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付大花馬上就把新衣服換上,美滋滋地把林衛國夸了又夸。林永旺含蓄點,坐在馬扎上,把新衣服放在腿上,滿是老繭的手摩挲著,心里那叫美。 林得山的禮物是帽子,苗玉蘭的禮物是雪花膏,林衛軍的禮物是鋼筆,鐵蛋的禮物是書。林環的禮物是紅布,給她買紅布的意思再明顯不過,林環紅著臉,美滋滋地把紅布抱回自己屋。 等到拿出給林瑤的禮物,大家驚嘆不已,竟然是收音機。等林衛國打開收音機,放出聲音,大家都覺得不真實,他們家竟然也買的起收音機了,生產隊有收音機的人家可不多。 林瑤的高興勁就別提了,她從后世來的人,自然不會覺得收音機有多稀罕,可林衛國能買這么多東西說明他賺錢了,而且賺了不少錢,他很能花錢,但他不亂花,有他認為足夠的錢才會花這么多。 那么這兩個月,即便她不問,也知道林衛國過的還不錯了。 —— 很快,年過完了,開春解凍,林瑤家的新房接著建,生產隊也組織大家到近處山上開墾梯田。 近處的山本來是一片荒山,開墾梯田后一半分給社員當自留地,一半歸生產隊。社員們積極性特別高,去年秋收他們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甜頭,再干起活來有干勁多了,再說能分到自留地多好啊,自己的地想種啥種啥,好好種,產量高。 只是大家的心頭都籠罩了一團陰影,過了正月十五還沒下雪,到了陽歷三月還沒下雨。社員們議論最多的事情就是下雨。麥子要返青,必須要有水,不下雨的話,多澆點水也行,社員們就議論著:四月份,水庫要放水了,有了水澆麥子,麥子就能返青。再說到了四月份,總不能還不下雨吧。 林瑤已經意識到不妙了,應該是旱災來了吧,旱災過后就是暴雨泥石流。 第77章 天旱買糧 開墾梯田的人干勁越來越差, 林瑤聽著他們議論水庫放水的事情,心想要是水庫能放水,小麥還有救, 可連續四個月沒下雪下雨了, 水庫的水量夠嗎?她想去水庫看看。 正好是周日,她跑回家時, 林衛軍正咬著筆桿,皺著眉頭看書呢。林瑤說:“二哥, 咱們去上關水庫看看?!?/br> 林衛軍眼睛一亮, 放下筆,合上書問:“是去撈魚不, 好久沒吃魚了,走?!眒eimei難得叫他出去玩, 他哪能不去,說完出屋去找背簍和笊籬, 拿好東西,倆人馬上出發。 路邊就是麥田, 麥苗蔫耷耷的匍匐在地上,無精打采, 顏色深綠夾雜著不少枯黃葉片, 要是不能得到及時澆灌,必將枯死無疑。 地里除了小麥并沒有別的作物。小麥收獲之后, 除了交公糧,還有一部分愛國糧,就是把糧食賣給國家,這部分是有償的,得到的錢一部分作為分紅分給社員, 一部分留給生產隊。剩下的小麥分到每個社員頭上也就兩斤左右,其實對社員全年的糧食影響不大。 只是現在國家也窮,如果大旱顆粒無收,不用交愛國糧,公糧要是要求用秋后的玉米補齊,那社員剩下的糧食可就真不多了,要支撐到來年秋天那可不容易。 林瑤指點著路旁的麥田,跟林衛軍說了去水庫不是抓魚,是去看水位。她把自己的想法跟林衛軍說了,林衛軍很驚訝meimei竟然考慮得這么多,他說:“那咱們就快走吧,萬一天不下雨水庫再沒水麥子那就真完了?!?/br> 他們倆走山路,幾乎走直線,距離上關水庫也得五、六里地,兩人加快速度,走了半個小時才到。 上關水庫地位位置略高,修建在山上,兩人走到大壩處,一看水位,就知道壞了。 林衛軍撿起一塊石頭,往大壩上扔,他說:“以前水位到我扔的石頭那兒,你看現在水位下降了十幾米,按往年來說放水澆完麥子比這個水位還高?!鞭r村沒地方玩兒,林衛軍經常到水庫附近玩,對水庫的情況比較了解。 即使他不說,林瑤也看得出來,水庫水位下降太明顯,水褪下去之后,石頭上有明顯的干涸的淤泥痕跡,放眼望去,水庫面積挺大,水量就剩了一半左右。 大壩不足兩百米長,兩人沿著大壩走,林瑤說:“看這樣,水庫不一定能放出水來,即便放了水,可能也是附近一兩個生產隊,水流不到咱們生產隊就沒水了。再說給小麥澆一遍水,不下雨的話還是產不了多少小麥。到時候又要交公糧的話,咱們家的糧食肯定不夠吃,得盡快想辦法買糧食?!?/br> “買糧食?”林衛軍腦子中壓根就沒這種想法。 林瑤很有緊迫感:“是,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糧食肯定也不好買,咱們沒糧票,買不了商品糧,只能去黑市?!?/br> 去買糧最好的人選是林衛國,可他不在家,林瑤一點時間都不想耽擱,等不及大哥回來,想立刻回家取錢進城。要是大家都發現水庫沒水去買糧,說不定就買不到了。 她已經好久沒去找過老黑,老黑過段時間就換個地方,她不知道老黑現在在哪,找不到他,就直接去黑市好了。 林衛軍覺得meimei說的很有道理,不過對去黑市買糧這種事充滿疑慮,他是根正苗紅的好少年,壓根就沒接觸過黑市。不過看meimei著急的樣子,他也覺得這事刻不容緩,答應跟林瑤一塊進城,兩人急著就往回返。 走過大壩,一處淺水灣已經接近干涸,水只有淺表薄薄的一層,不少魚在淤泥里翻騰,做垂死掙扎。本來就擔心沒食物吃,有現成的魚在眼前又怎么會不抓,林衛軍用樹枝把笊籬把兒延長,站在岸邊,往泥水里抄,很快撈了將近一背簍魚。他撈魚的時候,林瑤在另外一處水洼里撈田螺,撈了接近一臉盆田螺兩人才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