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啟發
皇太后跟著康熙回京之后,便一直安分地待在寧壽宮里,直到她得知康熙要親征準噶爾時,這才變了臉色。 雖說康熙不是她親生的,可至少有兒時的情份在,可真要換進孫子上位,除非是由她教養的五阿哥,否則不管是誰,她以后的日子都不可能比現在過的好。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安分了一段時間的皇太后不得不把康熙請過來。 康熙回京之后倒不是不想給皇太后警告,而是還不待他開口,皇太后就安分下來了。再則他一心想要攻打準噶爾,自然要把心思放在打戰需要的準備工作上。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他既然有心收拾準噶爾,那么該準備的就一定得準備妥當,不然真要像打三藩時,一拖好些年,這好不容易平穩下來的局面怕是又要亂了。 原本皇太后派人來請,康熙并不想理會,卻駕不住她三番四次地派人來請,萬不得已,康熙便應下了,只是在去寧壽宮之前,他去了一趟永和宮,親征的各項事宜都已經準備妥當,康熙原想著在出發之前到永和宮里坐坐,算是緬懷一下同云汐相處的過往,卻不想半道還是讓皇太后派來的人掃了興。不過即便這樣,康熙也沒能改變之前的決定,而正是如此,他才能憑著在云汐書房里的隨意一瞥得到啟發。 蒙古的屬地就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地處邊界,環境惡劣,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是水草豐茂之地,不然科爾沁為何要背靠大清占據草原上水草最為豐茂的地方。再則蒙古各部雖然明面上對大清表示了臣服,可私下里不少人都打著別的主意,甚至一直都不能端正自己的態度,妄想恢復往日的榮光,而準噶爾叛亂就是最好的例子。若他不顧一切就這樣冒冒然然地發兵反擊,怕是要被噶爾丹牽著鼻子走,畢竟草原是噶爾丹的地盤,他對環境熟悉,肯定也有應對之策,若他沒有可以相信的人為他帶路的話,這一戰就算打勝,那也是慘勝。 想到這里,康熙快步走出永和宮,回到乾清宮后,立馬召見福全,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知他后,又處理一些瑣事,這才帶著梁九功趕在皇太后再次派人過來之前動身去了寧壽宮。 皇太后對于康熙攻打準噶爾并沒什么意見,可以說只要不是科爾沁以及他們合作的部落,其他的部落被攻打或者教訓,她其實并不在意,可以說她這個人沒有太皇太后那樣的政治眼光,也做不到什么大局為重,她看重的先是自己,然后才是族人,至于其他,她其實并沒有表現出來的那般在乎。 說到底,皇太后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還是一個被生活苛待過的女人,她的前半生可以說是毫無選擇被動地接受一切,因為想要活下去所以凡事都忍,可忍著忍著就忍成了習慣,即便等到她有機會當家做主也難以挑起這個重擔,不然僅僅只是帶一兩個蒙古秀女回京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不往宮里塞,宗室皇親還是可以聯姻的,可惜她看不透,死得突然的太皇太后也沒來得及教。 “皇帝,哀家聽說你要御駕親征,這怎么可以!你身為一國之君,擔負的是整個大清的安危,你要是有危險,那就是動搖國本!”皇太后一見康熙,也不待他行禮,便直直地問了起來。 “讓皇額娘擔心了?!笨滴趼勓悦忌椅?,卻只是一瞬間,隨后便沖著皇太后見了一禮,嘴上揚著一絲笑意,語氣故作親近地道:“不過此事朕不能退讓,畢竟噶爾丹的所作所為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誅知,朕必須成為表率,否則其他人有樣學樣的,大清的威信何在?” 皇太后見康熙認真解釋,她憋了一肚子的話竟不知道該怎么說出口了,畢竟這事真論起來是朝上的事,她即便貴為皇太后也不該輕易干涉,但為了保證她的地位,她又不得不勸著點康熙,“可是皇上的安危更要緊??!” 康熙冷眼看著皇太后那自以為是的關懷,心中淡漠無波,反正他對皇太后的那點情份早就讓她的所作所為給消磨殆盡了,之所以還保持著表面的和平相處,不過是因為他顧不上,不然皇太后哪里來得機會在他面前說三道四。 