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節
從地位上和權勢上說,當然郡王更厲害,和什么節度使完全沒有可比性,郡王幾乎是異姓最高的爵位,而且可以開府設官,一般的朝廷機構根本就管不了他們。但是,隴右有兵!長征健兒十萬自然不會全部擠在隴右道,會分批部署在邊關、京畿等軍事重地,就算如此,加上原本的邊軍,隴右共同仍會留下至少五萬以上的軍隊,唐軍精銳,五萬大軍實在是一股很強大的力量。 太平公主笑吟吟地看著他的眼睛:“你是我生的,肚子里想什么我能不知道?” 薛崇訓:“……” 太平的眼睛里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慮色,但薛崇訓并沒有太在意,因為她要考慮的事情本來就很多。 這時她又說道:“晚宴時我瞧你左顧右盼,是在找人?” 薛崇訓默然,心道被母親察覺,狡辯否認已是無用。太平公主道:“我知道你在找金城,你想把她接過門封王妃?” 薛崇訓還是沒說話,金城是當今皇帝的親生女兒,身子都給自己了,他當然想給個名分……但是他已經娶了宗室李妍兒為妻,還要占有另一個宗室?這是史上從未有的事情。所以想也無用,年齡大些了薛崇訓才明白一些道理,人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 果然太平說道:“可是如果那樣做,我對你太過寵愛,會遭天下人非議,有損皇家顏面。明日我將金城接進承香殿居住,你想見她就到我這里來,沒有敢亂嚼舌根?!?/br> 薛崇訓皺眉心道,母親這么強勢,而且以前就不喜歡金城,讓金城到身邊會好過么?不過轉念一想,太平身邊很熱鬧,有各種宴會歌舞樂子,這樣也好,至少金城沒那么孤苦。他想罷只得說:“謝母親周全?!?/br> 兩人說了會話,太平總算說時候不早要走了,薛崇訓松了口氣。這皇室的家庭關系實在累人,連母子之間都不能輕松。太平公主臨走時回頭又指著剛才站的樓臺道:“這邊是東,早上正好能看到朝日東升,明天你起早點能看到驚喜的景色哦,以前我常在這兒住……喏,就是你睡的那張床?!?/br> 于是薛崇訓躺下之后還能想起她這句話,母親常睡這張床?他趴在寬闊的豪華大床上,仿佛真能聞到一股子胭脂花粉的味兒。太寬的空間、脂粉的味道,都是薛崇訓不甚喜歡的,奇怪的心理讓他睡得很不舒服。 不過第二天一早果然看到了旭日東升的場面,在鱗檐參差的建筑群盡頭,一輪嬌|艷的紅日垂在天幕,壯麗廣闊場景讓人胸中頓時寬闊,無形中就能生出千種豪情。 早上吃過兩三種晶瑩半透明的糕點,喝了一碗rou羹,薛崇訓穿戴整齊總算可以回府了。早上一回去,就有許多事等著他過問,首先是飛虎團。玄武門已經有羽林軍一部當值,要調整換班制度是個較麻煩的事,所以飛虎團暫時沒有去大明宮,而是駐扎在河東王府旁邊。 薛崇訓又不是太子,根本沒資格擁有多達二百人全副武裝的衛隊,這是逾制,還有他們那么多吃喝軍需對私人來說也是筆巨大的開銷。還沒進門,管家薛六正問這事兒,薛崇訓想了想道:“禁軍里的常元楷是熟人,而且飛虎團以前就屬于禁軍編制,到時候我叫常將軍安排這事,之前的補給先從府里調用,到時候問禁軍軍需討還?!?