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榫卯(3)
解放榫卯,通常是用熱水泡,然后才能打開。以前的家具部件壞了可以單獨重新做一個裝上,所以有以前有把家具送到木匠家里修的。魚鰾膠另外,用木楔卡位的,如果是通孔,用工具頂出來就可以拆了。如果不是通孔,用車轉在木楔的位置,直接破壞掉木楔。 但因為裝配復雜,精度高、需要一定技術臺階,所以不可能實現平板包裝。至于為什么會發展到榫卯現在完全不能逆向拆卸,在后面會慢慢展開。 榫卯是傳承,但不是唯一或最佳的結構方式,在不同定位不同結構的前提下,要向成本、時間、易用性等方面妥協。但不會消失,至少我認識多位家具設計師都在傳承。 中國的榫卯精致、并很有成就,但是,榫卯并不是中國特匹有的,談榫卯就有民族主義的自豪感,這其實有些過,木材作為最原始的建筑和家具材料是全球性的。 所以榫卯是在全球性的發生,而不是中國的傳統特色,埃及也同樣很早很早出現了榫卯結構,另外座椅其實是途徑西亞傳入中國的,大概在東漢末年,,這就是最開始的垂足而坐,以前中華大地上都是席地而坐,其實是跪著或側躺著。所以以前的案幾只有3040厘米高。參考資料世界家具史-從中世紀到當代 為什么要以榫卯連接?木質特性只在縱向上具備強度和韌性,橫向容易折斷,必須保證受力在木質纖維的方向上。比如下圖的直角 所以說,只要是木質材料的連接,榫卯結構的出現是必然的,任何地域和種族的人都會去思考如何連接他們,榫卯就這樣幾乎同步在這個星球的各個角落里誕生,這甚至和人類創造語言一樣時必然性的。 新連接材料的出現和更迭。 其實這帶出另一個問題,為什么木頭與木頭之間的連接只能用榫卯呢? 答案是否定的,可以用金屬,最早就銅釘,銅皮包裹,但是古時候銅是貴金屬,一般百姓用不起,而且如果是大部件的連接耗材量也就會非常大。 后來又有了鐵,但是鐵是很容易生銹的,中國很早就出現了鐵釘,和現在不一樣的是,那時候的鐵釘都是靠鐵匠一顆顆錘打出來的,因此大多數的鐵釘柱體都是方的。 主要是還是做榫卯連接之后的固定作用,之前一直木楔或者竹楔,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木楔和木材的材料特性一樣可以和家具的熱脹冷縮一起變化。但這個歷史階段輔助材料依舊非常有限,依然是榫卯為主。 建筑材料中出現了水泥,金屬材料中出現了鋼筋,預制時代的來臨,幾乎終結了木材在大型建筑中的支架作用的統治力。并且更加堅固,更具備抗壓力和承重力,施工流程也更加簡單。 而對于家具來說,更多混合金屬以及其他材料的出現也逐漸替代榫卯的功能。比如以前是鐵的連接件,逐漸被合金如鍍銅、鍍鉻,鋅鐵合金等鋼性更強而且不生銹的金屬替代。機床加工更加能夠保證連接件的精度能夠精確的微米的誤差。 更不用說更多的材料被應用到家具中,注塑、玻璃纖維、鋁材等等,這些材料的出現,甚至能讓家具一次成型,根本不需要榫卯連接,在這些材料中它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而對于另外一些家具材料來說,從材質上本身就不適合于榫卯。比如密度板材,抗扭力非常弱,所以都用金屬連接件來替代。 另外高強度的木質膠水的出現替代了很多榫卯結構的功能,比如拼板。我們知道桌子桌面大多數都是幾塊木方拼接的,這本身有倆個原因 一、大直徑的木料相對稀少而且貴 二、大直徑的木料大面積使用時在防止變形開裂上需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尤其對于一般桌面厚度都在30毫米左右,很容易變形。 所以一般都是拼接,以前拼接用木楔或開槽互相咬合用動物膠連接閉合縫隙?,F在的高強度膠水直接拼接的強度甚至能超過木質材料本身的強度。但是,不可逆。也就是不能拆卸。 我們再回到現代實木家具的榫卯結構,甚至有些商家以榫卯結構為營銷噱頭。為什么?