一半來了。 面對在康熙面前賞識略遜三爺一籌之事,四爺痛定思痛,決定從哪里跌倒了就從哪里爬起來,也作了詩畫《狼居胥山大閱》給康熙送去。 本來這事跟殷陶沒什么關系,他在康熙眼中還是應以讀書作為第一要務的小皇子,壓根兒連送信的資格都沒有,這是太子、四爺八爺等參與了政事的皇子們才有的權利。 可偏偏四爺是個熱心人,送信的同時不忘幾個兄弟,便問了殷陶、十三和十四有沒有信件什么的要一并送去。 太子就是因為被康熙一手帶大,康熙從心里面寵愛這個孩子,所以地位才能如此穩固。 四爺覺得,從太子的例子來看,培養感情這事兒要從小抓起,不能等到跟他一樣被溜須拍馬的三哥比下去后再努力奮進,那就似乎晚了一些。 如今他和十二、十三交好,自然也希望他們能得康熙青眼一些,日后不論做什么事情也能更容易。 十四是他的親兄弟,他總是盼著他好的,就算是為了額娘,也總不能叫他事事落在老八老九等人后面。 十三得了這個消息后如獲至寶,揣著甜蜜的笑容來找十二哥說明來意。 “四哥說了,讓咱們也寫封家書給皇阿瑪送去?;拾斦鲬鹪谕庖灿袃蓚€月了,想來也是時時掛念京里,收到咱們的信箋自然歡喜。十二哥可要好好寫,萬萬不能辜負了四哥待你我的一番心意?!?/br> 給康熙寫信? 殷陶突然有些懵了:“寫……寫什么?” 歷史上的四爺跟十三兄弟情深,對他掏心掏肺,處處為他著想,要給康熙送信想著叫十三露臉也就罷了。 可為什么這等好事四爺連他都給算上了,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給四哥送了兩個枕頭禮物的緣故? “就是……一些你想對皇阿瑪說的話吧?” 十三被殷陶問得也有些糊涂,這種事情還要他這個做弟弟的教嗎?四哥給了這個機會,只管說些好聽的,在皇阿瑪面前刷存在感就是了。 “這樣啊……” 殷陶還在糾結,十三已經準備回去琢磨信件內容了。 “十二哥你也好好寫罷,明兒清晨我來你這邊取信,再送去四哥那邊便是?!?/br> 十三離開以后,殷陶陷入了苦思。 而今北境大捷,這時候要給康熙寫信,少不得要贊頌一些他的豐功偉績。 這年頭一眾官員和皇子們都是寫頌歌的好手,尤其官員的請安折子,經常是各種明里夸贊暗里各種夸贊。 這個他是真的學不來。 況且他對康熙情感十分復雜,很難以一個兒子的角度給他寫信。 自從穿越后,康熙同他接觸極少,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各種活動和典禮上見面。在那時,康熙就像是群像戲的主角,而他則是站在一旁的配角小透明。 對于殷陶來說,康熙并不是他的父親,更多的是一個歷史有名的君主,沒有真情實感的他對于這個半命題作文的發揮更是犯難。 寫作令人頭禿,說起來,當年他上學時候,最能落分的項目就是語文作文。 一個時辰過去后,終于,殷陶把筆一扔,干脆放棄。 旁的阿哥想要討好康熙是他們的事,他干嘛要費這個腦細胞?他又不想當皇帝。 再說了,在康熙面前原本就是該慎之又慎,就他這個搖擺不定心態,一個不小心弄巧成拙也未可知。 想當年康熙第一次出征準噶爾時,原本同太子一直都是書信來往,互訴衷腸,甚是親密,沒有出任何問題。 可偏偏就在康熙生病之時,太子不遠萬里前去探病,據說是因為情緒不到位,沒有達到康熙想要的關切程度,最終叫皇父訓斥遣返。 所以說,表達關切增進感情這事兒,一個弄不好,情緒不到位還不如不干。 對于一向求穩的自己來說,無功無過才是最好的狀態。 想到這里,殷陶整個人都放松下來,熄燈上床去睡了個好覺。 第二日清晨,十三頂著兩個黑眼圈過來了殷陶院子,看來昨晚也是為了這封書信挑燈夜戰了許久。 當聽到殷陶不打算給皇阿瑪去信時,十三當場愣住。 皇阿瑪征戰在外著實辛苦,只有朝中政事才能通過驛站快馬送至前線,他們這些小皇子從來都沒機會以個人名義寄書信過去。 四哥給了這么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十二哥卻只是因為覺得有些犯難而干脆放棄了機會。 沒有得到殷陶的回應,十三便只拿著自己的書信去四爺院子里復命。 “十二哥說多謝四哥抬愛,可他自己才疏學淺,腹內草莽,實在是不爭氣,一時竟不知要給皇阿瑪寫些什么。怕叫皇阿瑪看了心里頭不痛快,干脆不寫這信了,只盼著皇阿瑪在前線一切安好?!?/br> 四爺聽了這話也詫異起來。 就連平常不靠譜兒的十四都知道這次機會難得,一向馬虎的他到了這事上也再不敢馬虎,少有的認真對待,甚至回去永和宮里詢問額娘,他要怎么寫這封信才能叫皇阿瑪高興。 十二這孩子,真叫人不省心??粗L了個聰明的腦子,內里卻是這樣的性子。 七弟一直腿腳不好,不得皇阿瑪賞識。而七弟知道皇阿瑪不待見他,也甚少往皇阿瑪身邊湊。 是而老七和母親戴佳氏從來都不被人關注,幾乎什么東西都是次人一等,就連這次出宮建府也總受內務府糊弄。 十二又是這般淡泊的性子,機會送到手里都不知道爭取一下,照這么下去,遲早是要被人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