/br> 薛六又說:“聽說郎君現在可以開府設官了,咱們這府太狹小,何不向殿下討要以前李三郎那宅子,興慶坊那邊可是寬敞?!?/br> “早不要,現在要,武家兄弟住著,難道叫人家搬出來?”薛崇訓沒好氣地說,“隔壁的房屋誰家的,叫人騰出來占了做官邸……這事兒不能你辦,叫我岳母大人辦?!?/br> 白白胖胖的薛六尷尬道:“上回王少伯家的事兒沒辦好,老奴吃一塹長一智,哪能再出差錯?” 薛崇訓沉吟片刻道:“行,有你這句話,就再給你個機會,到時候不能光憑你個人張嘴說,我要問岳母?!?/br> “是,老奴明白?!?/br> 過問完這事兒,薛崇訓剛進門,就見到幾個女人正站在門內,是李妍兒和程婷,后面跟著幾個奴婢。李妍兒今日還穿得有模有樣的,一身大紅色的羅裙。薛崇訓怔了片刻,當下就笑道:“還挺正式的,你娘教你這么做的?” 李妍兒的大眼睛里頓時露出驚訝:“郎君是如何知道的?” “猜的?!毖Τ缬栃α诵?。 這時李妍兒頓時想起了什么,忙站正了身子,然后微微一屈膝款款執禮道:“妾身久盼郎君歸來……” “哈哈哈!”薛崇訓頓時忍俊不禁,當下一陣大笑,笑得李妍兒臉上青一陣白一陣。他走上去扶她的當口,把頭靠了過去,在她的耳邊輕輕說道:“一年時間,妍兒的小胸脯好像大點了?!?/br> “討厭!”李妍兒當下就捏起小拳頭打將過來,薛崇訓一躲,沒打著。她早就把什么嫻熟儀態忘得一干二凈,當下便提起長裙要追。 “慢點,別摔了?!毖Τ缬柖诘?。此情此景,恍惚之中他仿佛回到從前,第一回見李妍兒和金城的時候,也是被追逐,都上房了…… 第四章 朝暮 程千里榮升宰相,在家中辦“燒尾宴”,專門宴請皇帝和太平公主,同時也款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同僚。 他們老家雖然在京兆府,但并不在長安城內,好在程家祖上是闊過的,在長安也有兩處祖宅。一處在城北寸土寸金的地方,只是家道中落時已經變賣了;另一處在南邊不甚值錢,反倒還在,程千里初回長安一切都來不及打理正好在城南的祖宅落腳。 長安城兩極分化,城北靠近宮廷衙門集中地、東西兩市,額外繁華擁擠;而城南什么也沒有十分凄清,睿宗時期唐朝庭嘗試在城南建立一個市場,欲借以發展城南經濟,可沒多久就因生意冷清而以失敗告終,現在丟棄在那里成了乞丐和破落戶遮風避雨的地方。究其原因,長安城占地面積甚廣,從南到北路途遙遠,又沒有公共交通,除了達官貴人富家大戶,不是什么人都有馬騎、有車乘,平民百姓交通靠走路或是驢車,所以城南才如此蕭條。 薛崇訓所在的安邑坊去南邊程千里家所在的通善坊就很遠,他只有坐車過去,另有一隊飛虎團騎兵護衛。 他的隊伍剛出安邑坊的時候,從車窗的竹簾縫隙里瞧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只見百姓們都避讓到道旁,其中有個騎馬的女子,雖然身穿胡服女扮男裝,但薛崇訓一眼就認出是宇文姬來了。他又想起,回來后諸事繁忙,一直沒抽空去宇文家看看。 宇文姬的神情有些傷感,只是默默地看著車馬隊。神氣的飛虎團騎士個個盔甲明亮,在馬上坐得筆直,手里提著長兵器整齊地行進,還有那輛低調的松木馬車,備受眾人矚目。 旁邊有人小聲說:“河東王爺,在隴右立了大功,這會排場都要趕上太子了……” 宇文姬黯然地想:他是不是已經把我忘記了? 