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書迷正在閱讀:異位面事務所、鳴鳴喜歡你、團寵九零小福星、震驚!暗戀對象居然想給我上黨課、九零之白蓮不好當、炮灰重生:冷情殿下,愛爬墻、不顧西東、隔壁老炒青椒rou絲怎么辦【abo】、婚深蝕骨:顧少嬌妻如魅、重生炮灰歸來
和州城才修繕的城墻,更是比滁州好守的多。 霍寶沉思。 和州這個位置,倒是不擔心朝廷出兵,等各地白衫軍混戰時需要防備。 想了一會兒,他提議道:“那和州兵都調走,打仗不行,就全都充輔兵好了……文武官員也從滁州調用……” “只能如此!”霍五道。 說話的功夫,一行人到了城門口。 那守門曲長見狀,連忙迎了上來。 霍五帶著大家直接上了城樓,他們是來看那強弩的。 這些弩,不只適合守城,更適合戰場攻擊。 鄧健進城第一件事,就是叫人看好這些強弩。 如今這強弩的弊端是弩箭不足。 這點兒好解決,薛家在常州別墅存的生鐵過些日子就能隨船運回來,多做弩箭,配合這強弩,就是大殺器。 還有霍寶帶來那兩尊火炮,也給了霍五啟示。 他寫了親筆信,打發人往金陵去了。 尋賈源做中人,提的就是強弩與這火炮事宜。 金陵官員這半年刮地三尺,為了銀子,無所不用其極,加高價應該有機會弄到手。 …… 下午,滁州軍頭目齊聚和州議事廳。 霍五與大家說起征兵事宜:“按照人口多寡,含山縣、江浦縣各征兵四千,烏江征兵六千,和縣征兵九千,共兩萬三……加上現有的七千和州兵,總數三萬……各部所征兵卒,自留兩千,剩下送濱江大營cao練……水進這次沒趕上攻城,可援馳亳州有功,折半,也分一千人,老六那里,亦是折半,分一千人……” 說到這里,霍五望向馮和尚:“和尚留在滁州那兩千人,小寶與老六都夸著好……我想要讓他們移駐濱江,好好帶帶和州兵,和尚這次多留兩千人,補足人數……” 馮和尚的座次在唐光之后,水進之前。 他起身道:“謝五爺!”心中不無觸動。 他投滁州不足半月,之前不知滁州兵戰力分布,這次來和州卻是曉得的。 鄧健麾下八千人,為諸將軍之冠。 這次打和州帶來七千,還有一千留守曲陽。 杜老八五千人,唐光五千人。 杜老八原來是三千人,后加上林瑾率的的一千人馬,就是四千人。 唐光之前就是四千人。 兩人打小和山,招降山匪兩千人,如今都在濱江營cao練。 按照鄧健、水進之前剿匪之例,這兩千人兩人平分,就每部五千人。 霍五直接統帥的兵卒,之前是一萬,撥了三千歸水進,只有七千,比鄧健還少。 其中不少新兵,這次出征烏江更是只帶了三千人。 之前他以為霍五是削減他的勢力,才收了他兩千人馬,以后也會限定他麾下兵卒人數。 可有鄧健、杜老八、唐光等人例子在前,他曉得自己想多了。 同亳州孫元帥與柳元帥死把著軍權相比,五爺的行事果然不同凡俗。 想必那計劃送往濱江營cao練的和州兵,也是另有用途。 果不其然,霍五對諸人道:“和州兵性子太綿,打仗不放心,守城估計也難……看看能不能cao練出來,實在不行以后只能充作輔兵,無戰事時修路通渠、改善民生,戰事時臨時充作各部,運送糧草后勤……” 和州四縣,只烏江縣與和州城打了兩次,地方才出降。 含山縣與江浦縣,都是望風而降。 滁州軍在兩縣安排的內應,壓根就沒用上。 和州軍戰力之弱,可見一斑。 眾人都沒有異議。 霍五又道:“三縣縣尉,你們舉賢不避親,可從麾下選人出來擔任……只是立下一個規矩,誰舉薦,誰擔責……日后若是有欺壓百姓、背叛滁州軍之舉,我只尋各位說話……” “這是應該的,五爺信任咱們,才讓咱們舉薦人手,可不得咱們作保!”唐光痛快附和道。 早年青蛇寨的老伙計,有上了年歲不愛動的,正好可安置在含山養老。 五爺此舉,亦是體恤大家。 杜老八抓了抓后腦勺:“我那邊都差不多啊,總不能留林小子在那頭……”說到這里,望向林師爺:“林先生得幫老八參詳參詳,看回頭留哪個……” 他是不愛動腦子的,遇事詢問林先生或霍五,這是早年的老習慣。 馮和尚看在眼中,心中驚詫。 這林先生接連“背主”,卻依舊受到重用,座位還在杜老八、唐光兩位領兵大將位次前。 更難的是的,這杜八爺論起來也是他的“舊主”,兩人卻依舊是毫無嫌隙模樣。 林師爺的獨孫,跟在杜老八身邊,是杜老八的義子。 杜老八沒有娶親生子,這義子就是最親近的晚輩。 日后若無意外,杜老八麾下人馬,就是這位義子接班。 林先生的底氣,就是這個么? 林師爺笑道:“八爺手下幾個千戶,八爺可問問有沒有主動留守的?!?/br> 杜老八手下的幾個千戶,就是當初背叛馬老六跟著他走的那幾個把頭。 那些都是馬寨主早年的小兄弟,年歲也都不輕,不乏有想要太平養老之人。 杜老八點頭道:“好,那我就問問他們,讓他們自己拿主意!” 竟是對林師爺言聽計從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