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書迷正在閱讀:異位面事務所、鳴鳴喜歡你、團寵九零小福星、震驚!暗戀對象居然想給我上黨課、九零之白蓮不好當、炮灰重生:冷情殿下,愛爬墻、不顧西東、隔壁老炒青椒rou絲怎么辦【abo】、婚深蝕骨:顧少嬌妻如魅、重生炮灰歸來
等到滁州軍金陵,霍氏族人也進了眾人視線。 于老元帥還真叫人留心霍椿,結果卻是讓水進搶先一步。 一來二去,于三將軍的親事還沒有塵埃落定。 于三將軍年歲與水進相仿,雖說兩人有師生之名,實際上也是同輩相交,如今重逢也是十分歡喜。 對霍寶這個“少主”,于三將軍也是恭敬中不乏親近。 身為地主,于三將軍設宴給諸人接風。 如今是六月初,正是湖鮮上市的時候。 銀魚、白蝦與螃蟹,是“巢湖三鮮”。 只是螃蟹要八月才上市,如今席面上就用了去年存的蟹膏來釀豆腐。 宋林、智然和尚都喝上了黃酒,吃著湖鮮;倒是水進,只覺得魚蝦太素,守著一盤大肘子解饞。 霍寶的注意力,在席面上,也不在席面上。 他還是第一次來巢湖水師的老巢。 這里是巢湖上最大的島嶼,屋子蓋的郎闊,就是看著時間不短,有些破舊。 再看桌子上的器皿,看著花紋富麗堂皇,仔細看并不精致。 就是滁州城中京味樓里那種,糊弄糊弄外客,實際上不值什么銀子。 再想想安長生的穿著打扮,看著跟官紳小少爺似的,可并不算奢靡。 而且安長生的新衣服都是有數的,一季就那么幾套,剩下都是半新不舊。 安長生還是安家長子長孫,是于、安兩家小輩男丁第一人。 于、安兩家的家底,好像比想象中的要薄。 之前霍寶還以為兩家湖匪出身,家底定是十分豐厚,如今看來倒是想差了。 不僅霍寶留心這些,智然和尚也看在眼中。 他既是執掌監察司,監察滁州軍上下人等,自然也沒有落下水師于、安兩家的道理。 因兩家出身湖匪的緣故,智然和尚本對他們兩家有些偏見。 可實際上大半年下來,于、安兩家并沒有什么錯處落在監察司。 相反,監察司這邊查到于、安兩家一些舊事。 那就是于、安兩家之前雖是成了地方武官,行事卻是厚道,不僅沒有喝兵血,還待麾下水卒極為厚道。 水師平素cao練就風里來、水里去,水火無情,兵卒減員也是常見。 何況當初于、安、盛三家外,巢湖還有其他湖匪,他們三家投了朝廷后就開始剿匪,也折損了不少人手。 但凡巢湖水師折損兵卒,巢湖水師這邊就會安排相應的撫恤,對于家屬遺孤也多有照顧。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于老元帥與安勇翁婿兩人都是一時人杰,不管是故意收攏人心,還是本性敦厚,只這一條就花了大筆銀錢。 前幾年開始,朝廷扣著地方軍餉不發,巢湖水師這邊自然也不例外。 于、安兩家雖不至于代朝廷墊軍餉,可也少不得套不少銀子補充軍備糧草。 水師與步卒不同。 步卒不更換軍備沒有什么,拿著舊兵器也能打仗。 水卒不修繕戰船,可是連出兵都沒發出。 如此一來,又是一大筆銀子,少不得于、安幾家各掏腰包。 霍寶吃了口蟹黃豆腐,惦記著巢湖來。 這可是一個聚寶盆,只做屯田的水源也太浪費。 等到接風宴吃完,霍寶就找到了于三將軍。 “養藕?” 于三將軍聞言,不由笑了:“早有下頭人養了,小山島那,好幾十畝藕田,寶爺要是喜歡吃,秋天讓他們送兩船去金陵……”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巢湖水寨之前兩萬多人,吃穿用度總不能全憑采買,為了省錢也盡量自給自足。 霍寶搖頭道:“不是我想吃,可以與巢湖邊的屯田一樣,專供軍需,也算給水師家屬找給活計……” 于三將軍眼睛不由一亮。 滁州軍的軍需采買,與其他地方不同。 其他地方恨不得打了軍需的旗號,低價或者白拿了東西。 滁州軍就是按照市價,最多是因為量大拿個市價的八九成,算是個批發價。 藕這東西不是貴物,但架不住它產量多。 還有藕田,沿著巢湖邊的淺水區,還有湖中島嶼周邊,都可以開墾藕田,那樣一來,總產量就低不了…… 第329章 京城變故 巢湖開藕田,就算軍需采買,實際上能夠獲得的銀錢也是有數。 于三將軍歡喜,是為了軍屬多一條謀生之路。 巢湖水師上下一心,不是沒有理由的。 于老元帥言傳身教,不管是于家幾個兒子,還是安勇這個女婿,都可謂是“愛兵如子”。 這對滁州軍來說,是好事,也是隱患。 好的是水師中沒有內耗,水師齊心,戰力也強。 隱患是,權利太集中,要是于、安兩家有變,滁州軍就要出現短板。 之前滁州軍收了太湖水師,也是為日后水師分兵做準備。 霍寶嘴里說的是藕田,其實想到的是人工養珠,后世人工養珠不只是太湖,巢湖這邊也聽說過。 人工養珠,并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利潤卻分外豐厚。 只是養珠有個周期,從開始準備到最后采珠,少說也要四、五年。 如此一來,倒是正好避開最混亂的這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