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再世為人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br> “靈云因見桃花而悟道,有偈曰: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br> “溈山覽偈,詰其所悟,與之符契。囑曰:從緣悟達,永無退失,善自護持。 “靈云所悟,非為解悟,實證悟也,然猶是前之一截耳?!?/br> “故溈山囑曰:善自護持,即保任長養之義也?!?/br> 水幕晨光之中,平成縣城,西北面,一家大戶人家之中,傳來少年稚嫩的讀書聲。 少年穿著白襪,踩著針腳細密的千層底布鞋,站在打開的木窗前,凝望著院內抽出綠芽的桃樹,深深呼吸著新鮮的冷空氣。 時值早春,料峭寒意,讓他不經意間打了個寒顫。 他的手上,不曾捧著四書五經,卻拿著不知從何處尋得的道卷,細細讀著。 “靈云觀桃花悟道,所得所見,并非桃花,而是自性?!?/br> “這是他本身觀聲色而證悟的法門,看起來卻不太適合我?!?/br> 這是他四處托人,自平成縣附近一處有名道觀里抄錄而來的道卷之一。 能給人隨意抄錄的道書,大都都是些平庸貨色,或是山水雜記,或是勸人向善。 唯獨他手中這一卷,看似敘述前輩大德生平故事,實則詳細敘述了一門觀物入道,自凝道種的法門,堪稱滄海遺珠。 如有人參悟其中真意,效仿為之,不定也能明心見性,由此走上自凝道種的道路。 或許也這是那家道觀有意為之,當然,或許真的只是一時眼拙,給遺漏了過去。 來到這個世界,也有十六年了,至今他沒有出過這平成縣百里,一直囿于這方寸天地。 倒不是他不想出遠門,而是這個世界太不安穩了,常人若無一二本事,或是請得道官,根本就不敢出門。 這是存在妖魔鬼怪的世界。 妖魔與人,可謂是兩分天下。 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大夏天子,后宮之中也曾經混入過妖魅,一度攪和得天下動蕩,朝堂風雨。 他此生所在林家,祖上曾經就是太令郎,掌管宮中符印制作與分發,官至從五品,曾親歷其中,是以知曉不少內情。 “自昊陽天宮墜落后,天下妖魔頭上再也沒有了威懾,不過萬載以來,逐漸壓過人道?!?/br> “大夏太祖開國之前,曾有言在先,要削平天下,后得昊陽下宗四十六派傾力相助,平定一十六州,立下如今正統?!?/br> “可惜自古帝王都是冷面薄情之輩,一朝定鼎,志得意滿,便自詡功蓋三皇德高五帝,覆滅昊陽道統,驅逐國中道官,禁絕道書流傳,坑殺無數無辜散修,以至于人道一蹶不振,妖魔興起?!?/br> “這其中,后宮之中,德妃楊氏,后經查證,卻是妖魅一流,那夏太祖不近道官,以至于朝中上下,竟無人能辨?!?/br> “三代之后,武帝請得海外修真之士二百六十余人,建立道官制度,上下選拔,以保國安民,才有了這千年氣象?!?/br> “更是在明經科與進士科外,增設道經科,以三經五典七十二書為道經科內容,為道官選拔資格?!?/br> 明經科與進士科都是為國選才,選的是治國之人,俗稱官吏。 道經科,卻是為各地宮觀選拔弟子。 與進士科類似,道經科一樣有童子試、郡試、省試,殿試。 各家宮觀道脈,就自考生之中選拔弟子。 有資質的,會在童子試就被看中,而等到了郡試之后就有了選擇之權。 一般來說,只要過了省試,就不會落榜,哪怕資質再差,也會有一家道脈收下。 考生需通讀這三經五典七十二書,揣摩道意,積蓄資糧,以期煥發心光,見得本性,步步證悟,凝聚真種。 能過省試者,最差最差,都是心光煥發,道性深重,距離凝聚真種只差一步之遙。 實則到了這一步,距離入道只是一步之遙,哪怕本身資質再差,也沒什么關系了。 自凝道種,自有異象,天光洗禮,改易資質,化為適合修道的良才美玉。 四場考試,能脫穎而出者,都是對大道有所領悟,兼之心性上佳的修行種子,這一類大多都投入一流道脈之中。 除卻數位真君嫡傳之外,國中上下,大小道脈約莫有三百之數,道經科的秀才、舉人,可以擇一投靠。 童子試,由縣中舉辦,三年一次,凡年齒十五到二十五,都可參與。 每三年一次,一人一生有三次機會。 一旦成了,就會授下一卷筑基所用道書,自此獲得修行道法的機會。 就算以后不能進步,一輩子只是個童生,也羨煞旁人。 因為哪怕只是童生,每歲也有四兩銀的補貼,可以選擇加入官府,競爭道官資格,獲得官身。 如果本身資質不錯,還有機會加入道脈,成為道脈弟子。 不得這個道經科童生資格,就沒有資格修習道法,不是合法的修行之人。 哪怕你天資橫溢,機緣巧合之下,獲得前人遺澤,修成神通法力,也不被承認,只是個散修而已,處處被排擠。 當然,要是能在深山大澤之中,福緣深厚,獲得古代大派遺留仙府,修成地仙,那自也有資格,獲得承認,于各家道脈之外,自成一家。 