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敵軍來襲!敵軍來襲!戒備,戒備!”秦軍將校們聲嘶力竭的吼叫,被對面的戰鼓聲和周圍的暴雨聲完全壓制,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天空中偶爾掠過的閃電光亮,照的丹水河中那密密麻麻的身影,就仿佛幽冥地獄中放出了無數惡鬼,早已將滿營的秦軍嚇得呆若木雞,不知所措。 直到一萬重甲步兵順利登上河岸,近在咫尺的時候,秦國人才終于從茫然中反應過來,紛紛抄起武器,奮力抵擋。 然而,一切都晚了。 趙軍重甲兵的任務非常明確,他們一邊拼命砍殺擋在自己面前的秦軍戰士,一邊迅速破除前沿的拒馬鹿砦,只不過一頓飯的功夫,秦國的陣線便徹底陷入到了支離破碎的境地。 尚在苦苦支撐的秦軍將士,這個時候突然聽到了一陣恐怖的雷聲,那悶雷并不是從空中傳來,而是自腳下的地面,滾滾而至。 數萬趙國鐵騎,開始向丹水河岸發起沖鋒。 完了,全完了。每一個秦軍將士的心中,都不約而同的騰起了這個絕望的念頭。 眨眼之間,無數戰馬躍上灘岸,狂飆突進,朝著秦軍的縱深陣地狂殺猛沖。剛剛組織起來的七個秦軍方陣,還沒來得及向岸邊防線推進,就被趙國騎兵軍團迎頭撞上。 在黑暗的雨夜之中,數不清的秦國戰士被沖散、被撞翻、被活活的砍死或踩死,幾乎毫無抵抗之力。 慘烈的屠殺沒有持續多長時間,趙軍方向再一次傳來了驚天動地的殺聲。兵力達到五萬之眾的步兵集團,緊緊跟在騎兵的后面,向秦軍發動了全面總攻。 漫山遍野的趙軍,仿佛比驚雷更猛烈,比暴雨更密集,就在秦國最后一道防線被趙國騎兵徹底撕碎的時候,輕步兵如巨浪般呼嘯而至,轉瞬將僥幸未死的秦軍士兵徹底淹沒。 從五更開始進攻,到秦軍陣地被完全突破,趙國人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堪稱摧枯拉朽之勢。一萬七千余名秦兵當場戰死,而更多的人則是四處逃散、潰不成軍。 秦國人的大本營、老將王龁的指揮中樞——泫氏城,此時已經完完全全、毫無遮攔的暴露在了趙軍先鋒兵團的面前。 身處后方的趙括收到戰報,不禁大喜過望,當即命令第一攻擊群集中優勢兵力,向泫氏發起更加猛烈的進攻,同時其他五路負責牽制秦軍的部隊,也立刻由佯攻轉為強攻,全力突破當面之敵,并且大膽實施追擊,務必不讓對方有任何喘息之機。 第二攻擊群的二十二萬主力大軍,則提前進入出發陣地,隨時準備在主將的率領下,向對岸挺進。 在接到趙括的命令后,趙軍先鋒兵團立即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部署,由李墨指揮五萬輕步兵包圍泫氏,開始攻城作戰。重甲步兵、騎兵和弓箭兵混合編隊,分成兩個方向,在趙養乙的帶領下為攻城部隊壓陣,時刻準備阻擊前來增援泫氏的各路秦軍。 慘烈的攻城戰,在天明時分正式拉開了帷幕。 這個時候,已經完全反應過來的秦國軍隊,不再像之前那樣驚慌失措、只顧逃生了。這支天下無敵的精銳之師,在被對方結結實實的打了一記悶棍后,終于亮出了自己沾滿鮮血的獠牙。 第六百零九章 血戰 此時負責守衛泫氏城的秦軍部隊,是在整個秦國戰斗序列中素有“銳士”稱號的商於軍團。 該軍團始建于商鞅變法的中后期,乃是當時的秦國國主、秦孝公嬴渠梁,依照商鞅關于獎勵耕戰、革新軍制的宏偉構想,親手打造出來的秦國四大新軍之一。其主要的兵員,基本都是來自于商於郡的子弟,故而稱為“商於軍團”。 經過幾十年的戰火淬煉,這支曾以商鞅的封地命名的銳士軍團,在大秦內部可謂功勛卓著、戰力無雙。鐵與血鑄就的無上榮譽,也早已經成為了軍團一代代將士們內心深處的堅強烙印。 正因為如此,不論是誰擔任秦軍主將,在對外征戰之時,往往都喜歡把商於軍團作為中軍的主力部隊,帶在自己身邊聽命調用。 而此番長平之戰,大將王龁也不例外,仍舊以商於軍團的兩萬兵馬為核心,專責拱衛指揮中樞所在的泫氏城。 面對來勢洶洶、輕而易舉就撕碎了秦軍防線的趙國大軍,商於軍團毫無懼色,兩萬多戰士一邊收攏死里逃生的戰友,一邊彎弓搭箭、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抵擋趙軍的猛攻。 趙國大將李墨,挾著之前突襲大勝的威風,沒有任何猶豫遲疑,才一抵達泫氏城外,便命令麾下五萬兵馬將整個城池團團圍住,從四面八方對秦軍發起了浪潮般的攻勢。 轉眼之間,小小的泫氏城頭上,戰云密布、殺聲震天。下了一夜的狂風暴雨,此時不但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反而隨著趙軍的沖鋒,變得愈加猛烈起來。 身穿簡易皮甲的趙軍輕步兵們,此刻仿佛已經陷入到了某種徹底的癲狂狀態,一個個嘴里叼著刀劍,手腳并用,順著竹梯拼命向上攀爬,完全不在乎迎頭飛來的羽箭、石頭和guntang的火油。 泫氏城就像是一塊巨大的方糖,周圍則爬滿了數也數不清的螞蟻,正密密匝匝的蓋滿這個糖體。 而防守此處的秦軍將士,這會兒也已經殺紅了雙眼,他們紛紛扯掉礙事的甲胄,赤著上身,抄起一切可以給敵人造成傷害的物品,發瘋般的卡在城墻邊緣,幾乎是用血rou之軀硬頂著趙軍,不讓對方能有寸進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