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筑京觀立威
“窮寇勿追?!?/br> “好?!?/br> 王玢本想一追到底,聽到程苞的話微微一頓點頭收兵。 荀氏子弟在打順風仗時除了幾個膽小的在后面吶喊,不少人都有了戰果,荀正更是連殺數人,表現的頗為悍勇。 大部分荀氏子弟在第一次殺人后都將早飯吐了出來,包括荀彧跟拉不住的郭嘉,郭嘉連殺兩人,反應更劇烈。 郭嘉吐完,走到王玢跟前道:“王公,某連殺兩人,能升幾級?” 王玢微微一笑,道:“斬首兩級謂之老卒可為伍長,再斬一級謂之戰卒,可為什長?!?/br> 郭嘉聞言大喜,沒想到這軍功來的這樣容易,喜道:“是統率親衛騎的五人?!?/br> 王玢搖頭,道:“是統率五個新兵?!?/br> “那親衛騎的伍長是什么等級?” 郭嘉沒想到打臉來的這么快,不過想來也對,如果像自己這樣的新兵蛋子殺兩個人就能升為親衛騎的伍長,王玢也不可能成為朔方名將。 王玢臉色一正道:“親衛騎的士卒最低也得是悍卒,斬首十級以上,伍長則得需俠士,什長則得鬼卒,斬首百級以上?!?/br> “什么?” 郭嘉本來對朔方因軍制頗為感興趣,當聽到親衛騎的什長得斬首百級頓時驚詫的張大嘴巴。 荀正聽了不由熱血沸騰,上前道:“王公,某已斬首三級,再斬首七級,不知能否進您的親衛騎?!?/br> 荀正,歷史上也算有名,好像是紀靈的副將,被關二一刀斬于馬下。 可見荀正不是武力被紀靈認可,就是有統兵之才,雖然是二流下,但也值得拉攏,誰叫他姓荀。 文有荀堪,武有荀正,荀家至少得出一個人才到自己麾下吧! 王玢笑著看了荀悅一眼,道:“如果你是自由身,自然可以?!?/br> “某當然是自由身?!?/br> 荀正大聲道。 “某也愿如兄一般斬首十級,還望王公收留?!?/br> 荀正的幾個跟班一齊大喝,王玢心花怒放的一并接收。 三十幾個荀氏子弟已被自己拐了小十個,這趟益州之行不虛也。 “王公,咱們要不要加快速度,趁天黑前入褒城?!?/br> 曹謙見王玢跟荀氏子弟有說有笑,絲毫沒有拔軍而走的跡象不得不過來問道。 王玢對曹謙剛才的作壁上觀并沒有任何意見,畢竟曹謙沒有領過兵,在亂戰中能保住命已是不錯,笑道:“不急,飯已煮好,待兄弟們吃飽飯,稍事休息后再走不遲?!?/br> 都什么時候了?還有心吃飯,再說那家的大頭兵不是一日兩餐。 曹謙滿腹意見,可看到王玢堅決的模樣,再思及自己剛才的行動,深恐引起王玢的不滿,只能將牢sao咽下。 “曹漢中,把心放到肚子里去,我能擊潰一次滇零羌,就能擊潰第二次,別說他們不敢再來,我入褒城后還會重整褒城縣兵,專剿滇零羌,讓他們知道大漢天兵的厲害?!?/br> 王玢故意說的很大聲。 有心的程苞自然聽得到,在這里他還不怕王玢抓俘虜,因為聯系滇零羌的不是他,如果等王玢在褒城練兵后,那個馬壽成頗懂羌語,一旦被王玢找到突破口,那可不是開玩笑。 程苞在用餐時秘密囑咐一個心腹離開。 王玢等部在用過餐后,令親衛騎將所有滇零羌的首級斬下,用石灰涂抹后筑城京觀。 “王公,此種做法是否有違天和,與禮法不符,不如燒之?!?/br> 荀悅見王玢的部下如此做,怒氣沖沖的走到王玢跟前大聲喝道。 “有違天和?不符禮法?” 王玢其實對酸儒沒有好感,就是這些酸儒的仁慈才使得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崛起,然后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入侵戰爭,使得多少中原百姓死于戰火。 如果說四方蠻夷促進民族大融合,他不希望是四方蠻夷在中原留下子嗣,而是中原漢民融合四方蠻夷。 “仲豫先生,褒斜道乃漢中,乃至益州出川的要道,商旅不絕于道,程計吏,你告知仲豫先生死在滇零羌手下的商隊有幾何?!?/br> 跟酸儒講仁義道德是沒用的,只有講數據。 程苞道:“去年,僅褒城長上報的商隊就有23家,死傷數百,損失不計其數,連褒城縣兵都死傷過百,今年來往商隊要么結隊而行,要么就改走別道?!?/br> “那也不能行如此暴虐之法,否則與蠻夷有何區別?” 荀悅梗著脖子道。 “大兄,慎言?!?/br> 想要追隨王玢的荀正等人忙阻止荀悅,荀悅這不是呵斥王玢是蠻夷嗎? 王玢本不想理會荀悅這個酸儒,可荀氏有荀彧、郭嘉、荀衍、戲志才、馬騰等,他可不想別人把自己看成弒殺的屠夫,道:“仲豫先生,汝之言我知之,有些時候我真的只想用文明的手段解決一切問題,別說屠殺,就是戰爭都不愿看到,而是用談判、辯論的方式解決一切問題?!?/br> 這回,別說荀彧、戲志才等人傻了,就連程苞、曹謙都嗤之以鼻,如果一切都能用談判、辯論的方式解決,國家還有存在的必要嗎?軍隊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荀悅一愣,道:“希望王公說的是真心話?!?/br> 可不是真心話,在后世,王玢這個廢柴所有的事不都靠談判解決的,軍隊、戰爭實在是離他太遠。 王玢點頭道:“仲豫先生,這一切的前提是大家都是讀書人才可以,您可以讓天下所有的人都成為讀書人嗎?” “這怎么可能?” 荀悅搖頭道:“士農工商,上古有之,豈能所有都成為讀書人?!?/br> “那我如何用辯論的方式說服任何人?” 王玢反問道:“故,對蠻夷的挑釁,只能以暴制暴,用京觀的方式告訴他們,大漢不好惹,惹了就要承受更多的代價,他們才會在下一次惹事想清楚,自己能否承受得住惹事后的代價?!?/br> 王玢這套理論除了荀悅都深以為然,任何時代都是強權說了算。 而之前的那套理論吸引著荀悅,如果我把所有人都變成讀書人,這世間的事真能如王玢所說,一切矛盾都能用談判解決嗎? 荀悅想及自己身邊的事,好像讀書人之間的矛盾真的是靠談判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