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胡義嘿嘿一笑,道:“大將軍莫怪下官說話直,不中聽。您抽調寶貴兵力協助運糧,下官非常感激。不過,三萬人馬沒辦法當十萬民夫來使,五天之期我仍舊沒法應承?!?/br> 趙括眉頭緊鎖,慍道:“那你說需要幾天?” 胡義略微盤算一下,應道:“五天時間,最多能攢出五萬石的軍糧。您要知道,將士們每天也在消耗大量的糧食,想要在這個基礎上額外囤出一定的儲備,并非易事。這么一邊運輸、一邊消耗,還要盡量積攢的話,湊齊十萬石,至少需要十到十二天?!?/br> 他頓了頓,又補了一句:“如果運氣不好,遇到了連日大雨的話,糧食在路上的損耗會進一步加大,恐怕……十二天也不夠?!?/br> 第五百九十七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 聽胡義這么一說,趙括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的盤算:五天的光景,若是真的能積攢富余出五六萬石口糧,倒也還可以勉強接受。 只要我下達命令,讓全軍吃飯節省一些,比如每日的分量減半供應,那么將就著對付十來天的時間,應該不成問題。只要有這十天的糧食保障,整個大軍就能出擊百里以上,無論是打垮秦軍,還是追擊秦軍,在短期內,都不用特別擔心缺糧的問題。 畢竟,后方還有大糧山的輜重營在,只要此地不失,他們便可以持續不斷的運來新的補給,因此,也就完全沒有什么后顧無憂了。 想通了此節,趙括微微的點了點頭,沉聲道:“好吧,那就按照胡長史說的,你們盡全力在五天內,額外儲備五萬石口糧。本帥調給你們典府的三萬精兵,今天就會去大糧山營地報到。首先把他們用在太行山里的輜重運輸上,等到五天之后,把糧食湊齊了,這三萬人也不必急著歸隊,可以轉而負責守護大糧山輜重營,防止秦軍偷襲?!?/br> 胡義見趙括終于肯松口了,不禁是心中大喜,連忙滿口答應下來,說自己保證完成大將軍的命令,絕不耽誤。 站在旁邊的趙亮,方才一直在運用讀心術,暗暗探查趙括的盤算和想法,此時,他忍不住在心中感慨:趙括這家伙,毀就毀在了兩件事上,一是求勝心切,二是紙上談兵。為了能夠盡快與秦軍展開決戰,居然會想出“節省口糧”這種不切實際的餿主意。 要知道,任何一個有作戰經驗的指揮官,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否則絕對不會在戰士們的吃飯問題上打折扣。尤其是眼下即將面臨決勝之戰,更應該千方百計的補足了物資之后,再發起全面的進攻。 說的更簡單直白一點,如果預計要打十天的仗,那就得想盡辦法準備出二十天的軍糧來。因為戰場上的形勢可謂瞬息萬變,誰也無法準確知道,交戰的時間到底會拖多久,而一旦軍中出現了糧草不濟的狀況,哪怕你占據著優勢上風,也極有可能會轉瞬崩盤。 所以,像趙括這樣計算全軍口糧的需求,不僅不考慮多打出一些富余量來,而且還妄圖通過壓縮日常供給的方式,將糧草卡在一個緊緊張張、勉強夠用的程度,簡直就是拿全軍將士的生命當兒戲。 不過,歷史往往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 趙括慘敗于長平,是多方面因素疊加在一起的結果,而其中也恰恰包含了他對于糧草輜重的輕忽怠慢。 四十五萬趙國大軍被白起圍困在山區之中,原本還有一拼之力,可最后正是因為出現了斷糧的危機,才導致他們無法再戰,終究只能選擇棄械投降。 趙亮在腦海中想象著將士們那種有心無力、屈辱認輸的悲慘場景,心中不禁有些戚戚然,甚至有那么一瞬間,他都想開口提醒趙括,應該再多儲備些軍糧,才可與敵交戰。 但是,身為反穿越調查局的特工人員,趙亮的使命是維護歷史原貌不被穿越者改變,自己當然更不能去干擾歷史的正常進程。因此,面對著趙括異想天開的幼稚念頭,趙亮也只能默不作聲,任其發展。 商量妥了籌備軍糧的各項事宜,胡義不愿在此處多做耽擱,于是便向趙括施禮告辭,領著趙亮轉身離開。 兩人剛一走出主將的大帳,胡義便笑嘻嘻的低聲問趙亮:“兄弟,你覺得怎么樣???” 趙亮曉得他是什么意思,同樣壓低聲音,笑著附和道:“長史大人神機妙算,把趙括耍的團團轉,屬下算是開眼啦。之前公主給咱們定的界限,就是維持三到五天的軍糧儲備,現在趙括已經明確點頭同意,你我二人不辱使命啊?!?/br> 他略微頓了頓,又說道:“不僅如此,我們還意外收獲了三萬趙軍精銳,之后對于輜重營寨的安全保障,心里也更加有底了?!?/br> 胡義大感滿意的點點頭,邊走邊說道:“其實這些都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只要趙括手中的糧草一直不充足,他就不敢輕易率兵出營、去主動挑戰秦軍,那樣一來,廉頗老將軍之前定下的固守策略,便可以繼續執行。只要再拖上個一年半載,秦國人準保會支撐不住,等到了那個時候,咱們大趙勝利的機會就來啦?!?/br> 聞聽此言,趙亮不禁在心中暗道:對不起啊,胡大哥,您老這如意算盤肯定是打不響了。趙括那個愣頭青,剛才已經下定了決心,就打算用區區五萬石軍糧,去死磕秦軍了。 說句實在話,無論是狠辣果決的晉陽公主趙琦,還是像胡義這樣的老臣子,他們之所以處處掣肘趙括,除了因為朝堂中爭權奪勢的考量外,很大程度上,還是源于認可廉頗所制定的戰略:盡量避免與兵勢強盛的秦軍正面交鋒,通過固守拖延的方法,將對方補給線過長的劣勢不斷放大,直至耗到秦國無奈撤兵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