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咸寧書院
對于趙春秋的不辭而別,蘇云困惑了好久。這小子到底去哪了?又是誰將他帶走了,走的時候也不告個別,這叫什么事。 思來想去,若是趙春秋將來能有出息,總好過一輩子在這昆縣里籍籍無名,蘇云也就釋然了。過些日子,他也要動身前往潁州,書科授予書位,獲取書心,都是在州府天院之中。 如今蘇云觀摩《禮器碑》,不斷提升著自己的筆力,比起之前考房之中第一次接觸墨韻的時候,簡直精進太多了。 對于王家祖墳坍圮一事,康世福種的因,蘇云摘的果,當然蘇云心里也絲毫無愧。王昌其自作自受,罪有應得,由于已經被煉制成了書傀,王家余下的人,連斂尸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被送到了潁州軍府。 連家主都被煉制成了書傀,這王家徹底和北蠻巫士脫不了干系了,加上筆髯翁呈送的公文,如實描述了那日在王家祖墳發生的一切,王家在昆縣如日中天的地位,一下子跌落了谷底 “這幾天,街市上倒是見到不少潁州軍府的將士?!?/br> 劉義山點頭道“嗯。墻倒猢猻散,這王家這么一倒,之前干的那些勾當,統統要被清算。說是搜查北蠻余孽,不過我看不單單是搜人這么簡單,好些個鋪子被查封了?!?/br> “罪有應得罷了?!?/br> 劉義山看了一眼蘇云,笑說道“先生我這年節可就要打秋風了咯?!?/br> 蘇云明白,往年德山書院的開銷,八成都來自王家,劉義山這書院教習,自然生活滋潤,如今王家都臭到骨子里了,誰還會來這王家祖宗王德山冠名的德山書院。 “這書院的名字,得改改了?!?/br> 劉義山把沏好的茶端來,說道“那就有勞蘇案首了?!?/br> “教習今日喊我過來,原來就是這事啊?!?/br> 劉義山笑了笑,“本來此事我是委托宋學正的,不過他有意推給你,當個順水人情,你是我學生,我自然樂得見到,就答應了。更何況你是書科十縣案首,又在望湖樓一序成名?!?/br> “教習也看過我那篇序了?” “想看不見都難。以為師的才識,是寫不出如此華麗的長序的,后生可畏啊?!?/br> “先生過獎了?!?/br> 劉義山給自己倒上茶,“正事要緊。這書院再掛著這個臭名聲的招牌,為師過年真要打秋風了?!?/br> 蘇云想了想,說道 “士不可以不弘毅, 安身,非寧靜以致遠; 立命,非淡泊以明志。 我大寧以寧立國,讀書人當以寧國安民為志?!?/br> 蘇云轉過身,“就叫咸寧書院,教習以為如何?” “咸寧……萬邦咸寧!好,好一個咸寧書院!” 蘇云見已準備好了筆墨,就走過去。 “不急,等你醞釀好了再寫也不遲?!?/br> 蘇云一笑,雖說如今他未獲書心,但是筆法和筆力上,早已超越了一般的書科童生了。 四個古樸的隸法大字,躍然于紙上。 天地墨韻猶如點起的狼煙般,瘋狂地涌入紙中。 一道剛勁噴發的黑色氣柱再次直沖云霄! 這是蘇云第二次引發天地異象。 這一回,不僅劉義山看到了,幾乎整個昆縣都看到了這道氣柱,就像暴雨欲來前形成的龍卷風一般。 劉義山用袖口半遮著眼,不敢去直視蘇云那邊發生的異象,只有蘇云抬頭仰望著天空,看著形成的氣柱在天地間交錯涌動。 他感受到無數道墨韻,正在對他的書法進行著考驗和審視,像是大家長們看自己的孩子一般,慈愛而不失嚴厲。 潁州蒼水街 與二弟陳愈素有二陳之稱的陳玄冰忽然眉頭一凝,丟下手中筆墨,赤著腳跑出了齋堂,盯著遠處的天空,目色凝重地說道“書理成法,還是先天筆法!此人好生了得!” 筆法有二。其一延續前人筆法,繼而精進自己筆力,這種筆法已經為天地墨韻所認可,后世書家所習得,則被視為后天筆法。 至于另外一種,自然就是開前人所未開之法,以己之書理,成筆墨之法,視為先天書法。 當然,先天后天并無高下之分,只不過能夠草創先天筆法之人,絕對不簡單。 “此人若能為我陳氏所用,可?;鶚I百年不衰!”陳玄冰無比震驚地盯著那道墨柱說道。 潁州無數書科舉人,都無比羨慕地望著這道升空的墨柱,先天筆法,誰人不想草創?奈何資質有限,筆墨即便自成一家,要被天地所認可,成就先天筆法,還是難上加難。 “此人了不得啊,不知是何方高人!” “天佑大寧,又一位書家高人即將橫空出世了!” 一時間,整個潁州書道沸騰了! …… …… 昆縣王家 “堂少爺,老爺生前吩咐過,若他此行遭遇不測,王家的生意都交給您了。這些都是王家的生意賬本?!?/br> 王三石轉過頭來,雖說是王慶的叔叔輩,可貌觀年齡,卻就二十出頭的樣子,臉色凝重地說道“王睿這群沒有用的老東西,連個風浪都掀不起來來,居然就被蘇云嚇破了膽子,灰頭土臉滾回去了,真是老不中用的?!?/br> “您能指望他們么?這群趨炎附勢的市井小民,一聽老爺出事,一個個跑得比誰都快,恨不得撇干凈關系?!?/br> 王三石翻了翻賬本,說道“我已去信給我那中書省當值的舅叔,花了些銀兩,打點了潁州軍府之中的一位監軍書官,雖說王家鋪子封的封,查的查,但那位書官說了,可保我王氏后人無事,呈送的公文上,可把責任推卸到康世福身上?!?/br> 聽到康世福,老管家臉上也是滿臉忿忿之色,“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居然將老爺煉制成書傀!也不念及當年的救命之恩,真是個畜生!” “行了,叔父帶我視如己出,放心吧,此仇不報,我王三石誓不為人!” “蘇云,你給我等著吧!不毀你書心,破你書道,我王三石此生封筆不書!” 就在當晚,在昆縣經營幾世,富甲一方的王家悄然離去。 所有王家的鋪子,不是變賣就是轉讓,就連王家大宅,都人去樓空,只留下幾個老仆人看守門院。 而第二天清早,蘇云也動身前往州府天院。 文牒下達,書科諸生從十縣八鄉紛紛匯聚而來。 書道之路,才剛剛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