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除了軒轅炎帝,誰也不配稱神明!” “我們不是沒有信仰,我們的信仰是我們的祖先!” “以茶代酒,敬這無神時代!” 第687章 泰山府君,他這是飄了??! 徐明端茶河水,心中思緒起來了諸子百家上一次干的大事。 與修仙者的戰爭。 這個事情,徐明之前是不知道的,可剛剛和紫袍老天師喝茶功夫,聽老天師說了個大概。 以老天師看來,諸子百家能出世,與練氣,煉丹的盛行拖不了干系。 商滅之后,西周當立。 周天子尊天倡仙,以天授君權表示自己的正統,這就造成了民間盛行崇仙之風。 仙與神不同,神是天地共生,仙是人修。 仙最開始以靈丹符箓為引,引昆侖仙境為高出身,設立臺階,不斷進化。 后西周變東周,朝廷越發頹廢,諸侯雄起,可此時民間修仙之風依舊盛行。 諸侯此刻已有不臣之心,可還沒有不臣之膽,不敢當著面反周天子,于是諸侯們開始主動鼓勵各種手下能達之士挑戰西周的民間修仙之風,搞一場都下到上的思想變革。 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比試。 春秋四公子,戰國百家,一個個學說被推出的同時,極大的進攻了修仙氛圍。 諸子百家出身底層,講求務實,放棄虛幻修仙,尤其是夫子天下行走,孔夫子憑一己之力改變了那個時代文不入走狗輩的文化壟斷,實現了文明同化,成為事實上的人道先師。 從那之后黃老諸家紛紛入世,仙道被驅逐。 可修仙之道終究也是大道,而且仙道是真的可行的,不少人是修仙有成的。 仙道大能者和諸子百家注定了一場生死大戰。 這一場大戰,至今看來,無從查糾。 但是可以確定一點,諸子百家先賢絕對不是那種只會夸夸其談之輩,各個能征善戰,不說馬背上馳騁,也能做到臂膀上跑馬。 甚至儒家的天下行走,就是一場專門針對各地修仙者的有組織的物理剿滅行動。 以現在呂家呂奉仙的體格,不難想象當初的天下行走,仲尼的口頭禪定是,你可以不聽我的道,但是你要聽我的話,否則的話,你就不存在了。 正所謂,對手不乖,碾過是王道,對手乖巧碾過是霸道,對手乖不乖都碾過名儒道。 事后諸子百家也有數次集結,但更多是高手集結,諸如莊周與荀子游弋長橋,夫子和老子共游仙山,甚至還有陰陽家大司命與墨家巨字共賞秋月的傳奇段子。 這些段子現在聽起來文雅無比,實則是被無數帶文人墨客進行了渲染,真實背景內必然是大戰連連,仙人不會輕而易舉退出人間,要不后來始徐福求仙也不會跑那么遠。 周天子親自冊封的仙,都被諸子百家攆的和狗一樣。 如今這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泰山府君宣稱要一統信仰,你這不是鬧嗎? 你是不是覺得諸子百家死絕了沒有人能給你刨墳了? 你飄了是不是? 兵家大佬,放下茶杯,聲音低沉道,“雖然我等歧視泰山府君為首的神祇!但是,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可以戰略上藐視敵人,必須戰術上重視敵人!” “說得對!”名家道,“此言甚得我心!話說誰知道泰山府君的來歷?” 雜家地中海老頭笑道,“關鍵時候,就看出來了只會打嘴炮詭辯的家伙,是不行的??!” 名家呵呵笑道,“雜家,就你跳,那你給我們聊聊唄!” 雜家老頭絲毫不讓,起身道,“泰山府君,又名太山府君,最早出現在東漢緯書《孝經援神契》中,屬于神話體系中的中古人物,其名字是道教所起,意為泰山之神,即泰山的人神化。道教認為五岳山神五百年換一次,民間傳說中泰山府君也是可以輪換的,故而成名?!?/br> 此言一出,名家眨眼,“按照這么說,應該讓道家來查下,是不是他們搞得?!?/br> 墨家笑道,“如果是道家留下的,那道家就不會這次參會了!道家現在的情況屬于是山頭太大,什么鳥都有,什么亂七八糟的都喜歡朝道家靠近,然后自稱道家分配,表示自己的正統同時,還能拉近親近感,君不見黃老仙都自稱道家家仙么,對不對,陰陽家!” 一直沉默的陰陽家開腔道,“雖然我不是道家,可我覺得我應該說一句話?!?/br> “所謂陰陽之事,多的數不勝數,而陰陽之道的都是道家為主,他們看中的不是自己是不是修的真是道家的法術,而是道家的山頭自己能站得住,這就和大樹底下好乘涼一樣?!?/br> “就好像我們陰陽家,我們也是沾了修仙陰陽的,可就沒有人冒充我們,說到底還是嫌棄我們,巨子所言不差?!?/br> 農家耿直道,“說來說去,引經據典,你們也沒說出來個花,這泰山府君到底是何方神圣?叫啥名啥,幾分能耐?” 雜家地中海老頭道,“這個,老實說泰山府君成分很復雜,他并不像是西周之前的完整神祇,有明確分職,和嚴格的神仙制度,這種仙更像是半路出道的那種,我記得在《夷堅志》中有記載,泰山府君曾多次出現過,并且有民間傳說,泰山府君是由正直之人死后充任,與閻羅王相似,五百年一更換。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唐朝人崔子鈺,他晝斷陽,夜斷陰,是公正審理陰陽兩界的人神,堪比閻羅王的前生包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