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汝瓷(3)
汝州是汝瓷的故鄉,汝瓷造型古樸大方,其釉如“雨過天晴云”,“千峰碧波翠色來”,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 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云”之美妙,溫潤古樸。 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北宋時汝瓷器表??獭胺钊A”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榮記。 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1952年,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 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鄉汝州汝瓷一廠專家們第一批燒制出第一批豆綠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汝瓷廠專家試燒成功并得到陶瓷專家的鑒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 從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張名片。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br> 北宋時間,北方燒造青瓷中心在汝州,當時汝州轄管郟縣、龍興縣、魯山縣、汝陽縣、葉縣、襄縣等地。 汝州四方燒造青瓷器的古窯遺址很多,形成“汝河兩岸百里景觀,處處爐火連天”的繁榮景象。南北兩大瓷區;北區從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區張公巷、文廟,大峪鄉的東溝、陳家莊至黃窯到臨汝鎮的坡池; 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嚴和店起沿東南方向延伸至羅圈、桃木溝和清涼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圓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窯爐。 鼎盛時窯爐達到了300多處,影響擴及到內鄉、宜陽、新安及黃河以北等地,是汝窯生產歷史上的昌盛時期。 汝州東北方燒造的是稍有花紋裝飾的青瓷,釉色極潤澤而帶蔥綠是早期的產品;南方燒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裝飾,隱隱浮現在透明的艾綠釉之下。 原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馮先銘說“汝窯釉色最難仿,比定、鈞、耀等窯難度更大,不易仿制,因此傳世制品根本無亂真之作?!?/br> 正如清道光年間,督學孫灝詩云“青瓷上選無雕飾,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貢紹興年,瓶盞爐球動顏色。官哥配汝非汝儔,聲價當時壓定州。皿蟲為盅物之蠹,人巧久絕天難留。 金盤玉碗世稱寶,翻從泥土求精好。窯空煙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痹娙藢θ甏勺髁烁叨仍u價,但也表達了他對汝瓷失傳的感慨之情。 就陶瓷設計與制作來說,越簡單越難。如何用最簡單的造型,既充分展現其實用功能,還要有豐富的內涵,是自古至今陶瓷設計制作的難題,就汝瓷經典器型《梅瓶》、《玉壺春瓶》來說,自宋朝以來,歷史名窯均為這兩個造型,但變來變去,除高矮胖瘦有所區別,具有時代特征及地域特征外,并無太大變化,可見其創新之難。 汝瓷之簡是一種化境。中國書畫的最高境界,在于留白,中國詩詞的最高境界在于充分的意境與想象空間。汝瓷的單色釉既是一種優勢,更是一種挑戰,優勢在于其色調之簡,挑戰在于單色表現之難。 汝瓷作品之美在于一種直逼內心深處的共鳴,但又似乎不好找出其恰當的表達語言和方式。有人說,汝瓷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欣賞習慣,確立了藝術陶瓷美學的典范。 也有人說,一個家庭存藏有粉彩、斗彩等花花綠綠的瓷器,說明這個家庭愛瓷。而家里藏有汝瓷,說明這個家庭懂瓷。姑且不說這種論斷的對錯,但這足可說明,汝瓷所傳達給人的不是表面的美,而是內涵豐富內在的美。 作為一個汝瓷藝人,沒有天性的靈感,很深的藝術造詣,沒有數十年的堅持,沒有出神入化的歷練,是不能達到汝瓷之簡之美的化境的。 汝瓷之簡是一種生活的智慧,生活是一種深刻與智慧,卻也融于簡單平和的生活之中,汝瓷給人的印象一定是專注于心智生活、精神生活,看淡物欲,善于獨處,品味孤獨,把真善美與人生之平淡生活融為一體,波瀾不驚,而又驚世駭俗。 汝窯窯址位于河南省汝州。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 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云”,“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擎,明亮而不刺目。 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 雨過天青云,者般顏色做將來,二零一二年,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以二點三億成交。 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征。 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 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征。 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br> 汝州張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采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污染,需用匣缽裝好,并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 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張公巷的器物呈圓形支釘。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一帶汝窯器多無支釘痕,個別碗、套盒、凹足缽、洗、器蓋等用墊餅支燒工藝。 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 如天青花草紋鵝頸瓶、粉青履蓮盞托、天青蓮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龍紋缽、蓮花紋缽、輻射紋荷葉器座、輻射紋斂口花缽,暗花雙魚瓷盤。 另外,在傳世品的個別器物上還出現有文字。如“奉華”二字多見于尊、瓶、碟之上?!