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得知有人在打聽“文姝”這個人,文姝也不敢掉以輕心。通過魏淑華的描述,文姝對邵青和李麗等人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她絞盡腦汁回想,卻還是想不起一丁半點兒有關邵青母女的信息。 又聽說邵青尋找的是外侄女而非親生女兒,也許是直覺作祟,文姝還是打消了去見李麗等人的念頭。 最起碼在她生孩子之前,她沒有見面的想法。 魏淑華理解文姝,知道她這是不敢去賭并不明朗的未來。畢竟文姝出事的緣由,似乎也跟孩子有關,在文姝的心里,她的孩子太過重要,比找回記憶、找到以前的親人還要重要。 因此,在回答喬定邦的問題時,魏淑華模糊了文姝的信息和情況。 她看著神情恍惚的喬定邦,突然有種強烈的預感,或許柏青松的愛人文姝,真的就是邵青要找的外侄女。而文姝和喬定邦之間,恐怕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只不過這些事都跟她無關,她的好奇心并不旺盛,不想在當事人不樂意的情況下追根究底,甚至傳播八卦。 對于魏淑華的說辭,也不知喬定邦信了沒有,但他很快恢復正常,和魏淑華談起正事。 喬定邦這次過來,是向魏淑華取經的。 “我們臨江縣是山區,耕地面積少,糧食收成也比不上平原地區。農民同志們吃不飽,我們這些當干部的也寢食難安?!眴潭ò钸@話說得真心實意,當初他調到臨江縣城,固然是想干一番事業,作出一番成就,給自己的履歷增添一筆驚艷的色彩。 但他也是真心想干實事,想為全縣人民謀福利。 這一年來,他很少待在辦公室,一直輾轉于各個鄉鎮公社了解情況,致力于為山區人民找出路。 種糧食和養家禽肯定是不行的,臨江縣的糧食連自給自足都不夠,社員們自己都不夠吃呢,哪還能靠種糧食發家致富? 至于養殖業,以臨江縣的條件,大概只能發展漁業。 喬定邦考察了將近半年之久,還是將希望放到了讓他既愛又恨的大山里??可匠陨娇克运?,臨江縣窮歸窮,這些年卻很少有人餓死,即使是十年前困難年代,臨江縣人民靠著那片連綿起伏的青山,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 臨江縣農業和工業都不發達,但有一種東西卻很難得,那就是——山珍。 “通過這段時間的調查,我發現咱們縣城物產極為豐富,各種山珍美味都是外頭難得的精品,我們這是空有寶山不自知??!”說到這里,喬定邦徹底將書信一事拋之腦后,整個人豪情萬丈,像是預見他計劃中的美好未來。 他伸手遙指遠方,巍峨的群山即使在秋季,也透著一股勃勃生機,郁郁蔥蔥的山林里,是他對這片土地殷切的期盼與美好的愿景。 山珍于經濟發達的地方是山珍,在貧窮山區,就只是果腹的食物而已。要想將山珍賣出高價,光靠縣城供銷社是肯定不行的,至少要賣到省城,甚至走出省城,銷往外省。 考慮到小高橋大隊和周邊大隊的地理優勢,再加上有魏淑華這么一個成功示范,喬定邦就有點想把這個試水的食品合作社或者廠子放到小高橋。 只是想歸想,這事兒還得從長計議,他今天也是順便路過小高橋大隊,就想聽聽魏淑華的意見。 對于本縣第一個將產品賣到國外的農村合作社,喬定邦對魏淑華一直很重視。他相信魏淑華的眼光,也對自己的計劃很有信心。 談及正事,魏淑華也沒時間去想關于文姝的事了。喬定邦想聽聽她的經驗和意見,她也毫無保留地告訴他。 “物以稀為貴,像咱們山里的山珍野味,那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像種地,種多少就能收獲多少,但山里的出產卻不行?!蔽菏缛A的目光落到不遠處的狼雪身上,就如野獸捕獵,它們絕不會將獵物一網打盡。 “竭澤而漁”的道理,她相信喬定邦肯定比她更懂。 喬定邦點點頭,極為認同她的觀點,“魏同志說得對,大山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寶庫,我們可以靠它創造價值,卻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要長久地、持續性地發展……” 在顧家沒待多久,喬定邦又匆匆離去,他實在很忙。 臨走之前,他看向正在給狼雪畫像的顧瑾玉,表情欲言又止,似乎還想說什么,最后只是嘆息一聲。 “媽,喬叔叔認識文姝阿姨嗎?”等人一走,顧瑾玉立馬放下手里的畫筆,好奇地問。 魏淑華捏了捏眉心,神色凝重,她拿起文姝寫給顧瑾玉的信看了一眼,字跡娟秀,卻并沒有太大特色。如果不是特別熟悉的人,又怎能認出毫無特色的字跡? 想到即將發生的事,魏淑華也有點頭疼,她把信紙疊起來裝進信封里,又囑咐顧瑾玉:“以后不要把信件拿到外面來,以免被別人看到?!?/br> “至于他們兩人到底認不認識,這是你文姝阿姨的私事。如果她愿意說,我再告訴你?!?/br> 顧瑾玉乖乖點頭。 過后她把這事告訴魏琳瑯,兩人私底下嘀嘀咕咕討論了一陣,一致表示大人的世界太復雜。 魏琳瑯下意識將這事記錄下來,等到下次給木行軍寫信時,他也當成日常生活寫進信里,寄到省城。 木行軍收到信時,時間已到深秋,他還穿著黑灰色薄棉襖,頭上包著一塊布,整個一糟老頭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