如今大夏這三百多道脈,早就超出那二百多位海外仙人的數目了,其中倒有小半是這么來的。 大夏一十六州,道脈三百多處,平均每一州,都有二十多家大小道脈。 每三年,一縣之地,童子試總是能出一二十位童生。 一州之地,粗略估算下來,每三年內,一兩千位童生總是有的。 一國之地,那就是兩三萬童生。 這些童生,卻只有十來位能得進士科,能自凝道種。 余下還有一兩百人,稍加磨練之后,也有希望迎頭趕上。 再下則是庸碌,不得不選擇修法入道。 真種即道種,這一關須得自我證悟,經心光煥發之后揣摩道意而凝聚,須臾不得離它,久而久之,養成這真種。 能得真種,自行入道,即是神仙種子。 這道種虛無縹緲,但一旦凝聚,卻有種種異象,更能改易資質。 期間除了那筑基強身的吐納之法之外,不能修得任何別的法門,以使得道基不純。 這就是要求凡身證悟,自行入道,而不是循著前人之法。 是以千難萬難,萬人之中難出一個。 而不得真種,以修法入道,等而下之,自然先天就低了一層。 “自打來到這個世界,我就在為自凝道種,有了上個世界的經驗,這一步于我來說并不算難?!?/br> 他在室內走了幾步,想著: “論積蓄,這個世界但凡流傳在外的道經,少有不曾為我搜集而來的,早就已經熟記在心,通過童子試,必是穩妥的” “只是為防著小人作祟,還是要有個由頭?!?/br> “旁人有觀桃花而證悟,凝聚真種,我就以通過童子試為由,來個大徹大悟,當眾凝聚真種,一舉成名!” 他這么想著,并非無由。 平成縣中,林家也是一家大戶,族里適齡子弟,也有二三十個,算上旁支、姻親,能有五六十之數。 這一世,他自幼失孤,不受主家重視。 往日飲食用度,銀錢支使,這類待遇只是尋常,雖說沒有苛待,但也沒有多少優待。 如果不能借此機會,一舉成名,真說不好能不能就此出頭。 自凝真種,也只是入道而已,實則還是凡人,也沒有神通法力,喝下毒藥會死,被人暗算會傷。 他可不是當真只是十六歲的少年,自然不會忽視這一節。 自古成事不易,壞事容易。 這天下之大,數以千萬人,難道真的只有那幾個自凝道種的? 不是,只是他們可能在傳出名聲之前就已經消失了。 所以林正陽才要壓著,非要等到童生試后,獲得功名,才來做得此事,就是為了盡可能避免變數。 “按照主神童子說法,這方常世,至少存在十幾位天仙,其中有數位距離太乙之果也只差須臾,算得上虛無之中難得的一方大界?!?/br> “來此之前,我已經吩咐主神童子,繼續鋪開業務,良性循環,等我功行更高一些,發揮這件靈寶幾分威能時,再把輪回者投入這一界?!?/br> 虛無之中,那些隨生隨滅的世界,不過是虛幻泡影,主神也可隨意開辟。 能長久存在的,就是常世,多為大界、上界、仙界等等。 一應泡沫世界之中,如有破界飛升之人,大都是就近飛升這類常世。 也只有這類常世,才存在主神所需靈機。 那種先天之炁,就是常人眼中造化萬靈的靈氣、生氣,也就是所謂造化之力。 在不同地方,或者名目不同,但大意相通,都是指的某種本源性的力量。 前身功境,從主神這件能穿渡大千,獨自屹立虛無的異寶可見一斑。 在這個寬廣的世界,主神是他最大的依靠,而輪回者就是他手中的爪牙。 “這種等級森嚴的世界,如果貿然投放輪回者,很難說不會被那些天仙發現端倪?!?/br> 按照主神所說,器分數等。 法器,是最下等一流。 法器之上,就是靈器,生出靈性,感氣通靈,偶爾能自行預警。 靈器之上,更有玄器,孕育出一點真識。 玄器已經難得,而其上更有真器一流。 所謂真器,就是法器已經得了真種,開了靈竅,能夠修行了,甚至能幻化人形。 真器本有道性,位比神仙,甚至有些真器,能比得天仙。 再往上,就是靈寶。 唯有太乙道行,才有機會后天祭煉出靈寶。 主神童子,本名為大衍金闕玉府天宮,不是斗戰之用靈寶,本身只是在虛無之中存神之所,有溝通萬界,橫渡虛無之能。 在無人御使的情況下,他所能發揮的能為有限。 “祭煉靈寶,必須要有道性,我至少得是神仙道行,才有初步祭煉的可能?!?/br> “在此之前,不能讓輪回者出現在這一界,他們界外之人的身份,在那些道行深厚的神仙、天仙面前,是很難瞞得住的。一旦引起注意,難保不扯出我?!?/br> “還是先讓他們,在一些小界待著,說不定也能為我帶來些驚喜?!?/br> 就算是一些隨生隨滅的小界,偶爾也會有一些特產出現。 畢竟隨生隨滅,只是相對于世界而言,就個體而言,一方天地的的壽命還是很長久。 其中不乏一些蘊含法則的寶物。 比如某些蘊含奇特紋路,口感極差,但是卻可以獲得天生神通的果實,林正陽就曾經見過幾個。 自打那之后,他就調整了任務體系,專門搜集這一類可能蘊含法則的寶物。 現下雖然還用不上,甚至于也不能輕易拿到這個世界,但是等到未來,肯定會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