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我明白啦!”小王爺一拍腦門:“你是指太廟?” 寇準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壞笑:“沒錯,太廟里供奉著太祖太宗皇帝的神位、皇陵里安放著太祖太宗皇帝的棺槨,那些豈是能夠輕易牽動的?但是不遷走,又總不能眼睜睜的留給敵人吧?” 小王爺嘿嘿樂道:“寇相啊寇相,我說你也太絕了,這招兒簡直能把皇叔給逼瘋!” “殿下可不要捧我,”寇準指指趙亮:“這還多虧臨安侯一語點醒夢中人呢?!?/br> 趙亮眼珠一轉,滿臉都是促狹的笑容,低聲說道:“我還有一招兒更絕的,就是不曉得你們敢不敢嘗試一下?” 翌日五更,滿朝文武按時來到皇宮,準備上朝。 不過,今天這里的氣氛與往常相比,顯得格外詭異,竟然把負責監督禮儀規矩的糾察御使們,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喘。 一多半的朝臣官員,都在自己的烏紗長翅帽上綁著白色布條,腰間也系著麻繩,個個哭喪著臉,仿佛是昨晚親爹去世一般。八千歲趙明和臨安侯趙亮更加夸張,倆人干脆直接披麻戴孝就跑來了。 有個御林軍的將官還打算上前勸阻一下,可險些被小王爺當頭掄了一金锏,頓時沒人再敢多說半句,只能眼睜睜看著那群好似出殯的隊伍,徑直走進朝堂之中。 陳堯叟和王欽若等一班“遷都派”大臣,也被眼前奇景弄得有點莫名其妙,不清楚這些人在搞什么名堂。 但是眼見八千歲領頭,只能抱著“咱也看不懂,咱也不敢問”的心態,默默瞧著熱鬧。 功夫不大,在一陣安然祥和的鐘聲里,宋真宗步履端莊的走進大殿,開始今日的大宋朝會。 然而,他的屁股還沒坐穩呢,立刻就被滿朝的喪氣氛圍給整懵逼了:哎呦臥槽?這是什么情況?怎么文武百官都戴上孝啦? 他強迫自己定了定神,確信不是眼花后,茫然問道:“眾位愛卿,朕還沒嗝兒屁呢,你們如此打扮成何體統?” 沒想到話音剛落,八千歲便俯身在地、嚎啕大哭,趙亮也假裝哭天抹淚的陪著小王爺一起跪倒。大宋同平章事、宰相寇準以八千歲的哭聲為背景音樂,昂首闊步的走上前,拱手說道:“陛下,臣等是在舉哀?!?/br> “舉哀?舉哪門子哀?”宋真宗一臉黑線:“朕一向龍體康健、活蹦亂跳,朝中目前也沒有什么國殤,舉哀之事,從何說起呢?” 寇準朗聲道:“啟奏陛下,這是在舉太廟皇陵之哀!臣等無能,守不住堂堂國都,連累先皇和列祖列宗也不得安寧。王大人和陳大人建議躲避遼軍鋒芒,另選京城,讓陛下和朝廷盡快轉移,那么勢必要更動太廟里的祖宗靈位,而且還得給太祖皇帝、太宗皇帝、以及諸位先太后、先太妃、旁系親王和配享太廟的開國功臣們,安排大規模的移陵遷墳。所以,臣等皆須披麻戴孝、舉哀三年?!?/br> 一聽這話,宋真宗當時就坐不住了,騰的一下站起身來,拍著龍案怒道:“胡鬧!誰說要遷都啦!” “???不遷都嗎?”寇準聞言一愣,故意裝傻道:“難不成要跟遼國拼死一戰?” 宋真宗此時也明白過來了:真要遷都,就不能把老爹老媽的棺材留在這里,否則一旦落到契丹人手中,非得被天下人罵死不可;但是若要移動祖先陵寢,帶著棺材一起跑路,傳出去更是沒臉見人,不說遺臭萬年吧,至少也得成為千年的笑柄。 于是,他急道:“河北絕不能丟!天下絕不能丟!祖宗更不能丟!立刻傳朕的旨意,舉全國之力,跟契丹這幫龜孫兒拼啦!” 此言一出,站在臺下的王欽若和陳堯叟當場懵圈:我去?說好的朝堂辯論呢?老子準備了一夜的資料和說辭,連個泡都沒來得及冒,比賽就結束啦? 不過此時此刻,他倆也不敢再吭聲了,因為給先帝遷墳的事兒太大啦,誰碰誰死! 眼見滿朝文武都噤若寒蟬,無人重提遷都之議,寇準沖一旁的趙亮眨眨眼,又對宋真宗道:“陛下,既然圣心決斷,要與外敵拼死一戰,那么是否趁上朝的機會,商議一下抵御遼國的對策呢?” 這話說的很有道理:既然打算頭鐵到底了,那還是趕緊商量商量,接下來怎么打吧。 宋真宗無奈的暗嘆一聲,今天朝堂的議題本來是“遷不遷都?往哪遷都?”現在倒好,稀里糊涂的變成討論“如何跟契丹人死磕”了。 他擺了擺手,沒好氣道:“你們先給朕把頭上的白布條速速撤了,朕看著心里堵得慌!一幫龜孫兒,勸諫君主也不講究個方式方法,想氣死朕嗎?” 八千歲率先起身,一邊嘿嘿傻笑,一邊帶頭脫去孝服??軠蔬@一派的大臣們見狀,也紛紛解下帽子上的白布條,恢復了正常的狀態。 宋真宗知道自己又被這伙人擺了一道,沒精打采的問:“眾位愛卿說說吧,接下來該怎么辦?” 聽到皇帝開口垂詢,文武百官立刻各展奇謀,拿出自己的抗敵大計。 有的人提出,征召河北當地的青壯鄉民,組織幾百個殺敵小隊,四處偷襲sao擾遼國大軍,搞得契丹人一日都不得安寧; 有的人提出,立刻調集南方各路兵馬,從泉州乘船出發,經大海北上,在遼東秘密登陸,進攻契丹人的后方大本營,迫使他們退兵。 還有人提出,聽說南詔大理那一帶的蠻族藤甲戰士非常厲害,個個都被巫師做過法,能夠刀槍不入。朝廷不如花點兒錢,把他們租借過來跟遼軍干架,反正不管誰死,大宋都不用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