剛這么想時,忽然聽見人說道:“小娘子是宇文家的么?”她回頭看時,只見是一個青衣中年人,長得白胖胖的笑容可掬,沒戴帽子,發髻上用一根木頭發簪插著。 “你是……”宇文姬疑惑道。 白胖中年人的笑容很親切:“在下是河東王府的薛六,就你一老奴婢,我見過小娘子幾回,可小娘子定然沒注意我,所以就認不得?!?/br> “什么事?”宇文姬的語氣有些冷淡。 薛六小心翼翼地從懷里雙手捧出一個紫色的檀木盒子,雙手呈上來:“既然是正主,請小娘子收下?!?/br> 宇文姬猶豫了片刻,還是接了過來,她已經是薛崇訓的女人了,沒必要在一個家奴面前使氣。正要打開時,卻聽得薛六急忙說道:“別開,這地方人多眼雜,拿回去瞧罷?!?/br> “誰有本事從我手里偷走,我倒是想見識見識,什么寶貝,你能這么緊張?”宇文姬一面笑道,一面就打開了盒子。頓時一陣金光、紅光閃爍,聽得周圍嘩然聲中,紛紛轉頭看向宇文姬手里。 宇文姬也驚訝萬分,怔怔地看著這個“長相”普通的紫盒子里的東西。里面是千萬顆小小的赤金組成的精細項鏈,中間有枚紅火的寶石,那寶石不像是死物,就像活的一樣像火焰一般在攢動……細看之下,才發現是因為反射陽光的關系,不同角度的反光讓它像是在燃燒。 宇文姬一時忘記了生薛崇訓的氣,脫口贊道:“好漂亮呀!” 薛六急忙上前一步,合住盒子,低聲道:“財不外露,借一步說話?!?/br> 宇文姬覺得好笑,輕輕掩住嘴,心道這老奴真是個財迷。二人隨離開大街,宇文姬回頭看時,薛崇訓的車隊已經沿著長街漸行漸遠了。 薛六走了一陣才站定:“此物貴重,是我家郎君征服吐谷渾汗國后,兩國兩軍攻石堡城……石堡城您聽說過吧?” 宇文姬道:“你就一回把話說完罷,我沒你想得那么沒見識?!?/br> 薛六忙抱拳道歉,繼續道:“當時吐谷渾汗王慕容氏和郎君見面,送上的見面禮,稀世之物。郎君說下回王府有宴會,送這個給你正好戴?!?/br> 宇文姬心下一美,但面上依然沒好氣地說:“這么珍貴給我嘛?受不起呢?!?/br>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我只是奉命辦差?!?/br> 宇文姬又問:“你怎么知道我在這里?又如何帶著這東西出來尋人?” 薛六汗顏道:“寶物自然不會在我身上,我也不知道小娘子在此地。只是方才郎君吩咐之后才交到我身上,指了你的所在?!?/br> “這樣他都能看見我?”宇文姬笑了笑。 薛六一拍腦袋,“對了,還有一個事兒。今兒是程宰相……剛和郎君從隴右回來的那人,他榮升宰輔,在家辦燒尾宴請客,郎君本想帶您去的,可程妃是宰相的侄女,這樣的場合帶她更適合,所以和程妃去了。郎君初回長安,諸事繁忙,等過得兩日再去貴府。還有一句話: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宇文姬輕輕吟誦這句詩時,纖纖素手輕輕捧著懷里的寶盒,聲音越來越輕。 …… 程千里家里辦的這場燒尾宴,請了皇帝和太平公主,做得額外精細,每桌有菜五十八道。宮里的御廚、大酒樓的大廚,請了不少過來。通善坊的世家大族、官僚大吏往來不息,城南這地兒真是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 珍饈滿桌。