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喬嬌嬌還運用上了一些技巧。 等喬嬌嬌唱完,立刻贏得了滿堂喝彩,掌聲陣陣,站在教室外面的喬章也萬分自豪。 喬嬌嬌一首歌后,成了班級里最受歡迎的同學。 喬嬌嬌的班主任老師姓李,她本來知道班里要來一個虛歲才六歲的孩子,心里不是很愿意。 小孩子真的是一年和一年,一歲和一歲的差別很大。 六歲的孩子年齡太小了,別說上課聽講,她就是能好好坐一節課都難。沒想到現在來的這孩子真挺讓人意外的,只看外表年紀的確小,但性格上可不像六歲的孩子,做事落落大方。 家里也給收拾的干干凈凈,衣服雖然不是全新的,甚至還打著補丁,但衣服沒一點兒臟,孩子也不像一些學生鼻子底下流著兩串兒鼻涕,衣服臟的都發亮了。 最主要的是,這孩子有才華啊,只聽這唱歌,絕對拿得出手。 以后學校有什么活動,要求學生們表演節目,他們這班就不用發愁了,直接派喬嬌嬌去表演就可以了。 喬嬌嬌的小學生生涯就這么愉快的開始了。 她年紀小,同學們倒是挺照顧她的,會有一些調皮搗蛋的男同學,喬嬌嬌也很機智的讓呂靜給她仿著中山服在胸口那塊縫了一個口袋,里面放上了詩詞。 只要有男同學搗蛋,喬嬌嬌也不告狀,只淡定的拿出來朗讀主席的詩詞。 這些孩子們一見,立刻停下來手里的事情,認真的聽著,還跟著喬嬌嬌念,慢慢的,他們也會背誦好幾首詩了。 這是一件讓喬嬌嬌很有感觸的事情,對于領導人,孩子們都是真誠的,赤誠的感激并尊敬著的。 上了學以后,喬嬌嬌不僅沒有更忙,反而比之前跟著荀寧學習時候要閑了。 之前跟著荀寧,喬嬌嬌是沒有固定的休息日的。 主要還是因為喬章呂靜休息的時間不穩定,六六年以前,喬章呂靜工作時間是很穩定的,哪天上班哪天休息都是排好的,就是加班,也是喬章加班的情況多,呂靜不太需要加班。 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鼓勵工人們加把勁兒,努力干,像是過年都不放假,平時更是不怎么有輪休。 而且現在的工廠可以說是兩個極端,要么和瓷器廠的工人一樣,恨不得天天加班,全年無休,用自己所有的時間精力來建設祖國。 要么就鬧革命,鬧罷工,廠子工人們都不去工作了,廠子都陷入癱瘓了,整天就這個斗那個,那個斗這個的。 兩者相比,喬嬌嬌還是覺得瓷器廠更好一些,雖然爸媽工作真的很忙。 之前荀曉曉把喬嬌嬌推倒,當天上午喬章呂靜喬民請了假,下午喬民就得回去上班,第二天喬章也去上班了,第三天呂靜同樣上班去了。 家里大人都上班,還常常加班,不放心喬嬌嬌一個人在家,荀寧又格外靠得住,所以之前喬嬌嬌也幾乎是全年無休的跟著荀寧在學習。 反倒是現在上了小學,日子過的閑得很,不僅星期天休息,平時上課也挺閑的。 喬嬌嬌他們學校是上午上課,下午勞動,勞動的內容也簡單,就是春天夏天秋天拔草,冬天除雪。 現在的路都是土路,學校校園也是土的,墻角cao場雜草挺多,不止是學校,還有附近的馬路,這些地方的雜草都是要喬嬌嬌他們去拔的。 勞動課是一個學校一起上的,學校的學生很多都是認識的,有不少是瓷器廠工人的孩子,還有一些是一家人,沾親帶故的。 才上了兩三天的勞動課,學校高年級的同學和其他班的老師都知道了今年一年級來了個很會唱歌的新生。 常常干活干的半中間,就會有學生請喬嬌嬌來唱首歌,喬嬌嬌會唱的歌其實不多,她很謹慎,只唱現在有的歌曲,一些以后才會有的她是不可能去唱的。 沒兩天喬嬌嬌已經再無新歌可以唱。 不過同學們一點兒也不覺得一直聽一首歌會膩,他們很愿意喬嬌嬌唱,甚至翻來覆去唱同一首都可以。 喬嬌嬌力氣小,拔草不像別的同學那么利索,但她覺得自己在班級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她可是能唱歌帶動氣氛的呀。 除了勞動課,平時上語文數學課也輕松的很,這些知識別說是對現在的喬嬌嬌了,就是之前那個只跟著荀寧學過一些的喬嬌嬌,都是很簡單,已經完全掌握了的。 喬嬌嬌之前早做過上學可能會很無聊的心理準備,也并不難捱。 她甚至還帶了一本新華字典去學校,每天老師上課時,她就慢慢翻著字典。 這本來只是打發時間的一件事,不想喬嬌嬌卻從中發覺了特別的興趣。 上輩子她讀書識字,都是老師怎么教,她怎么學,自己在認字這方面其實真沒動過什么腦筋。 現在看著新華字典,漸漸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 看著一個字,可以從簡單的字里面知道它的來源,發展和含義,甚至能知道很多以前沒有注意過的知識點。 