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比如說,HR在面試新人時,如果第一次見面時,對方的一身打扮不修邊幅,那么即便此人之后被聘用了,HR對這人的終生印象估計都是“不愛干凈”、“不注重細節”的惡劣印象。 放到輿論公關中,“首因效應”也應用得頗多,新聞人們就搶占信息首發,從而引發“首因效應”而引導輿論。 征得正聯全員的同意,薇拉再度聯系上了查爾斯教授和自家甲方爸爸沃辛頓三世,借用沃辛頓三世名下的傳統媒體,氣勢洶洶地按住了紐約市政府往死里罵,把對方打了個措手不及。 市中心發生爆炸就是你們沒有提前察覺的錯! 警察只顧阻攔記者、不組織救援隊進去搶救傷亡就是你們的失職! 別跟我扯那么些有的沒的,別跟我逼逼賴賴說什么超英,納稅人是給政府繳稅了,你們就該保障公民安全! 就是你們的錯,就是你們的錯! 這就是第一個開麥的好處了。 沃克政府是不可能反應那么快的,他需要處理美隊的身份問題,也就是說,在現在這個信息空窗期發聲的,就只有動作迅速的正聯。 而因為這些媒體來勢洶洶,一副理直氣壯、憤慨異常的模樣,讓大多數人都在這種首因效應的影響下……認為這起爆炸案全都是政府的錯。 要知道,傳統媒體和互聯網媒體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根據當年的信息調研,美國十三歲以上的寬帶用戶數量為1.69個億,而傳統媒體的覆蓋面是網絡的兩到三倍。 別看薇拉她們之前在網絡上折騰得貌似風生水起,實際上全國還有很多人,壓根就不怎么接觸社交網站和網絡,他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基本都來自傳統媒體。 沃辛頓旗下的幾家電視臺從前就經常抨擊吐槽政府,它們的受眾本來對沃克政府就非常不滿,再被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一激…… 公共輿論立刻就炸了鍋,群情激奮到了極點,所有看見新聞的人都不由得義憤填膺地痛罵紐約市政府。 薇拉親自cao刀的新聞稿實在是太狡猾了,她硬是抓住了紐約市在應對這起爆炸案中民眾最不能容忍的幾個點: 一是完全封鎖現場,連記者都不被容許采訪;二是明知道里面有傷亡,卻不派醫療隊進去救援。 尤其是紐約本市的市民們,他們是親眼看見過當時布魯克林區爆炸的威力的,也有不少人直接被警察攔在了封鎖區外面,面對媒體的報道,他們最為感同身受。 無他,這些媒體有關于政府行為的報道可一點兒都沒有夸大其詞,他們親眼見過了好嗎! ……倘若現在紐約市長敢不帶入直接走在大街上,指不定會被憤怒的紐約市民們指指點點外加丟爛番茄臭雞蛋什么的。 這讓沃克和紐約市政府百口莫辯,簡直郁悶到以頭搶地。 因為他們在察覺到爆炸現場的情況時,是的確存有某種陰險的小心思……這玩意兒是不能夠深究解釋的。 于是,他們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股風潮越演越烈,這些電視臺和報紙往他們頭上潑的臟水越來越多,民眾對于沃克政府和民主黨的支持率開始大跳水。 為此,不少人甚至在紐約街頭游行示威,要求政府為這起事故負責。 沃克:“……” 紐約市長:“……” 他們捂著胸口,快快地加緊推動美國隊長身份曝光的問題。 沃克政府的公關自然不是吃素的,沃克背后的團隊能成功地讓他成為總統,自然也知道如何應付這些莫名其妙的公關危機。 “在面對這么一個憑空飛來的大黑鍋,且礙于自身缺陷沒辦法甩掉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模糊焦點、胡攪蠻纏?!?/br> 薇拉對通訊頻道里的眾超英解釋道: “——這種手段是政府公關的管用手法,如果我是沃克背后的幕僚團,我就會把“爆炸案應該由誰負責”的問題轉向“爆炸案由誰引起”,然后再買一波慘,把責任全都丟到你們的身上?!?/br> 屆時,“不小心”暴露出美國隊長在現代蘇醒,并利用隊長的名聲打壓正聯,就再自然不過了,既轉移了矛盾,又足以掩蓋紐約市政府的失職。 “……也就是說,我還是得被當成毆打隊長的大反派?” 哈爾煩躁地在天上盤旋了一圈,惱火道,“他們打算什么時候行動?” 這種明知道對方會使壞,但是既阻止不了,又得為此事做出心理準備的感覺真是太糟糕了。 綠燈俠雖然的確不怎么在意自己身上的壞名聲,但是對于自己或將被大家認作是童年偶像美國隊長的敵人還是有點難過的。 “我記得你之前不是說過,隊長身份曝光這件事還沒那么簡單?” “那是之前?!?/br> 薇拉淡定地反問,“你以為以現在的輿情,隊長身份曝光之事還會如之前那樣艱難拖沓嗎?” 之前她判定美國隊長身份沒那么容易曝光,是因為不光共和黨反對,就連民主黨內部的某些勢力也不會輕易同意。 可現在,公眾輿論越演越烈,對民主黨十分不利,那么民主黨內肯定還是會捏著鼻子支持沃克。 這些阻礙一消失,沃克只用解決共和黨就能成功曝光美國隊長蘇醒的消息了。 哈爾臉上那可憐的希冀神色瞬間破碎,倒是布魯斯沉吟片刻,突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