有冷盤,如吳興連帶鲊;有熱炒,如逡巡醬;有燒烤,如金鈴炙、光明蝦炙;此外,湯羹、甜品、面點也一應俱全。其中有些菜品的名稱頗為引人遐思。如貴妃紅,是精制的加味紅酥點心;甜雪,即用蜜糖煎太例面;白龍,即鱖魚絲;雪嬰兒,是青蛙rou裹豆粉下火鍋;御黃王母飯是rou、雞蛋等做的蓋澆飯…… 酒到好處時,薛崇訓正想起飛虎團那事兒,便問禁軍將軍常元楷要補給和建制。常元楷是太平公主的人,以前政變的時候和薛崇訓曾并肩作戰,當然沒得話說,滿口答應建制掛禁軍頭上,補給軍需自然就從禁軍中調撥。 但常元楷雖然喝得高興,腦子卻并不糊涂,正色道:“飛虎團是正式騎兵配備,穿兩檔鎧,甲胄長兵弓弩一應俱備,衛隊人數多達一個團,這天子腳下,只有太子有資格擁有這樣的衛隊啊?!?/br> 薛崇訓挪了挪位置,靠近了說道:“當初我母親還住大明宮外時,皇帝恩準設宮廷侍衛,鎮國太平公主府外頭可是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全是禁軍警戒?!?/br> 常元楷苦笑道:“這事兒就得今上和殿下說了才能算,兄弟沒辦法……不過王爺是明白人,殿下當初可以那樣,因為她老人家是公主是女的,王爺可不同?!?/br> 薛崇訓聽罷覺得有些道理,便說:“那還是把飛虎團調到玄武門當差,這事兒常將軍幫忙安排一下?!?/br> 常元楷端起酒杯道:“小事一樁,義不容辭?!?/br> 就在這時,上位上的太平公主笑瞇瞇地問道:“崇訓,你和常將軍在悄悄說什么?” 薛崇訓搖頭道:“沒事,隨便閑聊幾句?!彼]有把擁有衛隊的事兒說出來讓母親特殊對待……有時候還是低調些好,太招搖了反而引人非議啊。 同僚除了祝賀程千里拜相,也祝賀在場的酒桌上的薛崇訓封王,并相約要登門拜賀。薛崇訓當然沒有推辭,到時候再辦一場宴席就是。這長安的生活便是如此習慣就好,歌舞升平,日日酒rou紙醉金迷、夜夜嬌|娃歌舞。 敬酒的、拍馬的陸續上來,杯盞交錯之際,薛崇訓倒是喝得渾渾噩噩、一臉漲紅,滿身的酒氣。但宴席結束后,又有唱歌演戲的搭臺子給人取樂。薛崇訓一身酒氣只想洗澡,但大家的興致都很高,他也不好提早離席,只得坐在那兒一邊喝茶吃茶點,一邊看戲。 臺上巧好在演參軍戲,這種詼諧搞笑的節目倒是很歡樂,是唐朝官民喜聞樂見的共同愛好之一。 參軍戲在薛崇訓看來有點像現代的相聲,都是兩個人在臺子上磨嘴皮子瞎扯淡。參軍戲定有兩個角色“參軍”和“蒼鶻”,并有許多道具是現代不曾見的,比如用軟布包過的打參軍的頭的木槌。 薛崇訓抬頭看時,只見臺子正中坐著一個儒服險巾、褒衣博的文士模樣的人,他獨坐在正中,另外一個穿道袍的坐在角落里。他一瞧覺得有些新奇,便轉頭對旁邊的程婷說道:“今天的參軍戲倒是別致,沒見參軍和蒼鶻呢?!?/br> 程婷很內行似的說道:“這是《三教論衡》,很好笑的,郎君看看便知?!?/br> 只聽得坐在角落里的人問道:“先生既言博通三教,釋迦如來是何人?”文士對道:“婦人?!眴栒唧@道:“何也?”文士淡定地說道:“《金剛經》云:敷座而座?;蚍菋D人,何煩夫坐然后兒坐也?!甭牨妭冾D時哄堂大笑。 臺上角落里的人又問道:“太上老君何人?”文士道:“亦婦人也?!