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稀里糊涂的長生人
所謂傲氣,那也是有原因。 葉尋歡大有來歷,他是個長生人,活的年代足夠久遠,大概有一千多年。換句話說,骨子里是個古代人,來現代社會時間不長。 至于身手,自然不凡,豈會是幾個蝦米所能對付的? 撮爾小國,棒子、小矮人也敢在習慣了大國身份的葉尋歡面前張狂,丫的,揍不死你。 只不過他也不是無腦之人,知道現階段政策不太一樣,歪果仁一等公民,打了人家,可不是小事。 為了減少麻煩,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說起來,葉尋歡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比如各種傳記,古代人有修仙這一說法。 的確,古代人修行有很多法門,門派林立。但是,說有誰能長生,就有點扯。即便是有升仙的人,誰見過? 傳說歸傳說,畢竟沒有證據說明長生人存于世。 師父傳道,他老人家七十多歲掛掉了。 至于葉尋歡的師兄弟們,也沒有一個得長生的人。 那么,葉尋歡自己是怎么回事? 其實,連他自己都稀里糊涂,弄不清到底是修煉門內功法而長生,還是自身具備特殊性。 反正別人都死了,他還活著,而且容顏不變。 不死,讓人生變得漫長。 在古代,葉尋歡既沒有野心,也沒有開山立派的想法。 閑著干嘛,那就搜集天下奇學打發時間,所學門類五花八門。 朝代更迭,歲月悠長,直至今朝。 作為長生人,葉尋歡經歷過太多朝代。他喜歡平靜生活,不喜歡戰亂年代。(廢話,誰也不喜歡戰亂年代) 或者說看透了天下朝代更迭,遇到不好年份,他就遠遁或者躲到十萬大山里。 等到了太平年代,他又會下山過著平民生活。 遠的不說,上世紀三十年代,他曾經下山一次。 好巧不巧,剛好碰到打仗,葉尋歡還幫助軍隊送彈藥,出手救助一名身受重傷,生命垂危軍官。 那時候葉尋歡才發覺,如今火器比明清時代強大多了。 以前那種火器很低劣,葉尋歡并不畏懼。 武器發展日新月異,這可不是好事,自己可要好好修煉,這家伙回頭又躲進大山。 到了六十年代,葉尋歡估計時間也差不多也該進入和平年代,戰爭不會永遠打下去,下山看看吧。 不錯,天下是和平了。 而且葉尋歡明顯感覺到社會面貌不一樣了,主要表現在精神方面。 窮,照樣還是窮。 別指望在一夜之間,從貧窮變成富裕。 一個農業國經歷半個世紀戰爭,這個國家窮的什么都沒有,不窮不合理。 作為親歷者,從個人富裕講,也就是現在說的人均gd,宋朝是頂峰,當然明朝也不錯,相比之下中國百姓很富裕。最cao蛋的是清朝,令人奇怪的是,今天還有許多傻逼文人,大肆歌頌大清盛世。窩日,吹都能吹出來啊 那是葉尋歡最痛恨的朝代,幾乎把國家民族送入深淵。 還好,五百年必有圣人出,這個國家又站立起來了。 今天這個時代,竟然靠著一股精神力量,創造了很多奇跡,不得不令葉尋歡嘆服。 后來聽說連原子彈都造出來了,據說還用算盤計算導彈數據。 不過,那一次經歷讓葉尋歡很尷尬,那年代戶籍管理非常嚴格,而且吃飯要糧票,住宿要證明信。 總之,沒有身份你是寸步難行。 每一次改朝換代,社會充滿復雜性,失敗者不甘心,企圖死灰復燃。勝利者希望長治久安,竭力壓制。 作為過來人,葉尋歡心中很清楚。 想讓葉尋歡餓肚皮有點難度,對于無拘無束慣了的他,卻是一件麻煩事,很別扭。 想住客棧,人家要證明信。 你沒有,說明來路不明,有關部門就要問一問你從哪里來,是干什么的?甚至懷疑你是敵特分子。 雖說挺狼狽,想抓葉尋歡不可能,一看不好這家伙溜之乎也。 葉尋歡有點本事,卻也不能用在這方面,他不想找麻煩,轉身又回到大山里去了。 所謂大山,不是指平常那種山,而是人跡罕見的十萬大山,還必須是普通人上不去的那種深山。 否則,何來安寧?更不要說修行了。 用術語說,葉尋歡在大山深處修行,卻也不能永遠與世隔絕,還必須入世。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靜極思動,到了二十一世紀,葉尋歡又出來了。 葉尋歡也知道,這個時代變化明顯加快。 新聞上說,二戰結束時,米國人給小鬼子丟了兩個小胖孩,整座城市瞬間夷為平地,這是多么可怕的力量? 他如果脫離社會太久,恐怕跟不上發展節奏,誰知道會不會變成原始人。 這個世界連原子彈都造出來了,葉尋歡有種急迫感,他需要學習。 是啊,你跟不上社會發展,社會就必然拋棄你。 葉尋歡從來都是一個勤于學習的人,從來都是一個趕時髦的人,經歷過的那些朝代,各種雜學,比如醫學、武術、易數等等,只要他認為有用,就會想方設法學習掌握。 有了本事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掌握財富,才會活的舒服。 這一次下山,葉尋歡沒有遇到多大麻煩,身上就缺個身份而已。 葉尋歡從西向東走,慢游天下。 走到綠島這座海濱城市,一下子看中了這里的環境。 寧靜的小城,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景色優美。 所謂的優美,當然是指前海一線,也就是葉尋歡目前居住的位置。 在他看來這是天下最美的城市,當即決定在此安身立命。 身份好辦,他物色到了葉老先生這個孤寡老人。 某一天葉老先生與平時一樣,到山上鍛煉身體,很巧合看見衣不遮體,面黃肌瘦,似乎餓的很厲害的孩子。 面對這樣一個骨瘦如柴,看上去才十一二歲左右孩子,葉老先生感覺他很可憐。 老先生領著他回到家,先讓孩子吃飽飯,交談中聽明白了,這孩子孤苦伶仃,流浪街頭。 似這種情況,本可以送收容所。 但是,葉老先生有私心,他覺著自己收養他比較好。 葉老先生年歲太大,雖說身體還可以,畢竟歲月不饒人。 身邊有個人照顧也是好的,至少有人給自己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