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這些人全都累得面容憔悴、步伐踉蹌,一刻不停的大口喘著粗氣,仿佛隨時都會一頭栽倒??墒?,他們的眼睛里,卻都閃著光。 那種亮晶晶的目光,是希望,對于勝利的希望。 他耳邊聽到最多的,全是民夫百姓們相互鼓勁兒、不甘落后的話語: “老伙計們!再加把力啊,前方的將士們還等著咱吶!” “我兩個哥哥都上陣殺敵了,絕不能讓他們餓肚子!” “大王不是說了嘛,這回秦國欺人太甚,非要把咱趙國活活逼死,咱說什么也不能認了這個慫!你們說對不?” “沒錯!孩子們都上前線,打他狗日的秦國啦!剩下我們這些不中用的老東西,還不趕緊賣把子力氣?” “阿爺,俺不累,俺還能再扛一袋!你放俺背上!” “咱們多往前面送一斗糧食,孩子們就多一分氣力,打起秦軍就更猛,那可都是咱自家的子弟啊?!?/br> “二叔,你別小瞧我們女人吶,黑娃他爹參軍之前,我也是成天跟著他下地干活的,什么苦都能吃得!” 此時此刻,趙亮的心中不禁有些惻然。 也就再過個把月的功夫,白起指揮的秦國鐵騎就將徹底困死趙軍,再然后,便是那場震驚天下、流傳萬世的坑殺四十五萬降卒的慘劇。 而在那些死難者當中,就有眼前這些百姓的兒子、丈夫和父親。 更可悲的是,他們自己并不清楚,現在拼盡全力給前線輸送的糧草,居然有可能成為最終害死自己親人的“毒藥”。 倘若糧食欠缺,趙括恐怕還得掂量掂量,要不要貿然主動出擊,去找秦軍決一死戰;可是一旦糧食充足,那么長平前線的戰爭走向,就會朝白起所設想的軌道上傾斜了。 世間之事,往往就是這樣,充滿了矛盾與諷刺。那些所謂“該做的”,到底“應該不應該”,恐怕除了極少數的幕后cao縱者,沒有誰能真正說得明白。 而作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人們往往并不清楚,某個了不起的歷史拐點,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又是怎樣發展的,更不清楚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發揮了一種什么樣的作用。 他們是如此的單純、如此的善良,如此的堅信著自己愿意堅信的一切,同時,他們又是如此的可憐,可憐得令人心碎。 第五百九十六章 討價還價 騾馬最多、體力最好的運糧隊,在沒有雨天的阻滯下,想要走完崎嶇的太行山路,順利抵達大糧山營地,起碼也得用十天的時間。而那些以老人和婦女居多的隊伍,則往往要花上半個多月的功夫,才能完成一次運送。 有鑒于此,趙國的軍需官們想出了接力的辦法,上百支隊伍分布在山路當中,各管一段,第次前行。這樣一來,每個隊伍只需要走上幾十里而已,既充分保證了體能和腳力,又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自己的任務。 通過這種接力運送的方式,糧草從滏口陘要塞出發,到大糧山入庫,平均時間控制在了十二天左右,再加上分批次不停滾動發貨的優勢,完全實現了糧食源源不斷運抵前線,幾乎每天都有新物資到位的境況。 不過,當胡義和趙亮他們離開滏口陘要塞之后,從那里發往大糧山的糧草忽然明顯減少了。就好像有人在故意控制節奏似的,原先每天發送一萬五至兩萬石的糧食,被改成了第一天發五千石,第二天發一萬石,然后第三天又只發五千石,第四天則再恢復成一萬石,周而復始。 就這樣,趙亮一行人慢慢悠悠的在太行山里走了十幾天,終于抵達丹水防線的時候,大糧山營地的糧草儲備量已經下降至只有三天的危險警戒線了。 比他們早七天到達這里的趙括,一聽說典府的大爺們可算是來了,立即傳令召見。 胡義和趙亮不敢怠慢,趕忙聯袂來到了主帥大帳,向趙括復命。甫一入帳,趙括便立刻從坐塌上蹦了起來,連聲詢問糧草何故會出現短缺。 典府長史胡義為此早有準備,面對主將的質問,他不慌不忙的解釋,近來天氣惡劣,太行山路異常難走,而且運糧的民夫經過之前長時間的辛勞,體能狀態出現大幅下降,所以沒辦法保證穩定的運輸量。 趙括聽得眉頭大皺,不客氣道:“你說的那些我不管!本帥奉大王之命,馬上要部署決戰秦軍的方略,軍糧一環絕不能出現紕漏。胡長史,限你五天之內,必須給本帥備齊十萬石糧草,否則軍法從事!” 胡義聽得心中冒火,表情卻仍舊顯得非常平靜:“大將軍言重了。下官隸屬典府,同樣是大王欽封的軍需官,對您只有協助之責,而無從屬之分。五天湊出十萬石軍糧,下官辦不到,大將軍要對我動用軍法,恐怕還得先問過我的上司、典府將軍許練許大人才行?!?/br> “你!”趙括被對方氣得七竅生煙,指著胡義的鼻子,跳腳怒斥道:“豎子狂妄!本帥乃是前線主將,麾下四十五萬大軍皆在我的執掌之中,你算個什么東西,竟敢拂逆本帥的將令?!故意耽擱軍機,信不信我立刻斬了你!” 趙亮見狀嚇了一跳,生怕趙括這個愣頭青真的當場動粗,連忙在旁邊勸解道:“大將軍息怒,請聽在下解釋幾句?!?/br> 沒想到,趙亮不說話還好,一說話趙括的火氣更大。他瞪了趙亮一眼,喝道:“區區一個公主府門客,有什么資格在此說話?上次毀壞了我殺敵利器的賬,還沒跟你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