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他略微頓了頓,凝視趙亮沉聲道:“請問閣下,你覺得孫某會輕易放掉今天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嗎?” 第四百章 戰爭邊緣 孫武的這番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從吳國爭霸大業的角度上考慮,他今天是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就算之前吳王夫差對此尚有些搖擺猶豫,他也必須抓住眼前這個機會,來個先斬后奏、既成事實。 只要能趁機擊敗勾踐,或者挑起兩國的大戰,便可以順利鏟除吳國身旁這個不穩定因素,為之后的北進中原、問鼎天下掃清障礙。 也就是說,即便孫武相信富桑之前所發生的一切,都僅僅是一場誤會而已,那他也不會改變主意。作為指揮官,他需要的并不是一個解釋,而是一個借口。 不過,如此權謀考量,孫武勇于坦然相告,趙亮內心還是非常佩服的。 他略作沉吟,問道:“上將軍,我有一事想要請教?!?/br> “閣下直言?!睂O武從容的點點頭。 “請問,‘勢者,因利而制權也’這句話,該怎么理解?” 孫武眼睛一亮,好奇道:“咦?閣下竟然讀過孫某的兵法十三篇?” 趙亮微微一笑,誠懇的說道:“不敢說倒背如流吧,但至少也拜讀了幾十遍。您那些關于治軍打仗的思想,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我才想到要向您請教?!?/br> 孫武顯然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耐心的解釋道:“孫某所說的勢,是指按照敵我雙方的條件,建立某種形勢,進而掌握戰爭的主動權。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此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來改善民心、士氣、戰備、策略等關鍵環節。而能得勢者,則往往會立于不敗之地?!?/br> 趙亮按捺著作為一個粉絲應有的激動心情,繼續順著自己預設的邏輯說道:“那么,您又是怎么理解‘哀兵必勝’這個說法的呢?” 孫武毫不猶豫的答道:“驕兵必敗,哀兵必勝。此言雖然并非絕對,但確有一定道理。所謂哀者,是指一國之眾或一軍之眾形成了一致的悲憤心緒,進而上下同欲。孫某以為,在通常的情況下,受到壓迫而奮起反抗之軍,往往更能爆發出強大的戰力,并在決戰中贏得最終的勝利?!?/br> 趙亮點了點頭,鄭重道:“請問上將軍,爭霸之道與存亡之道,哪一個更容易出現哀兵呢?” “當然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問題了?!睂O武回答:“爭霸乃君王所欲,而存亡之事,則影響著萬千軍民?!?/br> 趙亮聞言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么上將軍為何還非要逼著整個越國成為恐怖的哀兵呢?” 他不待孫武說話,繼續道:“越王之所以能奮發圖強、感召民眾,正是因為前有兵敗之恥,后有吳國之壓?,F如今貴方苦苦相逼,非要置他于死地不可,越國將士百姓會怎么看怎么想?今日之戰,慢說吳軍未必有把握擊殺越王,就算你們真能僥幸得手,接下來吳國將要面對什么,上將軍難道從來沒有想過嗎?” 孫武被他問的不禁一愣,頓時陷入沉思。 趙亮眼見有戲,接著說道:“我之前到了越國,曾真真切切的感受過民間那種壓抑的氣氛。每一個越人都因為自己君主戰敗被俘、為奴三年而抬不起頭來。這個時候,倘若他們聽說,即便是越王受盡屈辱、越國年年進貢,卻仍不能換來吳國的寬容,非要把他們趕入絕境才肯罷休,那么上至耄耋老者,下到待哺孩童,人人皆會變成可怕的哀兵,萬眾一心向吳國復仇!上將軍,難道這就是您在兵法中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嗎?!” 這一番合情合理、義正辭嚴的質問,立馬把“兵圣”懟得啞口無言。愣怔了片刻,孫武忽然老臉一紅,對著趙亮拱手施了一禮:“先生之言,孫某受教了?!?/br> 他抬起頭來,語氣懇切的說道:“之前的確是我想窄了,只懂得著眼于兵事,唯恐大軍北進中原,國內兵力空虛,會給越王可趁之機。然而我卻忘記,真正的制勝之道,并不在于軍力的強弱多寡,而是民心的向背離合。趙先生真乃治國治軍的大才!孫某佩服!” 趙亮被自己的偶像夸得有些不好意思,連忙謙虛道:“哪里哪里,上將軍才是兵家至圣,我這點微末道行,純粹是關公面前耍大刀啊?!?/br> “關公?關公是誰?”孫武好奇道。 趙亮暗罵自己愚蠢,含含混混的解釋:“哦,他是我晉國老家那邊一個玩兒刀的,手藝了得,所以我們經常喜歡用他來打比方?!?/br> 孫武表示理解的點點頭,并未繼續糾結關公的問題,轉而說道:“趙先生,你講的沒錯,眼下我們兩邊開戰,未必是明智之舉。不過,你方確實越境在先,實同侵犯我國,這樁公案又該如何了結呢?” 趙亮聽他這么問,趕緊答道:“剛才一開始就說了,越王此時也頗感后悔,不該因為范蠡被扣而如此沖動。所以,他特意囑咐我向上將軍轉達歉疚之情,并愿意賠償貴國一切損失、撫恤傷亡人員。同時,他還會親筆寫下罪書,向吳王請罪?!?/br> “嗯,果能如此,那是最好?!睂O武微微頷首,接著又問趙亮道:“子胥兄目前情況如何了?他的人身安全有保障嗎?” “這個請您盡管放心?!壁w亮回答:“我家大王再糊涂,也不敢把伍子胥大人如何如何啊。他現在一切安好,隨時可以來見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