喬嬌嬌這拿的還是一本小字典呢,這本字典只有一些常用字,知識點也不夠全面。 這已經讓喬嬌嬌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了。 隨便翻開一頁,就能學到很多以前沒有注意過的知識,這讓喬嬌嬌開始反思,她自認為自己雖然在文學上沒有什么才華,但語文成績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好的,怎么現在看來,她其實連語文這兩個字的含義都不甚了解呢? 語文,語言,文學,文化。 文學文化先不說,只語這一點,喬嬌嬌發覺自己真的只是入門級別。 聽說讀寫,她掌握的也不過是最基礎的罷了。 這是喬嬌嬌以前從未想過的,從未思考過的。 她以前只覺得,在上大學之前,小學初中高中學的數學,小學簡單,初中也不難,高中的數學喬嬌嬌學的就很吃力了,直到上了大學,她才發現高中數學根本只是個弟弟,只是數學這門學科最最基礎最最入門的東西。 現在看來,不僅數學是這樣,大概所有大學以前學習的科目,都只是簡單的甚至可以說是科普性質的知識點罷了。 雖然高中時期因為學習的科目很多,有種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富五車的感覺,但這只是一種錯覺。 甚至連最常用的,生活完全離不開的語文都是這樣。 這個認知可以說是打破了喬嬌嬌才升起了的一些因為恢復記憶,覺得自己畢竟研究生畢業,很有文化懂得很多的自大的心理。 她的確學過很多東西,也會很多東西,但不會的永遠比會的要多的多的多。 其實上輩子喬嬌嬌大學學習的專業也并不是自己很感興趣的,她學的是市場營銷,這是個很好的專業,不論是就業前景還是工資薪酬都很好。 但這不是喬嬌嬌喜歡的專業,她報考這個專業,僅僅只是因為高考前,她mama說她二婚生的meimei很有音樂天賦,想培養她當鋼琴家。mama還隨口說,將來她的公司可就靠喬嬌嬌了。 喬嬌嬌天真的把母親的話當了真,她很想,很愿意去做一些事情,讓mama可以看她一眼,可以多在乎她一點。 事實證明喬嬌嬌的付出并沒有什么用,她僅僅只是想幫她分擔一些的行為,也被誤解成了貪圖她的家產。 只是那時候喬嬌嬌已經上研究生了,她雖然不喜歡這個專業,如果不是為了母親,她根本不愿意畢業以后去從事這個工作,但她還是堅持讀完研究生。 她已經想明白,就算不喜歡,不愿意,但她名校研究生畢業的這個學歷,可以讓她生活的更輕松一些。 但現在,重來一回,喬嬌嬌雖然不知道她想從事什么職業,不知道自己想去做些什么,可她有著足夠的時間慢慢想,慢慢選。 就像現在,她對文字很感興趣,就可以每天翻看字典,一天看幾頁,一本字典看完,肯定會有收獲。 不止是中文字典,還有俄語英語日語,這些語言學一學也是沒有壞處的。 之后還可以好好讀一讀選集,以前初中上思想品德課,高中上政治課,大學也有馬哲,現在想來,對于這些知識,她好像一直都是很浮躁的在接受,心中雖很認同,但并沒有認真的,帶著思考,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去好好的讀一讀,去想一想,去看看為什么那么多的革命志士會選擇這條道路,會將共產主義當做終生的信仰。 現在只是看看語錄,喬嬌嬌都很有感悟了,如果好好的去讀一讀選集,去讀一讀《□□宣言》,去讀一讀《雇傭勞動與資本》,或許對于這個社會,她可以有更加成熟的認知,對于人生,也能有更積極向上的態度。 第37章 轉眼就到了六八年,喬嬌嬌已經二年級了。 說起喬嬌嬌,已經是他們學校的名人了,喬嬌嬌多才多藝,成績也好。 不過因為喬嬌嬌自我克制,考試的時候每回故意寫錯一點兒,讓成績控制在九十五分以上,一百分以下,所以說起她的成績來,也是成績好,而不是神童之類的。 畢竟小學的內容簡單,考滿分的也大有人在,喬嬌嬌的成績好是好,沒有好到顯眼的地步。 在學校里,她更引人注目的還是會唱歌,在今年六一全市的小學生大聯歡上,喬嬌嬌還代表他們學校唱了一首歌,得到了不少夸獎。 學校還推薦她進了市里的少兒藝術團,市里的少兒藝術團不好進,但進去之后不僅可以免費學各種才藝,還會有許多表演的機會。 最起碼每年的五一勞動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還有元旦,這些大的節日都是要慶祝的,各個單位會出節目,但更多的節目還是市里文工團,藝術團表演。 