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造鼎
蜀都,宮城內,冷宮。 漢白玉的臺階下,長滿了一尺高的荒草。 隨著陸陸續續的白光閃過,一名將領,憑空閃現在這處僻靜的宮殿。 冷靜地打量了下周圍環境,這名年輕小將右手一揮。 身后一閃白光組成的巨大門戶洞開,轟隆隆,大堆的重甲騎兵,緩緩列陣走出。 “出發!” 下一刻,五百多名騎兵保持勻速而行。 重騎兵列陣居中,輕騎兵前后左右側應,開始循著大道巡視。 城中各處,紛紛有這類白光閃過,隨后就是一支軍隊沖出,旋風一般撞入戰場。 三十多道大大小小的隊伍成建制地,開始拉網圍剿分散在城中燒殺搶掠的五萬胡人,以及攻城時充當炮灰的降兵殘部。 林正陽一路收攏著敗兵,緩緩聚攏起上千人,重新編隊,修整之后,擊潰了一隊胡人,占據內城,緩緩收拾局面。 “昨夜攻城持續了一夜,方才破城,胡人本陣損失不大,但是沖陣的降兵損失不小?!?/br> “不過隨后的屠城之令幫我一個大忙,這蜀中都城很大,能居住五十萬人口,這些胡人精銳散入其中,就必可避免地分散起來?!?/br> “本來這也不算戰略失誤,因為此時此刻,在這片地區,確實不存在能夠做黃雀的勢力了·······占據半個益州的蜀王都兵敗了,何況那些大大小小的節度使?” “攻城半月,前后填進去人命何止三萬?盡管都是受降的南人降兵,也差不多到了極限了?!?/br> “再繼續下去,士氣難免受阻·······事實上,胡人南下以來,一路氣勢如虹,偏偏在這城面前被阻擋了半月,已經是很不妙的消息了!” “要是天下人都紛紛效仿,胡人每攻一城都要拿人命去填,那有再多的士卒也是不夠用的!” “哪怕是為了未來計,他也必須要洗城一次,以震懾天下人,這就是跟我做對的下場········下次再遇到這事,守城之將就得考慮城破之后的后果,多半會望風而降!” “這就是為什么古代攻城總有血腥屠城之事的緣由!” “此乃攻心之計,也就是兵法之上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那胡人王子就軍略上而言,其實沒有錯誤?!?/br> “殘酷戰爭過后的大屠殺,也能消解這些士兵在生死邊緣積累的壓力,更有利于恢復士氣?!?/br> “可惜啊······我不是土著,我是開著外掛來割韭菜的異界來客,我的技術手段遠超這個時代·······” 林正陽嘆道: “神通不敵天數,天數不及玩家??!” “我已經解析這個世界的部分規則,現如今我與麾下的輪回者,就是一個個意識降臨這里的玩家?!?/br> “有傳送門調兵,開著圖視野,有輪回之城后勤,無論軟硬實力都是遠勝于你·······你憑什么贏我?” “技術代差的優勢,到了這種地步,已經不是別的方面能夠彌補的了?!?/br> 圖視野之中,自上而下,數十股大大小小的紅色軍氣,侵略如火,拉網式地絞殺著城中分散著的絲絲黑氣。 好比棋盤一般,代表我方的棋子,雖然總數較少,卻有組織地包圍著一個個敵方落單的零散棋子,然后一一吃掉。 不過半個時辰,城中亂兵,就已經被快速機動的騎兵們絞殺了大半。 林正陽緩緩聚攏著蜀君敗兵殘將,漸漸已經收攏了有兩三千人。 這些軍隊在重新修整后,依舊能保證一定的戰斗力。 作為王妃的小哀,也收攏了一批宮女太監,在后方整理工事,準備飯食。 早餐用的是大鍋飯,就是每人滿滿的兩大勺子熬得厚厚的米粥,配著些簡單的咸菜。 饑腸轆轆的林正陽喝了一些后,又繼續關注著自家身上的氣運。 來到這個世界,最大的目的就是收割一批本土特產——氣運。 此世的氣運,與主世界那邊不同,是可以代替天地靈機,直接吸收轉化為功行的。 辛辛苦苦吐納天地靈機,一點點煉化為本身法力,耗盡一生,也未必能成為一名法師。 然而吸取足夠多的氣運,你甚至可能在短短數月之內成就真人。 此世之真人,標志是修成元神,與主世界鬼仙類似,但別的方面有所不同。 汲取氣運修行,相較于吞吐自然靈機,迅捷何止十倍百倍? 除了不能直接跨越某些特殊的關隘之外,有大氣運者修行堪稱神速。 這過了幾個時辰,林正陽頂上白色華蓋,已經鋪滿了四分之三。 通體潔白如玉,絲絲白氣垂下,籠罩身。 華蓋之外,一方云彩匯聚成型,有一座大殿那么寬大。 云氣之中大多都是白氣,小半屬于紅氣,間雜著些許黃氣。 至于青氣,更是一絲也無。 對鏡觀照,那占地約半畝的云氣上方,一座碗口粗細的白氣氣柱,在一團血云的拱衛下,向上衍生數十丈。 雖說還顯得透明虛浮,但此刻已經聚攏了數千軍民的當下,也明顯沉淀了許多。 數千人拱衛身邊,形成了一小團白氣。 這數千白氣,根根挺立,匯聚到頂上的華蓋之上,再聯系到這根延伸到天上的氣柱之中。 萬民進貢氣數,給予王者,王者才有這大氣運。 “華蓋都是虛的,天柱也是假的,都是我奪舍的蜀王身份借來的東西?!?/br> “這些都是虛浮不定的,我要看我在這個世界有沒有獲得一個本命氣?!?/br> 云氣、華蓋、天柱之光,層層遮擋,隱藏了王者之器。 林正陽一時難以在這么龐大的氣數之中,找到自家本命之氣。 望氣之術在此弊端盡顯無疑。 能見外運,不能見內運;能見色彩,難以辨明本命高低。 大部分望氣之術,都只能大略觀看下色彩。 就這還得事先做足準備,事后還要大病一場。 能如林正陽這般清晰的,要么已經成仙,要么天賦異稟,不是后天可以習得。 即便是如此,也看不到最核心的本名器量。 王者之氣數,何等浩蕩? 光是林正陽聚攏起來的這么一些殘氣,都不到盛時期蜀王的三分之一,這云氣鋪開就能占到半畝以上。 頂上氣柱沖出數十丈,上接天命,下貫冥土,可謂是合天地人之大運。 外人來望氣,上有天光垂下,中有云氣遮掩,內有層層華蓋庇護········ 一旦成了氣候,身邊還有依附王法的英靈、過往敕封的鬼神拱衛。 在這種情況下,誰能探查王者本命氣數? 就是林正陽自己一時都找不到那個本命氣。 找了許久,才憑借著冥冥之中一點靈感,瞥見了一縷筷子粗細,向上沖出三尺的青色本命之氣。 這縷青氣,與別的氣不同,在中央穩穩向上挺立,絲毫不為所動。 只是讓林正陽頗有些計較的是,這青氣顯得有些虛幻透明,好似水印一般。 驚鴻一瞥之后,這縷青氣,就被轟然盤旋涌入的云氣徹底掩蓋。 再一注目,就見白色云氣隱隱成形,在空中勾勒出一個三足小鼎。 鼎身虛幻,滿是裂痕,很是模糊,周圍不斷有云氣盤旋著,小團小團地涌入其中,彌補其上。 再之后,氣柱猛地一震,轟的一下,光明更甚,同時擋住了他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