榫卯結構很金貴?很難嗎? 顯然不難,但是問題在于倆方面 一、無論人工還是機械非常耗費工時,人工來說對于工人的技術要求非常非常高。 二、機械加工的榫卯精度肯定比以前高很多,能精確到05毫米的誤差。但是復雜的榫卯都機器要求高,除非是c數控加工機床,一般的單軸加工機床要加工復雜的榫卯需要很多工序。而對于國內大多數的家具廠家來說c太貴了幾十上百萬一臺,成本太高。 其實并不是榫卯對于木材的選擇有限,非常多的木材基本能適應榫卯的強度要求的,并不一定得紅木那么硬度的,高密度的紅木選擇范圍有限其實是從清朝開始,而且主要是因為許多裝飾性的雕刻,必須木質細密,木質纖維松散雕刻出來不會精致和細滑。明代很多就是一般的材料,比如說楠木的密度也不是很高,當時我國的西南大量存在,到現在已經被砍伐殆盡了。 榫卯無論對于建筑還是家具它并不是必須唯一存在的,是選擇。對于實現其功能來說,現代有更多、甚至更優的選擇,比如說建筑,水泥鋼筋預制的出現出現了摩天大廈,而木質的榫卯是不可能實現的。 對于家具來說,更多材料的出現不單是降低了加工成本,更多的是實現了家具使用環境和造型的多樣性,各種曲線、曲面家具的出現。這些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范圍。 如何利用木工邊角料,做出實用的家具或者好玩的物件? 大多木匠認為或建議,紅木是最不利于做家具的木材之一,為何得到商業層面的追捧? 一個充滿探索好奇的星球,在這里揭秘四種標簽人生觀 建筑不說了,我覺得傳統榫卯除了藝術成分,已經不適合在現代建筑上了,當然也有更多的改造和革新性的建筑榫卯出現。但這里只說家具方面。 榫卯,這里專指木頭與木頭的連接方式?,F在也有多種多樣的技術能解決結構問題, 粽角榫多用于框形的連接,從外看,三個面都是45度的斜線,非常漂亮,三角齊尖,但是內部結構復雜。此類榫卯幾乎無法通過現代機械一兩次出型,需要經驗豐富的木工花費一定時間才能做好。 我們看到的大部分實木家具做法,最好也無非是側面使用燕尾榫,再與背板拼接的。而燕尾榫就恰恰是能夠通過機械一次出型的。 順便分享幾個目前機械化比較完善的榫卯制作 用在桌椅橫撐或轉角等結構居多,十分簡單的榫卯。機械化程度很高,制作好模具,跟烤串一樣翻一翻動一動就好了。也有自動化程度更高的,進料不用動就出來了。 這類的模具稍微復雜些,但是基本原理類似,做好模具,半自動或純自動的方式就能出來。 大部分的榫卯幾乎是最佳的實木家具的連接處理方法了,那也是為什么機械化程度這么高后,榫卯還是經久不衰的原因了。 結構合理而美觀的粽角榫的時間成本與人工成本是目前大部分工廠不愿去承擔的。 因此,除了昂貴的紅木家具方能保留下這些技藝。有時間我們一味的反對紅木家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它們才能承載起榫卯的價值。 不得不承認現在只有極少數的木工還有這些榫卯的制作技藝了。 我明式家具學習的老師工廠里,一個十級木工的工資在12不等。 哪怕是十級木工,他做一組粽角榫的時間也需要半天。 雖然榫卯也有大部分以機械輔助,半手工的形式,但是全手工的技術和工具還是要精確掌握。 現在學徒太少了,青黃不接,不管是家具工還是雕刻工,工廠里盡是年紀大的先生在cao持著,出品速度肯定快不起來。 既然榫卯成本這么高,而榫卯對材料的硬度或者材料價值的要求都很高。要么硬如紅木,要么好如金絲楠。 這些材料才能承載榫卯的價值,進一步在市場上就看到價格讓人望而卻步的紅木家具了。 榫卯只是結構的一種選擇,尤其到了現代的消費方式下,我們更多時候只是需要便宜,夠用就行的家具。 但是榫卯又是一種文化,我們可以在古代榫卯的基礎上做出更多的傳承和革新。 我們看到的很多設計師的產品都有在盡量加入榫卯的元素。哪怕是機械出型也能帶來些誠意。 更希望的是在機械化的進步上,讓更多的優質榫卯能夠盡量多的脫離手工,這樣帶來的榫卯家具和產品又能更容易回到人們的視野里。 