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至于高考還是算了吧。任誰經歷了法考的非人摧殘,還想再去考次大試?何況她這種平時吊車尾的,突然成績大幅度提高,難道要跟人解釋,我腦殼被砸開竅了,你們學習不好的,都可以往腦袋上拍塊磚試試看? 余友漁歪著腦袋打量孫女半天,指了指身后的長案,沒頭沒尾地來了句:“乖孫女,原先這里擺了個嘉慶青花勾連紋盤口瓶,爺爺覺得跟你特別像?!?/br> “青花勾連紋盤口瓶?”是個什么東西? 見meimei一臉不解,綺芳話少的二哥余凌岳好心解釋道:“爺爺說你像花瓶。嗯……夸你長得好看?!?/br> 綺芳:“……” 你確定就這一層意思? 第二章 綺芳又被在家里拘了幾天,見她頭上的傷確實恢復得很好,彭家榮從兜里掏出十塊錢,趕上集日,讓憋壞了的姑娘出門轉轉,順便去狀元街買點rou,最近家里人都累狠了,得吃好點補補。 喊上在天井里數螞蟻的潮生、潤生和沅沅,琦芳帶著三個小尾巴興沖沖出了門,可憋死她了,終于能出來參觀百年古城了。當年讀這本書時她特別喜歡書中對她現在所在的縣城——龍城的描述。 龍城是塊風水寶地,周邊“五萬重山,五萬畝良田”,最壯美的玉皇山和翠微山,兩山夾一江,旖旎秀麗的玉春江穿山而過,景美物豐,人杰地靈。 龍城就坐落在玉春江南岸。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六百年前,有個金姓鄉紳的兒子分家之后,選了玉春江南岸的一處平坦之地建屋自立門戶,后來又有兩家經商之人搬遷過來。 時光流逝,三家逐漸發展壯大,生意也越做越好,因周邊水路發達,這里逐漸發展成為繁榮的商業中心,后來又經規劃,建了城郭,成為遠近聞名的富庶之地,帶動周邊的鄉鎮也都繁榮起來。 最初過來定居的三家人就是如今的金家、余家和佘家的先祖。玉春江周邊良田肥沃,水質優良,適合釀造美酒,三家以酒起家,釀酒技藝相當,好長一段時間三家實力在龍城都呈三足鼎立之勢。 以商養文,科舉放開之后,三家陸續有人入仕為官。金家的某一代出了個大官,得下面人孝敬了一本世間早已失傳的釀酒圣經《酒經》,從此均勢被打破,金家苦心鉆研《酒經》,所釀美酒滋味醇美非常,成為貢酒,皇帝御賜仙釀。 余家與佘家當然不能與之抗衡,自此金家在龍城一家獨大。余家善變通,不再釀酒,改釀醬油和香醋,另辟蹊徑,生意依然興隆。而佘家則起了貪念,打起了《酒經》的主意。 佘家數代人機關算盡,美人計、偷梁換柱、苦rou計,暗中費盡籌謀,其間兩家因為《酒經》甚至惹出人命官司,可幾百年時間過去,并沒有驚天逆轉發生。金家依然富得流油,余家也家財萬貫,而佘家則泯然成為底層一員。 時間撫平了恩怨,金家沒有趕盡殺絕,佘家依然在龍城繁衍生息,宗族猶在。 佘家的機會最終還是來了,是時代賦予的。運動的風波最先波及的是家大業大的金家,金家老爺子和大兒子坐鎮龍城,cao持祖業,二兒子和孫輩則走出去,分別在滬、杭站穩腳跟,產業成規模,是大大的資本家,事件一發生,金家人為避禍,紛紛回到祖宅,殊不知是自投羅網。 佘家這時的勞苦出身有了絕佳的優勢,龍城最不缺的就是給金家做工的人,佘家很輕易發動了整城人,甚至還包括金家的旁支,帶頭把金家往死里斗。金家人口不算豐厚,先是大兒子、接著小兒子、四個孫子,兩個兒媳,最后是老爺子先后撒手西歸,幾百年的家財,統統化作灰燼。 當然余家也沒逃掉,被貶落到塵埃里,房產家財充公,全家被趕到江對岸的集古村,當社員掙工分,接受勞動改造,有當家的周蓮漪費盡心機周旋,全家人齊心協力,萬幸活罪遭遍,人沒死。 風水輪流轉,金家覆滅,余家凋落,大贏家當然是佘家——現在龍城縣的縣長是佘家的姻親,最大的國營酒廠的廠長是佘家大兒子佘建國,酒廠的廠房就建在被燒毀的金家祖宅上。 這本書就接著講述金家與佘家的后人在八十年代風波過后的故事,男主是佘家這一代的孫子佘慶豐,反派是被金家老爺子當年用計秘密送走的唯一后人,金家最小的孫子金鐮侃。 金家、佘家的后人都在,余家自然不會缺席,女主就是余綺芳。 書自成一世界的可能性不大,這里作為平行時空的真實世界,作者應是以親身經歷為藍本寫了這本書,他不像是個主角,而是個旁觀之人,只知道故事的大概走向,而且還是個想象力豐富的八卦愛好者,因為填充這本書的是大量的狗血愛情糾葛。 女主余綺芳先是跟佘慶豐在學校上學時互相看對了眼,在佘慶豐離家上大學的時候,金鐮侃從外地回來,登上余家的門,以兩家當年的婚約為由,求娶余綺芳。 余家人因為當年在金家危難時刻沒有幫上忙,對金家多有愧疚,見金鐮侃外表、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勸說余綺芳嫁給金鐮侃,余綺芳雖然心中不愿,但最終還是被家人說動同意了婚事,但婚后對佘慶豐依然念念不忘。 當佘慶豐找她幫忙時,她不問緣由就答應下來,把金鐮侃好不容易找回來視若性命的《酒經》殘本偷走,親自送到佘慶豐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