再說了,她若真是擔心他的話,就不可能只是這樣簡簡單單幾句話,那一副恨不得他把后事安排妥當再親征的表情能不要這么清楚嗎?他很清楚皇太后的打算,所以他在決定要親征的那一刻,他就已經將所有的可能都考慮進去了。 作為皇帝他雖然不需要沖鋒陷陣,卻要上場指揮,可以說他只要是去了,他就是軍心,他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勢氣,但即便是如此也并不代表他就絕對安全,畢竟歷史上因著流箭丟掉性命的君主也不是沒有,他不敢賭,特別是在太子等人都不在京城的情況下,他務必得保證自己真要出了事,胤礽能順利繼位。至于為什么選胤礽,一來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二來他對云汐以及三個孩子的態度都不錯,就憑著云汐舍身救他這件事,他就不得不善待他們,而其他阿哥,不管他們是否優秀,他們身后的勢力尚未聚攏就已經亂得不行了,何談以后。 “皇額娘,朕御駕親征更多的只是一個形勢,不可能再像先祖他們那邊,事事親歷親為,再說了一個準噶爾還不至于讓朕擔心!”康熙笑了笑,神情顯得平和,語氣卻帶著一絲毋庸置疑。 皇太后被康熙的強勢懟得啞口無言,甚至心神不定,恨不能像昭妃那般巧舌如簧,短短幾句便將人給勸服,可她很清楚她做不到這一點,因為皇太后這個身份就是她最大的倚仗,皇上要顧忌她長輩的身份,科爾沁顧忌她這個皇太后存在的意義,可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樣的顧忌只是一時并非一世,不然她也不這么大一把年紀了還要為自己后半生的富貴算計。 “可是……”皇太后考慮再三還是不想就這樣妥協,畢竟她不是太皇太后,摸不準康熙心意,也看不準大局,更沒有那個膽量敢玩宮變,所以便只能用這種蠢辦法,希望康熙自己能在自己的勸說下改變主意。 “沒有可是,事情都已經決定了,再這幾天,朕便要領軍出發,這宮里就暫時托付給皇額娘了?!笨滴跣α诵?,開始轉移話題。 皇太后看著面色堅定的康熙,也不好再說什么,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她若是還不識趣,康熙怕是不會給她好臉了,畢竟今時不如往日,太皇太后不在了,她本身又沒有多少勢力,哪里來得底氣跟皇帝對著干,幸好她沒有太皇太后那般行事急迫,也沒有她那么大的膽子,否則皇帝怕是不會再有耐心同她好好說話吧! 康熙眼見皇太后不再勸他,態度緩和不少,畢竟他沒想后院起火,也沒想再鬧出什么亂子來,所以能安撫的盡量安撫,實在安撫不了的,那也怪不得他了。 過了差不多半個時辰,康熙才從寧壽宮里離開,等到他回到乾清宮的時候,福全正好有事求見,康熙沒有多想,便直接宣他進來。本以為他是為了尋人的事,誰知竟是來送折子的,康熙沒多說,接過折子看過后,臉上的表情頓時好轉不少。 福全抬頭將康熙的神情都看在眼里,心中便猜到肯定是昭妃的傷勢有好轉了,這樣也好,若昭妃真的去了,皇上雖然不至于分寸大亂,卻也要亂了心智,“皇上,奴才瞧著應該是好消息,既然是好消息,那么這一戰必定也能大獲全勝?!?/br> 相較于攻打三藩的困難,準噶爾這邊的問題明顯要小許多,若他們準備不足,可能會很麻煩,但是現在瞧著倒是他多想了,皇上比他想得更充分,想來皇上心中怒氣再盛,也保持著理智,否則真要冒冒然然地發兵,怕是很難有好結果。 準噶爾那邊的動靜不小,看來噶爾丹也知道自己難逃一劫,所以從木蘭逃回準噶爾后,便大肆準備起來。想必再過不久,就算大清不發兵,準噶爾也會上門挑釁,畢竟誰也不喜歡自己頭上一直架著一把要落不落的刀。 “嗯。昭妃的傷勢有所好轉,想來太醫都盡了心,二哥幫著朕安排一下,一旦昭妃醒來,傷勢穩定,便讓人護送他們回京。這宮里朕雖然已經安排好了,但是人不在變故多,朕不得不小心再小心?!笨滴趼勓孕χc了點頭,可接下來說出的話卻帶著深意,明顯他心里對于朝中諸臣都是防備的。 福全只是了然地點頭,他們兄弟二人對這等默契心照不宣,畢竟過去一切雖然大多都是康熙的功勞,可沒有福全他們的幫忙,他也不可能這般順利地走到這一步,再者比起朝中那些各懷鬼胎的宗室朝臣,他和康熙的想法相當,自然是希望這一戰能打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