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出發大都,又見混戰(第二更,求訂閱)
之后的兩天時間里,呂小白主要的任務,就是把金妍給安排妥當。 沒辦法,這個小妮子敏感又多疑。 看到呂小白收拾行裝要出發,但是沒有帶上她的意思,當下就生氣了。 認為呂小白要拋下她,自己一個人遠走天涯。 你說這種情況,要是她又哭又鬧的話,那,可能又稍微好一點。 問題是這位小姐,那是不哭不鬧,就這么一言不發,神情冷冰地看著你。 幾乎眼睛都不眨一下,你往哪動彈,她的眼珠子就往哪轉。 這架勢,呂小白總算是體會到什么叫如芒在背了。 要是眼神能夠殺人,怕是他現在已經被千刀萬剮了。 一番好說歹說,他還把厲皓白給搬了出來,一老一少齊齊上陣,費盡唇舌。 最后在她將信將疑的目光之下,呂小白甚至把自己的殘月彎刀都壓在她那里,才算是得到了這位小祖宗的恩準,可以外出執行任務了。 (殘月彎刀(tt)) …… 不過有一點出乎呂小白意外的是,厲皓白似乎對金妍極為上心。 這老家伙那是向來冷漠,神情冷厲,好像誰都欠他幾百萬似的。 不過當他的目光停留在金妍身上時,呂小白居然從他的神情當中,看到了一絲溫柔之意。 這一點變化,讓這小子頓時惡寒,立馬想到了一些少兒不宜的事情。 要不是在這之后,于少年那幾乎要迸射出激光的雙眸,進行了一番方位,立體式的細致觀察后。 發現這老家伙對待金妍,似乎是有種老父親的感覺,并非有什么齷齪的歹念。 再加上厲皓白一直以來,也不是那種惡名遠揚的人。 綜上所述,呂小白還是打消了疑慮,要不然真碰上這么一個猥瑣的,窺伺幼女的老混球,少年怕是拼了命也要錘爛他的狗頭。 到了最后,厲皓白居然開始傳授金妍劍法,完有種要把她當做衣缽傳人的趨勢。 看到這一幕,呂小白也算是徹底放心了,收拾好東西,便立刻啟程,前往大都。 從淮陽城出發,到大都城之間有超過兩百里的路程。 這次是有任務在身,呂小白自然也就不再弄什么小毛驢,搞什么悠閑游歷的姿態了。 大都如今的局勢,可以說是每分每秒都在惡化,可沒有時間讓他浪費了。 所以他是騎上六扇門內圈養的健馬,一路狂奔,幾乎可以說是日月兼程。 自他出發后算起,第三天的黃昏時分,呂小白終于快要到了。 眼下離他最近的,就是距離大都城不到十里范圍的一座小鎮,落鳳鎮。 坐下的馬匹如此奔襲,就算是被養得極為健壯,此刻也是有點消耗過大,顯得有些無精打采。 反正也快要到了,呂小白想了想,還是現在前方小鎮休息休息,畢竟他吃得消,這馬就不一定了。 此刻的他,已經變裝成為了一名江湖上的流浪劍客。 穿著一身稍顯老舊的青衫,背負著一口長四尺,連劍鞘劍柄皆為墨青色的長劍,牽著老馬慢慢而行,還真有種青衫仗劍而行的感覺。 背上這一口利器級的長劍,算是淮陽道六扇門庫存里品質最好的一口兵刃了。 還有個相當的名字,喚作青云。 不管怎么樣,看到現在的他,大概沒人會想到,這是那位人榜排名五十位的流風快刀吧。 這也是呂小白的想法。 與其費盡心思遮掩他的刀法路數,那還不如直接干脆換個兵器,用長劍示人。 反正他現在也不是不會劍法。 除了自那林云之墓得到的《秋殺落日劍》之外,他那時候還抽獎得到一門二流頂尖劍法—《七七四十九式回風舞柳劍》。 (作者_|||,我都忘了你小子還會這門劍法) 畢竟傳承得了劍意,所以呂小白對于劍法,雖然沒有使用過太多次,也沒有狠下功夫去領悟鉆研,但卻在劍道一途上,火候不淺。 這就像是一個學會了大學高等數學的人,再回頭做中小學數學的人一樣。 聞弦歌而知意雅。 