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事件
早期榕樹下的論壇盛況,絲毫不遜色于貓撲之流。為什么最后衰敗了呢?不說天涯了,貓撲武漢幾百人的編輯團隊,保證了當時貓撲論壇超高的內容與質量。由此可知,以榕樹下純用戶自產的內容,如何能對抗的過? 榕樹下論壇的沒落原因,以袁秋華的親身經歷,認為輸在兩點:體驗與運營。榕樹下論壇體驗幾年如一日,在天涯、貓撲,包括百度貼吧,瘋狂成長的時候,榕樹下不進則退,用戶的流失也就再正常不過了。04年,長駐的社團有一個集體進軍豆瓣的行為。當時的豆瓣,真是各種不成熟不好用啊,反觀現在人家搞地有聲有色,多少人爭著要上呢。閱讀就是付費,也有人愿意自掏腰包買單。 在運營上,榕樹下的論壇,幾乎沒有任何官方的運營,用戶進入門檻很高,純讀者不行,要是寫文者,還要求保質保量,最好拿過優秀人才獎,最起碼是站內評出的秀才,舉人,進士,狀元。且登錄后,很難找到論壇入口,她就找?。何业膫€天神呀,你在哪貓著睡大覺呢?手提著豬頭,找不到廟門,她頁面上找不到家門,就向已經登堂入室的網聊求救:天仙meimei,姐找不到家門了哇,姐掉進黑洞哇,姐有家不能回了哇,快救姐!進去了,鼠標上下一通滾翻,她就又問啊:我貼呢?我貼呢?我上首頁的貼呢? 雖然改版后有所改善,但為時已晚,誰甘愿像個癡呆似的天天找不到家門呢?無論是貓撲還是天涯,都不是靠體驗獲勝,運營才是論壇成長的王道。榕樹下早期的商業經營模式,是線上培養作者,線下做出版。但因為整個盈利不行,規模撐不起來,最后入不敷出,才賣給貝塔斯曼。貝塔斯曼作為一個圖書行業商業盈利機構,吸取前車之鑒,接手以后就干脆干起了殺雞取卵的勾當。2005年“榕樹下”與北大方正結成戰略聯盟,推出了ceb電子書,直接就是讓用戶買文看。結果用戶不買賬,作者不高興,兩邊都得罪了,都另找出路了,人脈斷,氛圍斷,導致整個網站處于癱瘓狀況。 老貝既不尊重作者,也不尊重讀者,就是太急功近利,說好聽點是發展戰略超前,不好聽就是沒做好市場調研。04年改版之后,官方機制改革成收費閱讀,占去大部分版面,社團論壇被邊緣化,無法吸引新生力量逐漸縮水,后期更是紛紛倒閉消失。袁秋華推測老貝只是看了70代寫手們的出版記錄,和當時駐站作者的粉絲團,就貿然以為電子閱讀可以推行了。殊不知因為網站版塊太多,搞連載的作者更主要是為自己的紙質書拉粉,而不是為網站推廣起實質性作用。后來這些人轉到新浪博客和豆瓣等,只帶走粉卻沒有流失粉。死忠粉養成起著重大作用,體現版塊繁雜的論壇凝聚力,加強灌水者的的quot;參與感quot;,至于作者獲得quot;認同quot;與quot;關注quot;帶來的成就感就更不用說了。05年主頁上沒了接地氣的論壇,后來推學生社團,不過這明眼人一看就是劃拉錢的手法。負責過社團編輯和評論的她,多多少少會了解到quot;榜quot;這東西是怎么打出來的。帖子全靠點擊量和評論數,那時候quot;水軍quot;這東西在文網上基本沒有,實打實地靠粉。盲人摸黑走夜路,這么瞎撲騰,怎么能留得住作者讀者? 袁秋華離開榕樹下,是因為一件抄襲剽竊事件。她用小說的筆法,寫了篇實驗式的散文,字數有5000多,發在某個知名雜志上。兩月后,她發現在榕樹下被抄襲了,抄得也不巧妙,雖然將體裁由散文改成小說,人名地名也改了,但人物的家庭背景,事件的起因后果,結尾之后的補續篇外語都沒改,甚至連時代特征,對話內容,敘說風格都一模一樣。要說模仿,可以照貓畫虎,可以舊瓶裝新酒,可不是85%的文字都一字不落的搬運。要說經歷雷同,純屬巧合,寫故事的作者,譴詞造句的偏好,情緒的抑揚克縱,文化文風的歷煉,難道也能克???哪怕做些增減壓縮,提煉升華的手術,改頭換面后再拋頭露面,也算有心用功,倒也罷了。想自己寫作,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有時間,基本十點以后才能動筆,然后就是想破腦袋,抓耳撓腮,像這般有手無腦,動手不動心的復制,粘貼,上傳,不是莫大譏諷? 當時,她向榕樹下客服投訴,并提供了打印稿,雜志,及雜志地址,主編電話??墒请娫捒头s冷嘲熱諷,說這種小雜志不足以佐證,打印稿也能是抄,天下文章一大抄,你不抄今人,可以抄古人。且連文字都要照抄,你不抄,難道是你自創? 面對狡辯的駁斥,袁秋華氣得說不出話來。她再打電話過去,他們態度就一個,沒有辦法處理,換幾個客服又聯系,均說沒有辦法,不可能,還有所謂的公司規定。到后來,沒她等投訴完問題就掛斷電話,再打電話就沒人接聽了。 碰到了不學文,只從商,不講理,只談錢的門外漢,惟有不予計較,但如刺在喉。她在論壇發貼,說了此事,特沒勁,想退會,不干了。 流浪的貓說:能有人抄,那說明你寫的好,我想被抄都沒機會。 塞北的哮天狼說:這種渣事,不必理它。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當盜版死絕了,讀者會用錢投票?;钕聛淼?,自然就是精品,就這么簡單。但整體市場的話,盜版死絕了,網文就會越發興盛,質量也會不斷提高。 頑耳朵說:不如去問問,看能不能給你些別的補償!問題總要解決,而不是慪氣! 飛上岸的魚說:我建議你不要走,你留在這里,是為了這里的文字,而不是其他。以后注意下,把規則看清楚就好了。離人最傷悲,你肯定也有些舍不得吧。再說,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只顧著自己,根本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你就是走了,也只是你自己不爽,別人無所謂。所以沒必要因為一些事慪氣,不值得。該怎么樣,還怎么樣,就是了。 至此,袁秋華便徹底遠離榕樹下,轉投別個文學網站。以至于后來,榕樹下的線下出版商聯系她,想幫她出書,她都拒絕了。 本書首發來自百書樓(m.baishu.la),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