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節
徐榮帶著百余名重甲親兵在城墻上救火,而羅士信一伙晉軍神將突擊力量極強,打的守軍如驚弓之鳥,還未接敵,望見羅士信就腿軟。 徐榮無奈只能硬著頭皮去戰羅士信,三五招之間,徐榮險險喪命,他見擋不住羅士信,當即留下親兵殿后,自己跑去調集弓弩手,并以亂箭強行將羅士信等人從城墻擊退。 失去弓弩手的壓制,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北城墻上的晉軍士卒越來越多,多的徐榮殺的手軟,殺的上氣不接下氣。 “徐將軍,除了南城,余下三城將士損失慘重,急需增援!” “預備隊不能動!南城守軍也不能動!” 徐榮急聲說話間,一道流矢射來,射穿肩胛,疼的他齜牙咧嘴。 咬牙一刀剁斷箭桿,徐榮一臉冷汗,對著求援校尉沉聲說道:“通告全城將士,援軍上午就至!” 那校尉苦著臉急切說道:“將軍,弟兄們撐不??!晉軍太猛了,源源不斷!不如我們退守內城,坐等援軍!” “退不得,一退軍心就散了!我們魏軍的軍魂也就丟了!只有戰死的魏軍,沒有臨陣后退的魏軍!” 徐榮橫眉冷目而視:“速去殺敵,否則本將以畏戰之罪斬了你!” 校尉咬牙長嘆一口氣:“保存有生力量才是上策,望將軍珍重!” 望著校尉提槍離去,徐榮對自己殘存親兵喝令:“軍中多是新編入的雜亂新兵,不懂得相互配合,而且軍官陣亡極多,如今指揮混亂。你們現在散開,有權指揮任何一個失去指揮的魏軍!” “此戰勝利后,依照你們收攏的軍卒授發軍職!” “喏!” 城下李績見羅士信組建的神將突擊隊被擊退,又見魏軍死戰不退,對身旁諸將感嘆:“這徐榮也是將才,魏軍多是雜亂新兵,如今能和我晉軍精銳血戰不退,實屬難得!” “總管,莫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 羅士信大步流星趕來,渾身甲葉抖動間,暗紅色的粘稠血液四濺,落了一地。 羅士信兩手成了紅色,抓起一旁水缸里的瓢,就是狠狠飲了一瓢,從嘴角溢出的清水順著甲片滑落,落地后都成了血水。 “總管,魏軍此時全靠一口氣吊著,不多時這股氣熄了,就是魏軍崩潰的時候!” 羅士信繼續說道:“徐榮絕不會白白和我們打消耗戰,末將認為他在練兵,而且援軍就在不遠處!否則他不敢拼,他輸不起!” “再投進去一萬人,攻擊力度要加強,務必一錘定音,將魏軍的信念擊潰!”李績認為羅士信分析的對,因為他也是這么想的。 “報!” 李績的軍令還沒有簽發出去,就見一名斥候百人將驚慌來報,指著北邊失聲說道:“總管,大隊魏軍與不明身份的亂軍襲擊后軍,后軍已亂,將軍張亮被斬!” “是誰殺了張亮?”李績猛地大喝,很是憤怒,不復以往的平靜。 張亮出身寒賤,務農為業,隋朝大業末年投靠瓦崗軍,沒有得到重用。后來瓦崗軍中有人密謀作亂,張亮向李密告密,被任命為驃騎將軍,隸屬于黎陽徐世績麾下,徐世績就是李績。 某種意義上來說,二十四凌煙閣功臣中,張亮就是李績的鐵桿。所以后軍這種看押糧草的重要任務,李績交給張亮才能放心。 “是五子良將之中的徐晃!” 李績平復了情緒又問:“魏軍主將是誰?” “未曾探明,是張字將旗!” “可是張遼?”一旁羅士信提槍而起,詢問道。 他很急切,很想和張遼交交手。 “敵軍突擊時極為猛烈,卑職只見的張亮將軍被斬,以及張字將旗,未見張遼?!?/br> 李績又詳細詢問了斥候百人將一些信息后,對諸將說出自己的推斷:“襲擊后軍的魏軍只是偏師,應該是翻山而來的精銳部隊。后軍之所以會亂,緣于張亮被斬,因為山中大部隊通行,必然會被我軍斥候偵查!” 數名主張救援后軍的神將聽了李績的分析,閉嘴不言。 “鳴金,收兵!” 