大概秋殺落日劍的劍意,呂小白尚且不能盡數化為己用,但是這一路回風舞柳劍,對他來說已經沒什么難度和奧秘可言。 一路上自己一邊參悟,一邊演練,很快這路劍法基本上就已經來到了融會貫通,甚至將近登峰造極的地步,純熟無比。 呂小白也是想借著這次的機會,把自己的劍法也磨練磨練。 將來刀劍有成,他是一定要去兌換那左右互搏之術,然后一心兩用,左劍右刀,或者右劍左刀也行。 到了那個時候,他從天而降,刀劍在手,刀意劍意齊出,那場面,想想都覺得過癮。 沉浸在這樣的幻想,呂小白一邊走,一邊臉上露出了猶如癡漢般的笑容,嘴角都快有口水下來了。 不知不覺間,他也快走到那落鳳鎮了。 只是在距離落鳳鎮不足兩里地的時候,一陣叮叮當當,兵刃碰撞而出的金屬顫音,打斷了他的暢想,令他的心神頓時回歸到現實。 呂小白皺眉,隨即將馬繩緊緊地系在官道兩側的樹干之上,然后腳下輕點,化作道道殘影,朝著聲音發出的方向而去。 距離不算太遠,他幾下點地,就已經悄無聲息地來到了打斗的地帶,輕盈敏捷地如同一頭貍貓,竄入了一旁的灌木叢里,遮掩身形的同時,視線看向那正在激烈交手的雙方。 其中一方,人人持刀,清一色身材魁梧的家伙,年紀大小不一。 不過其中修為最高的,是兩名青年。 他們的內功修為相當,都在三流真氣境的后期,內力強度大約是貫通了七八條十二正經的樣子。 而且這兩個家伙長得還極為相似,看起來應該是孿生兄弟。 二人手中都是持握著一口約莫三尺七八寸的厚背長刀,樣式普通,刀刃泛著清冷的寒光。 看上去應該是精鍛后而成的兵器,在凡兵之中,算得上是品質極好的了,不過還不到利器級。 這兩個家伙施展的刀法招數古拙,但卻威力十足。 刀勢厚重雄渾,配合自身不俗的內力,倒是讓場內一片森寒刀光如潮涌動,殺意凜然。 而另一方,卻是人人持劍,其中有男有女。 而且和對面的粗獷相比,持劍一方,每個人都有種莫名清雅飄逸的氣質,就連他們施展而出的劍法,都帶著輕靈瀟灑的意境。 明明是招數狠辣,每一劍都是朝著對方要害而去,但一招一式的動作,卻是極為優美。 在這些人之中,修為最高的,是一名女子。 她的內功修為同樣在三流真氣境,看那真氣波動,大概是貫通了十條,乃至十一條十二正經的樣子。 但見她身著鵝黃色勁服,身姿綽約,如瀑黑發以一根細帶束著,五官清麗,又透著一絲英氣,杏目之中,還有幾分劍客的煞氣。 一口約三尺四寸,劍柄純白,劍穗明黃的森寒長劍,在其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面對對方那兩名孿生兄弟默契十足的剛猛刀勢,她顯得沉穩冷靜,步伐輕靈,劍法靈動,看上去簡直是游刃有余。 每一劍而出,都能恰到好處地化解對方猛烈的刀勢,輕描淡寫的姿態,顯然是得了這一路劍法的精髓。 對方兩人圍攻,卻也沒能讓她展現出絲毫紊亂的跡象。 不過呂小白看得出來,她能夠保持這般局面,已經是她的極限,并不是意味著她還有著多大的余力。 應該是這一門劍法本身的風格特點就是這樣,只要招式不變形,那么姿態永遠都是這么淡然。 不過她能夠面對兩名青年的圍攻保持不敗,但是周身的那些同伴的處境,可就有些不妙了。 本來就在人數上,持劍一方要少上幾名。 再加上對方的刀法顯然走的是那種追求殺傷,以拙勝巧的路子,很容易就可以發揮出特別大的殺傷力。 但這些家伙的劍法,顯然是招式變化繁復,精妙有余,可是若不能領悟到一定程度,就難以發揮出相當的殺傷力。 所以此消彼長,眼下這些人,就已經落入下風,落敗不過是遲早的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