眴栒呙嬗胁积X,卻聽得:“《道德經》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倘非為婦人,何患于有娠乎?”這時皇帝李守禮也聽懂了,撫掌大笑。 問者又問道:“文宣王(孔子)何人也?”道:“婦人也?!眴栒叩溃骸昂我灾??”道:“《論語》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價者也。向非婦人,待嫁奚為?” 汾哥李守禮覺得很有趣,當即便大聲道:“講得好,給那穿長衣服的賞個官兒!” 眾官僚面面相覷,總算有個人在皇帝面前輕輕進言道:“陛下,朝廷的官不能亂賞,陛下要是覺得好,賞些金銀便是?!?/br> 第五章 道謝 本來那些伶人在臺子上調侃佛道儒三教很歡快,薛崇訓也看得笑意融融,就連皇帝汾哥都高興得要賞官了,無奈他手里沒實權,身不由己只好賞了些黃金。不料就在這時卻見一少年郎怒而起身,痛斥伶人輕薄禮制及圣人。 薛崇訓坐在下面只管看熱鬧,只見那少年郎一身布衣洗得發白,從裝束看就有落魄之相……可以個落魄的人是如何能參加程宰相的燒尾宴的?他好奇之下便問旁人有誰認識那人。 旁邊坐著不少朝廷京官,而今薛崇訓回京后的聲勢比以前大了許多,許多人都想巴結,自然忙著幫薛崇訓詢問。正巧有個紅袍官兒識得那少年郎,便說道:“他姓李,叫什么名兒老夫卻沒記住,一會問人便知,聽說是大隱李玄衣族里的侄子,在衡山修道,這會兒聽伶人調侃道家始祖,自然怒不可遏?!?/br> 薛崇訓點頭道:“原來如此,這兒郎我不認得,但他伯父李鬼手倒是和我有數面之緣?!?/br> 有官拍馬道:“李鬼手是隱于山林,神龍見尾不見首,一般人是連一面都見不到,只能聞其名聲,薛郎德才兩佳,才有緣結識吶!” 薛崇訓一副很高興的樣子,呵呵笑起來,心里卻道:不是我把他的徒弟宇文姬弄到手,哪里會有緣? 那些演參軍戲的人被一幫儒士罵下臺去,過得一會不知怎么那些罵人的文人就開始爭論起來了。大概罵人沒罵過癮,便開始分作兩幫爭論。話題便是最近很熱門的“華夷之辯”。算起來,引起這場長久爭論的始作傭者就是他薛崇訓,因為在隴右的民族政|策與唐朝以往的國策不同,這才引起了治國理論的混亂,文人理論家們開始旁征博引著書立說論述這個問題。 而這個時代有水準的精英文人,大多都有官職爵位,是被朝廷拉攏的對象,所以文人們的爭論影響力是非常廣泛的。這不人家慶賀的燒尾宴上,本來是喜慶的場合,他們聚到一起就開始了。 薛崇訓自然沒有參與,他聽那幫人旁征博引各種引經據典,別說和人爭,聽都不甚聽得明白。相比那些人皓首窮經一輩子的水準,薛崇訓的文化修養實在不夠。不過他不用搞清楚華夷之辯究竟誰對誰錯,只需要明白什么觀點對自己有利!作為一個政客和武夫,對錯黑白他根本就不在乎。 方才那怒斥伶人的李姓少年也在其中,好像肚子里有不少墨水,而且言辭很激進。薛崇訓注意聽了一會,隱約感覺此人倒是有“大漢主義者”的思想,盲目的自大和民族自尊心很強。 文官們對華夷之辯很感興趣,或參與或圍觀,而皇帝皇親、禁軍將軍、王公侯爵等人大多于典籍不甚精通,自然索然無味,就像一個喜歡流行歌曲的人聽交響樂會打瞌睡一樣。汾哥等人陸續辭別程千里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