安瘫?、“寧”則是見于小碟與洗上。文字雖不是裝飾,但仍提高了對器物的鑒賞意趣,其中“奉華”應是宋奉華宮的專用物。 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套盒、尊、方壺、圓壺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蓮花器座、荷葉器座、鏤孔器、鳥、龍等瓷塑工藝品。也用花、鳥、蟲、魚裝飾來滿足皇親貴族們的閑情逸趣。 汝瓷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一門重要遺產,凝聚了千百年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傳承了綿延不絕的工匠精神。 在河南省汝州市,汝瓷燒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文立將上過釉的坯胎放在架子上,進行二次燒制。 汝瓷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一門重要遺產,凝聚了千百年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傳承了綿延不絕的工匠精神,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即將再次煥發生機與活力。 談及汝瓷,河南汝州市玉松汝瓷掌門人李曉涓有著聊不盡的話題,從汝瓷的傳承、工藝的創新一直說到目前的市場、變革與政策背景。 “《中國制造2025》再次提及‘工匠精神’,重構制造業的價值取向,回歸‘技近乎道’的藝術境界,這些都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奠定了思想基礎”。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進一步提升,原本那種以“洋文化”為美的觀念正在發生著rou眼可見的變化,國人的文化自信漸漸萌發,傳統文化開始走進校園、走進我們的生活,大學中的“國學”專業也成為一門顯學。不論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化,國人正在重新詮釋傳統的定義 汝瓷不僅是一件實用的物品,其中還蘊含著精神文化的結晶,是實用性與觀賞性合一的一種手工藝品。 在如今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精美物品的追求,以及自我情cao的陶冶等,紛紛成為人們追逐的目標,因此,歐美的手工奢侈品、日本的手作藝術品、汝瓷等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等市場前景都十分廣闊。 汝瓷興于唐盛于宋,被稱為“宋瓷之冠”,釉中含有瑪瑙,美如碧玉,色似青天,有“家有千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之贊譽。 長期以來,真正的汝瓷都是“藏之名山,傳之后世”的佳品,收藏價值極其驚人。如今,汝瓷這種御用器皿也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了,不過,在生產供應端、市場銷售等方面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據玉松汝瓷掌門人李曉涓所言,“燒瓷老匠人越來越少了,新一輩人又不愿意接班,嫌這門手藝賺錢少,學起來也十分折磨人?!?/br> “有些老匠人寧愿孩子去干別的,也不愿意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比甏晒に嚨膫鞒幸呀洺蔀橹萍s該行業發展的重要桎梏。 “沒有市場,就沒有汝瓷的傳承”,李曉涓如是說?!半m然國家針對一些傳統手工藝都有一些保護性的措施,比如對知名的手工藝人發放補助等,在一定程度上會保護傳統手工技藝的存續,但汝瓷手工技藝的提升與市場的開拓依然面臨難題。 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只有走進日常生活,被大眾所接受使用,這對于汝瓷來說,才是最好的傳承”。 那么,汝瓷作為一種精神美學,是否會跟大眾的需求有所沖突呢?在李曉涓看來,“汝瓷之所以稱之為汝瓷,是因為采用了一些當地獨特的原料,一種獨特的燒制手法,有一些獨門的技藝在里面,但最終燒制的具體物品形態是可以多種多樣的。 可以是一個碟,可以是一個碗、可以是一個洗、也可以是一個香器、一套茶具,這些是可以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來燒制的?!?/br> 從這個角度來看,汝瓷天生就是一種高端化商品,每一件汝瓷實際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一方面是因為形制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在于燒制過程中的爐溫等其他不確定因素。 因此,在如今這個“撞衫”、“撞臉”的時代,汝瓷器皿更符合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市場前景十分樂觀。當然,前提是——“與粗制濫造的工業化、流水線瓷器燒制分開來”。 隨著汝瓷等傳統手工藝品市場的勃興,一部分人或企業將不符合原產地標準的技藝引入到汝瓷的生產制作當中來,致使大批量的所謂“汝窯”、“汝瓷”流入市場,給真正的汝瓷手工藝人帶來嚴重的沖擊。 街邊小商販“五塊”、“十塊”銷售的“汝窯”、“汝瓷”,不僅使真正的傳統手工藝人制作的汝瓷沒了銷路,也對汝瓷這個傳統手工藝本身帶來不利的影響,進一步降低了人們對于汝瓷格調的認知水平,也讓消費者對如今的汝瓷市場環境心存疑慮。 玉松汝瓷掌門人李曉涓認為,“汝瓷必須要依托地域優勢,塑造一個個品牌,發展創新,走精品之路,只有如此,才能將真正的汝瓷手工藝傳承下來?!?/br> 玉松汝瓷等傳統手工藝制作品牌,就是抱著給與“造物以靈魂”的觀念,將傳統技藝、工藝設計等灌注到汝瓷的生產過程中,以此與其他工業制成品進行區分。 當然,傳統手工藝品牌的塑造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企業擁有獨特的產品標準、耐心與信心,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與扶持。 “玉松汝瓷能夠走到今天,一方面在于老一輩孟玉松等老師集體智慧的結晶,重新復蘇了傳統汝瓷工藝,另一方面也在于數十年如一日的產品打磨,最終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認可”。 如今,在這個被工業品漸漸“污染”的時代,人們更需要一些“有意義”的物件來填充自己內心的焦慮,給汝瓷等傳統手工藝迅速發展的良機。但只有做好品牌,回歸匠心,才能讓汝瓷等傳統手工藝得到更好的傳承。 汝瓷始燒于唐,創燒于宋,為宮廷御用瓷器。北宋后期,汝窯被皇室壟斷,專為宮廷燒造瓷器,隨著宋徽宗的喜愛而登峰造極,卻也伴著宋朝的衰敗而銷聲匿跡。 “為皇室生產器物是極其特殊、隱秘的事情,燒出而沒有被選中的瓷器,都要悉數砸碎、毀掉、埋掉。而汝窯本身更有‘十窯九不成’之說,成器很少。 再加上總共就為皇室燒了20年,汝瓷在北宋末、南宋初已屬珍品,越往后越發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