李績一聲令下,見列坐諸將面有不滿,繼續說道:“魏軍襲擊我軍后軍,是想讓我分兵救援,等我中軍空虛時,就是魏軍大部隊猛攻的時候!” “臨晉城沒能一鼓而下,我們南路軍團可就陷入被動了。我們此時要做的就是立住陣腳,拖住公孫策,等待陛下擊潰上黨郡的魏軍?!?/br> 見晉軍鳴金收兵,城頭上一片歡呼,而不遠處的張遼則是猛地揮動手中旗幟。 五百輛戰車從山坳里沖出,后面緊緊追著六千騎兵,直撲臨晉城下的晉軍前軍。 撤退中的晉軍前軍士卒心中誹謗李績的命令,因為在他們看來,可能就在下一個呼吸的時候就能擊潰守軍戰意。 現在看到南邊煙塵彌漫,無數魏國戰車和騎士沖來的景象,他們立刻在心中贊揚起李績的先見之明,同時邁動腳丫子,拼命朝自己大營跑。 “令劉弘基所部出擊,務必截住魏軍,為前軍爭取歸營時間!” 李績一聲令下,從中軍沖出同樣五百輛晉軍戰車,直沖魏軍戰車而去。 一些晉軍躲閃不及,被自家的戰車活活碾死,死的十分憋屈、冤枉。 魏軍輕車校尉是董越,他是董卓的侄子。 見到晉軍戰車出動,他獰聲大笑:“敢和我們飛熊戰車對撞?不知死活!傳令兩翼騎兵,加速,以亂箭擾敵,將晉軍戰車隊列給老子打亂!” 身旁旗官手中是一把銅號,嘟嘟吹了起來,兩翼魏軍輕騎依令加速。 晉軍也是同樣打算,兩翼晉騎加速超越戰車部隊,最先與魏軍交手,都是弓騎,你來我往,射的不亦樂乎。 急速奔馳中的騎兵,只要中箭,或者落馬,必然就是一死。 兩軍輕騎在左右兩翼開辟兩個小戰場,中間留給戰車兵。 劉弘基身為晉國驃騎將軍,自然不會駕著戰車沖鋒,他領著五百玄甲重騎跟著戰車后面,等待隨時切入。 如李績所言,他們的任務不是和魏軍死磕,而是拖住魏軍的車騎部隊,為前軍將士爭奪歸營的時間。 但是他們這么想,不代表魏軍也這么想。 如董越,他是董卓的侄子,雖然是輕車校尉,位格不遜色一般的領軍將軍,可他想更進一步,當輕車將軍,或者車騎大將軍! 想要晉升,就需要戰功。所以此時的晉軍就是他眼中的戰功,雖然有危險,可他并不畏懼,他敢拼。 兩軍戰車都籠罩在塵霧中,看不清對方究竟有多少。誰都不知道,對面的戰車和自己一方是等量的。 董越想的簡單,那就狠狠的殺一場,他要立下自己的武名。 而晉軍因為任務性質,不想硬拼,所以魏軍戰車全速奔馳的時候,晉軍戰車部隊還在等跟在后面的劉弘基命令。 “傳告所有將士,這一戰誰死了,他的父母我董越當自己的父母來養!他們的子女,我董越當自己的子女來養!” 董越的戰車在最中間,銅號響起,魏軍戰車更是兇猛。 而晉軍戰車,見魏軍戰車無所畏懼的撞來,又見魏軍戰車體格比他們的大,而且馭手都被保護的嚴嚴實實,前排晉軍不少戰車馭手直接就慌了。 戰車的戰線拉的很長,近百輛戰車排成一線,兩軍都是四五排。 兩軍戰車猛地撞在一起,瞬間除了悶響外,再無別的雜音,車兵瘋狂的吼聲都被淹沒,沒有泛起一絲漣漪。 無數零件和血霧飛起,有戰車的零件,也有人的零件,有戰馬的血霧,也有車兵的血霧。 第一排魏軍戰車直接將第一排晉軍戰車連著戰馬撞飛,接著是撞翻第二排晉軍,最后和第三排晉軍同歸于盡。 第二排魏軍戰車直接將晉軍戰車隊列鑿穿,殘存的這排戰車也被撞的頭暈眼眩,看到劉弘基的玄甲重騎,瘋了一樣的再次加速,狠抽戰馬,對著劉弘基沖去。 第三排戰車上,董越瘋狂大笑:“晉軍就這德行,也敢和咱魏國打!弟兄們,沖過去,碾死他們!” 第八十六章 斬將祭旗 九月初一,又是一場秋雨。 秋雨的到來并沒有澆滅燃起的戰火,臨晉方面魏軍張遼率天成衛強勢反攻,晉軍連敗三陣,退守平陽城。 上黨郡郭亮率領的左武衛遭到晉王李世民率領的二十萬大軍圍攻,后路被李孝恭截斷,占據山勢依險而守,好在儲糧頗多,不愁糧食問題。 駐扎在長治的戍衛大將軍馬謖開始集合上黨各路軍隊,準備北上救援郭亮,同時駐扎在邯鄲的公孫恩擠出三萬人,由管亥率領走武安直奔長治,北方軍團趙云右衛也派出兩萬人由新依附的張燕率軍轉攻晉國雁門郡。 