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于是,在年知月死后的幾個月,雍正對于年羹堯的不滿開始公開化。 于是,滿朝的文武大臣開始發現,皇帝對那位年大將軍的【風向】變了。 能在金鑾殿上有一席之地的,那都是人尖子中的人尖子。 皇帝陛下如此明顯的信號他們怎么可能察覺不出來,況且年羹堯行事本就狂妄自是得罪了不少人,只不過以往他圣寵在身,大家不能拿他如何,而如今連陛下都對他起了“殺心”。這些人立刻就跟那嗅到血氣的豺狼般,自是要撲過來狠狠地咬他一口。 彈劾年羹堯的折子開始雪花般的飛到了皇帝的龍案上,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年”行動正式拉開了帷幕。 雍正先是讓年羹堯上了自辯的折子。 然而年羹堯卻似乎并沒有把這些彈劾看在眼里,依舊像是往常那般敷衍了事。 胤禛見狀不由大怒,他以年羹堯自恃己功,顯露不敬之意為由,先是將年羹堯的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恒革職,再調川提督納泰回京。之后干脆利落的解除了年羹堯川陜總督之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 年羹堯被貶,自認彈劾成功的官員們更是“看清形勢”越加努力的繼續“彈劾”一樁樁年羹堯曾經犯下的罪過開始被揭發出來,最后皇帝以群臣所請為名,盡削年羹堯官職,并于當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堯押送北京會審。 年羹堯抵京后就被投進了大獄之中,僅僅半月之后,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九十二款大罪,請求立正典刑。其罪狀分別是:大逆罪五條,欺罔罪九條,僭越罪十六條,狂悖罪十三條,專擅罪六條,忌刻罪六條,殘忍罪四條,貪婪罪十八條,侵蝕罪十五條。 胤禛當庭直言:這九十二款中應服極刑及立斬的就有三十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勛卓著,如果對其加以刑誅,恐怕天下人心不服于是表示開恩,賜其獄中自裁。 年羹堯死后,胤禛除了這心頭大患,按理來說,他應該十分高興,然而事實上,胤禛的心情并沒有人們預料中的那樣歡欣雀躍,正相反,他其實十分失落。人這種東西,一旦心情不好,就愿與找找朋友啊,親人啊,什么的訴說一下。然而皇帝是孤家寡人,他沒有朋友,也不愿意向別人展示自己的軟弱,不過幸好,他還有個可以說說心里話的親人,于是長公主殿下就在這個時候被宣進宮了。 一杯清茶,一碟瓜子。 長公主殿下安安靜靜的坐在那里,對面的是她,失落、陰郁、暴躁,而開始喋喋不休的皇兄。胤禛的抱怨其實很好理解,主要就是集中在:朕以前對年羹堯是多么的愛重,他又是多么的辜負朕的期許上。 昭烈車轱轆話的聽了半晌,心里頭明白,她哥這是開始陷入自我懷疑了。 老實說,因為種種的原因【新政的實施、太后的暴斃、對胤禩一黨的打擊、在加上接連誅殺隆科多年羹堯】胤禛這個皇帝的名聲,當真比康熙相差太多了。 暴戾、刻薄、寡恩。 基本上就是眾人對他的評價。 面對一個人對自己的批評時,自己很可能會不服氣,但若是所有人都批評自己,就算是強勢如皇帝也會在心里暗暗想著:朕是不是真的有多么差?要不然怎么人人都反對自己,而不是像皇阿瑪時那樣,人人都敬服呢? “隆科多和年羹堯辜負皇恩,那是自作自受。四哥你已經給了他們無數次的機會,是他們自己不知道珍惜,落到如今的下場只能怪他們自己!”基調先明確了之后,看著臉色依舊有些郁郁的兄長,長公主殿下提出了一個非常嶄新的觀點:“四哥可聽說過一句話:有簡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非是我這個做女兒的說皇阿瑪不好,只不過在皇阿瑪執政的后期,對朝臣們實在是太過優待,把他們一個個都養成了大爺。而如今四哥你開始勵精圖治,收回了他們的種種特權,這些過慣了好日子的大爺猛然之間失去了優待,心里自然是會覺得你這個皇帝當的不如圣祖好了!” 昭烈的這一番說辭,簡直是太合情合理了,瞬間就讓胤禛覺得,事情就是這么一回事! 沒錯!不是朕不好,而是你們不好! 不是朕刻薄。 而是你們這些囊蟲不知感念皇恩。 總而言之,都是你們的錯。 第113章 要么怎么說,皇帝陛下最愿意與昭烈談心呢, 實是因為對方太擅長于“有理有據”的說出自己內心深處最想要聽的話。 真的!每次只要與她談天之后, 心情立馬就能舒暢起來。 做了一個下午的情緒垃圾桶,公主殿下帶著滿肚子的茶水和瓜子仁回府了。 策凌能比她稍微早回來一點, 此時正站在院子里給他老婆修秋千架。 “回來了!”策凌一邊干活一邊問道。 不知道為什么,他一直都是背身身, 彎著腰的,怎么看都有點躲躲閃閃的味道。 “嗯, 回來了!”昭烈應了一聲, 她也沒怎么多想, 隨口說了句綁的結實點后就兀自進了屋。 換了一身墨綠色綢裙外罩件團籽錦繡如意紋的褙子,脫了花盆底換了雙輕柔舒適的繡花鞋, 卸了滿頭的釵環,只梳了個簡單清爽的發髻, 昭烈在奴才們的伺候下洗漱妥當, 正巧這個時候干完活的策凌也從外面進來。 按理來說, 接下來的程序就應該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飯了,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