整個夾頭榫平頭案的組裝方式也是純榫卯,無釘無膠,手工簡易安裝后基本達到了不可拆卸家具的牢固度,也證明只要榫卯的工藝足夠,不可拆卸也并不是唯一的選擇。也可以算是在榫卯文化上的傳承與革新吧。 瑞士最大的木建筑房屋,日本建筑設計師坂茂以日本傳統建筑工藝,獨特的全榫卯結構建造。 只有外立面使用了玻璃和鋼材的材料。 木材使用云杉,材性穩定,美觀而耐水,是常用的建筑與家具用料。同時適合切削也常作為雕塑材用。 全建筑使用木結構,但是每個部分都是獨立的部件。通過高精度的電腦加工機械完成,然后再到現場組裝而成。 建造時,工人將事先做好的木構件按照圖紙精確組裝。大大節省了施工和吊裝成本。而且材料又是從規劃林里采用的云杉。建筑上嚴格恪守了低碳環保的環境責任。 我覺得題目不應該把家具和建筑混為一談,因為木家具現在還用,木建筑在中國幾乎看不到實用目的的應用了。從答案來看,要么答家具,要么答建筑,角度完全不同。 對于家具我完全不懂,最高票答案說的引起一些爭議的“榫卯不可拆卸”觀點完全是指家具說的,我沒有發言權。 木建筑的榫卯絕對是可以的,而且必須可以,除了維修目的外,榫卯結構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利用間隙吸收變形,緩沖能量,這是木建筑具備優異的抗震性能的原因所在,如果做成剛性的不可拆卸,也就不會有地震中墻倒屋不塌的表現了。 對于建筑,也要分開看,第一種情況,中國的仿古木建筑,只要不是水泥的外觀仿古,那肯定是榫卯結構,這是傳統木建筑的固有屬性,不可改變的,比如香港志蓮凈苑,西安青龍寺惠果空海紀念堂,必然是榫卯 第二種情況,在中國沒有什么著名實例的,現代木構建筑,這是可以不用榫卯的。比如漢諾威世博會主會場,日本大館樹海體育館,吉芭歐文化中心。 因為木頭這種東西的材料特性,其建筑的關鍵所在就是要解決節點問題。榫卯是一種傳統的解決方式,在傳統條件下也比較成功。但是現代木建筑用的則多是另外一種方式金屬節點。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圖片已經可以看出,由于現代計算機解析技術的發展,復雜的力學計算得以實現,加上木材易于加工和拼接的特性,現代木建筑從平面到空間都發展成了一種格外自由的形態,打破了傳統的幾何構造,這也對節點的剛度和自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用金屬節點,和這一趨勢是一致的。 從上面列舉的建筑所需要的木材搭接量和搭接工藝可以直觀看出,對于大型木結構和復雜搭接來說,榫卯結構已經是力不從心,而通過性能優異的金屬結構間接地把木材搭接起來,能輕易地滿足力學要求,易于處理復雜節點。 有的已經進行了和榫卯節點的對比,也有的表現了金屬節點和榫卯節點的結合。除此以外還有一種節點,就是膠合節點,這種單獨使用得就更少了,也都是和其他節點形式結合。 總而言之,由于金屬節點出色的性能滿足了現代木建筑的要求,再加上,在審美方面,能夠比較自由地選擇隱藏和暴露節點,自由地設計節點形態以滿足美學要求。因此,在現代木建筑上,金屬節點和以金屬節點為主的綜合處理方式得到了最為普及的應用。 榫卯結構并不是哪個國家或民族獨有的,凡是用過木頭蓋房子或者做家具的都會自然而然地發展出榫卯結構 建筑上不用是因為客觀上榫卯節點處是結構受力的弱點,使得木結構發揮不了它本能發揮的承載力。有了鋼鐵以后自然而然地會想到使用鋼構件處理木構件交接問題形成鋼木組合結構。再一個大家也不再大量用木頭蓋房子了。 余姚市河姆渡鎮發現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人們稱之河姆渡遺址,在遺址人們發現了大量榫卯結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