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蔡邕的登高一呼(補昨天那張
“熱血男兒,當執弓持兵抗擊鮮卑,赴死沙場!” 當王玢將位于西安陽的太后、太史慈、曹丕三將調至九原城增援時,蔡邕本想親自來援,被蔡琰、蔡谷及眾門生勸阻后,書生意氣的喊道。 其門下門生數百皆應之,蔡谷被逼盡發王玢所賜兵器分發眾門生手中。 蔡邕諸門生皆五原、朔方、云中游俠兒乃至士族子弟,弓馬嫻熟不在話下,又得系統甲械之利,自然慷慨應諾。 隨著這幫游俠兒、士族子弟的隨軍出發,西安陽、成宜、宜梁諸縣已發縣兵,最重要的是各縣士族及村塢青壯皆陸續被感召,紛紛手持各色武器跟在隊伍后面。 蔡谷只能以諸門生為軍官統率這高達數千的民兵,或者叫青壯。 當蔡谷快要抵達西安陽時,麾下已差不多有近萬人,騎馬者也有三千余。 這就是五原邊境的優勢,養馬者極眾,民風甚為彪悍,所欠缺者,無非是一強力領導及甲械爾。 王玢看到這么大一團烏云而來,差點以為又有鮮卑從高闕關殺至,裹挾民眾而來。 后派系統騎兵前去查探,才知道是蔡邕一句話導致的后果,不由暗暗為大儒的影響力咋舌。 其實并非全是蔡邕影響力所導致,先有系統騎兵甲械精良顯于外,又軍紀嚴明不取分毫于內,諸縣民眾及士族大呼仁義之師,后有王玢大敗鮮卑于宜梁,火燒鮮卑于五原。 使得諸縣民眾對王玢的好感大幅度上升,再加上蔡邕的表態,才讓諸縣士族及百姓聞聲而動。 “這,這不是胡鬧嗎?” 王玢有些哭笑不得。 他之所以招太后三部弓兵來,是因為兵力不足,不過更多的是因為火力輸出不過。 弓兵們的輸出加上親衛騎的防衛,王玢想定能更快的擊潰鮮卑胡騎。 沒想到蔡邕登高一呼,給自己招來一萬多民夫,要之何用?他們如真跟鮮卑交戰,必敗無疑,自己是救還是不救? 王玢是急需玉符,可在這北境蠻荒之地,他更需要漢民為其夯實根基。 根基不穩,何談爭霸? “主公,老朽以為蔡公此舉乃神來之筆?” 呼衍師智在一旁道。 王玢在出征時特意把呼衍師智帶來,因為呼衍師智在匈奴的名聲日重一日,如果統大兵在外,其與匈奴余孽登高一呼,朔方漢民的損失可就大了。 呼衍師智雖然已近五旬,可身體卻頗為硬朗,十數日的連續行軍竟毫無疲憊之色,反而在經歷這兩戰后神情、斗志大增。 他知道王玢麾下漢騎戰斗力不凡,沒想到竟然如此牛掰,正面剛鮮卑精騎都不懼,還能大破之。 如此強盛兵力,只要王玢不太傻,天下定有其一席之地。 再看王玢傻嗎? 看似那甲械換漢民,很傻? 用寶貴的糧食招納流民,很傻? 不計前嫌的助朝廷抵擋鮮卑胡騎,很傻? …… 可這些很傻的舉動卻能為其贏得北境數郡的民心,爭霸最重要的是什么? 民心??! 既然王玢能成就一番大業,呼衍師智何不趁機而起,說不定呼衍氏部落在數十年后能重回草原,重新崛起于草原,百余年后還能跟中原王朝掰掰手腕子。 呼衍師智決定跟王玢一起打江山,又怎么想要子孫跟中原王朝掰手腕子? 無他,以史為鏡可知,中原每過百十年便會沒落,草原帝國便會興盛。 東胡、匈奴、鮮卑,無不是如此。 呼衍師智已然決定,等戰爭結束后,便將整個部落遷至朔方地區,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呼衍車兒、呼衍赤兒送給王玢當侍衛。 “先生,何來此言?” 王玢之所以帶著呼衍師智就是希望他能給自己拾遺補缺,沒想到他真的給自己一個驚喜。 呼衍師智亦不拿捏,恭敬的道:“主公,蔡公招來這萬余民眾戰斗力怎樣?鮮卑可不知???” 王玢眼前一亮,不錯,完全可當做疑兵之用。 王玢隨之搖頭,他需要的是大量的玉符,也就是說要大量收割鮮卑胡騎的性命,至于擊潰戰,不是他想要的。 呼衍師智見自己好像拍馬屁拍在馬腿上,忙道:“鮮卑人不知虛實,必不會輕舉妄動,主公完全可招匈奴諸胡來,彼時定能大破鮮卑?!?/br> 王玢點頭,他的確太依賴系統騎兵,雖然他如今只信得過系統騎兵,可在漢民少,胡民多的情況下,收攏漢民跟減少胡民的數量有異曲同工之效。 王玢瞇著眼看向呼衍師智,道:“如果先生真能說匈奴諸胡前來救援,那吾定不吝賞賜,至于先生用何物資說匈奴諸胡前來,盡管開口?!?/br> 讓匈奴諸胡盡起家底而來,無外乎曉之以理誘之以利。 呼衍師智大喜,道:“主公英明,亂世將起,匈奴所缺者無非甲械與糧食,而二者主公皆不缺也!” “可?!?/br> 王玢點頭,用系統,不繳獲鮮卑而來的甲械、戰馬跟系統糧食換來匈奴跟鮮卑胡騎的血拼,好像這筆生意很劃得來。 呼衍師智當夜率百余親衛騎出五原,直奔河陰諸縣的匈奴部落。 王玢在呼衍師智離開后,便在九原城附近的一座村塢內建造一座要塞,又在要塞建造百余民居,為即將到來的近萬民眾建造軍營。 好在王玢在臧旻的手下混過,當日身在輜重營,怎么建造軍營,怎么安置軍營內的士卒,他還是有些心得。 可當近萬青壯到達后,王玢才發現自己想的簡單了。 青壯不是系統騎兵,更比不上收過訓練的護匈奴營跟北地郡兵,那一個混亂,弄得王玢頭大不止。 王玢隨即將軍營交給蔡谷打理,自己率部下進駐要塞,跟軍營成掎角之勢。 為防鮮卑胡騎前來試探虛實,王玢特意將太后三部留在軍營內,憑三部弓手的輸出,如鮮卑敢趁勢攻打軍營,定能讓鮮卑胡騎鎩羽而歸。 當王玢的掎角之勢已成,與鮮卑、九原城的漢軍呈膠著之勢,鮮卑已不選擇攻城,亦陷入左右為難之舉。