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黎漠瞳孔驟縮,他盯著宋歸,眼神緊凝,足足十息沒有說話。 宋歸笑著與他對視,黎漠抱住了她,情難自禁地吻住了她的朱唇,他將手掌放在宋歸的小腹,不敢用力,也舍不得放手,只輕輕得摩挲著。 宋歸推了推他,黎漠將她放開,宋歸抬手輕輕摩挲著黎漠的臉龐,眼眸閃了閃,所以你要好好地回來,最好趕在我生孩子之前回來,陪著我和孩子。 好。黎漠攥住宋歸的手,拉到唇邊,吻了吻她的手心。 宋歸抽回手,再一次深深地看了黎漠一眼,嘆道:走罷,不敢再耽擱了。 黎漠抿了抿薄唇,他抬眸與宋歸對視,就那么靜靜盯著她看了半炷香,這才干凈利落轉身,翻身上馬,一揚馬鞭,玄驄似閃電般絕塵而去。 自始至終,黎漠再也沒有回頭看宋歸一眼。 第55章 強越那宿山 大軍行了一月之余終于抵達大梁北部的狄城。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狄城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孤零零地矗立著。在距離狄城東面五百里的地方,橫亙著一座大山,狄城百姓稱之為燕支山,匈奴部族稱之為那宿山。山的東面是茫茫的大草原,也是匈奴王庭的主營所在地,山的西面是半草原半荒漠的大漠。 那宿山像屏障一樣阻擋了大梁軍隊從東面攻伐匈奴主力的腳步,所以匈奴王廷將它視為神明之山。 其實匈奴部族南下攻打中原的戰術戰略,在幾百年的沖突下,早就已經形成了一套規律體系。 在草木枯萎的秋冬季節,匈奴王會將王庭暫時遷往那宿山的北部,派遣匈奴士卒繞過那宿山,從北部的戈壁灘一直南下,向大梁邊境攻來,燒殺搶奪了足夠多的糧食和牛羊后,他們又浩浩蕩蕩地退回黃沙漫天的戈壁灘。 大梁的將軍士卒都生活在中原地區,他們對戈壁灘束手無策,曾經有梁朝皇帝下令戍邊將士強入北部戈壁灘,最終都有去無返。 所以這幾百年來,將士們雖知匈奴的對戰策略,卻沒有半點應對之力。 狄城軍營內,黎漠身著玄鐵盔甲立在一幅羊皮地圖前,凝眸細細觀察著。 殿下,云鸞掀開帷帳走進來,他抱拳朝黎漠行了一禮,走上前低聲道:殿下猜得沒錯,裴征手下出了jian細。 黎漠瞇了瞇眼眸,嘖了一聲。 云鸞從袖籠里拿出一張帛紙,紙上畫著一副畫像,他遞給黎漠,低聲續道:此人名叫陳安,是皇后陳婉的一個遠親,兩年前便跟著裴征一直呆在漠北,算是裴征的得力副將。 查到他的行蹤了么?黎漠抬手接過畫紙,垂眸掃了一眼,問。 查到了,云鸞點點頭,此人現在躲在匈奴王庭中,就在那宿山的東面。 嘖黎漠皺了皺眉,他沉默了一會后,轉頭抬眸,看向羊皮地圖。 云鸞抱拳行禮道:活捉陳安的事,殿下可交給屬下去辦,殿下專心對敵便可。 黎漠沒回答,目光仍落在羊皮圖上,良久,他拿起毛筆,抬腕落筆,在地圖上將那宿山的東面,緩緩地寫上了梁朝的國號。 云鸞見狀,臉色變了變,他細細端詳了一會后,瞪了瞪眼眸,驚訝道:殿下要放棄攻城,轉而突襲匈奴王庭! 黎漠淡淡地掃了他一眼,何故如此驚訝?此策有何不妥么? 那宿山陡峭險峻,我軍怎可能翻越過那宿山,突襲匈奴王庭!云鸞連連搖頭,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翻越過去。 黎漠抬眸反問,你怎么知道這山孤便翻不過去? 云鸞愣了愣,他眼眸微閃,看著黎漠,薄唇動了動。 黎漠移開目光,重新落在羊皮地圖上,我軍從未翻越,并不代表我軍便無法翻越,那宿山再險峻,相較之蜀山,不知容易了多少倍。蜀山孤尚可翻越,區區一個那宿山能奈我何? 云鸞眼眸閃了閃。 強越那宿山,所帶士卒不會超過五萬,倘若匈奴人棄王反攻,我們得不償失,黎漠看著地圖,眼底暗沉沉的,他垂手在書案上一下一下地敲著,沉默了一會抬眸看向云鸞,說道:云鸞上前來。 諾。云鸞點了點頭,走至黎漠身邊。 黎漠指著地圖給他陳述自己的作戰方案,我率領五萬將士強越那宿山,剩余三十五萬將士分作兩部分,十五萬大軍攻打曲陽、八方等失陷的五城,剩余十萬將匈奴一部分軍力引到狄城一線拖住。此次共有三個戰場,你擅長放開手打,我便命你率領十萬將士將匈奴軍力引到狄城一線,以奔襲對奔襲,拖延殲滅任你選,剩下的十五萬將士由云嵐率領,切記不可貪功冒進,只將匈奴人困在城中,讓他們無法抽身救王便可,你可聽明白了? 云鸞眼眸閃了閃,他抬眸看向黎漠,平日里他對黎漠的敬重多是黎漠的武功高強,然而現在,在親身體會到黎漠敏銳的軍事察覺力、以及快準狠的軍事指揮力時,云鸞終于明白為何八十四云騎中最桀驁不馴的云毓會忠心臣服于黎漠,并且絕無二心了。 屬下領命!云鸞抱拳朝黎漠鄭重地行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