一般少兒藝術團都會有大合唱或者歌舞劇。 能在這些日子里表演,記在檔案里,以后不管是推薦上大學還是參加工作都是能加分的。 進了少兒藝術團,每周訓練,學習本領,同時還能額外領到一些票證呢,如果參加了大型演出,還會發福利呢。 最重要的是,如果在少兒藝術團表現好,等上了初中,可以加入寧安市青少年藝術團,不管是寧安市的文工團還是部隊文工團招人,都會從青少年藝術團進行選拔。 雖然不一定選得上,但青少年藝術團的孩子肯定比完全沒學習過唱歌跳舞的孩子們被文工團選上的幾率大。 雖然說現在是工農團結起來,人民當家做主,職業也不分高低貴賤,可女孩子要是能進部隊的文工團,那絕對是再好不過的一條出路了。 進了部隊文工團,可就是光榮的軍人了,再經組織介紹嫁給軍人,以后的日子還用發愁嗎? 現在喬嬌嬌加入的只是寧安的少兒藝術團,但在喬家人眼里,像是已經看到了她光明的未來。 喬嬌嬌大哥送給她一支口琴,大姐給她做了一身小軍裝,二嫂給她買了一架手風琴,這可是很貴的,喬嬌嬌二嫂買手風琴,除了為了慶祝喬嬌嬌通過了寧安市少兒藝術團的選拔,也是為了感謝喬章呂靜開明,允許喬向軍改姓趙。 喬嬌嬌三哥直接寄回來五十塊錢,讓呂靜看著給喬嬌嬌買身好看的衣服,同時他還在信里說,他經首長介紹,認識了一名女醫生,兩人正在處對象,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過年領著這姑娘回來,見見父母。然后就回部隊舉行婚禮。 這可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三兒子結婚在部隊,結婚的錢是早準備好的,呂靜又抓緊時間和人換一些票證,自行車票和收音機票這是必須準備的,前頭幾個孩子都有,三兒子自然也得有。 還有買自行車和收音機的錢,這也是得先包紅包里的。 最重要的就是三兒子這么多年寄回來的工資了,老大老二老三結婚早,幾乎都是參加工作沒多久就結婚了。 他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掙的不多,年輕人,剛開始掙錢,心里興奮,想買這個想買那個,呂靜喬章也由著他們,沒怎么管,更不要求他們掙了錢得交家里。 等他們工作一年兩年穩定下來了,又都結婚了。 和現在大多數幫兒女管錢的父母不同,喬章呂靜從來沒有管過兒子女兒們的錢,他們參加工作后的工資喬章呂靜沒有要過一分,就是他們提了,喬章呂靜也都拒絕,讓他們自己的錢自己做主。 只有老四也就是三兒子喬安不一樣,這孩子當兵的時候年齡不大,當兵去第一個月只給自己留了五塊錢,其他全寄回來了。 喬章呂靜寫信過去說別給家里寄錢,家里不缺錢,這孩子也不聽,每個月固定留五塊,剩下有多少就給家里往回寄多少,從開始十多塊到現在的五十多。 更讓喬章呂靜心疼的是,這孩子每個月只留下五塊錢,這錢都不是花自己身上,而是經常會從老鄉那里淘換一些東西寄回來。 好幾回呂靜都想再把錢給兒子寄回去。 還是喬安寫信說他在部隊什么也不缺,平時發的工資寄回來,但發的票他都留著,這些票比錢好用,用錢的話萬一被發現比較難解釋,票的話只是拿用不著的東西互相換換,管得不會那么嚴格。 當然喬安寄回來的這些錢喬章和呂靜不會要,除了他過年時候寄回來,寫了信說多少是給meimei的壓歲錢,多少是給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的壓歲錢以外,其他呂靜都一筆一筆的記著,專門存了折子,為的就是等三兒子結婚的時候再給他。 這十來年的時間,三兒子的工資攢了真不少,加上當初孩子奶奶去世的時候留給三兒子的錢。 孩子奶奶最疼的就是三兒子和小閨女了,她把家里的房留給小閨女,手里大部分的積蓄留給三兒子,余下的才是別的孫子孫女分。 還有呂靜喬章給的兩百塊結婚的錢,加上另外買自行車收音機的錢,零零碎碎的有五千多。 到了六八年十二月,還沒有等喬安回來,就有別的事情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知識青年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也就是上山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