而鎮守河內的右監門衛大將軍馬超被任命為虎賁衛大將軍,率新組建的虎賁衛北上上黨,同樣去救援郭亮。 金吾衛大將軍白孝德接防河內郡,防衛可能來自武周的進攻。 這日傍晚,晉國俘虜李靖、柴紹等人被押回朝陽坡。 朝陽坡頂七星塔前,公孫策正與郭嘉下沙盤棋,他使用魏國,郭嘉使用晉國,相互攻殺。 雙方絞殺的關鍵地點就在于郭亮所在的地方,公孫策突然將棋子甩掉:“現在關鍵在于馬謖能不能迅速將李孝恭擊破,只要擊破李孝恭那五萬晉軍,上黨就能連成一片,依靠山險路少將李世民堵在上黨?!?/br> “只要上黨地區拖住晉軍主力,等我擊破李績后,一路北上,直搗晉都晉陽,晉國就滅了!” 郭嘉一笑,持扇在沙盤上一扇,沙盤上的殘局恢復到目前的局勢,他指著駐扎在平陽城的李績一部說道:“現在爭取的就是時間,如果我們先擊破李績一部,晉軍必然震動?!?/br> 公孫策點頭,指著秦國的河西郡說道:“秦軍北方軍團開始朝這里匯聚,估計也想從晉國身上咬下一塊rou。如果我軍撐不住,蒙恬的北方軍團的目標就是我們!” “殿下,秦軍想坐收漁翁之利,所以我們不能給他們時間。在他們沒有反應過來,一舉蕩滅李績十萬晉軍,直搗晉陽城,再陳兵于邊境,秦軍自然不敢動!” 公孫策點點頭,望著被絞殺的郭亮一部說道:“所以阿亮必須要撐??!要給馬謖擊破李孝恭的時間,否則他一敗,整個上黨的局勢就變了!” 郭亮不能敗,一敗魏軍不敗的神話就會破滅,魏國的一種威懾力就沒了。這種威懾力可以對外,也可以對內,對于魏國的穩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中線能將晉軍主力拖住,我們才有可能以迅雷之勢擊破李績,攻克晉陽。否則只是一場慘勝,還要被秦國分走一份!” 公孫策認為擊破李績很簡單,因為他將要親自出征,出征前他要凝聚自己的意識星空,以最強橫的姿態出征! 有意識星空,他幾乎不會疲倦。時時刻刻都有魏國國運的滋養和加持,使得他的精神很難干涸。而意識星空又能調節他的軀體,讓他時刻保持在巔峰。 這樣的他,就相當于是一臺永動機。 戰場上永遠不會停歇的絞rou機,他的存在,將會是晉軍的災難。 之前向東奇襲趙國,他因為沒有意識星空的調節和增幅,不敢親冒風險。否則即使趙國不降,他也能一戰而滅之! “李世民打的也是同樣的主意,想要李績拖住我們河東的魏軍??上?,雖然有李孝恭的奇兵,可晉國依舊出于劣勢。我們優勢就是兵力比晉國多,但隨著晉國的總動員,不出半月,晉軍就會將兵力的差距縮減?!?/br> 郭嘉繼續說道:“魏國隨軍壯丁不下百萬,隨時可以擴充部隊,可惜被武器鎧甲所限制?!?/br> “從趙國接收的匠師已經開始晝夜打造,加上兩魏的軍工廠每日能打造出兩千套左右的輕甲。勉強能和前線的兵甲損耗持平,說到底,還是魏國的底蘊比不上晉國!” 公孫策說話間衛劫的身影出現在坡頂,他對公孫策點點頭,公孫策知道,李靖等人被押來了。 從八月十四魏軍總動員至今才十六日的時間,陣亡的魏軍已達兩萬余,舊地燒制的骨磚陸續運來,此時朝陽坡頂八百白袍劍婢上上下下,將一塊塊骨磚搬到塔基旁。 其后再由孫姓親族開始壘砌,每一塊骨磚輕拿輕放,他們勞動時不求效率,只求一絲不茍。 公孫策起身,走到臺階處,向下望去,李靖等人捆成一串,加上張遼于臨晉一戰俘獲的晉國神將,足足五十余人。 “李靖,孤要滅掉晉國,你是愿意為晉國陪葬呢?還是選擇依附魏國,順應大勢!” 臺階下的李靖昂首冷哼一聲:“我李靖生前什么陣仗沒見過,什么榮華沒享過?如今晉國雖然勢微,李靖也不是朝秦暮楚之輩,只求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