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中尉蔡江試著問道:“可否急調北疆的兵馬來增援?李牧將軍麾下還有七萬精銳鐵騎啊?!?/br> “唉,恐怕不行?!逼皆碱^緊鎖:“上個月北疆送來的戰報,諸位應該都知曉的。原先呢,只有匈奴犯我邊境,可是近來東胡也蠢蠢欲動,時常呼嘯而聚,入侵我北部城鎮。北疆軍團的防守壓力驟然增大,此時一旦被抽調回來,導致兵力空虛,很有可能會讓這兩支異族趁機作亂,造成更大的破壞?!?/br> 國尉杜卓沉吟片刻,說道:“老臣贊同平原君的看法。北疆的兵馬絕不能輕易調動,否則邊境一亂,等于兩頭都出了大麻煩,到時候顧此失彼,更難處置?!?/br> “那你的意思呢?”趙王問道:“果真是要征調新兵嗎?” “恐怕只能如此了。各地貴族豢養的私兵武裝,外加各個郡縣內十三歲以上的男子,只要不是缺胳膊斷腿的殘廢,悉數征召入伍!”杜卓的白胡子微微抖動,沉聲道:“依老臣看,盡快召集整編新的部隊,除了救援趙括大軍的作用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意義,那就是防范秦軍進一步的入侵,全力保衛國都?!?/br> 趙王不禁微微一愣,旋即又明白過來,訝然道:“你的意思是說,這次秦國真的有可能困死寡人的四十萬大軍,然后繼續進兵邯鄲?” 杜卓點了點頭,語氣顯得非常凝重:“我王明鑒,眼下是不能不做這個最壞的打算啊。咱們即便在短時間內集結出新的部隊,但如果想馳援長平前線,解救趙括他們,也只能通過太行糧道這一條路,前往百里石長城那邊才行。若老臣所料不錯,此時秦國人肯定也從別的地方調集了兵馬,于長平戰場的外圍區域構筑堅固防線,以阻止我們援兵的去路。一旦救援進展的不順利,被敵人包圍的數十萬大軍恐怕支撐不了多久的?!?/br> 趙王的面龐上猶如罩了一層含霜,看上去蒼白而冰冷。他很想直接否定掉杜卓的這個判斷,但他也非常清楚,經驗豐富的老國尉所言不虛。 就眼下的惡劣局面而言,即使他手上再多出大批兵馬,也未必能成功突破秦軍的阻擊陣地,接應趙括等人突圍。而且說不準,還會一不小心又掉進了對方設下的陷阱之中,造成更大的損失。 到了那個時候,莫說長平大敗、邯鄲不保,可能整個趙國都要跟著萬事休矣了。 兩下權衡,那四十五萬主力固然重要,但自己的安危更是不容有失。魚與熊掌二者兼得,自然是最好的情況,可如果真要二選其一的話,那么任何東西都比不了他趙王金貴。 思忖了片刻,趙王長嘆一聲,悶哼道:“無論怎么樣,召集新軍都勢在必行。一方面,盡快加強邯鄲的防御力量,以備不測,另一方面,還是要想辦法給趙括提供支援,起碼得送些糧草過去,讓將士們有力量突圍自保!” 第六百二十一章 新任主將趙晶 在趙國的朝堂會議之上,趙王最終定下了應對危機的基本策略:戰力強悍的北疆軍團暫時穩住不動,全力盯緊蠢蠢欲動的異族勢力,朝廷則另外緊急征召十三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適齡男子入伍,同時,下令動員調集各地貴族豢養的門客私兵,共同組建新的部隊。 根據司徒府的粗略估算,以此等集結力度而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全國范圍內大概可以匯聚八到十萬新戰士。盡管由于年齡放寬、征召倉促等原因,新軍兵員的素質肯定遠遠不如之前的那四十五萬大軍,以這樣的部隊實力,想去突襲秦國人的阻擊防線,解救正在被圍困的趙括他們,肯定是力有未逮的。但是,若將這些人用來拱衛都城邯鄲,那么無論是人數規模,還是架子氣勢,總歸還算是一種非常必要的心理安慰。 至于說究竟由誰來擔任這支新軍的總指揮,趙王一時間又有些犯了難。能打仗的將軍幾乎都跟著趙括上了前線,而老將軍廉頗則因為積勞成疾,再加上心情沉重郁結,一回來也立刻病倒不起,根本無法重新上陣。 所以此時放眼朝堂,居然再沒有合適的人選去統領新組建的部隊。 他沉吟片刻,最終將目光落在了趙晶的身上。趙晶之前頗受趙括的認可和賞識,無論能力還是眼光,都屬上上之選,而且此人沒有任何朝堂派系的根基,算是他著力培養的少壯派嫡系中的代表人物。 尤其是此次長平大戰,趙晶思路清晰、臨危不亂,居然能夠在白起的手里全身而退,帶領麾下兵馬整建制的平安撤回邯鄲,足見此人也有不俗的軍事才能。 想到這里,趙王暗暗有了主張。他當著大臣們的面,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打算讓趙晶坐這個新軍團的主帥之位,不知眾人意下如何。 說實話,目前趙國朝中也確實再無其他可用的大將。朝堂上那為數不多的幾個高級武官,要么是文臣半路轉行的,要么是年紀太老,早已失了勇悍銳氣的,一想起之后有可能要面對戰無不勝的秦國鐵軍,誰也沒有膽量主動跑出來接這個差事。 于是,大家對于趙王的這個想法,都沒有當即表現出什么明確的反對意見,基本上等于是默認了趙晶這個臨危受命的新主將。 趙王見眾人沒有異議,便隨即宣布了旨意,由趙晶統領原先從戰場上帶回來的那三萬兵馬,另外再加上即將征召的近十萬新軍,一邊拱衛都城邯鄲,一邊尋機增援被困在長平戰場上的主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