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收甘寧
“廣漢太守趙謙率諸屬吏及益州從事賈龍等恭迎王少府?!?/br> 王玢率大軍抵達雒縣,廣漢太守趙謙立刻率本部人員出城三十里相迎。 “彥信公,且請起?!?/br> 出城三十里相迎,趙謙的姿態擺的足夠低,王玢自然也表現出示好的舉動。 彥信乃趙謙之字,趙謙乃趙典之侄。 趙典官至太尉,趙典之父趙戒,亦曾為太尉,趙謙后亦曾為太尉,其弟趙溫亦為三公。 妥妥的又一豪門大閥冉冉升起,如果不是戰亂的話。 趙謙時年三旬,對王玢的尊稱很受用,當下道:“王公,不知護氐校尉尹校尉何在?” “某在此?!?/br> 尹端從王玢身后站出,尹端還是很低調的,漢代對師承、恩主特別看重,尹端是從底層一刀一槍砍殺出來的,他之前的恩主是張奐,結果被其一把耗光政治資源,這就是寒門的悲哀。 此番尹端復起,全靠王玢大力推薦,現在尹端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不然何氏就能逼死他。 尹端好不容易從西涼靠軍功搬至內地,自然不愿再回老家,難道只能靠賣女兒才能立足? 尹端正郁郁不得志,王玢突然拔其為護氐校尉,尹端又怎能不感激涕零? “原來尹公已至雒縣,有二位赫赫名將領兵,蜀郡氐之亂不足為慮?!?/br> 花花轎子人人抬,趙謙看出尹端對王玢的賣乖也不點破,恭維道。 三人寒暄一番,趙謙又為王玢介紹了賈龍、趙韙、董扶等。 哦!賈龍、趙韙、董扶,這可都是蜀中中流砥柱般的人物。 王玢不經意看到一位三旬左右,頂盔貫甲的大將,本以為是蜀中重要人物,沒想到趙謙竟沒有介紹他,心里卻暗自記下。 入城后,當夜趙謙宴請王玢、尹端等諸將。 王玢又見到不少當地士族。 王玢仍令板楯蠻駐扎在城外,趙謙等對王玢約束板楯蠻的行為好感大增,再加上此時各路援軍云集,破蜀郡氐,收服成都指日可待,因此主賓特別和諧,送去不少糧草勞軍。 “相見過明公?!?/br> 當夜馬相也混進宴會廳,王玢如廁時對其做了個暗示,馬相緊跟出來。 “我想知道嚴顏如今的情況?!?/br> 王玢也不廢話,直奔主題。 馬相眼睛一亮,道:“明公放心,某這就去?!?/br> “對了,可甘興霸的有消息?” 甘寧成名于建安年間,離此有十幾年的時間,王玢恐其未成年,可不派人去找心又有不甘,故派馬相暗訪。 馬相眼神一垂,眼里盡是無奈,抬起臉時已是笑容滿面,道:“師叔不說,某正要稟報,的確找到一位附和師叔所說的孩童,不過他只有十歲左右,自幼失怙,頗有勇力?!?/br> “人在何處?” 王玢急切的問道。 馬相本想將甘寧收為假子來養,沒想到王玢盯的如此緊,只得道:“目前就在雒縣?!?/br> 王玢聞言目光微變,這個馬相有的時候真是喜歡自作聰明。 王玢有些不喜,如果不是靠馬相打擊益州士族,王玢都懶得理他。 “速送他來?!?/br> 王玢說著語氣都有些變冷。 馬相一顫,道:“師叔,不知此番護氐校尉設在何處?” “在蜀郡?!?/br> 王玢本想設在陰平,可自從他決定把第二座分城建在陰平,護氐校尉肯定不能再設在陰平,尹端縱然再感激自己,也不會跟著自己造反。 “那不知某能不能請師叔練些人?” 馬相自忖惹了王玢,小心翼翼的問道。 “這事你可派人自行應募,我自會與尹校尉聯系?!?/br> 王玢不咸不淡的道。 “多謝師叔?!?/br> 馬相對這結果很滿意,當夜回去后,連夜將甘寧送到王玢的住處。 甘寧本是少年,正是少年慕艾的年紀,再加上馬相故意宣揚王玢的武功及欲收他為弟子的意思,甘寧大喜。 王玢夜里又好好的安撫甘寧一陣,把甘寧交給典韋,甘寧乃世之勇將,遇上同樣為勇將的典韋想必會碰出不一樣的火花。 果不其然,第二天王玢再看到甘寧時,甘寧鼻青臉腫,眼睛看向王玢時躲躲閃閃。 王玢亦不在意,一個人的成長少不了被磨礪,少年時磨礪的越厲害,成年后爆發的實力越強大。 原本歷史上甘寧少年任俠好義讀書少,待二十幾歲才開始讀書,才走上正道,終成一代勇將,王玢并不希望甘寧重走老路,只做一勇將莽夫。 十日后,趙謙準備好糧草,又聯絡好各路來援援軍,找好船只,鋪好橋。 王玢才率大軍出雒縣,過洛水,直奔成都。 成都內的蜀郡氐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可此時大剌剌撤軍必然會走白馬氐的老路,被王玢一擊而潰。 經過蜀郡氐再三商議,決定留下數千蜀郡氐守成都,其余的蜀郡氐押送繳獲的物資、人口回老家,一邊又邀請蜀郡屬國的氐羌、越寯氐羌來援。 在蜀郡氐羌的賄賂下,聚集在成都附近的氐羌達到三萬余,而王玢集合各路援軍后也有兩萬眾。 雙方以沱江兩岸為界對峙,隨著進入五月中,天氣越來越炎熱,軍中出現發燒者。 漢軍準備不足,不適應氣候的毛病漸漸體現出來。 王玢已令大軍不許喝生水,不許隨地大小便,軍營里便撒生石灰,依然擋不住有士族私兵群起發高燒。 一時間軍營內人心惶惶。 趙謙親自帶著藥材趕到前線:“明公,實在不行,不如暫且退軍,待入秋后再與氐羌決戰?!?/br> 就這么不打一仗就撤,王玢有些不心甘。 可如此炎熱的天氣、潮濕的氣候,一旦開戰必然會引發瘟疫,到時候更難辦。 “好吧!” 王玢無奈,但是心里生出一計。 自趙謙走后,軍營里每天都扔出不少尸體,還有的順河而下,更多的被就地掩埋。 漢軍中如此大的動靜自然瞞不住對岸的蜀郡氐,又有不少士族率領私兵離開。 蜀郡氐一打聽就知道王玢營中發生瘟疫頓時大喜,不過他們并沒有輕舉妄動。 直到王玢率部離開,軍營里布滿尸體,王玢身邊只有五千余板楯蠻。 蜀郡氐再三查探后,決定大軍渡河攻擊王玢部。 蜀郡氐一追到王玢大部,王玢部一觸即潰,蜀郡氐大喜,一口氣追王玢追到湔水。 王玢再次背水一戰,板楯蠻士氣高漲,再加上四面八方皆出現援軍,蜀郡氐大亂。 一天混戰,蜀郡氐被殺數千,俘虜過萬。 戰爭一天解決,善后卻用了大半個月,依然有小規模的瘟疫爆發。 趙謙跟王玢商議后,把沒發病本地人遷到陰平安置。 一直到七月,朝廷召王玢回京的圣旨到,王玢才離開。 王玢離開前,向尹端舉薦嚴顏,又著重表功馬騰,馬騰得以升為武都兵曹,楊松為廣漢屬國長史,張飛為都尉,馬相為郡都尉。 荀氏子弟除了荀羽就在定遠城,荀正為郡賊曹,荀悅在漢中繼續授學,其余的荀氏子弟皆隨王玢回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